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男人與狗》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驫舞劇場三位新銳編舞者

《男人與狗》 邁入三十前的人生回望

由陳武康、蘇威嘉領軍,標榜全男舞團的驫舞劇場,上半年由三位年屆而立的新銳編舞者黃詠懷、黃懷德、鄭皓接力「男人編跳」的風格,推出新作《男人與狗》,從「男人像狗、女人像貓」的既定印象延伸,結合即將卅歲的生活經驗與成年焦慮,呈現一段段舞蹈劇場即景。 舞作從三個人的獨舞展開,表現出各自的身體質地。黃詠懷時而流線、時而頓挫的動作,象徵對未來人生走向的猶豫。從數學系跨足習舞的鄭皓,透過仿如機器人以關節帶動的身體,反映原本習於運作腦袋的自己對運作身體的渴望和實驗。黃懷德和物件的共舞,是舞作中「狗與人」的意象最鮮明的,他的舞段充滿對童年與祖父母共度的回憶,搞笑也溫馨。 「男人與狗的共同點,是忠誠。」但,如何忠於自己?狗的難馴野性,某種程度也反射了人逃離現實圍困的渴望。《男人與狗》是三個大男孩走向卅歲人生分水嶺前的回望,回望孤單,回望無助,最終,回望帶來遁逃的小小快樂,而那樣的快樂,竟也成為支撐自己繼續前行的動力。

文字|鄒欣寧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第三屆非關舞蹈藝術節

中生代自編自導自跳 各自詮釋「心動時刻」

有感於國內舞蹈工作者缺乏表演舞台與創作空間,8213肢體舞蹈劇場的孫梲泰自二○一○年起,固定舉辦小型舞蹈匯演,邀請中生代舞者、表演者呈現編創小品。名為「非關舞蹈」,希望藉由跨界表演工作者的參與,對舞蹈和表演的身體提出新概念和新詮釋。 今年,「非關舞蹈3」除了老班底曾參與蔡瑞月舞蹈社行動的詹天甄、曾與國內各舞團合作的舞者楊琇如、資深接觸即興表演者朱星朗外,也特邀三位「舞蹈異族」加入:香港舞者王廷琳、台灣少見的乾旦兆欣、義籍舞者Mauro Sacchi,以「心動時刻」為題,自編自導自跳的獨舞,呈現出中生代表演者的創作眼界、內在心象與身體風景。 其中,兆欣有感於觀眾往往好奇他不同性別的扮演多於京崑表演本身,以不妝扮、不粉墨登場的方式詮釋《牡丹亭》〈驚夢〉一折,挑戰舞台上的真實與幻象。Mauro Sacchi旅居台灣多年,重返睽違許久的故鄉義大利後,不禁質疑和想像:「家」,是義大利、台灣、一棟房子、或是一個身體?而我們又該如何「回家」?詹天甄、楊琇如、朱星朗的作品,則挖掘個人內在,透過身體形於外,展現自己或強韌、或迷惘的心性。

文字|鄒欣寧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TCO「臺北.臺灣.世界」

當代台灣國樂呈現中西樂交融,北市國策劃大型曲目:雙團、雙協奏、雙創作的創意構想,鍾耀光擔任全場指揮,揮動舞台上三百多人樂器與人聲,企圖挑戰 國家音樂廳中西交融的音樂爆發力極限。取材台灣音樂風格為題:「臺北」為創作構思,懷抱原住民歌謠、南管等,結合中、西兩大團樂隊,發表兩首委託創 作,TCO「臺北.臺灣.世界」,肯定是本月國樂首選場次。 運用傳統民族樂器音色,結合西樂演奏技法,四首大型曲目,從頭到尾兩團 一百多人在台上演出。終曲壓軸再加上兩百人合唱團,鍾耀光新作《臺北六部曲》,由黃光男(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作詞,世界首演作為本場策展引爆點,意圖測 試音樂廳音響效果的極限。富有台灣音樂的特性,邁向國際進軍,年度大製作,除了這場大型音樂會,已別無選擇。

文字|劉客養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音樂新訊 NSO「蒼穹天河」

赫比希揮動魔杖 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莊嚴降臨

二○○九年,赫比希在舞台上指揮國家交響樂團,上演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優美的旋律來到第三樂章時,廳內突然傳出不尋常的聲響,那不是外在竄進的聲音,而是地震。建築相互擠壓吱嘎作響,伴著座位上下的晃動,不少人因為心驚而分神,但團員篤定的神情及指揮的掌控得宜,給了觀眾安定的情緒,確信這音樂將繼續走下去。最終,音樂家們以專業結束了這段意外插曲,精采的演出更成為許多觀眾此生難忘的經驗。 作曲家布魯克納和同期的華格納、馬勒雖可說是站在同一條陣線上,但作品的特性卻迥然不同。由於他的創作模式有一定的起頭、節奏、休止和模進,欣賞他的樂迷並不多,但只要敞開心胸接受,必能徜徉在他規模宏大的交響天地。虔誠的布魯克納將音樂視為上天的神諭,他的責任就是創作,因此他的交響曲從來都埋著純淨與莊嚴。《第五交響曲》更是如此,樂曲從靜謐的絃樂撥奏開始、經過令人聞之動容的慢板樂章,直到最後賦格的磅礡氣勢收尾。一場八十多分鐘的洗滌和淬煉,就是一種探究的過程,而循著聲音的軌跡,最後終獲得寧靜與無瑕的感動。

文字|李秋玫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臺灣國樂團新任首席客席指揮

閻惠昌 演繹本土精神 開展國際視野

知名指揮家閻惠昌,去年底首肯接任國立臺灣國樂團(NCO)首席客席指揮,讓指揮一職懸缺多時的團隊如吃定心丸,並對未來充滿期待!閻惠昌與NCO結緣多年,合作頻密,他表示,樂團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定位,未來他也將帶領樂團努力呈現「台灣的聲音」,更期待在培養作曲家及指揮家方面,樂團能著力更多。

文字|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科技到人文 讓藝文與企業雙贏

國藝會「藝集棒」專案鼓動 企業尾牙吹起藝文風

在董事長施振榮的理念推動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了藝企合作的「藝集棒」專案,號召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響應捐助成立,該計畫設計了各項服務來爭取企業界的福委會預算、帶藝文進入企業。去年底該專案推動了「藝文尾牙秀」,有十數家企業大力響應,讓員工體驗不一樣的尾牙活動!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ARTalks,藝術與誰Talk?

「台新藝術獎」評選新制座談會記錄摘要

台灣重要的民間藝文獎項台新藝術獎,在跨越了具歷史意義的十周年後,為了回應當代藝術的跨越疆界趨勢,新的台新獎將打破以往的分類觀念,在評審機制上做出重大變革。除了取消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的分類,並提高總獎額達到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元外,新的台新獎亦強化了「藝術社會參與性」的評審標準,並建立了台新藝術獎專屬網站ARTalks,作為藝術生產者、七位提名觀察人與社會大眾互動的平台,期望透過專責提名觀察人觀點的公開、跨域對話,與大眾交流互動,將評選的過程做最大程度的公開透明。 本次座談會除為台新獎新制與ARTalks網站的正式發表外,並邀請五位提名觀察人表達其參與的立場及期許,並接受各界提問。

文字|高煜玟、陳思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三傑重聚 就是讓你「搞不定」!

雲門舞集二團 「春鬥2013」展現大將之風

今年的「春鬥」,猶如一班好漢各自練功後,再度相聚的競藝擅場。雲門二團在三位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巧手聯彈下,展現的不是「轉大人」的隆重,而是更生猛喧鬧的年輕擂台夠騷夠嗆、能靜能動,靈活多變,讓二團走出副牌,跳出自己的舞台魅力。

文字|鄒欣寧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與影像攜手 拼貼繽紛「臺北地圖」

十二組作曲家與導演 描繪城市今昔

為了以音樂會描繪樂團的所屬之地,臺北市立國樂團大手筆地規劃了一場以「台北」為藍圖的音樂會,要將這個都市的街景、文化與風土人情伴隨著音樂呈現觀眾眼前。上半場演出台北流行國樂組曲。下半場,則將十二個行政區分別從創作及影像的角度呈現,除了委託十二件音樂創作之外,更邀請十二位導演以當前最流行的「微電影」模式,勾勒出他們心中所屬的行政區特色。

文字|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新世紀天籟美聲奇蹟

LIBERA英國天使之翼合唱團

前身為歷史悠久之「聖菲利浦少年合唱團」,於一九九九年正式更名為LIBERA的天使之翼合唱團,在現任指揮普萊茲曼(Robert Prizeman)的帶領下,近年來以純淨美聲、獨特音樂表現吸引了全球愛樂人的目光。今年四月,天使之翼合唱團終於要造訪台灣,除帶來風靡全球的經典歌曲〈聖樂卡農Sanctus〉、〈天使榮耀頌Gloria〉、〈與我相隨Stay With Me〉之外,也將挑戰演唱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文字|鄭逸伸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陳志勇繪本小說搬上舞台

紅躍劇團《抵岸》 探索新移民眼中的奇幻世界

澳洲華裔插畫師陳志勇的圖像小說《抵岸》,以非寫實的手法鋪陳移民面對新世界的故事,在紐西蘭紅躍劇團的改編中,以超過兩百件新奇特異的布景道具,打造出一幅幅新世界的絕妙幻境,全劇結合動態視覺與肢體劇場,生動描繪出新移民身處陌生環境的徬徨,以及在溫暖美好的小小善意裡,閃現的人性光輝。

文字|廖俊逞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穿梭於城市、荒野和太空

四銀翼劇團《青鳥》 探尋幸福的奇幻旅程

梅特林克經典劇作《青鳥》,敘述兩位孩童以純真的眼光、無限的勇氣,以及對他人不造作的關懷,穿梭於城市、荒野和太空尋找青鳥的冒險歷程。在法國四銀翼劇團的版本中,透過光影裝置、3D動畫、錄像藝術重建如夢境般的流動場景,演員則以結合肢體、默劇、體操和小丑多樣表演技巧,引領觀眾走入尋找幸福的奇幻旅程。

文字|廖俊逞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羅大佑 讓搖滾與交響相遇 迸發台灣意境

資深流行音樂人羅大佑在這次的「瘋搖滾.硬台灣」中,擔綱重要演出角色。他認為這次搖滾與交響的同台演出,是相當有誠意地在「結合一種粗野的聲音和一種纖細的聲音」,讓這兩種音樂撞擊出火花。演出包含改編自他的兩首名曲〈鹿港小鎮〉和〈火車〉,因為「這兩首歌都很有台灣味,是我想嘗試在西方交響樂型態中表達的東西。」

文字|張睿銓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雲門舞集2 「春鬥2013 搞不定」

雲2和驫舞,確是觀測新生代編舞動向的兩座風力站。 雲2今年端出這幾年積極栽培的三位編舞家、四支舞,都有讓我期待的焦點。 布拉瑞揚走出過往拿手的莊嚴凝重,這兩年不斷嘗試和年輕舞者的活潑性情激盪,這次竟還要和舞者臨場即興互動。黃翊的兩支舞分別拿探戈和手語做素材,雖然在 當代舞蹈中不算創新,但和他之前與服裝和科技影像對話的脈絡,都可看出突破傳統思維的企圖。而鄭宗龍則是紐約駐村後返國交出的新成績單英文題目的Blue Hour和中文《一個藍色的地方》一個指時間、一個指空間,就當是文字遊戲吧,卻也暗含他在失語處境下的誤讀、誤解、錯位所迸發的靈感。和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同一檔期演出,剛好可以讓我們看看卅年距離,今日舞蹈走到了哪裡?

文字|鴻鴻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NASA星世界天文探索音樂會

耳聽澎湃交響 瞭望宇宙之美

「觀看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圖像出現在大螢幕上,真是一種享受,從有著許多坑穴的水星到如火似幻的金星再到火星表面上;近距離探測器鏡頭下的岩石,種種一切遠超過我依稀記得的太陽系科學課程內容這真是令人感到興奮呀!」這是倫敦《獨立報》對影片最直接的感受。如今,這令人瞠目的景象即將搬到高雄美術館的草坡上,讓高雄獨有的「草地音樂會」擁有更「遼闊」的視野。 年度「草地音樂會」今年大不相同,以視覺和聽覺同步呈現。節目中將播放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所提供,透過哈伯望遠鏡所拍攝超高畫質太空影像、及國際知名天文科學影片製作人鄧肯.古柏(Duncan Copp)所製作的《行星》The Planet及《軌跡》The Orbit兩片,搭配高雄市交響樂團演奏《行星組曲》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此次演出為兩製作融合為一後的世界首演,現場更將搭配天文學家孫維新館長專業的引領,以淺顯易懂的介紹,展現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帶領民眾走入星空幻想之中。

文字|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威爾第《安魂曲》

一八六八年十一月,歌劇大師羅西尼辭世,義大利舉國哀慟。身為義大利新一代歌劇天王的威爾第號召當時正紅的十三位作曲家,聯手創作了一部《安魂曲》來向大師致敬,並安排在羅西尼逝世一周年時首演。可惜這件樂壇壯舉因故取消,這部作品也從此被束諸高閣。 五 年後,義大利文豪曼佐尼撒手人寰;威爾第傷痛之餘,決定創作一部《安魂曲》來紀念這位知交好友。他將當年為羅西尼所作的安魂曲中、自己負責的 〈Libera me〉樂章稍作修訂,同時把其他安魂彌撒篇章譜寫入樂,完成了威爾第自己的、完整的《安魂曲》。有別於以往安魂曲給人的印象,「歌劇之王」威爾第的《安魂 曲》色彩濃烈、感情豐沛、充滿戲劇張力;不過在這高潮迭起、充滿渲染力的音樂外殼之下,威爾第也展現了他深沉、內斂、崇高的靈魂。 在二○一三年、威爾第誕生兩百周年的此刻,還有什麼比呂紹嘉指揮、NSO國家交響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聯手演出的「威爾第《安魂曲》」,更適合用來向大師致敬呢?

文字|古育仲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率領同名室內樂團訪台

小提琴家祖克曼 傳遞絕美感動

至今已出版過超過一百張的唱片,並獲得兩次葛萊美獎,以及超過廿次的提名肯定,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至今仍穩坐當代十大小提琴家寶座。睽違台灣近七年,這次大師將首次帶來親自籌組的「祖克曼室內樂團」舉行小提琴與室內樂演出。 舞 台上的祖克曼,琴音絕美絲毫不誇張賣弄,而是用最堅實的技巧及飽滿的音色,讓台下聽眾如癡如醉。《紐約時報》曾評論:「祖克曼的音色絕美,不絲毫強加於樂 器,他創造出一個溫暖且流動的琴音,充滿整個音樂廳。」在美國相當受歡迎的他,經常受邀參與美國電視節目如「大師詮釋莫札特」、「林肯中心現場」及「音樂 現場」系列的錄製。除了小提琴演出,祖克曼也以中提琴家、指揮家、教育家等多重身分。擔任聖保羅室內樂團、達拉斯交響樂團、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指揮;一九 九九年更出任加拿大渥太華國家藝術中心交響樂團(National Arts Centre Orchestra)藝術總監至今。 二○○二 年他號召多位優秀音樂家,組成「祖克曼室內樂團」(Zukerman Chamber Players)足跡遍及歐、美、亞洲各大音樂廳與藝術節,並已灌錄四張唱片。音樂會的上半場,祖克曼將演出布拉姆斯所作、被稱為F.A.E的小提琴 奏鳴曲;下半場則由祖克曼室內樂團演出舒曼的《降E大調鋼琴五重奏》。

文字|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李希特接班人

梅尼可夫 琴鍵上揮灑靈氣之音

曾獲德國回聲唱片、《留聲機》雜誌唱片大獎,俄國鋼琴家梅尼可夫(Alexander Melnikov)生於一九七三年的莫斯科,六歲起在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學習鋼琴,七歲就與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舉行音樂會。師事鼎鼎大名的瑙莫夫(Lev Naumov)外,更赴他國求教於薇莎拉茲(Elisso Virssaladze)、史戴爾(Andreas Staier)與許納貝爾(Karl-Ulrich Schnabel)等門下。 就學期間,梅尼可夫就已經是數個國際鋼琴大賽的得主,包括在茨威考(Zwickau)的舒曼鋼琴大賽及一九九一年的伊莉莎白國際音樂大賽。同年他獲得蘇聯授予「青年音樂家」桂冠,接下來兩年間,他就一直被英國BBC廣播公司選為新世代音樂家的代表人物。由於對音樂的感悟相當獨到,在琴鍵間別具感染力的靈氣演繹,曾經得到鋼琴大師李希特極力讚揚,甚至有媒體為他冠上「未來李希特」的稱號。 梅尼可夫不但活躍於舞台上,他的錄音也一直都是歐洲唱片雜誌的當月推薦盤。近期最重量級的錄音,便是蕭斯塔可維奇的《廿四首前奏曲與賦格》,這套錄音被譽為繼妮可萊耶娃之後最值得推薦的重要版本之一。本月他將首度來台,觀眾終能有機會親炙鋼琴家的指上丰采。

文字|李秋玫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江之翠劇場「望明月」南管音樂會

清雅悠揚絕美凝煉 雅韻古調紅塵靜心

「江之翠劇場」長期致力於南管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傳揚,專擅台灣漢系傳統音樂與現代劇場藝術結合的「主題式音樂演出」,今年適逢成立廿周年,以「望明月」南管音樂會演出《西廂記》中張生思念鶯鶯心事,入門曲目引領觀眾暫離塵世喧囂,以音樂之美安頓身心。

文字|陳鄭港
第242期 / 2013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