:::
PAR表演藝術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暴力世界中的今日劇場

「國際劇評人協會」2008年會側記

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每二年舉辦一次全球會員國代表出席參加的特別年會,今年四月在保加利亞所討論的主題,就聚焦於「今日暴力世界中的劇場與人文主義」。台灣分會理事長李立亨代表出席,就近觀察了這個主題的討論,也看到了保加利亞戲劇的精采演出。

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每二年舉辦一次全球會員國代表出席參加的特別年會,今年四月在保加利亞所討論的主題,就聚焦於「今日暴力世界中的劇場與人文主義」。台灣分會理事長李立亨代表出席,就近觀察了這個主題的討論,也看到了保加利亞戲劇的精采演出。

透過報導與親身經歷,相信許多人會同意。今日世界實在到處滿暴力。那麼,暴力世界中的今日劇場創作者們,究竟有沒有因為受到影響,而在舞台呈現出不一樣的創作呢?

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簡稱IATC),每二年舉辦一次全球會員國代表出席參加的特別年會,今年四月在保加利亞所討論的主題,就聚焦於「今日暴力世界中的劇場與人文主義」(Theatre and Humanism in Today’s World of Violence)。

劇場,讓我們跟世界、跟別人、跟創作者對話

甫卸任的協會主席,英國《劇場紀錄》Theatre Record前主編伊恩.賀伯特(Ian Herbert),和幾位發表論文的各國代表都認為,劇場中的暴力,暴力世界中的劇場,其實都在透過劇場,讓我們跟世界、跟別人、跟創作者對話。

伊恩在開幕報告當中表示:遠從希臘劇場時代開始,暴力早已是劇場創作者與觀眾熱愛的主題。伊底帕斯王殺了親父,後來還挖瞎自己雙眼來懲罰自己。米蒂亞為了懲罰已經不愛他的先生,親手殺了他們的子女。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賽羅,因為忌妒難耐而殺了自己的太太…。他認為,劇場早已是展示各種暴力事件的櫥窗了。

好幾位與會論文發表人都舉例提到,寫有《渴求》Crave(1998)和《4.48精神異常》4.48Psychosis(1999)的英國早逝劇作家莎拉.肯恩(Sarah Kane,1971-99),她以自身憂鬱症思維及想像所寫的作品,剛開始雖然帶來許多爭議。但是,也就是因為她的作品,劇場創作也才打開了直視「恨」的一扇大窗。

然而,暴力的產生,往往又不僅僅是因為恨。暴力與恨意的碰撞,也不一定僅僅會得到暴力結果。日本代表以囊括去年日本劇場大小獎項的小劇場作品《蜜蜂》為例說明,故事轉借自真實綁架案的背景中,綁匪將人質的手指頭剁下寄給苦主的過程裡,真實心理狀況甚且還夾雜了彼此愛慾和理解的關係。來自冰島的劇評人,則以自己國家文化為例指出,生活中的暴力,有時候其實是社會的漫不經心所造成的。

透過國際組織會議與藝術節,可以讓自己被全世界看到

每二年在全球各會員國舉辦的特別年會,同時也提供了主辦國展示自己國家劇場作品,給世界各國劇評人、專業劇場雜誌主編、重要劇院策展人欣賞的機會。

二年前在首爾舉辦的年會,主要贊助者首爾市政府,特別把慣常開會的時間從春季延後到那年十月,以便讓全球代表可以看到「首爾國際藝術節」活動。結果,韓國好幾個劇團也因此獲得不少國際邀約。今年,保加利亞的主辦單位更拉高到由該國文化部來主導。

五天四夜當中,我們分別看了國家劇團的大型演出、音樂劇、中型跟小型等四個風格迥異的作品。這個人口不到八百萬的國家,不僅有二個國家劇團,還有自己的歌劇團和芭蕾舞團,首都索菲亞(Sofia)更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人民擁有大學學歷。國家劇院裡面的觀眾,年輕學生與白髮觀眾彼此錯落交雜,顯示出社會大眾普遍具有走進劇場觀賞演出的習慣。

東歐劇場和俄羅斯劇場,通常都保有持續重新詮釋經典的主流傳統,保加利亞也不例外。我們看到的四個作品,有三個是經典劇作的再詮釋。它們分別是,莎士比亞的《馬克白》、史特林堡的《死者之舞》The Dance of Death,以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

「經典再詮釋」的作品,可以讓人重新發現經典

俊帥的馬克白在資深熟女演員所扮演的夫人指示下,一步步踏上被權力吞食的不歸路。大片大片的紅色燈光,明示著莎劇裡的殺戮氣息。而經常被形容為有「恨女情結」的史特林堡,他的作品則在刻意壓低舞台天花板高度的劇場演出。窒息無路可出的空間暴力氣息,讓人對演員持續目不轉睛……。

千錘百鍊的經典,經過創作者二度或三度的再創作,真的會讓人重新發現經典裡的精采之處。前年台北兩廳院「德國狂潮」系列,讓觀眾為之著迷的德國導演歐斯特麥雅,重新詮釋易卜生的名劇《娜拉》,應該可以讓國內劇場愛好者跟媒體,在持續鼓勵與肯定原創作品的主流意識之外,用更開放的心胸來期待「經典再詮釋」的作品——這是我在保加利亞國家劇院觀眾席裡,心中油然而生的想法。

 

後記:

大會結束之後,瑞典分會代表已經決定將她在保加利亞看到的史特林堡作品,推薦到斯德哥爾摩演出。安徒生童話故事的改編作品,則得到美國與韓國代表的青睞。

《美國劇場》雜誌六月號即將出版的專文跟本文,則僅僅是二十四個與會國家代表,書寫主辦國劇場概況的小小案例。

看來,舉辦國際級組織的會議與國際級藝術節,對於推廣國家文化與促進國際了解,真的有相當正面的助益。

 

相關網址:國際劇評人協會http://aict-iatc.org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