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畫家王攀元親身故事發展而來,編舞家姚淑芬與策展人吳牧青合作的「誓.逝」一展邀集國內外近十名創作者,以殊異媒材反覆辯證存在的當下,探討人生、愛情、環境變遷等,皆環繞著誓言的不可確定性與生命的無常。展出期間亦有舞者行動演出《誓.逝》,與身體表演者劉守曜每日「行走」,以身體展現相關概念。
世紀當代舞團《誓.逝》
12/6~7 16:00
12/13~14 16:00
12/20~21 16:00
12/27~28 16:00
台北 北師美術館
INFO 02-23944354
「我不相信永恆。」編舞家姚淑芬回答地決絕,更精確地說,雖對舞蹈的愛堅信不移,但她不相信情愛的永恆,然而,與吳牧青共同策展,即將在北師美術館舉辦為期一個月的「誓.逝」一展,邀集國內外近十名創作者,以多元、跨界的展演形式,橫跨視覺藝術、劇場表演、錄像等,卻是從一則近似於「都市傳奇」的愛情故事發展而來。
姚淑芬提到,二○○九年與老畫家王攀元結識創作《婚禮》、《春之祭》以來,多次聽攀老提及年輕求學時與季竹君相識的往事:當年攀老病重無人探望,同是上海美院的音樂學院學生季竹君來探望,問:「你需要什麼幫助?」攀說:「我不要死,死了沒人幫我埋骨。」季答:「王同學,我來救你,我將永遠在你身邊,萬一你不幸死了,我會與你一同埋在土中。」後來,攀老奇蹟地康復,但兩人卻因戰火流離從此失聯。
跨域展演 探討「誓言」
「這是不可能發生在現今社會裡的童話,簡直像是捏造的。」姚淑芬頓了頓,「但攀老相信。他的執念就是永恆的,對當下的執著。這個展覽就是在講這個。」當下/永恆、流動/固著、存在/消亡……這個跨越領域的創作展演計畫由幾組對立、矛盾的概念組成,匯集了台灣王攀元、劉守曜、蔡明亮、秦政德、李明學、鄧泰華、英國Jeroen Speak、澳洲Leisa Shelton、日本高橋啟祐等創作者,以殊異媒材反覆辯證存在的當下,探討人生、愛情、環境變遷……皆環繞著誓言的不可確定性與生命的無常。
此外,十二月起每週六日也有《誓.逝》的行為演出,七位舞者與劇場導演劉守曜不跳舞,而將以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行為演繹流動的永恆。有趣的是,透過討論,舞者們在展覽開始前就開始執行生活中微小的「誓言」——比如,每日蒐集自己掉落的頭髮;每日與男友互相發誓,並執行約定;每日到不同的人家中洗頭髮……舞者們近似偏執狂地執行古怪又細瑣的行為,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誓言的本質:私密與我執。舞者們執行「誓言」期間所使用的物件也將在展場中呈現。
行走不斷 演出「執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靜態的展覽與演出外,擔任客席表演者的劉守曜在展覽期間的平日還會不間斷地行走於美術館內。但為何是劉守曜?為何是行走?「『時間』是這個展覽中最重要的元素,行走則是最具體的姿態——我們被時間引領、推動著每個下一步。劉守曜是我的不二人選,因為他的執念不會輕易改變,這種生命厚度是年輕人所沒有的。」姚淑芬說。
有趣的是,「行走」與「日常時間」的歸返,做得最徹底的導演蔡明亮也正巧在美術館進行上一檔的「郊遊」展出。姚淑芬某天到美術館開會時,巧遇蔡明亮,相談甚歡下也邀他以「釘子戶」身分成為「誓.逝」參展藝術家,將在夜間以影像呈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