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不同傳承背景、不同跳舞方式,但卻真實有型的專業和素人舞者在自然轉換形式中精采交手。(古名伸舞團 提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亂碼2010》 純粹肢體的變幻旅程

古名伸新作  十位表演者同場接招即興

編舞家古名伸新作《亂碼2010》將在十位表演者——包含九位舞者與一位音樂家——的共同即興編創下展開一場場無法預期未來的挑戰,有如一個球隊,如何傳接球,如何出招接招;不說故事,但在非語言的肢體動力行為中,卻照見濃縮版的人生,舞者上演的可能是愛情、事業、家庭、自我等林林總總,觀眾亦可在觀看中搜尋線索,編製自己的故事……。

編舞家古名伸新作《亂碼2010》將在十位表演者——包含九位舞者與一位音樂家——的共同即興編創下展開一場場無法預期未來的挑戰,有如一個球隊,如何傳接球,如何出招接招;不說故事,但在非語言的肢體動力行為中,卻照見濃縮版的人生,舞者上演的可能是愛情、事業、家庭、自我等林林總總,觀眾亦可在觀看中搜尋線索,編製自己的故事……。

古舞團《亂碼 2010

9/3~4  19:45 

9/4~5  14:45 

台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9/11    19:45

9/12  14:45 

高雄縣衛武營藝文中心281棟展演場

INFO  02-2502-1080

亂碼,電腦語言在製碼與解碼間的混亂無法解讀,有如肢體語彙從符號化解構至純粹性的混沌和難以形容。

從製碼(encode)到解碼(decode)途經轉換與轉譯之中間過程,從你的電子發信到我的收信亂碼,是一連串看得懂及看不懂的字元組合。而肢體語彙應該被懂嗎?又是如何被懂的?如果肢體語彙能被理解,那是因其依附於戲劇文本或語文象徵系統中,具有默劇式或符號化的特徵。「但是當肢體動作進入到全然的純粹性時,它是無法解讀的。」編舞家古名伸說:「此時『純粹』獨立存在,有自成一格的美感方式,可被純粹的眼睛來欣賞。」身體原初的性質是完全獨立的,有別於文字和戲劇,它不受社會制約,是存在於身體中能量的流動和抒發,所謂亂碼,就是回到純粹的身體狀態。

十位表演者同台共同即興編創

古名伸舞團新作《亂碼2010》,起源於上述思路,卻在十位表演者——包含九位舞者與一位音樂家——的共同即興編創下展開一場場無法預期未來的挑戰,有如一個球隊,如何傳接球,如何出招接招,這種自由靈活,這種即興,是奠基在成員本身的成熟度上。亂碼之不可知,來自於九名舞者如何編織過程,如何在互動中下判斷與下賭注,如何在一個晚上變化萬千,將即興發揮到最高點。例如當一位舞者進場,誰要跟進?誰要退出?誰不想進去?又如關於身體互動的信任感,是來自於相信他人,還是相信自己,不論別人出什麼招,自己都可以接招?第一顆棋子落下,其他人如何拿捏自己這顆棋,如何進退,完全沒有限制,亦完全地充滿身體訊息的傳導、溝通、與接收。在集體編舞時,「同時觀照」是重要的,兩組雙人舞,舞者同時注意著舞伴、另一對舞者、及觀眾,雙人或許拆組換手,或許變成四人舞,在刻刻時機中流動出肢體與空間的線條變化。「每個人的命運不是操縱在一個人手中,而是共業的結果。」古名伸詮釋。舞蹈進行中含有接觸即興技巧,更有來自不同傳承背景、不同跳舞方式,但卻真實有型的專業和素人舞者在自然轉換形式中精采交手,當然,也包括古名伸本人及她的一段獨舞。每個現場,九個人都在思忖:「今天想要怎麼樣?」每個晚上,都是完全獨立的事件。

“Tune each other!”跳舞時,如何感受到旁人的存在、如何進行至同一軌道?在現場中的調頻,發生在舞者與舞者之間,也發生在舞者與觀眾間。舞者一次次地調整至對彼此的更深入瞭解、自己更加相信自己、對互動事件的反應更快。「非語言溝通之前需要有基礎,那是來自一種敏感度、警覺性、身體疆域的可塑性,因此隨時願意去調頻。」在動作、行為、接觸、精力方向之中流衍出高低起伏、起承轉合、生聚滅空。美國知名舞蹈音樂作曲家克勞蒂亞.昆恩將現場即興演奏,除了控制時間長度,音樂家的樂器與舞者的身體仍在不斷地即興中。

不說故事卻看見濃縮版的人生

為什麼要做即興舞蹈?基礎內涵其實是古名伸對於人生藝術的重大信念,她說:「一,我相信藝術是生活的縮影;二,人生充滿變化,這是毫無爭議的。而一加二,創作即是還原人生與生命的本質。」是的,《亂碼2010》不說故事,但在非語言的肢體動力行為中,卻照見濃縮版的人生,舞者上演的可能是愛情、事業、家庭、自我等林林總總,觀眾亦可在觀看中搜尋線索,編製自己的故事……然而,「每個人的個別故事並不重要。」古名伸說:「變化的形式本身才是重點。」在舞蹈中變化,在互動中變化,在藝術、生活、生命中變化,亂碼,不用解決,而是敞開跳入充滿未知變化的一次次旅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接觸即興  借力使力玩身體

接觸即興(Contact Improvisation)是由史提夫.派克斯頓(Steve Paxton)發展出純肢體性的舞蹈形式,一九七二年於紐約正式被定名成立。創始人派克斯頓自述接觸即興的發源是受到禪學及日本的合氣道影響,許多轉換動力的原理類似於太極拳的推手。

接觸即興通常是以雙人舞的形式進行,舞者們在身體時而接觸、時而分開的狀態下,利用身體的「接觸」和動作的「即興」,感受彼此給予的重量。借力使力是接觸即興最主要的技巧,當舞者雙方接觸時,並不是單純的碰觸,而是將身體的重心交給舞伴,進行重心的互換,產生新的動力,支持彼此動作發展下去。所有的動作完全仰賴舞伴的訊息與默契,強調舞伴間的傾聽、溝通與信任,例如力量的施與受、動作的相互回應、及引領與跟隨的關係。舞者用彼此重力的轉換,互動出各種即興創作,藉此訓練觸覺的敏銳度和當下的直接反應。接觸即興技巧被許多舞蹈家與藝術家應用於創作之中。(韋惟珊)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