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場景 無處不表演
「新北市藝術節—環境劇場」「超親密小戲節」貼身上演看演出不一定得踏入劇院或音樂廳,各式各樣的空間,都可能與表演藝術相遇,給你莫大的驚喜!「新北市藝術節」的「環境劇場」系列與飛人集社策劃的「超親密小戲節」,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在日常性表演空間的開發與運用上,觀眾幾乎只要步出家門,便可以和藝術不期而遇。
看演出不一定得踏入劇院或音樂廳,各式各樣的空間,都可能與表演藝術相遇,給你莫大的驚喜!「新北市藝術節」的「環境劇場」系列與飛人集社策劃的「超親密小戲節」,不約而同地將焦點放在日常性表演空間的開發與運用上,觀眾幾乎只要步出家門,便可以和藝術不期而遇。
為了慶祝台灣絃樂團二十歲,不僅團長鄭斯鈞將親自上台,曾任台灣絃樂團的首席及團員的小提琴家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彭廣林、台南藝術大學小提琴教授林暉鈞、小提琴家何信宜、客席指揮家林天吉等紛紛受邀回娘家、輪番上陣演出。而重頭戲就在下半場皮凱森的獨挑大樑,將演出十九世紀法國小提琴的經典曲目。
明華園睽違四年的經典「八仙系列」,繼長達六小時的《何仙姑》之後,將推出新作《曹國舅》,為「八仙傳奇」系列劃下句點。本劇仍由明華園三大台柱孫翠鳳、陳勝在與鄭雅升演出,劇情錯綜複雜,主旨正是在勸人為善,強調「福雖未到,禍已遠離」。
稻草人舞團最新作品《鑰匙 人.The Keyman》說的是人類內心潛藏的各種負面感受,展現現代人類內心痛苦和矛盾。藝術總監羅文瑾,透過生活中觀察人、事、物細節,決定以家庭為概念出發,不同於純肢體的舞蹈表演,也不如戲劇那般設定故事的發展細節,舞者將以肢體傳達情緒,盡可能用動作引導表情,使用人們生活中的小舉動,發展出一連串的舞蹈動作。
去年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順利在立法院通過,今年也就成為台灣的「文創元年」。除了日前已完成「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的簽約,十月文建會也將在華山創意園區舉辦首屆的「華山起藝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期待能長期經營為表演藝術市集,擴大表演團隊的市場能見度。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請他一談舉行「華山藝術生活節」的想法與願景,以及近期文建會在文創政策上的規劃方向。
想看這次藝穗節頑筑舞笈的《握握手》與熱潮身體探索工作坊的《FIX》。兩者都是本屆藝穗節舞蹈類的再訪藝術家。 觀賞藝穗節,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於百家爭鳴的生猛中,常常可意外看到蠻好的作品。去年頑筑的《禮物》,便是在滿座後擁擠的咖啡室地下間,看到的簡單、感人的兩人呈現。雖是藝穗節,卻是在新竹成軍有年的半職業團體。該次的幕後技術人員中,也多有台北嫻熟的劇場界人士。卻依然呈現出難得的單純、赤誠,令人回味無窮。而前年初試啼聲的《海龜的熱潮》,卻是就讀舞蹈院所的朱蔚庭第一次展示編舞能力及劇場設計的嘗試。在牯嶺街簡單的空間裡,指涉豐富的影像、劇場、音樂、文字、舞蹈的結合頗具整體性,令人印象深刻!而先期明信片、DM宣傳在設計與散發上的努力,也看得出是個全面性的演出自我操練! 此次兩位的重返,都不再是陌生或青澀了。會是什麼樣的面貌?非常期待!另也非常想看北藝大獲得授權重建的福克旺學校的創辦人庫特.尤斯(Kurt Jooss)在舞史上的名作《綠桌》Green Table,看看一九三○年代德國表現主義的前衛,在今天的舞台上,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感受?
文字|菲立普,任職TVBS新聞顧問 社會亂象,人生無常,只有進了劇院,燈暗了,幕拉起,專心無旁鶩,享受創作者帶來的震撼、歡笑與淚水。 數年前第一次看金枝演社的《浮浪槓開花》,驚然發現音樂劇早已在台灣發展多年了,而且精采度不比國外差,尤其加上誇張的肢體動作,懷舊的歌曲包裝,笑死人不償命的對白,讓人在演員謝幕時興奮地用力鼓掌,更叫人哼唱著走出劇場。九月的最新作品《大國民進行曲》,相信除了延續創意、輕鬆、懷舊的風格之外,以日本投降但還要矇騙小兵繼續為皇軍效力當主幹、似乎在說政治是騙人的藝術、老百姓都是被犧牲的、真實與謊言之間、不知還有啥驚豔的內容?令人期待與推薦!
繼賴聲川《如夢之夢》、莫努虛金《浮生若夢》等長篇巨構,今年臺北藝術節的《眾聲喧嘩》將以八個半小時的長度挑戰台灣觀眾的看戲底線,所幸該劇導演是最會說故事的加拿大導演羅伯.勒帕吉。《眾聲喧嘩》將演出跨越歐美兩洲、時間經歷七十年,發生在九位演員身上的九段人生故事,勒帕吉在劇中大玩「聲音秀」,也將展現他最擅長的舞台場面調度,看他的戲想睡著,恐怕沒這麼容易!
編舞家古名伸新作《亂碼2010》將在十位表演者包含九位舞者與一位音樂家的共同即興編創下展開一場場無法預期未來的挑戰,有如一個球隊,如何傳接球,如何出招接招;不說故事,但在非語言的肢體動力行為中,卻照見濃縮版的人生,舞者上演的可能是愛情、事業、家庭、自我等林林總總,觀眾亦可在觀看中搜尋線索,編製自己的故事。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依舊邀請多位來自國際知名芭蕾舞團的舞星來共襄盛舉。這回除了依然有精采的經典舞碼中的雙人舞演出,更將展演六支首度在台灣演出的現代芭蕾作品,展現芭蕾舞的多元和豐富。
由舞工廠舞團舉辦的「台北踢踏節」,將邀集紐約、東京、台灣的踢踏好手齊聚一堂,透過研習營、講座、即興之夜和《節奏,大放異彩》四個部分,帶給民眾自由奔放的美式踢踏盛會。同時演出也首度移師高雄,南台灣也可以看到美式踢踏的自由奔放!
《漣漪效應》說的是現代社會中廣泛的人際互動效應:人人希望擴散自身的資源和力量,發展出不斷擴散的臉書網絡、不斷擴張的媒體形式能量互相撞擊,卻也互相消融。肢體語彙包括不拘流派的現代舞動作,講求「銳利」與「分解」;武術的彈腿、馬步、翻滾;街舞的breaking、popping、wave;民族舞的S型三道彎的角度運用。孫梲泰以free style的表現手法,將之融合成海綿。
《手中田》是透過青年優人親身以自然農法栽種旱稻,從整地、翻土、播種、插秧等,為期六個月的農耕體驗下,真切地擁抱土地,接收對土地的感動和感激之情,醞釀而出的作品。整齣舞劇將以青年優人們各自擅長的表演形式,包含舞蹈、武術、擊鼓、音樂、體操等,傳達自己和土地的聯結。
首度在高雄舉辦小劇場展演「正港小劇展」的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也在此次首度挑戰實驗劇場,推出第一部小劇場作品《謊言》。編導李宗熹強調,《謊言》的實驗性在於場面調度的多焦點,表現形式呼應了「謊言」的核心,舞台上裝置了一個永不停止的輸送帶,演員站在輸送帶上,在兩百七十度的觀眾視野裡表演。
分別於九月與十月到訪的三位「廿一世紀之星」,將讓觀眾看到不凡的「歌藝」。美麗的女高音柯綠娃與俊帥的男中音馮國棟,師出同門的兩人將聯袂演出精采的歌劇選粹與二重唱。出身音樂世家的低音管演奏家小山莉絵,則將以低音管帶來精采的「歌唱」,展現這個樂器多變的溫暖美聲。
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 湯婉君 鋼琴家 人生中對於爵士樂的需求,就如同那一大盤罪惡的提拉米蘇一般,興頭一來你會天天想吃它,有時在酷熱的氣溫包圍下你會稍微忘了它,但等到一次大魚大肉滿口油膩之時,你又會想來一口甜味以慰藉空虛的味蕾。 對我來說,爵士樂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幾乎是古典音樂的全面相反:它沒有譜,不需要每次彈一樣(最好每次都來些不同之處),節奏極度複雜,而且還可以彈錯音!憑著物極必反論,在每次練琴遇到撞牆期時,我總是一把丟開譜,將音響開到最大聲,隨著Dave Brubeck魔幻般的琴音,慢慢放鬆我的每一條神經。於是帶著這樣的癮頭,以朝聖般的心迎向一年一度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已經如定律般理所當然。 今年打頭陣的節目是由世界級爵士巨匠所領軍的「帕奎多.德里維拉爵士五重奏」。生於古巴哈瓦那的帕奎多.德里維拉,曾八度榮獲葛來美獎、獲頒卡內基音樂廳終身成就獎、錄製了超過三十張的演奏專輯,高齡六十二的他將拉丁美洲的傳統音樂完美融合了Bossa Nova的特色節奏及咆哮樂派的自由即興,創造出精采熱鬧且多元豐富的拉丁爵士樂。 當你沈浸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之中時,你肯定會察覺自己的腳早已忍不住地動了起來,隨著生動的音樂隨意地拍打跳躍著!什麼時候可以在國家音樂廳站著聽音樂會?把握這個難逢的機會,與群眾熱舞一番吧! 台北藝術節《眾聲喧嘩》 陳品秀 舞評人,現任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文獻室主任 作為一個劇場忠實觀眾多年,不得不感慨:看表演像是一成不變的生活中,一段段小小的冒險。我沉迷於劇場,但要遇到真正好的作品並不容易,怨歎「又浪費一個晚上」的無奈反而比較多。但是,一旦讓你遇上真正好的作品,那幸福感就真有「朝聞道,夕可死焉」可比擬。就為此,今晚看完咒罵著上了捷運,明天還是興沖沖再去買下一檔的票 老實說,買《眾聲喧嘩》是衝著「全版8.5小時」去買的,連內容要演什麼都還不知道。但之前錯過了賴聲川七小時的《如夢之夢》,讓人扼腕,這次不能再錯過如此長篇。
幾年前在偶然機會下聽到王心心南管的彈奏和吟唱,從此開始注意心心南管樂坊每一場表演和南管音樂,原來南管是這麼優美的樂器。而王心心充滿古典婉約的氣質和詠唱不僅讓人重新發現古典音樂之美,聽她唱詩歌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但這次特別興奮的是,心心南管樂坊要與法國導演漢柏斯跨國合作,重新演繹牛郎織女七夕傳說,製作成歌劇,而且場景還設在現代台北婚紗店!令人期待的不僅只是形式新穎,而是會以什麼樣現代社會的觀點來看這段古典淒美愛情,非常期待《羽》能賦予七夕傳說新生命!
表演工作坊七月演出的《快樂不用學》,原是賴聲川去年與香港話劇團用「集體即興創作」方法發展出的喜劇作品《水中之書》。賴聲川說,用喜劇探索嚴肅的命題,是他一貫的創作手法,這回在台灣重新改編演出,正名為《快樂不用學》,讓觀眾在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悲喜交織氛圍中,領略生命的奧秘,發現快樂的真諦。
兩廳院培育未來聲樂好手的搖籃──歌劇工作坊,將在七月下旬呈現兩齣少見的精采歌劇:《太多女高音》與《音樂至上》。兩齣一今一古的歌劇,異曲同工地拿歌劇職業的酸甜苦辣當主題,諧趣熱鬧地演出女高音與其他歌劇工作者的生涯特色。想知道優美Diva台下的辛酸?來看戲就明白。
《蝴蝶之戀》由中國劇作家、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曾學文編劇,唐美雲飾演男主角,廈門歌仔戲團副團長庄海蓉出任女主角。這齣戲以歌仔戲為載體,由「梁祝」的愛情元素貫串全劇,藉著戲中戲的手法,描繪一九四○年代一對戀人分隔兩地,相思且等待的故事,時裝與古裝將在舞台上交錯並置。
《拇指小英雄》是義大利女導演姬雅拉.瑰蒂根據法國兒童文學之父夏爾.貝洛的童話故事《小拇指》改編而成,用超現實的敘述,道出每個小孩心中害怕被大人遺棄的恐懼。觀眾將首次有機會進劇場躺在床上聽故事,透過聽覺,開啟童話的想像。
《功夫詩.九卷》將中國功夫以禪習武的特色,藉由武僧生活、練功、修行等片段,寓教於樂地述說一個眾生修行的故事。創作切入點不在於展示功夫本身,而是功夫發展和演變過程中賦予功夫文化和內涵的佛教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禪學。
余能盛的最新舞劇《門》,由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攜手合作,結合芭蕾舞蹈與現場演奏,表現人生、情緒、記憶、生命的「門」。除了有義大利作 曲家、電影配樂大師尼諾.羅塔與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經典音樂,還有多位歐洲舞者與台灣舞者搭檔演出,一起開啟這扇窺見人生萬象的《門》。
睽違四年再度訪台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這次將從巴赫的《賦格的藝術》揭開序幕,並且演奏探戈大師皮亞佐拉來自宗教靈感的《天使之歌》,下半場更帶來法國香頌及電影《南非大逃亡》的配樂。台北之外,還特地在高雄衛武營首度展開戶外演出。
作為第一位獲得法國隆.提博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首獎的韓國音樂家,申賢守可說是最讓韓國人驕傲的「韓國之光」,因為她是完全沒有喝洋墨水、道道地地在韓國本土栽培出來的音樂家。她是如此地熱愛小提琴與音樂,甚至這樣說過:「我的生命跟小提琴是分不開的,我是為了小提琴而存在。」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