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堂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飯桌上的「世間情」 極致扭曲的這群人
繼將契訶夫經典《三姊妹》重寫為《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後,編劇簡莉穎與導演許哲彬這次則瞄準易卜生的《群鬼》,將之續寫並擴增為《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以另一個小鎮裡的另一個家庭為本,在劇情歷時兩天、共七場戲裡,讓觀眾看到這一群在儒家禮教、長幼觀念框架下極致扭曲的人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9:從街頭到劇場,在地馬戲翻出新風貌?
打造平台培育推廣 深化創意連線當代劇場
隨著許多國外新馬戲製作的來台演出,國人對馬戲雜耍表演形式也有了不同的認識與想像。在這一波預備為台灣馬戲尋求表演藝術正統性、亟待連線當代劇場的開端,幾個南北藝術節的策劃,都試圖納入台灣馬戲向外喊話的能量,提供先前默默練功的雜耍人才浮出水面的平台。另也有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圓劇團等團隊致力開創台灣的當代馬戲創作,雖仍在摸索階段,但可看出他們朝在地創作目標發展的潛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在停車場裡 重新丈量與世界的距離
《重考時光》是導演Baboo「視覺藝術介入劇場」的系列作第三部曲,他與視覺藝術家周育正合作,在兩廳院地下停車場演出。這是個關於空間的命題作文:停車場是什麼、在停車場又能做些什麼?Baboo的回應是「非地方」,並以日本觀念藝術家河原溫的作品為靈感出發,將停車場這個「不屬於使用者」、具有過渡時空特性的場地概念,延伸到受世界重大事件交織滲透的個人時間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生活到劇場 行進無礙的藝術之路
英國詩人艾倫.桑德蘭曾寫到,身心障礙藝術就是藝術,「不是讓殘疾人做些什麼,好消磨時光的休閒娛樂,也不是治療手法。」這是英國身心障礙藝術發展至今的「主流」觀念,原先的身心障礙藝術(disability arts)一詞,被身心障礙者、在藝術領域的創作(disability in the arts)這樣的概念所取代,「在身心障礙藝術裡,由我們主導。我們說自己的故事、呈現自身對於身心障礙生活的感知,以及與其有關的議題。」桑德蘭寫道。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體無限可能 戲劇、音樂各自繽紛
在台灣,提到障礙藝術家,通常大家最快想起的,應該是多位表現優秀的視障音樂家如鋼琴家黃裕翔、許哲誠與女高音朱萬花等,其他值得注意的音樂團隊則還有混障綜藝團、極光打擊樂團等;而在劇場方面,除了有導演汪其楣持續帶領多障別者演出,長年探討身體未知可能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演出內容更跨越各種不同障別的藝術創作。多樣的表現,讓台灣近年的障礙表演藝術更顯繽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天災降臨 豈止是停演了得?
對台灣人來說,颱風的光臨是家常便飯,有人期待天降颱風假,但對演出團體來說,一次颱風可能就毀了大半年籌備的演出,停演難以重演,還須讓觀眾退票,之前的付出、票房的收入付諸流水,對財務多半艱困的表演團隊,可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何讓損失減輕,對身處颱風熱區的藝術工作者,不可不存防患之心
-
演出評論 Review
和而不同的日常蠕動
鬆軟的重複中,身體慢慢耗著,漸如一具大型人肉機器,時聚時分,或混或雜,而仍是共同一體,有自在的默契,也耗出某種邀請的溫度。約莫第七十分鐘,第二段關於時間的長講結束後,舞者走進觀眾席坐下,穿上衣帽,彷彿要成為「我們」之一;倏然在座位上痙攣起來,抖落外衣,重回舞台,標示了自己的不可溶解。就在最後這一刻,他們決定應該抵抗點什麼。
-
企畫特輯 Special
獲獎團隊介紹與評審意見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由吳瑪悧、張曉雄、鴻鴻、陳貺怡等四位國內代表,及奧地利林茲OK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馬丁.史圖(Martin Sturm)、新加坡國際藝術節總監王景生(Ong Keng Sen)、澳洲雪梨Performance Space藝術總監傑夫.可汗(Jeff Khan)共七人組成的國際決選團,最終選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不分類年度大獎」三項得主,共獲三百五十萬元獎金。
-
即將上場 Preview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
余彥芳與夥伴「默默」行來 時間中的身體記憶
從二○一三年啟動的「默默計畫」,是編舞家余彥芳與一群創作夥伴開啟的長期創作磨合過程,重點不在作品,而在每人每天的改變與關係上歷史的堆疊。歷經一四與一五年的工作坊呈現,今年正式推出《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余彥芳以跳躍、拼貼方式處理時間,企圖以四面舞台並陳生活中的同時性感受與素材,呈現身體的時間記憶。
-
演出評論 Review
形象的物質性
所有在地板上的糾纏,不管是鄭志忠與李新寶的,還是黃志勇與姜聲國的,因而都是非主體且反社會的,這樣的交纏不但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給清楚的發聲,也沒有留下足夠的距離給文字的書寫,當然就更無法等待主體與主體形象的形成,《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為我們標誌出這些主體生成的重力位置,顯示生命所預設的物質性條件。
-
企畫特輯 Special
壞鞋子舞蹈劇場《彩虹的盡頭》
藍白塑膠布所創造出的特殊空間感、既可看到舞者又同時看到現場觀眾(以及自己)的鏡子、移動式的觀賞、舞者們的身體動能、從實際民俗禮儀而來的鮮豔顏色服裝、燈光等等,演出團隊讓這個演出滿溢著能量,質量與密度都極高。與其說舞者們的表現非常精采,不如說他們的認真與投入,像是將自己化身為引導者,引領觀眾們經驗了一趟奇異的旅程。
-
企畫特輯 Special
錯體特技: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立黑吞浪者》
如果直接推論《立黑吞浪者》與《日曜日式散步者》之間的關係,身體表演被前者巧妙地形象化為後者某種思想演練的狀態這是譬喻風車詩人在密室或書房思索詩的完成,其靈感「錯體」於歐亞前衛與現實的弔詭情境。另一種則是「我作為他者」的身體,接續亞陶「無器官身體」概念,重現那些欲透過教育、醫學及軍事等各種國家機器模塑身體的失序與敗壞形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符宏征《暴雨將至》 直視長照問題
動見体劇團導演符宏征改編新加坡現代戲劇之父郭寶崑的《傻姑娘與怪老樹》為《暴雨將至》,邀來編劇詹傑合作,將情節至換為台灣語境,描述分崩離析的家人在照護失智老父親上的壓抑隱忍、脆弱無助。在導演手法上,符宏征帶領演員從生活中去探索、尋求,表現手法盡力撇除「表演」,戲劇張力從最平常普通的對話裡發生,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讓人意識到話外之音、難言之隱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留住聲音 理解這一方土地
從大自然的各種聲響,到人類生活的各種嘈嘈切切,走出錄音室的田野錄音,記下的是屬於這塊土地,歷史的、當下的自然與人文。台灣田野錄音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儘管錄音的想法、態度與內容隨著時間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基本上仍維持著「以田野錄音重新理解台灣」的採集意識,近幾年聲音藝術家也加入採集行列,他們對田野錄音所採取的態度有時候更接近是一種個人創作。
-
企畫特輯 Special
你連數字也不是
荷官的僵直和電投人的扭曲,是反映他們現實處境的社會姿態,而她的硬撐和他的被壓垮,無非是為了確保巨額賭注可以持續流通。也就是說,他們只是數字的媒介,他們的身體姿態是被數字雕塑出來的,那不只是社會的、更是經濟的姿態。但最令人不寒而慄的還不是這個,不是冰冷的數字在割肉剔骨,而是她和他是自願的剝削者,是你我看著他們操勞到滿臉大汗,卻還掛著滿面笑容,居然都能跟著發出會心的苦笑。
-
焦點專題 Focus 實戰案例一:台南人劇團
推口碑場拉抬票房 新舊作輪演磨好戲
去年推出「春天戲水」系列,首次嘗試駐點長銷演出形式的台南人劇團,今年繼續「戲水」,推出一新一舊兩製作,讓觀眾溫故知新。去年透過口碑預演場、藉此擴散觀眾吸引力有成,藝術總監呂柏伸今年則貼合作品主題,與同志社團合作,希望能讓更多非原本觀眾進場體驗。呂柏伸與新銳導演許芃都強調,長銷劇的演出,可以讓劇作有機會修正,編導演員也能藉此磨練與成長。
-
焦點專題 Focus 親身體驗之二
李世揚 肢體接觸是最真實的交流
即興鋼琴家李世揚在編舞家林文中「設計」下,與舞者們一起在實驗劇場起舞《慢搖滾》,回憶起這段愉快的跳舞時光,李世揚最想念彼此間的身體接觸與團隊相處;在場上藉由實際的肢體接觸,一群人為著同一個目標一起做同一件事,讓作品在彼此的激盪間長出最終樣貌。儘管身為樂手總得和樂團一起工作,但「聲音在空氣中交流,看不到也摸不到,不像跳舞是最真實的接觸。」李世揚說。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從噪音聲響到動漫音樂劇 工作模式因戲而異
已經與許多劇團合作過,近期以與再拒劇團合作的音樂劇《新社員》引起矚目的音樂設計蔣韜,本身就是戲劇系科班出身。創作範圍幅跨廣泛的他,如何分配工作時間,他心中自有軸心,「主要是看該作品跟音樂互相滲透的程度,決定我出現在排練場的頻率和次數。」談及合作過的不同作品,他背後彷彿浮現一張神秘座標圖,中間畫一軸心,每齣戲皆有定位。
-
演出評論 Review
裸露在偽裝底層的慾望
感官慾望透過「吃」這件事,「吃」了只有美味名稱的幾項菜餚;重點卻在於一起在家吃飯,這件唯一僅存的美好想像,轉成為慾望的相互吞噬。 這種吞噬的緊張感,倒不是外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而是身體內部的不斷迴旋下降又上升。但,也就在這裡,我們像似少掉了一些現實感,讓彼此去建構與觀眾的抗詰或對話關係!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鏡頭之下 劇場無所不在
一幀幀粗樸的黑白排練現場照片,讓戲背後的戲,呼之欲出這就是資深表演藝術攝影師許斌的功力。相較於台前的光鮮亮麗,許斌看到的是更多背後的故事,他說:「一般拍劇照求的是美,要好看;排練場的影像,求的是三個真真誠、真情、真實。」透過鏡頭,他在排練場看見的是「生活」,是每個人的「生命狀態」,這是觀眾看演出時無法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