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拈花Ⅱ–拈花微笑》意圖擺脫敘事情節,朝往不著相、不執著的境界編舞。(台北民族舞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民族舞團《拈花Ⅱ–拈花微笑》

遁入禪宗意境 尋覓心靈澄靜

二○○六年時,由禪門公案:「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發想,台北民族舞團推出了禪風舞劇《拈花》。今年十月全新推出的《拈花Ⅱ–拈花微笑》,除了藝術總監蔡麗華與胡民山、蕭君玲再度攜手,更結合了多媒體影像,高科技與宗教哲思間如何對話與發酵,讓人在禪機處處中充滿無限期待。

二○○六年時,由禪門公案:「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發想,台北民族舞團推出了禪風舞劇《拈花》。今年十月全新推出的《拈花Ⅱ–拈花微笑》,除了藝術總監蔡麗華與胡民山、蕭君玲再度攜手,更結合了多媒體影像,高科技與宗教哲思間如何對話與發酵,讓人在禪機處處中充滿無限期待。

台北民族舞團《拈花Ⅱ-拈花微笑》

10/23~24  14:30 

10/23  19:3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85096695

當年蔡麗華健康亮起紅燈,這段期間看了聖嚴法師的《拈花微笑》,「佛陀拿起一朵蓮花,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迦葉會心一笑,……這典故的意境很美,適合作為編舞題材。」生病中的蔡麗華仍難忘情舞蹈:「生病後,身體行動不便有一半僵住,無法微笑都是一號表情,這齣作品是嘗試再微笑的過程。」

舞蹈造相  從有限中觀無限

這次的編舞汲取南傳、北傳的行禪和《元門太極》的動作內蘊,藉由提、出、沉的行禪動功,一步一蓮花,尋覓心靈澄靜、達到遠離病苦、禪悅、頓悟成佛的境界。〈微笑〉第二段「心路」中張夢珍詮釋老者一角,蜷馱著微微顫抖的身體,緩緩轉身,揚起扭曲變形的面容環顧四週,當稚氣的小孩與老者遙遙相望所形成的空間張力,令人忍不住心顫。「如生命的流,可以看到不同年齡的生命歷程交疊在舞台上,就好像過盡千帆,反映了蔡老師這些年身心的狀態。」製作人李為仁說。

〈色空〉靈感來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胡民山認為,禪所謂「不著相」,講的是無念無相;舞蹈卻是生念又必須造相的一門表演藝術,「禪」、「舞」與「色」、「空」有著不謀而合的關係。「希望回到簡單,純粹,重新找到動作的原點,」這支舞中不見繁複的舞蹈技法,特意在編舞手法上造許多的「相」,由一支長杆、一條紅綢布與舞者們共同描繪出一幅幅無限幻化的風景,藉由這些道具所創造出的「相」,「訴求從有限中觀無限」。

放下傳統  自在「天女散花」

蕭君玲編創的〈落花〉靈感來自《維摩詰經》的「天女散花」,跳脫傳統民族舞蹈的編舞形式,予人全新的視覺感受。黑暗中一縷白紗襯暈出微弱的光影,修行者如如不動地盤坐在舞台一隅,花瓣不斷地從天而降,落在修行者的身上,表現「心念透徹,花瓣不著身」的意境。「禪很難用形式來表現,編舞者如何把舞作和生活結合,做到行住坐臥皆修行的境界,其間的拿捏是很難的課題。」她意圖打破傳統民族舞蹈慣用語彙的心念,放下許多過去編舞的執著,與舞者一起玩,一起找出符合這支作品的身體語彙。

如同「日本枯山水的庭園景觀,沒說什麼,卻有許多意涵在裡面。」《拈花Ⅱ–拈花微笑》意圖擺脫敘事情節,朝往不著相、不執著的境界編舞,然而,「劇場是一個製造幻覺的空間」,禪的「不可言說」很難傳達,容易與觀眾產生距離。因此,在沒有佈景道具的映襯下,藉由影像在不可說中,讓觀眾能更深刻體驗作品中禪機無限的意境。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