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須川展也的演奏神乎其技、風格多元,遊走在各類型的音樂之間。
即將上場 Preview 爵士、探戈、流行一把罩

須川展也 百變薩克斯風讓人迷醉

曾囊括多項日本管樂大獎,鬼才須川展也的演奏神乎其技、風格多元。遊走在各類型的音樂之間,既和頂尖交響樂團合作古典演出,也多次灌錄及發表日本當代作曲家作品。爵士、探戈、流行都是他的拿手強項。由於他的才氣,成功引起日本樂壇好奇注目,帶起一陣旋風,讓一向在古典樂不特別受到重視的薩克斯風,一躍成為全日本最受矚目的樂器之一。

文字|李秋玫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外表坊、莎妹、第四人稱表演域

三齣戲說愛情 萬年老梗新表述

從古自今,愛情題材之所以永不退流行,正是因為它最容易引起共鳴。走進劇場,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外表坊時驗團、第四人稱表演域即將推出的新作,不約而同以愛情為題,各自表述,或語言嘲諷辯證、或手法虛實交錯、或挖掘新世代愛情觀點,呈現愛情的三種面向。

文字|廖俊逞、張華紋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翁極富扮演趣味的喜劇,深受當代劇場歡迎,在台灣卻鮮少被搬演,單為了這點就值得一看。「全男班」構想雖非導演唐納倫首創,不時總有劇團想一探莎翁時代男男在台上談戀愛的曖昧,然而放在《第十二夜》卻格外有趣。莎翁有不少喜劇愛玩性別扮演遊戲,如《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但《第十二夜》還加上雙胞案,可以說最為瘋狂。這種「男扮女扮男」的雙重後設,加上劇中一干鮮活的甘草角色,給了演員超大發揮空間。而俄國人演莎劇給台灣人看,更饒有「跨文化」滋味。這一夜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應該是品質保證的了。

文字|鴻鴻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

歌劇對台灣大多數非古典樂迷來說,一直是個難以理解與親近的洋玩意兒,陌生的時代背景與故事設定、難解的外語歌詞不論音樂的旋律再美、歌手的嗓音多動人,對許多台灣觀眾來說,始終隔了那麼一層紗幕,不得其門而入。 兩廳院這次推出的《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恰恰可以帶領非專業觀眾克服上述的文化差異,這齣劇中說的是台灣的故事、唱的是台語與英語歌詞(起碼比義大利文易懂),由台灣作曲家金希文譜寫曲目,經驗豐富的簡文彬率領國家交響樂團,共同演出一齣台灣色彩濃厚的大製作歌劇。 常常看到國外的電影或小說中出現這樣一個橋段──男女主角一同前往觀賞歌劇,舞台上演至情節高潮處,主角亦跟著落下感動的淚水;期待《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透過熟悉的歷史故事與語境,也能帶給台灣觀眾同樣的感動。 文字|歐佩佩,文字工作者,目前擔任藝文性雜誌編輯。喜歡音樂喜歡電影喜歡閱讀更喜歡各式各樣的表演,幸好目前的工作稍稍跟這幾樣東西沾得上邊。

文字|歐佩佩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與《茶館》、《雷雨》齊名 北京人藝三大看家戲之一

歷經興衰起落 《天下第一樓》二十年老店再開

劇評家認為,《天下第一樓》中強烈的對比手法,首尾呼應的情結鋪排,是對於《茶館》一次絕妙的模仿和延伸,或者說《茶館》本身就是北京人藝的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但《天下第一樓》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在借鏡之中又有所創新。二十年來,該劇不僅三度重演,巡迴場次將近五百場,還改編為電視劇播出,今年更成為北京人藝奧運演出季的開幕戲碼。

文字|廖俊逞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自許成為台灣的「下一波」

關渡藝術節 聚焦Solo演出

美國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每年秋季舉辦的「下一波藝術節」(The Next Wave),不僅是全球表演藝術的重要舞台,更被稱為國際三大藝術節之一。效法「下一波」的精神,台北藝術大學自一九九三年起主辦的「關渡藝術節」,從早先的學生聯合展演,到廣邀世界各國的表演團隊參與,成為一場結合著藝術趨勢宣告、經典回味,以及社區參與的跨領域藝術盛會。 今年,關渡藝術節的主題訂為Solo,以獨奏、獨舞,與獨角戲,以及以年輕藝術家為主角的美術雙年展,共計將有超過四十場的室內、外展演與活動。北藝大校長朱宗慶表示,「獨自完成一件作品」是藝術創作最原始的誕生型態,當回到一切的開始,藝術家的創作概念與意義更能清楚地顯現,舞台上的一切也更有力量。 戲劇節目部分,以色列女演員Miki.Peleg-Rothstein將自編自導自演其半自傳之作《剝蝕》,詮釋七歲小女孩Mira深藏心底的黑暗回憶。北京表演工作者何雨繁取材真實社會凶殺案的《校園暴力事件》,探討殺人狂的潛在意識。舞蹈演出以「一個人的旅行」為題,集結舞蹈家楊銘隆、王珮君、鄭寶倞和Nelly van Bommel的獨舞,串起一場身體的旅程。此外,台北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Yannick Dauby、Sushma Joshi、張惠笙、傑瑞.曼尼斯.弗林,也將分別透過實驗聲響、跨媒材創作、樂器與人聲、獨角劇作,參與跨界實驗單元。

文字|廖俊逞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阿美族巫舞重現 融入街舞飆狂想

傳統+顛覆 民族舞也「台灣.瘋」

顛狂、迷戀、流行、不羈哈日哈韓之外,我們也有自己的「台灣瘋」!植基於土地民俗,滋長於庶民社會,探索歷史生命與青春活力如何相互激盪,台北民族舞團最新製作「台灣.瘋」邀集胡民山、郭瑞林、劉淑英編創,加上蔡麗華與林文中母子聯手,邀大家一齊在紅塵與超脫、祈神與謝神、巫師與風、三天三夜豐年祭式的狂飆中,風靡台灣。

文字|周倩漪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光環舞集再現「嬰兒油上的現代舞」

《朝聖者之夢》 身心張弛間探索藝術與生命

《朝聖者之夢》分六段,各段音樂集結了西藏、中東、印尼等地的民族音樂,並加入了風聲與梵音,節奏多變,發想視覺造型,以身體嘗試各種動作可能。各個舞段總離不開主題──「朝聖者」,藝術家就像朝聖者,將意念與身心連結,不畏艱險探究生命的終極。

文字|周倩漪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笑春風.嘆秋途》撇開國運牽絆

王心心作場 探貴妃與昭君綿綿情思

南管名家王心心這次的《笑春風.嘆秋途》,針對兩位中國歷史上的名女人:楊貴妃與王昭君,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來演唱探看她們的生命心境。王心心以傳統南管編制娓娓詮釋才華出眾的楊貴妃在榮寵與失意、醋意與哀怨、風光與寂寞間的情思轉折。另以吳素君的編舞與服裝,搭配南管演唱,婉轉道出昭君遠嫁異鄉的心情故事。

文字|周倩漪、白先勇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杜南伊 揮灑德奧細緻之聲

樂壇中,有兩位知名的杜南伊,出生於匈牙利的知名作曲家、鋼琴家暨指揮家杜南伊(Ernst von Dohnnyi),在同時期的作曲家都已陸續加入現代音樂的行列,仍沉浸在後期浪漫樂派的風格裡,也使他的音樂作品在那個年代中獨樹一格。而其孫兒杜南伊(Christoph von Dohnnyi)看似也承襲了他的風格,在同輩指揮熱中於現代音樂的演出中,杜南伊以獨特的能力詮釋德奧經典、推廣樂團本土特色。尤其是與美國克里芙蘭交響樂團長達二十年的合作期間,積極地拓展演出曲目,並且將音色調教出歐洲樂團才有的細緻光澤,卓越的貢獻最為人讚頌。 德國在二次大戰之後,各個重要城市的廣播電台陸續重建恢復營運,原本即已附屬在電台的廣播樂團也相繼持續發揮他們的影響力,透過電波的放送,用音樂安撫人民在戰爭中受創的心靈。成立於一九四五年的北德廣播交響樂團也是其中之一,歷經多位指揮家的磨鍊,更造就了樂團精準獨到的優點。回到德國,杜南伊接下了北德廣播交響樂團,也成為樂壇矚目的焦點。現年七十九歲高齡的他在率領交響樂團的同時,更致力於新音樂廳的催生。結合音樂廳、住宅、旅館的複合式功能,以舊倉庫為建築的基底,構築一個新舊共存的新地標。而其中的音響設計,正是前日來台訪問的聲響專家豐田泰久。 本次的來台兩場演出,除了與小提琴家法蘭克.奇瑪曼(Frank Peter Zimmermann)合作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之外,其餘都是貝多芬的經典名曲。杜南伊高評價的拿手曲目,等待樂迷的親臨鑑賞!

文字|李秋玫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魏樂富、葉綠娜、諸大明 重砲出擊

四架鋼琴同台 驚艷「琴聲魅影」

「2008台灣國際鋼琴藝術節」中,原將打頭陣的鋼琴家傅聰手疾復發取消演出,消息一傳來,國內引頸期盼的樂迷們無不惋惜喟嘆。然而,頂尖的好手齊聚一堂,魏樂富、葉綠娜、諸大明這三位在台灣堪稱重量級鋼琴家,協同新生代最具潛力的才子嚴俊傑聯手演出,精采內容絕對再度引燃聽眾們的期盼! 才剛發行鋼琴專輯的魏樂富,近年相當熱中於鋼琴曲的改編,本次也將不例外地演奏幾首改編樂曲,包括李斯特的〈愛之夢幻想曲〉、德布西的〈戲〉以及蓋希文的〈前奏曲〉。此外還有魏樂富自己所創作的〈宓多里華爾滋舞曲〉,與日籍小提琴家宓多里有什麼關聯呢?原來幫宓多里彈伴奏的鋼琴家曾是魏樂富老師的學生。「以前連Do Re Me都不會彈,現在居然是宓多里的伴奏!」於是這首曲子的主題便重複著Do Re Me,以及代表宓多里的音符Me Do Re#! 經典的曲目還有巴赫、莫札特、貝多芬與拉赫曼尼諾夫,更有少見作曲家康格羅的〈莫札特畫像〉。四手聯彈、雙鋼琴之外,最令人期待的是巴赫改編韋瓦第《四季》的〈A小調四部鋼琴協奏曲〉「四部鋼琴,八手聯彈」,再加上一個絃樂團,要怎麼玩?怎麼擺?四人怎麼協調、如何展現實在令人驚艷連連!

文字|李秋玫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二○○八「民族音樂學堂」開講囉!

擴延民樂視野 聆賞亞太音樂風情

民族音樂學講堂去年以台灣為主軸開講,二○○八年更將視野拉廣至亞太地區,以峇里島、韓國、烏茲別克、日本等四個地區的民族音樂為主,邀請專家透過「講座音樂會」的方式,配合投影片的播放,讓一般觀眾在欣賞音樂當中,能夠同時對於東方的音樂文化有更深度的認識與瞭解。

文字|李秋玫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