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訓
-
台前幕後
重新聆聽大地的訊息
潛遁了兩年之後,陶馥蘭四月將推出新作──陶馥蘭的舞蹈與吟唱作品《歸返蓋婭,大地的母親》,舞台上將鋪滿綠色草坪,整支舞的結構也有如散文般的書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東方身體,禪意處處入舞
台灣現代舞蹈中,以宗敎中的靜坐、練氣、冥想等方式引導的「東方身體」語彙的訓練,其饒富禪意的身體觀,對創作者而言與其說是宗敎,不如稱之爲信仰更爲貼切。這波以信仰入舞的創作者如劉鳳學、林麗珍、陶馥蘭及蔡麗華都曾以信仰(宗敎)的角度切入創作,舞作的名稱更是單刀直入地直接點明了信仰(宗敎)內容。而當舞蹈藝術進入宗敎領域,不僅提升了舞蹈的精神層面,也悸動了宗敎的感官印象。
-
新秀登場
孿生共舞肢體音符
肢體音符舞團在實驗舞展中大膽採用兩位新人的舞作,魏光慶有著原住民血統中獨特的音感與節拍,李名正則表演出對舞蹈創作強烈的好奇心與新鮮感。相對於魏光慶作品中奔放、明亮與瞬間爆發的力與美;李名正有著極爲細膩、內斂的柔感特質。
-
焦點
光環十年的「破立」
劉紹爐所追求的是羅丹雕塑在三度空間栩栩如生的肌理、是康定斯基的抽象畫、是蒙特里安鮮明的線條藝術,但支持他這個舞蹈方向的,卻是來自於道家的哲學。與西方同類型的舞團相較,他的作品不是那麼稜角分明,而多了一分和諧安靜,不忮不求的東方精神。
-
台前幕後
樂音流瀉舞輕盈
台北芭蕾舞團搬新家,歡欣走入第六年,藝術總監吳素芬並不認爲要讓台灣的芭蕾舞上國際舞台,或是讓國內的舞迷們開始認同東方人也能跳芭蕾有多難,端看經營者與編舞者的用心和巧思。
-
座談會
爲戲曲尋找未來的戲迷
鍾傳幸覺得現在的老公公老婆婆戲迷,當年也是小時候被爸爸媽媽帶到戲園子聽戲,才種下跟戲曲的緣分如果讓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可以看到戲曲的兒童劇,那是不是也能替戲曲找到未來的觀衆呢?
-
即將上場
太陽舞蹈劇場年度公演《這些人和那些人》
太陽舞蹈劇場新作《這些人和那些人》此次邀請雲門舞集資深舞者郭美香友情客串,詮釋編舞者謝宗益的獨舞新作。 此次《這些人和那些人》舞作的內容,是由數支獨立的舞作串連(其中一支爲〈春之祭〉),延續著編舞家謝宗益一貫的風格與取向,著重的是普遍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極其細微的情感,希望以此和觀衆一同分享情感經驗。 自八〇年代開始,謝宗益便進行舞蹈創作。一九九二年,謝宗益遠赴法國進修,取得巴黎歌劇舞蹈學校的結業證明,主修舞蹈敎學。其過往重要作品有:《他與她之間》、《戲螞蟻》、《生命是條寧靜的長河》、《重要的是去愛》、《狂人日記》、《不變的年代》等,並參與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推出的「海闊天空舞展」。
-
舞蹈
極度內省的探索過程
在《靈魂的圖像》記錄下,具體完成了陶馥蘭由內向外的尋索,其中一再強調舞蹈在人類集體文明與個人心靈成長的儀式性功能。
-
台前幕後
探索靈魂的圖像 陶馥蘭的身心靈之舞
早年陶馥蘭的作品多從社會、女性自覺等議題出發,從九五年《體色》開始轉向身心靈的探索,一路走來,淸楚呈現創作逐漸由外向內的探尋。《靈魂的圖像》則尋求對舞蹈更深沉的理解與詮釋。
-
舞蹈
徒留卷夾的台灣社會檔案
劉鳳學求新求變的創作力及富含儒家思想的文人風範,透過條理分明的嚴謹佈局益見凸顯。但坐在國家劇院裡是等著被感動、被震憾,而非僅是不舒服地皺眉搖首。
-
焦點
童眞的眼眸 二十年的累積 《灰瀾三重奏》
舞蹈界宿耆劉鳳學,雖然已七十二歲,至今仍創作不輟。西班牙詩人畢先諾.阿雷山德列(Vicente Aleixandre)詩作《最小的》,成爲她此次創作的繆司。
-
台前幕後
南台灣的舞蹈生力軍
今年台南增加了一個新成立的現代舞團「發現舞蹈劇場」,九月即將舉辦該團成立的第一場演出「躍舞洋威舞蹈創作展」,此次舞展特地邀集四位留學海外的編舞者爲這次演出編排七支舞碼。 傑出的舞蹈新生代 這四位編舞者分別是畢業於德國漢諾威(Hannover)音樂戲劇大學舞蹈硏究所、目前任敎於台南家專的鍾穗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編舞硏究所畢業、目前任敎於Shenandoah大學且擔任客席編舞家的陳婷玉,美國加州大學洱曼分校舞蹈硏究所畢業、現任職於North Dance in Fairbanks, Alaska的馮悅屛,以及目前就讀於加州大學洱曼分校硏究所的張崇富。 「耀舞洋威」的四位編舞者有幾個皆十分鮮明的共同特色──四位編舞者曾在國外大學舞蹈系或硏究所硏習、並以優良的成績畢業。他們皆出生於南台灣,不是高雄就是屛東。年齡超過三十歲以上,是屬於標準的X世代。 草創期的發現舞蹈劇場爲這次舞展舉辦甄選,找尋地第一批舞者。由於正値暑假期間,報名相當踴躍。甄選上的舞者主要來自高雄左營高中舞蹈班和台南家專舞蹈科的在校生、畢業生,在這些甄選上的舞者之中,三十八歲的舞者蔡孟霙則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蔡孟霙在馮悅屛的舞作《悲天》中擔任獨舞的角色。蔡孟霙現在屛東經營一家舞蹈社,對她來說雖然已經當了舞蹈老師,但是她仍然希望給自己有更多機會上台演出。楊秀如也是台南人,目前是舞蹈空間舞團的實習團員。爲了增加演出經歷,利用舞團放假的時間回到台南參加這次演出的甄選。 風格迥異 挑戰舞者 這些編舞者雖然有上述的共同點,卻又因爲他們所接受敎育及個人特質的影響,呈現出相當不一樣的風格。鍾穗香在《在壁虎的眼中》承襲了德國舞蹈劇場的表現主義風格,強調情緒性的表達,舞碼長達四十分鐘;陳婷玉的作品《他們的Tango》,運用阿根廷探戈技巧融合現代舞編作手法,風格輕快;馮悅屛的舞作《悲天》從二二八白色恐怖記憶出發,另一支作品《林思.思林》則以抽象動作風格取勝。 面對這麼多不同風格的作品,舞者無論在技巧、表演方面皆須具備相當的成熟度,且要能快速抓住編舞者所要傳達的意念,對舞者是相當大的挑戰,但同時也是學習成爲職業舞者大好的機會。
-
台前幕後
肢體就是編舞家的畫筆
劉紹爐以氣、身、心合一的理念創作已有四年,如今,他的「嬰兒油舞蹈」以另一面貌重新出發,藉作品《油畫》探索繪畫與肢體的關聯。
-
焦點
鳳隻鸞孤非弱水
戲曲舞台上多少文武、智慧双全的紅顏,經由演員/角色/人物而成爲歷演不衰的經典。尤其〈昭君出塞〉這齣戲曲前輩藝人不畏煩難的傳藝指導,更證明了戲台上的美好紅顏永生不老。
-
十年演藝
兩岸文化交流的實相與虛相
經由八、九年的交流,兩岸都確定自己較過去的幾十年更加瞭解對方,以爲對彼岸的認知已由虛相走向實相,然而,在這由虛返實的過程中,有心人當會發覺在這「實」中其實也已生出新的「虛」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尋找東方
八〇年代後半是台灣舞蹈界一次蛻變的時候。新一代的舞者、編舞家紛紛從國外歸來,企圖探索身體動作之本源。這股後來稱爲「東方身體觀」的脈流,創作者包括林秀偉、劉紹爐、陶馥蘭,甚至林懷民及林麗珍。本文將從三大主題來探索這一新新觀念:宇宙、自然與生命的源起;氣論及身體觀;以及儀式與「類宗敎」的精神性。
-
即將上場
華岡舞蹈團年度公演
華岡舞蹈團這次公演的風格「非常的中國」,無論是芭蕾、現代或民族舞蹈都以本土的題材作爲創作的主題。 節目非常具新古典芭蕾的特色。盧翠滋的《閑愁》與魏沛霖的《荷風心境》都是以舞者瑣瑣細細的足尖舞步,融合婀娜細膩的手姿與身段,娓娓道出中國女性的心境。伍曼麗的舞作同樣具有新古典的特色,但較富有當代人的節奏感與精神,此舞分五段刻劃人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 陳華夫婦《背水姑娘》以雅魯藏布江爲背景描寫藏族的姑娘在取水的舞蹈。演出形式活潑生動,但保留藏族舞蹈的原始動作風格。 《散花》是陳隆蘭取材自敦煌壁畫的伎樂天。余金文《再玩一次》回憶式的演出,以時光的流逝爲此舞發展的縱線,以及游好彥的《黑白遨翔》。
-
即將上場
吳佩菁打撃樂音樂會
吳佩菁十八歲就擔任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首席,自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後以不到三年的時間,取得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打擊樂演奏碩士及西維吉尼亞大學打擊樂博士候選人資格。年紀輕輕卻已有超過七百場以上的演出經驗,演奏的足跡遍至世界各地,著名打擊樂家安倍圭子及知名打擊樂團隊如瑞典克羅瑪塔、法國史特拉斯堡等,都對她有極高的評價。 由於國際上甚少人能使用六根棒子演奏木琴,因此可用的樂譜並不多,爲求好曲,吳佩菁邀請黃婉貞爲她寫《水之精靈》,是一首極爲高難度的展技佳作。其他演出曲目包括:里安.提格《如閃電的手》、安德.喬立威《打擊樂協奏曲》、安倍圭子《祭典太鼓》等。
-
台前幕後
爵士舞韻中國心 中國爵士舞劇《白蛇傳》首度現形
許仙與白蛇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融入爵士舞蹈自由開放的肢體語言中,會呈現出何種視覺上、心靈上的新氣象?
-
即將上場
1996兒童音樂會「火車快飛」全省巡演
朱宗慶打擊樂團十年前開始舉辦兒童音樂會,深受家長及小朋友歡迎。內容都是以音樂爲主軸,賦與不同形式的變化。今年兒童音樂會以音樂故事、兒歌及遊戲的形式爲主。 音樂故事一向在表演活動中廣受大家喜愛,以音樂串成故事,讓觀衆在聽故事中進一步認識音樂。此次音樂會以「火車快飛」爲主題,帶著大家搭乘想像的火車從台灣出發,一起環遊世界。 挑選與火車有關的演奏曲目:宜蘭民謠〈丟丟銅仔〉、日本的鬼太鼓、俄羅斯舞曲,以及拉丁浪漫熱情的音樂;中國大陸的音樂,將以京劇鑼鼓樂呈現出打擊樂精緻的一面;非洲音樂比較不爲大家熟知,其實非洲有許多打擊樂器,例如以汽油桶做成的鋼鼓、以樹幹做成的鼓等等,再加上強烈的節奏,令人耳目一新;太平洋島國音樂也像當地人民一樣,輕鬆自在。這些地區的打擊音樂都相當有特色,希望藉由音樂故事讓大家更爲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