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冠詳《棄者》原本設計簡晶瀅、邱怡文兩位舞者分別各演出兩場,受颱風影響,觀眾也因次錯失欣賞邱怡文跳舞的機會。圖為邱怡文為《棄者》拍的宣傳照。(陳藝堂 攝 雲門劇場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颱風過後……

天災降臨 豈止是停演了得?

對台灣人來說,颱風的光臨是家常便飯,有人期待天降颱風假,但對演出團體來說,一次颱風可能就毀了大半年籌備的演出,停演難以重演,還須讓觀眾退票,之前的付出、票房的收入付諸流水,對財務多半艱困的表演團隊,可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何讓損失減輕,對身處颱風熱區的藝術工作者,不可不存防患之心……

對台灣人來說,颱風的光臨是家常便飯,有人期待天降颱風假,但對演出團體來說,一次颱風可能就毀了大半年籌備的演出,停演難以重演,還須讓觀眾退票,之前的付出、票房的收入付諸流水,對財務多半艱困的表演團隊,可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何讓損失減輕,對身處颱風熱區的藝術工作者,不可不存防患之心……

生活在台灣,颱風已成了年年來訪的常態。隨著氣候變遷,颱風也不再是七八月「期間限定」的季節產品,早從五月,晚至十一月,長達半年的時間,台灣都有可能遭受颱風侵襲。儘管氣象預測科技進步,面對颱風預報卻也不見得百分之百準確,各縣市首長究竟是宣布停班停課,還是照常上班上課,每回颱風過境,也難免有幾次預測失準,無論是讓學童冒著風雨上下學,或是無風無雨卻讓上班族「撿到一天假」,總沒有令人滿意的決定。停班停課與否、停多久?都讓各行各業動見觀瞻。

隨著颱風假視為「防災假」的觀念逐漸被大眾接受,颱風天不叫外送、百貨公司、電影院也未必不畏風雨地開門,而演出活動也往往隨著停班而取消、延期。颱風帶來農業災損,打亂交通,對於表演活動來說,每檔節目都是經歷數月甚至數年辛苦規劃、聯絡的成果,正如農民在作物採收前遇上天災的無奈,演出團體面臨經年數月排練,卻因颱風被迫取消,辛苦誰人知。

停演未必能再演  經年籌備化流水

今年七月底,尼莎颱風襲台,以兩廳院售票系統發布的異動公告看來,颱風過境的週末,全台至少有廿多檔藝文活動受到影響。原訂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加演作品《男言之隱》的故事工廠,必須取消兩場已經完售的演出。劇團表示損失慘重,先前投入的成本無法回收。除了財務上可能的損失及增加的成本,最令人惋惜的,莫過於花上長時間接洽、籌辦的節目因此取消,或是歷經發想、反覆排練,好不容易演出的新作,面臨取消或是減少演出場次的命運。同受「尼莎」影響,雲門劇場依新北市發布的停班停課公告,取消劉冠詳編舞的新作品《棄者》週六晚間與週日下午的演出,製作單位原本設計簡晶瀅、邱怡文兩位舞者分別各演出兩場,受颱風影響,觀眾卻也因此錯失欣賞邱怡文跳舞的機會。

除了颱風等天災,八月份的全台大停電,突如其來的分區限電,也讓人措手不及。當不可抗力的意外因素讓節目取消、中斷,演出單位和場館如何迅速做出反應,進行後續安排?在什麼時間點決定演不演?考量哪些因素?如何通知觀眾?停演之後是否能改期演出?當中牽涉到的不只是場地檔期,還包括演出者、技術等眾多人力調度,更別提因此損失的票房收入,以及因為處理所增加的相關費用。

天災和種種「不可抗力因素」可能打亂原有的演出腳步,無論是相關準備如道具運送、演出者交通,甚至是戶外演出搭台等等,都可能影響最後演出呈現。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亦在八月底舉辦相關活動,邀請雲門舞集及臺北藝術節等單位分享經驗。如果劇場從業人員都有可能遇上天災,我們能從經驗豐富的演出單位和場館中學到什麼?

保險能否減風險?  政府能夠幫什麼?

如果不測風雲和旦夕禍福都是經營表演藝術的必然,面對節目取消隨之而來的財務壓力,相關保險商品是否能夠符合需求、分散主辦單位的財務風險?以商業劇場發達的英國為例,已有專為表演藝術團隊服務的保險公司,如Integro公司旗下的UK Theatre Insurance,以及Hencilla公司為中小型劇團服務、量身訂做的Showtime保單,包括針對設備的物品保險、節目取消、巡演及公共責任險等。歷經尼莎颱風之後,存在已久的商業保險「節目中斷險」,再次成為相關從業人員的關注焦點。只是對於經費有限的國內表演團體而言,保費是否能夠負擔,以及保障是否能符合需求,仍是投保前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相對於農業損失有農委會與業者共同推動的農產作保險,面對風災對表演藝術所帶來的衝擊,又有什麼,是政府能做的?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