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有引力的下午》由林如萍(左)與姚淳耀(右)主演,劇情呈現的是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提供)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回歸文本的科技表演劇場

《萬有引力的下午》 探索網路與世代的互動關係

即將「超未來」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中演出,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北藝大創作的《萬有引力的下午》,企圖從表演文本出發,探索科技在當代劇場的各種可能。《萬》劇由王嘉明執導,林如萍與姚淳耀主演,劇情呈現的是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係,全劇共有八個傘狀的片段,環環相扣的主題,各自相互連結,但又可以獨立成篇。

即將「超未來」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中演出,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北藝大創作的《萬有引力的下午》,企圖從表演文本出發,探索科技在當代劇場的各種可能。《萬》劇由王嘉明執導,林如萍與姚淳耀主演,劇情呈現的是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係,全劇共有八個傘狀的片段,環環相扣的主題,各自相互連結,但又可以獨立成篇。

「超未來」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萬有引力的下午》

9/25  19:00 

9/26  14:30 

廣達集團QRDC廣藝廳

INFO  03-3272345

科技與劇場的跨界結合已經是表演藝術舞台的最新趨勢,藝術家透過具有特殊表現力的科技媒材,不斷突破藝術思維的框架,開發嶄新的創作形式,而觀眾則藉由這種強調觀者與創作者互動的新介面,進入一個現實與虛擬共存並置的情境。然而,一個好的科技藝術創作,除了透過媒介轉化,讓人感受到科技的未來感,如何充分掌握並融合影像與劇場的特質,在高度影音化、視覺化的巨大感官衝擊力中,突顯以人為本的劇場演出,更是當科技全面入侵劇場,作品的思考核心。由「廣藝基金會」委託北藝大創作的《萬有引力的下午》,即企圖從表演文本出發,探索科技在當代劇場的各種可能。

呈現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

「影像是科技劇場中最廣泛運用的視覺元素,但經常淪為空洞的炫技,不然就是陪襯的背景。因此,影像在劇場中如何被有意義的使用,和空間與演員產生密切的關聯性,兼顧演出的文本性與科技的技術性,便成為此次創作最大的考驗。」藝術總監、新媒體策展人王俊傑說,當今標榜科技劇場的演出,能夠有文本的相當罕見,因為科技劇場的文本不同於傳統劇場,必須丟棄過度戲劇性的細節處理,而以概念和結構組織而成;同時因為科技劇場需要繁雜且精細的技術配合,從導演、表演、設計到執行,牽一髮動全身,不管是經費或是人力要求,在製作上都有相當的困難度。

《萬有引力的下午》由王嘉明執導,林如萍與姚淳耀主演,劇情呈現的是網路媒介與世代之間的互動和人際關係,劇情描述兩個互不相識,宛如兩條互不交集的平行線的現代男女,一位四十歲出頭的女人,正處於雙胞胎姐姐逝去的悲傷,一位初入社會的年輕男子,面對著工作與失戀的茫然,他們都在人生的某個轉折點,尋找未來。藉由虛擬的網路世界,他們有了互動與對話,並在歷經生命的難題後,重新獨立面對自我,把自己拼湊起來,變得更完整、更成熟。王俊傑表示,劇中特別將重要場景設定在「奈及利亞」,奈及利亞是全世界七成舊電視的回收國家,也是全世界雙胞胎生產率最高的國家,劇中女主角追尋意象亦在此被點出。全劇共有八個傘狀的片段,環環相扣的主題,各自相互連結,但又可以獨立成篇。

投影是場景、夢境、心理  也是動態光源

舞台設計是一個由三面白牆組成,可拆解的封閉式空間,投影是生活場景的寫實指涉,也是夢境的虛擬模式;是角色真實互動的對象,也是內在狀態的心理反射;此外,影像也取代了傳統燈具,成為動態光線的來源。在技術層面上,該劇把所有的記憶化為一種「標籤」(tag)的技術概念,所運用的科技,包括身體感測、mapping貼圖投影、openframework的程式運用、調光薄膜與投影搭配,共運用十二台投影機,營造出一種沉浸式的幻覺感受。此外,演員之間不存在交流,只能透過想像和另一個人對話,情緒多半藉由抽離,象徵和極簡的方式傳達,在表演風格上也有一定的挑戰。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發展,台灣在科技劇場的領域才剛起步,成熟度並不高,王俊傑表示:「除了要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或創作者湊在一起,磨合兩種迥異的工作模式,本身就會遇到很多溝通上的問題,再加上專業人才的經驗沒辦法累積,硬體設備更是匱乏,科技劇場的創作風險相當高。」但科技劇場所強調的視覺臨場感,可以提供觀眾不同於以往的嶄新經驗,是電影等其他藝術類型所沒法取代的。「科技與表演藝術的結合,最終還是要回到劇場本質,否則以舞台演出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來說,如果沒有媒介運用和視覺呈現的不可取代性,倒不如電視電影的投資報酬率來得高,不需要選擇劇場。」王俊傑說。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  科技介入藝術的互動體驗

由廣達電腦集團成立的廣藝基金會,今年委託台北藝術大學主辦「2010廣藝科技表演藝術節」,除了科技表演劇場《萬有引力的下午》之外,尚有為為期近一個月之科技藝術展演。開幕演出「天際線」由國內知名聲音藝術開創先驅王福瑞規劃,結合德國聲音藝術家法蘭克.布瑞施耐德(Frank Bretschneider)、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與DJ林強,讓科技表演藝術與場域、人文等元素,超越現有型式重新組合。「片刻 Moment—國際數位藝術展」由王俊傑規劃,邀請比利時藝術家勞倫斯.馬斯塔夫(Lawrence Malstaf)與日本藝術家鈴木康広及國內新媒體藝術家共同參展。感知的微細心理過程,一直是數位藝術在藝術家、作品與觀賞者之間產生的珍貴互動特性,與作品接觸的剎那,帶領觀者身體進入全新的環境感受。展覽將透過互動感測與機械動力裝置,呈現科技藝術在時間與空間的軸向上所突顯的特徵:在觀者介入的互動過程中,感受片刻產生的寧靜、驚奇或歡愉。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