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竹空今年的音樂會再以「旋轉」為主題,加入「電」音的元素,試圖將傳統樂器爵士化的疆域再度向外拓寬。(絲竹空爵士樂團 提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傳統樂器不只Jazz 融合「電」音大開派對

絲竹空樂團「旋轉」 老曲新奏顛覆音樂印象

以傳統絲竹樂器演奏爵士樂的絲竹空樂團,今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不但專輯《紙鳶》獲得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團長彭郁雯也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還要代表台灣出訪進行文化外交。一路走來,絲竹空的演出形式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對音樂材料的追求卻從未停止更新。歷經北管、客家、京劇等嘗試,今年的音樂會再以「旋轉」為主題,加入「電」音的元素,試圖將傳統樂器爵士化的疆域再度向外拓寬。

以傳統絲竹樂器演奏爵士樂的絲竹空樂團,今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不但專輯《紙鳶》獲得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團長彭郁雯也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還要代表台灣出訪進行文化外交。一路走來,絲竹空的演出形式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對音樂材料的追求卻從未停止更新。歷經北管、客家、京劇等嘗試,今年的音樂會再以「旋轉」為主題,加入「電」音的元素,試圖將傳統樂器爵士化的疆域再度向外拓寬。

絲竹空爵士樂團《旋轉》

9/10~11  19:30 

9/11  14:30 

台北西門紅樓二樓劇場

INFO  02-29306575

猶記二○○八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國內場,有一個另類的爵士樂團的演奏令人耳目一新。團員們以傳統的樂器如柳琴、胡琴、笛子等為基礎,加上爵士鼓或貝斯所演出的爵士樂曲,聽起來陌生、卻又是那麼熟悉,感覺傳統、又是那麼新鮮。他們是「絲竹空爵士樂團」,號稱爵士的新品種,也是標準的MIT!從二○○五年成立至今,短短的五年內,他們的演出已受到國內外樂迷們的喜愛。

今年可說是絲竹空成果豐碩的一年,專輯《紙鳶》不僅榮獲金曲獎演奏類「最佳專輯獎」,團長彭郁雯也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更獲選為新聞局文化外交藝文團隊,即將啟程於中美洲多國巡演,並參加頗富盛名的「立陶宛爵士音樂節」。

加入電音元素  讓傳統樂器爵士樂又現新風貌

一路走來,絲竹空的演出形式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對音樂材料的追求卻從未停止更新。歷經北管、客家、京劇等嘗試,今年的音樂會再以「旋轉」為主題,加入「電」音的元素,試圖將傳統樂器爵士化的疆域再度向外拓寬。當然,國樂器是樂曲的根基之一,保留笛子、簫與二胡,但也加入了許多特別的效果,或者是傳統樂器的電音改革。例如將簫的聲音透過電腦的效果器作一些不一樣的聲響,或者加入「電子吹管」(Electric Wind Instrument)、「電二胡」這些樂器。「電子吹管」雖然形制與傳統吹奏樂器相向,但卻是利用電子音源、氣息控制的電子樂器。最特別的是演奏者可以利用氣息的強弱控制音量與音色的變化,音域寬廣,具有絕佳的表現力。而「電二胡」的發聲原理仍舊是以弓擦弦震動,但琴桶的部分卻是可以收音,之後透過音源機發出特別的聲音。「電二胡」不是像傳統胡琴的音色,而是透過胡琴的聲響,可以切效果,並且轉換如高胡、中胡、京胡、板胡等等音色。此外,為了呼應「旋轉」這個主題,傳達週而復始音樂、生活,乃至心跳、星球的運行等等的意象,更讓爵士鼓在許多樂曲中加入一些循環樂段,將這樣的氛圍埋藏在其中。

「在排練上比較特別、把大家都搞得暈頭轉向,就是《醉酒都馬》這首曲子了。」笛子演奏家,也是絲竹空成員的黃治評笑著說:「實在非常難練!」《醉酒都馬》顧名思義就是以歌仔戲的「都馬調」改編的樂曲。傳統的都馬調是正常的節奏,但在這裡明明拍號有拍號,拍子卻脫離原有的慣性,節奏在輕重上的配置刻意不在正規上,因此強弱捉摸不定、變化與刺激相當很大。樂曲從簡單的配器開頭,到尾聲時變得像搖滾一樣結束,讓台上台下都非常過癮。而由於這首樂曲要花的的精神、體力是如此地沈重,黃治評也透露:「這首原先預定開場的曲目,已經被移到中場休息前演奏了,因為團員們演完之後都必須要好好地喘口氣才能夠繼續下去。」

本土特色當作爵士標準曲  找出老音樂的新魅力

《流光傳奇》是將阿美族的傳統唸詞與歌聲當作另一種樂器來創作,搭配上北管傳統戲曲的唱唸,讓兩種不同語言像在不同時空中交錯歌詠,並且在其中加上一種特別的樂器──鴨母笛,在簡單的和弦及抒情的情感中發展。

整套曲目中,可以隱約聽到琅琅上口的旋律,卻又擁有一種新鮮的感受。不論中西,爵士樂就是一直嘗試著多方面的可能性進行,而「旋轉」音樂會就是將根植於本土的特色作為爵士的「標準曲」來衍生。一聽就能夠抓住想要傳達的訊息,這就是「絲竹空」獨特的魅力!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爵士的標準曲演奏  賦予老曲子新生命

爵士樂的「標準曲」,就是一般行話中說的Standards,也就是歷經各個時代流傳下來的歌曲,被不同的時代背景的爵士樂手拿來作為骨架把玩的經典曲目。這些標準曲的來源可能是流行歌曲、可能是百老匯或是舞台配樂等等耳熟能詳的旋律,隨著時間的累積,標準曲的數量以無可數計,即使是爵士樂手們最常使用的,也有數十首之多。因此爵士老手或資深樂迷們,無不對這些標準曲瞭若指掌。

當標準曲前奏一響,老樂迷們馬上就可以抓得住旋律走向。因此它可以召喚一個時代的共同回憶,也可以說是觀眾與樂手之間的一個默契。隨著鍾愛的旋律,看台上如何轉變、耍花招或玩把戲,好或不好也由在場的聽眾們自由判斷。隨時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賦予老掉牙的曲子嶄新的生命,這正是聽爵士樂的一大樂趣。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