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即將上場 Preview 國際舞星與台北室內芭蕾共舞

余能盛打開《門》 聆賞人生種種況味

余能盛的最新舞劇《門》,由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攜手合作,結合芭蕾舞蹈與現場演奏,表現人生、情緒、記憶、生命的「門」。除了有義大利作 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尼諾.羅塔與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經典音樂,還有多位歐洲舞者與台灣舞者搭檔演出,一起開啟這扇窺見人生萬象的《門》。

文字|周倩漪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來自韓國的燦亮小提琴家

申賢守 就是為了小提琴而存在

作為第一位獲得法國隆.提博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首獎的韓國音樂家,申賢守可說是最讓韓國人驕傲的「韓國之光」,因為她是完全沒有喝洋墨水、道道地地在韓國本土栽培出來的音樂家。她是如此地熱愛小提琴與音樂,甚至這樣說過:「我的生命跟小提琴是分不開的,我是為了小提琴而存在。」

文字|李秋玫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代表台灣的長笛王子

胡志瑋 精選曲目要你耳目一新

身為「二十一世紀之星」系列演出中的唯一「台灣代表」,帥氣的「長笛王子」胡志瑋將以精選曲目展現他的「魔笛」實力。除了將為武滿徹的《聲音》又吹又唱又吼,還以浦羅柯菲夫的晚年管樂曲《D大調奏鳴曲》自我挑戰,其他更有多首胡志瑋最喜歡的樂曲,來與台灣「鄉親」共享!

文字|李秋玫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舞鈴劇場奇幻旅程II部曲《飛行樂園》、NSO歌劇《畫魂》

兩年前,我在沒有任何期待中看了一場「舞鈴劇場」的演出,當天只能用驚嘆的心情來形容,令人嘖嘖稱奇的扯鈴技術、夢幻舞台,結合多種舞蹈風格與聲光 色影;兼具藝術與娛樂,雖然在國外看過很多場「太陽馬戲團」的演出,但更驚訝於台灣如此有限的製作經費,可以做到這等水平的演出。《飛行樂園》推出4D的 旗艦版演出,相信一定讓觀眾更嘆為觀止!是暑假不可錯過的藝術饗宴。 單是女畫家潘玉良的傳奇一生就已經夠引人注目了,「原創」中文 歌劇《畫魂》有著強大的卡司陣容;由法國新銳導演茱麗葉.德尚執導,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作曲和王安祈編劇,與榮獲「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指揮葉詠詩 的加持。令人對這齣歌劇充滿期待與想像!好奇的是法國導演會如何詮釋一位中國女子的不凡一生!拭目以待!

文字|余秀青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NSO歌劇《畫魂》

潘玉良是個傳奇人物,她的一生是各領域藝術家非常喜歡著墨的題材,但是歌劇的形式,在台灣倒是頭一回。這次的創作與演出組合,非常令人期待:作曲家錢南章 先生的音樂一向具備了高度的歌唱性;京劇劇作家王安祈老師則向以細膩、富於層次且意味深遠的文本擄獲人心;兩人攜手塑造《畫魂》,一位是在西方創作技法中 流露東方底蘊的作曲家、一位則讓傳統戲曲有著如交響曲般的緊密結構與詩意,這其中不僅是京劇經驗與歌劇呈現的交流,應能期待格局更廣闊的作品。而擔綱詮釋 潘玉良的兩位聲樂家朱苔麗與林惠珍,是令人最期待聆聽的Diva,兩位不同性格的聲樂家會展現出潘玉良的何種面貌?值得一窺究竟。

文字|林芳宜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Taipei vs. Tokyo

潮味」舞春風--舞蹈空間舞團與東京鷹《月球水》

身穿高校生制服的日本樂潮流系全男子現代舞團「東京鷹」(Condors),這回尬上舞蹈空間舞團,兩團在台灣日本兩地激盪舞蹈火花,舞團的同樣百變,碰撞出個性獨具、交手精采、合體絕妙的創新作品《月球水》。舞作融合了舞蹈、戲劇、影像,洋溢彈性、創新、幽默、機趣。

文字|周倩漪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舞台版《鹿鼎記》 無厘頭笑翻全場--

迎合市場口味,上海話劇團巧演金庸封刀經典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鹿鼎記》,被上海話劇團搬上舞台,雖然這部小說本就充滿喜劇內容,但在編劇甯財神與導演何念的海派風格加持下,舞台版更為搞笑無厘頭,在中國內地演出超過百場的該戲,甚至曾打出「開演三十分鐘內覺得不好笑,可免費退票」的文案噱頭。到底海式喜劇多好笑,但到劇場見真章!

文字|廖俊逞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生活裡的交響樂」 異想不到的新體驗

電子用品與環境噪音 交織啟動

十方樂集這幾年來舉辦的「音樂異觀點系列」,目的就是為台灣介紹一些較少聽聞的音樂演出,為這個領域創造新的形式,有點實驗性、有點跳tone的意涵。這次推出的「生活裡的交響樂」,重點放在電子用品與環境噪音的新實驗,作曲家洪崇焜、林桂如、克里斯.柯比力等,把生活中的聲響交織入樂,將給觀眾不同凡響的聲響體驗。

文字|李秋玫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給觀眾遊樂場般的冒險樂趣

仁信合作社《無奇不有》 處處驚奇

仁信合作社將演出美國劇作家大衛.林賽亞拜劇作《無奇不有》,故事發生在一台開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公車上,一名終於逃離了有古怪癖好的丈夫的女人,和另一名帶著丈夫醃泡菜用的大木桶要自殺的女人,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旅途上的好搭擋。導演樊宗錡說,劇中出現的場景給人遊樂場的冒險趣味,所以全劇將以遊樂園的概念整合多變的情境,具體的場景空間影射了抽象的心理狀態。

文字|廖俊逞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羊喚劇場工作室《羊喚.楊喚》

施如芳 戲曲編劇、文化大學兼任副教授級專技人員 本月我要看 加拿大達辛妮亞劇團《唐吉軻德的雙面繆思》、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 《唐吉軻德的雙面繆思》原劇名為「達辛妮亞的嘆息」,中譯名所以拈出「唐吉軻德」而捨「達辛妮亞」,想必是因為賽凡提斯《唐吉軻德》所創造的這個騎士形象,早已跨越文學和國界,相較之下,被唐吉軻德私心自許(而當事人毫不知情)並重新命名的「意中人」達辛妮亞,吸票的能量實在輸唐吉軻德太多。這個中譯名很容易讓人有「項羽的女人」、「布萊希特的情婦」之類的聯想,但實際上,這個作品是達辛妮亞劇團的主導(演)者,藉著豐富的現代劇場語彙(戲、舞、歌、偶戲、多媒體)跨越古/今、虛/實,與世界名著中的同名女子對話,最吸引我的是,達辛妮亞.朗法德以黑色喜劇享譽國際,這場對話的氛圍和內涵,可望從女人的歎息聲中抽拔出來,一新耳目。 《朱文走鬼》也以女性角色為主軸,看得到江之翠沉浸南管藝術十多年的功力,並從戲和舞美的角度,幽微地揉入了日本舞踏、能劇,讓徘徊於虛實之間的人鬼之戀吃透戲曲無中作有的美感,具足戲劇的說服力,非叫人驚豔不可。 林琬千 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 本月我要看 羊喚劇場工作室《羊喚.楊喚》 童年的夢,最美 前一陣子在瀏覽近期的演出訊息時,忽然被一個小小的標題吸引住了,「羊喚劇場工作室【創團作品】《羊喚.楊喚》非童話劇場」。什麼是「羊喚.楊喚」/什麼是「非童話」,而居然有一個工作室叫做羊喚??我有一種小孩的玩具被侵佔的感覺,好像有「楊喚是我的!」那樣的氛圍,但同時也有一種很親切的感受油然而生,原來,「詩」,還沒有從地球上消失,讀詩的人也還有,寫詩的人也還在,而童詩(雖然我一直沒有把楊喚的詩視為童詩)也仍然有欣賞的人,這些事情是如此的令人欣慰。 記憶回到那一本詩集,小時候常常跟大人去逛舊書攤,《楊喚詩集》好像是從舊書攤買來的,經常翻來覆去地讀,記

文字|施如芳、林琬千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波西地劇團《凡尼亞舅舅》

林葦芸 33歲,任職Discovery電視網語言譯製部。喜愛觀賞戲劇、舞蹈、爵士樂。一年看超過二十檔演出。 白天在紀實的場域工作,晚上耽溺於虛擬的劇場。相信看一齣好戲跟嚐一口馬糞海膽一樣,有振聾發聵的功效,為人生這場惡戲找到微笑的理由。 選戲,好比選餐廳,有好的文本,如同天天從原產地新鮮直送食材的館子,端上桌的菜,通常不會讓人失望。(但要是搞砸了好劇本,就比演壞的爛劇本,還要天理難容。)根據這個道理,二○一○國際劇場藝術節的契訶夫《凡尼亞舅舅》,沒有錯過的理由。尤其要是平常吃慣了莎士比亞的英式口味,或是田納西.威廉斯的美式料理,這頓由法國波西地劇團掌廚的俄國風味餐,絕對是味蕾的新挑戰,更何況入場後還可大啖開胃菜跟伏特加。 《凡尼亞舅舅》是關於虛度的人生,充滿怨悔、不滿,百無聊賴。但試圖改變命運的努力,終究擺脫不了失落與疏離。電影《靈魂冷凍庫》Cold Souls中,男主角為了《凡尼亞舅舅》的排演搞得瀕臨瘋狂,足可見這戲是多麼勞心傷身啊。但有害健康的東西,通常也讓人著迷上癮,就像加註警語的菸酒,叫人不可自拔。一場場沒有結局的愛情,一個個滿是挫敗的人生,我們在戲裡,照見自己的倒影,感受真實的悲喜。

文字|林葦芸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從失憶開始 一連串的人生問與答

蔡柏璋自編自演《Q&A》 期許為個人創作轉型

《QA》由蔡柏璋自編自演,並找來實力劇場演員姚坤君、黃士偉跨刀演出。全劇敘述結構如電影蒙太奇般,回憶和現實流動穿插,時空則隨著主角展開過往人生的追尋,從台北、倫敦到柏林。蔡柏璋說:「人類之間應該有更多共同性存在,我們對很多事情的提問是共同的,所以我一直想寫一個故事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連結在一起,傳達人類相通的情感。」

文字|廖俊逞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流傳半世紀的感動 《梁祝》《黃河》原味再現

俞麗拿、殷承宗與北市國「經典重現」音樂會

台北市立國樂團的「經典重現」音樂會,邀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首演小提琴家俞麗拿,與《黃河》鋼琴協奏曲的首演鋼琴家殷承宗,與北市國一同演繹他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當代樂曲經典的《梁祝》與《黃河》,原汁原味的詮釋,能夠同一晚聆聽,的確意義非凡!

文字 李秋玫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汪其楣《謝雪紅》 映射時代女性共鳴

獨角戲演繹女革命家追求真理的一生

長期以來,因為敏感又複雜的身分背景與政治傾向,謝雪紅這個名字既神祕又禁忌;直到台灣解嚴開放之後,書寫、研究謝雪紅的書籍、文獻才一一出現。今年,多次以「台灣女性人物」為題創作的資深劇場編導汪其楣,即將把這個傳奇人物搬上舞台,以獨角戲形式演繹謝雪紅一生壯烈的革命情懷與傳奇。

文字|廖俊逞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孵夢山寨版》 從「複製」探討夢想

著眼現實人生 燕樹豪以舞想像

世紀當代舞團的招牌系列《孵夢》發展到第三版,在燕樹豪手中卻歪打正著成了「孵夢山寨版」。依然從床上出發,燕樹豪從現實生活中看到夢的各種型態,於是從「複製」概念出發,以肢體探討人們的夢想。舞者或夢遊,或失眠,或困在床上,甚至在床上玩起大富翁遊戲。

文字|周倩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羅密歐與朱麗葉》 舞動現代中國風

蘇州科文芭蕾舞劇團原創芭蕾

由中國芭蕾史上第一對羅密歐與朱麗葉李瑩與潘家斌夫婦聯手編創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將由蘇州芭蕾舞劇團來台演出。雖仍採用浦羅柯菲夫的舞劇音樂,但編舞家讓結構更為精簡,並融入蘇州園林的意境與傳統韻味的設計元素,讓這齣《羅密歐與朱麗葉》充滿濃濃中國風情。

文字|周倩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擊樂劇場「木蘭」 探討女性角色演變

朱宗慶打擊樂團與京劇再度碰撞

源自去年與國光劇團首次的合作,「披京展擊」裡十分鐘的曲目撞擊,讓駐團作曲家洪千惠體會到,這個方式其實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再次的跨界合作,朱團特別邀請了導演李小平,舞台燈光設計林克華及劇場服裝設計陳婉麗,共同打造一場現代的「擊樂劇場」,在這次的「木蘭」中,將嘗試探討女性角色的演變,試圖將古代與現代相互串連。

文字|李秋玫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灣音樂中心.許常惠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 極短又極遙的民族音樂之路─臺灣音樂中心二十年

訪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任柯基良

回首二十年來時路,柯基良不免感慨,台灣音樂研究從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大量而豐碩的研究打下基礎,到許常惠、史惟亮、呂炳川等音樂學者的豐富採集,再到近人的後續接力,宛如一場與時空拉鋸的耐力賽,時間壓力不斷限縮,面對文化資產流失的壓力也從不曾減消。絕處逢生或許是民族音樂中心一路以來的慘澹寫照,儘管經費、人力編制有限,臺灣音樂中心多年來仍累積了一定成果。

文字|紀慧玲、李秋玫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灣音樂中心.許常惠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

重返許常惠民歌採集現場

花東地區實錄還原

從許常惠老師遺留下的歷史錄音,重返幾乎被遺忘的民歌採集運動現場,歷史錄音雖然隨著時間的累積而逐漸被遺忘,然而不變的是歌聲中的熱情與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同與執著。在四十餘年後的今日,俯拾過往的音樂軌跡,除了將之數位化後作為永久典藏之用,更希冀有心人士,能善用此資源,在實務面,可作為傳承傳統音樂的示範,在理論面,可作為學術研究的基石。

文字|吳榮順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臺灣音樂中心.許常惠教授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 多元互動的展示 映照時代的容顏

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劃 石瑞仁、林羽婕展現巧思

為了本次許常惠老師的聯合紀念活動,臺灣音樂中心(TMC)特別委託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規劃了「那人.那歌.那歲月─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一般文件展的形式皆不外乎是文件資料的堆砌,但是這一次透過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與副館長林羽婕的生花妙手下,許常惠的文件展全然跳脫了傳統的文件展窠臼,這些史料、文獻、影像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一頁頁地活了起來。

文字|林千琪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台南人劇團《Q & A》

台南人劇團即將推出的《Q A》,首先吸引我的是蔡柏璋。這位新銳編導這幾年的作品《K24》、《木蘭少女》的確夠「銳」,有著一股內在爆衝並等待發作的冷、猛、厲與痛。看似六、七年級生的基調,卻有著不協調與不穩定的城府。我承認我還無法完全辨識他,因此對他極度好奇與佩服。 第二眼令我非趕緊買票不可(也因此買到了五折票)的原因是,姚坤君與黃士偉的演員組合。這就對了,姚坤君被壓抑的神經質早該與這類氣質翩翩卻隨時可翻轉表演性格的師哥演員搭在一起,這才是郎才女貌、棋逢敵手。(希望他們戲中是對手)即使不是單挑的一對,也足以吸引了我。 導演權「落」在呂柏伸手上,這更是最起碼的保證了。從《安蒂岡妮》到《利西翠妲》到《木蘭少女》到《美女與野獸》,你以為你看多了,但其實跟「蔡柏」有點像,似隱藏著什麼話還未說破,一次完美的結合?!等待爆衝?! 最後,《Q A》原來是雙關語,關於記憶與追尋。這不由讓人想起賴聲川的《如夢之夢》,同樣是一場失憶的生命循環與追索,賴導的場景集中於中國上海、台北與法國,蔡柏璋的場景一躍進入了倫敦、柏林與台北。上一代的中國情結至此有了分水嶺,我們流向全世界流向無血緣的地球地表,最終畫個圓,那才是極大與自由的圓。 文字|紀慧玲 劇評人、資深藝術文字工作者

文字|紀慧玲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