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梯子肢體實驗室的《女僕》聚焦於自我和他者的界限模糊、愛恨交織的人性張顯。
即將上場 Preview 梯子肢體實驗室再度訪台

《女僕》 搬演人性慾望的扭曲與變形

曾於二○○八年來台演出畢希納劇作《伍采克》的韓國梯子肢體實驗室,以充滿動能的肢體精準詮釋文本,令人驚豔。此次再訪將帶來法國作家尚.惹內知名劇作《女僕》,導演林度完藉此突顯人類底層慾望的扭曲與變形,將以巨大的木頭衣櫃,象徵角色的真實處境與內在想像共存的空間,暗示她們的心理狀態。

文字|廖俊逞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跨樂新視界」與「畫韻」音樂會

東西樂團碰撞 當代藝術的視聽盛會

由作曲家趙菁文策劃邀請,西方當代音樂天團「荷蘭新室內樂團」與活躍於台灣當代國樂展演的小巨人絲竹樂團將聯手演出「跨樂新視界」與「畫韻」兩場音樂會,藉由影像設計與類劇場的導引,將帶領觀眾遊歷現實、夢境與未知世界,進入超現實聲響異境。

文字|李育慈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布拉赫的貝多芬」

小提琴家布拉赫 一人兼三角的絕技挑戰

德國小提琴家布拉赫既是獨奏家也曾擔任柏林愛樂首席,並演奏兼指揮與馬勒室內樂團錄製過多張精采專輯。這次應NSO之邀訪台,他將獨奏兼指揮演出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以樂團首席身分帶領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一號交響曲》與巴爾托克《嬉遊曲》,一人兼三角的挑戰,讓樂迷引領以待!

文字|賴家鑫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臺交台灣首演布瑞頓歌劇

《碧廬冤孽》 不達目的絕不停止的愛情悲劇

在新任藝術顧問簡文彬的規劃下,國台交即將在台灣首演亞洲難得一見的《碧廬冤孽》。這部英國作曲家布瑞頓的作品取材自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說,描繪一場大宅院中的愛情鬼故事,將由女高音陳美玲擔綱主角女家庭教師,還特邀兩位來自英國的青少年歌手演出。

文字|林中光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

跟隨樂響走上絲路 探索嶄新音樂地圖

在睽違台灣四年後,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在度帶著在這方音樂地圖上探索的成果獻給樂迷,將呈現各民族間交流特性的樂曲,如由《傑翠爾》、《夜思》、《編織》與《千馬奔騰》等文化傳統迥異的四首樂曲所融會的《絲路組曲》、雅各森《祭火廟》、阿德勒《皇家宮廷之樂》、達斯《史麗絲提》、法蘭克《萬歲!現代印加帝國指南》等,展現累積的深度思維與寬闊視野。

文字|蔡育昇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身體串起的流轉

就整支舞作的編排而言,林文中成熟地掌握了動作的節奏,並循序地運用不同人數的舞者組合與空間配置,使舞作於縝密的結構中進行,手法熟練卻不落俗套。至於結尾前的高潮,顯示出編舞者的肆意和爆發力,也是對舞者體能的一大考驗。《長河》一作的副標題「身體最長的一天」,至此真真實實地可被感受到。

文字|趙綺芳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雙十周年 力晶佳映

專訪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

對藝術贊助推廣向來不遺餘力的力晶科技創辦人黃崇仁,對藝術文化的喜好眾所皆知,而旗下力晶文化基金會在耕耘國內藝術環境上更是用心良苦,除了規畫一系列針對偏鄉學童辦理的藝術欣賞之旅,也持續贊助年輕藝術家們的創作。今年適逢力晶科技廿周年與基金會十周年,黃崇仁特地贊助指揮大師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再度訪台演出,與樂迷一起歡欣以樂慶生!

文字|安可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攣.城》 舞出城市最黑暗的靈魂與渴求

城市有種說不出的魔力,勾引著人們飛蛾撲火般靠近,前仆後繼地孵育城市的夢、慾望與黑暗,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是當中的佼佼者,《看不見的城市》中奇異的光景與流動的想像,吸引著無數創作者們改編、延展,如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年度製作《攣.城》,編舞家羅文瑾以卡爾維諾為本,讓身體舞出城市的最黑暗的靈魂與渴求。 「存在」是羅文瑾一貫探討的命題,《攣.城》深掘「人」與「城」之間維繫而不斷絕的關係。舞作開始於毀滅的場景,源於高雄氣爆事件,「這個作品就像是城市回憶過去的榮景,光輝早已不在。氣爆讓城市滿目瘡痍,但更嚴重的可能是心靈的毀壞。」 「城市就像人。我把城市擬人化,舞者既是人,也是城市的血脈。」但身體如何抽象化為廣袤的地理空間?羅文瑾邀請新媒體藝術家王連晟合作,結合數位聲音、互動式影像,從影像、聲音驅動舞者肢體,並透過調光薄膜Smart film,塑造具有穿透感的十六座大型方箱形結構體裝置,能隨意移動拼湊出城市的不同形貌,如崩毀、夢境、慾望等。舞作中以「亡」、「夢」、「慾」、「裂」、「憶」五個關鍵字,讓七名舞者串連起崩毀的末世景象,既魔幻又寫實。但談起工程浩大的舞台,羅文瑾苦笑說,雖然這些裝置能給予想像,但也是找自己麻煩的過程,「光是換景、舞台上的移動搬運等等就搞死我了!但希望能夠過這些黑暗、冷調的場景,挖掘出每個人藏在內心底層的事物。」

文字|張慧慧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明日的昨日」 時間與記憶的生死之舞

記憶能不能透過肢體在舞台清楚表述?看不見的時間如何在黑盒子裡被看見?意識之流的瑣碎靈光能否折射出生命的真實?南台灣長期致力於深耕舞蹈與文學的廖末喜舞蹈劇場,自二○○八年首度推出「洄游舞集」,打造召喚青年編舞家返回台南創作的平台,仍不脫文學的詩意,本次以「明日的昨日」為題,四支舞碼扣緊「時間」與「記憶」,處理的仍是古往今來無可迴避的龐大命題。 「明日的昨日」出自於《聖經》摩西,若按照字義解釋即為「今日」,但為何選擇以如此迂迴的方式表示?廖末喜說:「現代舞應該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每個當下被記憶的瞬間,即刻死亡,本次邀集的四位年輕創作者面對沉重的命題有各自的解讀:謝珮珊《門.框》將巨大的門放置於舞台,門的開闔成為進入與走出記憶的具體象徵;長期與舞團合作的林宜頻《二手記憶》則是透過數位運算科技,探討「記憶是如何形成」的概念性作品;喜愛旅遊的張雅婷《尋找失落的記憶》則結合旅行所拍攝的照片,讓影像成為肢體的旁白;相較於前三者的跨界嘗試,賴翃中《陌生.不陌生》則以純肢體勾勒記憶的樣貌,在身體的起落呼息間,純粹地呈現每個轉瞬即逝的片刻,乍生即死。

文字|張慧慧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卡拉曼達拉許朱舞劇團《印度蝴蝶夫人幻想舞蹈劇》、 阿姆斯特丹劇團《奧塞羅》

分明秋收冬藏的季節,眼前卻是一整個收拾不起來的亂局,這時從一本評畫論藝的書裡遇到徐志摩一段直觀的話語,也只是剛好:「沒有認清靈魂,感覺受到剝奪,加上利用靈巧的手段,把生命的動力轉移、壓抑或昇華到『安全』和實際的境地去,我們中國人成為這樣的一種生物,足夠稱為『人』,但卻不懂得宗教、愛,甚至任何精神的歷險。」警醒著,亂不是壞事。不想只夠稱為「人」,因而要進劇場,看點不安全不實際,又別過於靈巧的。 譬如《印度蝴蝶夫人幻想舞劇》,據說膾炙人口的「蝴蝶夫人」,將在印度Masala幻想風格的旋律裡,打開時光隧道。又如由歐陸知名劇場導演伊沃.凡.霍夫執導的復仇經典《奧塞羅》,莎士比亞詩意又切中人性的語言魅力,讓「獨白/對白說了算」的劇場傳統,始終砥礪著寫劇本的人。

文字|施如芳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戲劇新訊 「孕期限定」獨角戲

王世緯懷胎七月 產出《蜆精》

懷胎七月的劇場演員王世緯,抱定即使在舞台上臨盆也要演的決心,將她受孕以來,身體內外在經歷的種種變化,轉化為一齣「孕期限定」的獨角戲《蜆精》。王世緯說,過去她從來沒有意識到,少有人能夠兼顧母親與演員兩種身分,直到懷孕後,為了安胎不能進行激烈的身體操練與排演,推掉了不少演出,繼而產生對未來的焦慮:當孩子出生之後,她還能投入日以繼夜的表演工作嗎? 「如果孕婦被認為不適合演出,那麼就讓我來演;如果母親與女演員這兩種角色互斥,那麼我就要挑戰。」王世緯找來新生代編劇趙啟運合作,藉由自身懷胎的經驗,呈現台灣女性表演者躊躇於事業與家庭間的困局,並企圖透過這個作品,向劇場環境提出質問或者當成告別作亦未可知。「蜆精」象徵著女子、女子透過身體所醞釀保存的精華,更意味著順水漂流的命運,而懷珠的蜆,其珍貴又脆弱的雙重性,亦喻示了王世緯對自身的看法。

文字|廖俊逞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楊頌斯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睽違七年再度來台,票房長紅銷售一空,而台灣樂迷們將大飽耳福的,除了樂團壯闊又亮麗眩目的音色、誠意十足的經典曲目、楊頌斯擅長的聲響原創魔力、「金鈕扣」傳人齊瑪曼絲綢般的浪漫情懷外,巴團全明星的歷任指揮,是該團不斷自我超越的秘訣。 創立於一九四九年,樂團第一位音樂總監約夫姆(Eugen Jochum),短時間就將樂團程度提升至德國頂尖水準,名聲遠播至奧地利與英國,初期的成功就吸引了斯特拉溫斯基與亨德密特前來合作。一九六一年捷克指揮庫貝利克(Rafael Kubelk)接任,當時已是大師級的他,用馬勒、布魯克納交響曲錄音,奠定其不墜的傳奇地位,同時,樂團也吸引了大師如海汀克、祖賓梅塔、伯恩斯坦等客席指揮。一九八三年英國指揮戴維斯爵士繼位,帶領樂團壯遊美洲與亞洲。一九九三年美國指揮馬捷爾接任,延續樂團優良的錄音傳統,重新演繹了馬勒、布魯克納交響曲的精神層次。現任總監揚頌斯在成功引領奧斯陸愛樂、匹茲堡交響樂團躋身世界一流樂團後,相繼於二○○三、○四年獲邀擔任巴伐利亞廣播、阿姆斯特丹大會堂兩大樂團總監職,為現今碩果僅存的指揮大師之一。 這次的到訪,讓樂迷們享受的不只是兩小時的動人樂章,更是那些大師們感觸千萬顆心的豐碩果實。

文字|莊東杰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俄國鋼琴大師 魯比莫夫首度訪台

一九四四年生於莫斯科的魯比莫夫(Alexei Lubimov),在莫斯科音樂院時受教於小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門下,鑽研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之外,他也熱愛廿世紀作曲家荀貝格、史托克豪森、布列茲、艾維士、李格替等人的作品。特別的是,早在一九六八年,他還在莫斯科首演約翰.凱吉與泰瑞.萊利(Terry Riley)的創作。但也因為在俄國首演廿世紀音樂家作品的行徑,讓他受到當局的批評,並限制離境。為此他轉而將重心轉往十六、七世紀音樂,崇尚以古樂器演出外,更建立「莫斯科巴洛克四重奏」(Moscow Baroque Quartet)與「莫斯科室內樂協會」(Moscow Chamber Academy),也在一九八八年開辦名為Alternativa的前衛音樂節。 在解除出境禁令後,魯比莫夫巡迴歐、美、日等地,迅速躋身為世界知名鋼琴家之列。雖說他持續灌錄了許多「很古老」與「很新潮」的錄音,但對十八、九世紀的經典作品也很有見解。今年七十歲的他,終於將首度來台演奏。除了帶來莫札特、李斯特、舒伯特之外,更有來自愛沙尼亞的當代作曲家佩爾特(Arvo Prt)及俄國女性作曲家烏絲特佛斯卡雅(Galina Ustvolskaya)的經典,值得觀眾親炙大師丰采、細細品味。

文字|李秋玫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音樂新訊 八十歲鋼琴演奏會

傅聰 永遠的東方鋼琴詩人

一九三四年,傅聰生於上海,在文學家父親傅雷的薰陶下,他浸潤於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學、詩、詞、小說、戲劇、美術、語文知識、道德觀念、老莊哲學等。他的血液、他的內涵中,埋藏的是深厚的東方文化。一九五五年,傅聰以壓倒性的優異琴藝,讓蕭邦鋼琴大賽破天荒將「馬祖卡獎」頒給一位中國人。從此,「賦有蕭邦的靈魂」、「中國籍的波蘭人」不但成為他的標誌,連鋼琴女皇阿格麗希對對於他深刻的音樂詮釋,都自嘆弗如:「傅聰的蕭邦、舒伯特與莫札特是我學習的目標。」他的韻味,可以超越西方,成為鋼琴詩人的化身。 今年,高齡八十歲的他,仍以世界為舞台,如自己所說的一樣,在一個又一個國家間「跑碼頭」。音樂是他畢生的信仰,即使無法再像年輕鋼琴家那般敏捷、靈巧,但他融合東西的氣質及睿智,讓他散發出一種無法仿效的古典美。「當今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是美國《時代週刊》對他的讚賞,而你對他的讚賞是什麼?只有自己來體會。

文字|李秋玫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她跳著舞 又一次把世界帶回來

「2x2」許芳宜邀巨星共舞

許芳宜又回來了!這次依然帶著精采舞作與舞壇巨星,一起讓台灣看到世界的精湛舞藝。除了有甫與西薇.姬蘭來台演出的羅素.馬利芬特所編的兩支舞作,惠爾敦的After the Rain,還有許芳宜與台灣舞者編創的Chinese Talk,許芳宜與美國新銳街舞家邁爾斯合作的Anywhere on the Road等多支舞碼

文字|張慧慧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訴說愛與依賴的現實寓言

工業廢棄物打造《怪奇馬戲班》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新作《怪奇馬戲班》由劇場新銳王宏元與黃丞渝合力編導,捨棄了熱鬧喧騰,充滿魔幻色彩的傳統馬戲印象,舞台上半人半偶的動物角色們,穿戴各式回收物所拼湊的造型特徵,寓意社會的縮影;全劇緊扣「需要和依賴」的主題,從馴養動物的人類、被人類馴養的動物,到仰賴政權秩序的人類、被政權秩序囚禁的人類;甚至延伸到人類對於自然能源的依賴。

文字|廖俊逞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用聲音 重新認識我們的島

「聽台灣.我的土地音樂風景」音樂會

風吹過稻浪、浪花拍打沙灘、樹葉在風中摩擦窸窣你聽見了嗎?長年上山下海在台灣各個角落錄製聲音、創作歌曲、挖掘素人歌手的風潮音樂,以「聽台灣.我的土地音樂風景」音樂會,集結旗下范宗沛、聶琳、謝宛臻、王心心、金木義則、吳昊恩、芮斯、泰武古謠傳唱等音樂家,還有廣藝愛樂的演奏,透過台灣歌謠演奏與原民古調新唱,結合動態影像,讓樂迷透過聲音,重新認識台灣

文字|李秋玫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詩人繆思跨越六十年 以詩入樂立體展現

「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

知名詩人余光中,生命史迆邐中、港、台、美等地,六十年創作生涯累積的詩、散文、翻譯、評論,建構出其文字四度空間,亦成其巨擘地位。十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香港週「詩人的繆思余光中詩歌音樂會」,以十四首余光中的詩作,邀請晁岱健、曾葉發、陳偉光、鄧樂妍、陳家曦、趙菁文等中港台三地作曲家創作編曲、由香港音樂家演唱,演出將如何立體展現詩人的詩言詩韻?令人期待!

文字|鄭逸伸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以無言舞動崩毀的世界

《舞.雷雨》重塑曹禺曠世經典

由香港導演鄧樹榮與編舞家邢亮、梅卓燕於二○一二年共同創作的舞劇《舞.雷雨》,取材自中國劇作家曹禺成名作,不著一詞,完全以肢體敷演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與情節,讓錯亂時代的崩毀世界,驚心再現。《舞.雷雨》將在十月份「香港週2014」活動隆重登場,讓台灣觀眾有機會透過舞蹈肢體,再次認識這個劇場經典。《舞.雷雨》同時為「2014關渡藝術節」的參與節目。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討論愛情 探析人性

《紅與白》 與張愛玲的暗黑慾望共舞

舞蹈空間舞團廿五周年之作《紅與白》,由鄭伊雯編舞、劉守曜導演,以舞蹈演繹張愛玲知名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編舞家鄭伊雯以自身生命歷程反身解讀文本,原作中一男兩女的關係則以九位表演者來表現,而生活中的日常物件也搬上舞台打造象徵。慾望是解讀這個作品的關鍵,舞作中充滿著雙人舞的對峙,卻又在推拉間彷彿衍生愛意

文字|張慧慧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文中舞團轉型之作

《長河》溯行未來 期盼靜水流深

創團以來以「小」系列打造出舞團品牌特色的編舞家林文中,要用新作《長河》宣告舞團經營與創作方向的轉型林文中舞團要變「大」了!把小劇場走過一遭的體悟沉澱帶回大劇場,是林文中目前所要做的,《長河》從去年《小.結》的身體思考出發,要「像河一樣流動起來,但河要流得長、流得遠。」

文字|樊香君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金枝演社的胡撇仔嚴肅喜劇

《台灣變形記》 喚醒公平正義的行動自覺

有別於《浮浪貢開花》的詼諧喜鬧,導演王榮裕將對大環境的關懷、隱憂與不安投射在新作《台灣變形記》中,國內諸多光怪陸離的荒謬現狀,都出現在情節裡,角色原型亦是你我熟識的台灣民眾甚或新聞人物。創作動機雖嚴肅,但金枝依然發揮「胡撇仔」基因,大玩善惡對決的西部片元素,成為胡搞到極致的嚴肅喜劇。

文字|廖俊逞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 首席絃樂團「弓絃上的莫札特」

輕靈樂音 跳躍莫札特的一生

NSO首席絃樂團邀來前維也納愛樂首席、知名小提琴家帕拉希克弗夫,一同以「莫札特」為題,演繹這位音樂神童精采的輕靈樂音。曲目貫穿莫札特的一生,從廿歲寫就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到去世前的《A大調豎笛協奏曲》,有如讀了一遍莫札特的生命旅程。

文字|賴家鑫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