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黃韻玲演起黑幫老大,和在廣告中受盡委屈的「唐先生」樊光耀演出對手戲。
戲劇 戲劇新訊

演出新訊:戲劇篇

黑色的荒謬,錯亂的愛情 《媽在江湖》讓黃韻玲與樊光耀飆戲 《媽在江湖》是一齣大型黑色豪門荒謬音樂劇,光是演員與角色的陣容就已經夠荒謬: 歌手黃韻玲去年在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中演出被阿嬤附身的小女孩,演技受到相當矚目,這回卻演起黑幫女老大,和在廣告中為蟠龍花瓶受盡委屈的「唐先生」樊光耀演出對手戲,陳為民與那維勳也分飾江湖上各大幫的頭頭。製作人郎祖筠為了讓黃韻玲專心演好黑幫老大的角色,找來音樂才子黃國倫首度投身劇場音樂創作。另外還有吳義芳擔任舞蹈設計,陳柏維擔任服裝造型設計,陣容堅強。 《媽》劇由單承矩與李建常共同編劇,單承矩執導,將目前各種社會問題的癥結,特別將盜版偽鈔、人蛇走私、毒品濫用、吸金詐財等等黑道幫派所從事的不法情事,運用歌舞音樂劇的形式呈現,在虛擬詼諧趣味的荒謬中,反映出現實痛苦無奈的生活。在劇中,黃韻玲隱瞞黑幫老大的身分將女兒帶大,女兒愛上的男人,卻喜歡她,在複雜的感情外,她的身分即將穿幫,她該怎麼辦? 港味十足的伊歐涅斯柯 改編自荒謬劇經典的《兩條老柴玩遊戲》 荒謬劇場大師伊歐涅斯柯,曾因反共的立場而來台三次,今年適逢他逝世十週年,來自香港的「劇場組合」將帶來改編自伊歐涅斯柯劇作《椅子》的《兩條老柴玩遊戲》。 光看劇名,便可以發現這是一齣香港味十足的劇作:「老柴」在廣東話裡是指沒有用的人,劇情描述兩個日暮途窮的老人,一面回首畢生,一面等待一位全知的演說家來,宣示他們的存在。演說家還沒到,一位一位的隱形賓客卻到齊了。老人面對著滿舞台的椅子,卻在混亂中跳窗自盡。 「劇場組合」以默劇與小丑技巧為主要表演風格,被譽為香港近年來最具活力的專業劇團。該團以身兼編、導、演的詹瑞文及甄詠蓓為首,以「幽默」、「深入淺出」見稱,此齣他倆自編自導自演的《兩條老柴玩遊戲》,曾獲二○○○年「香港舞台劇獎」的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舞台設計」以及「十大最受歡迎製作」四項大獎。

文字|田國平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舞蹈 舞蹈新訊

演出新訊:舞蹈篇

武林風雲,俠氣「舞」現 結合現代舞與武俠元素的「舞俠傳奇‧精華再現」 常看武俠片的人,大概對「舞俠」也很好奇!來自台南的稻草人舞團,自二○○二年起推出《舞俠傳》系列,採用通俗文化「武俠小說」的內容為主題,發展出結合現代舞肢體結構及武俠元素風格獨特的現代舞作品,今年巡迴演出也推出繼續此系列的「舞俠傳奇‧精華再現」。 上半場以「金、木、水、火、土、風、光」七種元素的特色,賦予七位舞者各自不同風格的動作質感,並藉彼此肢體動作的互動與交錯,表現武俠小說人物角色的特性,搬演俠士間的各種錯綜複雜關係。下半場則是將重點轉換成空間及情境的塑造,武俠劇中經常出現詭譎多變的情境氛圍,在舞台上也看得到!一個大型屏風,運用不同的擺設方式,就能營造出各種不同的空間感和場景聯想。 整場「舞俠傳奇‧精華再現」呈現了另類「舞俠」風格,觀眾將會看到許多熟悉的武俠劇元素和豐富的肢體變化,與如雕塑般的現代舞造型所發展出屬於現代舞俠動靜交替、張力十足的獨特風格及視覺變化之美。 創作芭蕾大家一起來 台北首督芭蕾推出《玩芭蕾Part2》 芭蕾在台灣的藝術教育學程中一向佔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創作方面卻有待開發。「台北首督芭蕾舞團」從前年的《玩芭蕾》開始,便鎖定了積極鼓勵創作芭蕾的目標,因此,2004年《玩芭蕾Part2》又誕生了! 「台北首督芭蕾舞團」此次邀請了四位青年編舞者──首督芭蕾前首席男舞者劉啟亞、三十舞蹈劇場團長吳碧容、新古典舞團舞蹈排練林惟華及首督芭蕾的新生代舞者簡逸程一起參與,舞碼有爵士風味的《狂想年代》、流行時尚感十足的《芭蕾賈桂琳》、以馬友友探戈專輯為靈感的《回首探戈》,以及取材自法國劇作家莫里哀作品《紳士夢》的《過門Derive》,精采可期!另外,首督的藝術總監李淑惠也興致昂揚地編了一支《義大利隨想曲》來共襄盛舉。 與台灣壯美風光共舞! 讓人聆賞原音與美景的《峽旅》 你能想像以台灣風光入舞是何種景象嗎?極至體能舞團的《峽旅》透過攝影取景,把台灣舉世聞名的

文字|盧家珍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舞蹈

身體搞機械 即興玩空間

排練場上,舞蹈空間駐團編舞家楊銘隆正和舞者們排練五月即將發表的新作《域之二》,舞者們伴隨著極限主義音符舞動著規律純淨的線條,平衡簡潔的構圖,自成一個恬適自足的世界,彷彿有一道光,將戶外迤邐綿延的鬱悶化開了。 《域之二》空間的即興遊戲 顧名思義,新作《域之二》的主角是空間。楊銘隆認為,現代都會人生活在狹小的空間中,身體互動關係非常微妙,像是在樓梯間兩人迎面襲來的擦肩碰撞,洗手間裡廁門一開一闔的出入節奏,電梯中擁擠卻疏離的身體,幾乎都能成為舞蹈的元素,讓他信手拈來。他為整個作品預留許多即興空間,楊銘隆透露自己也將參與部分片段的演出,他形容這支作品就像是「有機結構體」,因應不同空間、舞者和觀眾的加入,而有不同的形狀。 這次他要把玩顛覆的空間,是今年剛好滿二十歲的皇冠小劇場。當楊銘隆問:「皇冠小劇場可以怎樣玩出新的花樣?」時,舞者面對這個朝夕相處以致麻痺無感的空間,臉上浮現困頓的表情,腦筋一片空白。沉默空氣凝結一陣子後,楊銘隆主動提出「密閉空間」的概念,馬上有舞者反應:「高速公路的收費員不就是每天關在小房間裡工作的人嗎?」,緊接著彷彿被展示在玻璃櫥窗裡的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小姐、網咖隔間的電玩家等等類似的點子被激盪出來,霎時間討論熱絡不少,很多有趣的舞蹈意象也就在此發生了。 《域之二》的動作編排重新回到楊銘隆所熟悉的崔莎‧布朗式舞蹈語彙,舞者的身體傾向於機械式的運作,舉手投足的延展都落在垂直水平軸線上。只是楊銘隆近年跨界編舞,從東方文化擷取不少元素,似乎也更了解東方人的身體,潛移默化下,楊銘隆的「崔莎‧布朗」產生「質變」,在呼吸吐納間,舞者的身體多了點東方婉轉蜷繾的餘韻。資深舞者詹曜君說,這是個很奇妙的變化。 「域」見楊銘隆 楊銘隆曾是美國後現代舞團崔莎‧布朗(Trisha Brown)首位華人舞者;歷經多年的西方舞蹈經驗,楊銘隆從前年開始,融合東西方表演素材,以「傀儡」操控和被操控意象為題,所編創的《東風乍現》(2002)、《再現東風》(2003)似乎讓他編舞生涯展開新的一頁。 編舞時,楊銘隆話不多,丟出遊戲規則後,剩下的就是舞者的即興空間。在發展過程中,楊銘隆手持著DV,一邊看著場上舞者肢

文字|廖俊逞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親子

四月天,好個親子看戲天!

兒童節目奇炫出招,歡樂享受赤子心

四月,兒童是劇場裡的主角。 為了把這個屬於兒童的節日妝點得繽紛絢爛,每年表演團體無不挖空心思,製作出比電視更具吸引力、比電玩更炫的題材,吸引這群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充滿各式聲色娛樂的「吞世代」走入劇場。 紙風車「搬猴戲」,神話主角大玩變變變 紙風車兒童劇團的「生肖系列」每回推出新戲碼,總是帶給小朋友意想不到的驚喜,像是《小小羊兒要回家三國奇遇》中劉備、關公、張飛三人大戰黃金賊,台上台下炮火隆隆、萬箭齊發的「械鬥場面」;《唐吉訶德冒險故事銀河天馬》盤踞劇院上空的四頭巨龍,小朋友看得比電影《侏儸紀公園》還震撼;《白蛇傳》巨型花燈造型搶眼,特別是〈水漫金山寺〉一段,觀眾席一片浩瀚汪洋淹沒了大人小孩陣陣的驚嘆聲。 「生肖系列」來到猴年,紙風車創意總監李永豐還有什麼鬼點子?抽取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橋段新編而成的《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成了重點。如何讓孫悟空大顯身手,時而頂天立地、時而變成小飛蟲,與牛魔王上山下海鬥法,展現神話的想像空間?紙風車團長任建誠透露,運用舞台佈景及劇場燈光變化所創造出的火焰山暗藏玄機,演員利用溜滑梯式的軌道瞬間移動,上山下海飛天遁地一眨眼就辦到;隱藏其中的暗門,則可讓演員大玩超級變變變,創造物換星移的神話想像。 《新龜兔賽跑》變成兒童版《羅密歐與茱麗葉》?! 同一時間,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也推出一齣輕鬆熱鬧的兒童歌舞劇。由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龜兔賽跑》延伸改編的《新龜兔賽跑》,將龜兔賽跑的故事延續到十年後,上一代的積怨延續到下一代的競爭,反而造成了孩子們沈重的負擔和壓力。導演單承矩認為,故事架構近似兒童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劇中兩大家族──「龜家族」及「兔家族」的設定反映著現今的家庭結構,隱喻兩代之間的對立與互動,他想藉此以全新的角度透視現代父母、兒女相處時面臨的問題。 《新龜兔賽跑》全劇數十首歌曲,全由北藝大主修作曲畢業的高大偉創作,王柏森、洪瑞襄、車炎江等參與演出,龜兔家族的團體大戲則由台北愛樂兒童合唱團團員擔綱,舞台設計黎仕祺屆時將音樂廳佈置出夢幻童話情境,陪伴小朋

文字|廖俊逞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戲曲

小戲好風景,老酒漾新香

不信年輕世代喚不回 結合現代劇場與電影的國光劇團「京劇小人物」系列

有沒有搞錯?勞勃瑞福與黛咪摩爾所演的電影「桃色交易」,百萬美金一夜情的故事原型,原來京劇二百年前傳下來的劇目〈借老婆〉早就演過了。 「三小系列」召喚年輕觀眾 位於台北木柵區國光劇校內的國光劇場,最近推出由年輕演員挑樑的「三小系列」,掌握輕、薄、短、小的現代行銷思維,把傳統戲裡的前衛因子翻出來,讓「小劇幅、小玩笑、小人物」的優秀傳統劇目也有出頭天。不信年輕人喚不進戲曲舞台下。 「三小系列」的構想來自藝術總監王安祈,「年紀越長,越喜歡足以表現京劇多面向和人生智慧的生活化小戲。」王安祈說。於是,她將它們總括在「京劇小人物」的名號之下,並結合電影和劇場對年輕人的魅力,借力使力,聯合拉抬,「三小系列」的第一「小」是三月底打頭陣的《王有道休妻》,第二「小」是《荷珠配》,第三「小」則是《借老婆》。 《王有道休妻》去年底在西門町紅樓的第一屆「國際讀劇節」中獲熱烈回響;八○年代台灣現代劇場先驅作品《荷珠新配》,骨子裡的 DNA就來自《荷珠配》;看不過好萊塢電影《桃色交易》獨領風騷,《借老婆》一戲也要一爭長短。依此構想,《荷》演出前,將由《荷珠新配》編劇金士傑聯合國光導演李小平,示範京劇素材在現代劇場被重新創作的過程;《借》劇演出前,則由綠光劇團總監李立亨擔任導讀人。 小人物狂想,也是生存伎倆 小丫頭荷珠麻雀也想變鳳凰的故事,一窮二白的張古董為騙錢混飯,想出把老婆借給拜把兄弟李成龍(還煞有其事地叮嚀:不准過夜)的招數,對這類的小人物狂想曲,「以荒唐的手法解決荒唐事件」的安排,王安祈認為,人物「既有幾分得意,也有幾許無奈」。 例如《荷》劇中僕人趙旺對荷珠的冒名頂替,本就沒想拆穿,只想藉機佔點口頭便宜,自己開心,也逗樂觀眾;《借》劇中,張古董為了老婆後來假戲真做,一狀告到衙門去,縣官判他敗訴,張古董正拉扯不休時,卻才發現縣官竟是驢夫,(劇本指定這兩個角色由同一人兼代),原來張古董借妻時向他租了驢子沒還,這種結局收束法,頗有「一報還一報」的意味。 王安祈表示,中國人的戲劇觀是「不管是演戲還是看戲,都是討個皆大歡喜」。當這些素材被當代劇作家重新處理時,文化差異和不同的創作旨趣便明顯地突顯出來。編

文字|施如芳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戲劇 我是女人,我愛做戲

翻舊戲,新女人發新聲

想了解台灣女性劇場工作者的心思與情感,「女節」是把重要的鑰匙。延伸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精神,女人扶持女人,既要痛快地演,也要誠實地講述女人自己的故事。 一九九六年,女節從金山南路上的地下室pub劇場開始,彷彿某種秘密結社的革命行動,觀眾隨著口碑湧入,或坐或站,發現女人當家的劇場原來樂趣無窮、齣齣驚喜。後來,pub轉手,女人做戲的精神沒變,第二屆女節移居皇冠小劇場,成為台灣劇場界期待的風景之一。 第三屆女節,即將登場。主辦單位請來了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團體開襠褲劇團,聯合本地女性創作者,以每週兩齣戲共八個演出,溫柔覆蓋整個四月。

文字|楊莉玲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音樂

融會美學精華,凝聚為指尖下的哲思

人生七十,鋼琴大師傅聰再度訪台

被稱為「中國的鋼琴詩人」,傅聰所彈奏的蕭邦,一直都是世界樂壇視為珍寶的詮釋,這詮釋背後,是什麼樣的學識養成?而又是什麼樣的人生帶來這個詮釋的靈魂?剛進入人生第七十年,傅聰的人生圖景仍然不斷地加入新色彩,且讓我們在明媚的春天裡迎接大師的樂音,並向大師說聲:生日快樂!

文字|林芳宜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音樂 新竹之春音樂節 樂音輕揚

科技城也吹音樂風

竹科企業力挺,IC之音鋪造人文視野

兒歌《妹妹揹著洋娃娃》出自新竹前輩作曲家孫思橋,新竹子弟林昭亮、呂紹嘉享譽國際,這幾年,新竹除了科技之外,也希望在晶圓片裡開出音樂文化, IC之音台長姜雪影說:「文化造城不能光靠移植,而要找出在地根源的力量。」四月開跑的新竹之春音樂節,要讓新竹科技人週末不再落跑台北。

文字|楊莉玲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音樂 即將上場

十方樂集五月演出

致力於開發樂界新血的十方樂集,五月份演奏活動場場新鮮、充滿活力。 抒情女高音李佳儒獨唱會率先登場,由蔡世豪鋼琴伴奏,演唱韓德爾、拉威爾、德布西、莫札特等藝術歌曲:「音聲相和」是台灣璇音雅集2002室內樂、鋼琴與其他形式的音樂創作發表會,作曲家囊括黎國鋒、嚴琲玟、蘇凡凌等,其中由謝隆廣作曲的《七彩的虹》是單簧管、朗誦者與電子音樂的結合,這樣的組合在台灣並不多見;詹佳琦雙簧管獨奏會,演奏者甫於去年奪得莫斯科國際木管大賽銀牌獎,這次帶來的曲目除了超炫技的浪漫派協奏曲,還有俄國現代樂派作品,皆爲國內少見的曲目;另外還有「小小音樂家」演出系列,是音樂老師黃慧雯、林玲玲、林珮琪、陳紀蓉等的學生音樂發表會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藝術節 即將上場

第八屆皇冠藝術節

今年皇冠藝術節囊括五齣作品: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推出《當我們討論愛情》,由魏瑛娟、王嘉明、戴君芳分別執導〈文愛情戲練習〉、〈請聽我說〉以及〈火星五宮人〉三齣以「愛情」爲主題的作品; 《舞在一瞬間》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舞蹈之旅,由世界著名的「荷西.李蒙現代舞團」中首位華人舞者林向秀編導,台北電影節「最佳新導演」陳芯宜、著名音樂家林慧玲共同策劃製作; 《兩根辮子一對鬍子〉是舞蹈空間舞團的創作集錦,有詹曜君的〈霧信〉、黃蘭惠的〈獨白〉、孫梲泰的〈情愛復興〉;《床上的愛麗思》,是全方位創作的鴻鴻,在導演過多部電影和舞蹈之後,重回劇場的最新力作;《閣樓》則是世紀當代舞蹈團,透過編舞家姚淑芬與三位男性表演者,以男性扮裝、性別互換的表演形式,一窺男性沙文主義下女人的身體與身分認同議題的作品。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舞蹈 即將上場

「觀音聽舞」系列之《身音書寫》

光環舞集開發聲音與動作的「觀音聽舞」系列,第二部作品《身音書寫》四月中在台中21號倉庫首演之後,五月繼績轉往台北與台南演出。 以嬰兒油系列舞作聞名的光環舞集,近年來積極開發創作新素材,藝術總監劉紹爐帶領舞者延續「氣、身、心」合一的探索,結合身體動作與人聲吟唱,發展出「觀音聽舞」系列,《身音書寫》強調舞者自然呼吸發聲,身體自然隨之律動,舞者之間宛如布農族的八部音合唱,動作樸拙具儀式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音樂 即將上場

2002台北國際打撃樂節

繼九三、九六與九九年擊樂節後,朱宗慶打擊樂團與擊樂文教基金會將再次舉行「2002年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此次活動,主辦單位除邀請加拿大、法國、日本、荷蘭、美國、伊朗、菲律賓以及史蒂夫.豪頓爵士三重奏等十二個國家知名的打擊樂家與樂團,首度齊聚台灣巡迴演出外,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灣作曲家洪千惠與法國作曲家馬許(Francois Marche)爲打擊樂團寫作的《蛇年的十二個陰晴圓缺》,將由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Les Percussions de Strasbourg)與台灣的朱宗慶打擊樂團聯手演出,此作是近年來少數由不同國籍作曲家合作的跨國作品。另外,台灣傳統的打擊樂家、漢唐樂府與鴻勝醒獅團也將參與這次國際性的演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3期 / 2002年05月號
音樂 即將上場

胡志龍鋼琴獨奏會

胡志龍是近年少見的鋼琴新秀,曾在多項比賽中奪魁,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立藝術學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多場音樂會,也 曾受文建會邀約前往北京,和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鋼琴協奏曲。除了在全省各地舉辦多場鋼琴獨奏會外,他也積極參與各種室內樂型態與聲樂伴奏的演出,以其流暢靈活的演奏技巧,於國內樂壇逐漸嶄露頭角。 這次表演的曲目都是鋼琴的經典作品,如貝多芬創作中期的奏鳴曲降E大調作品31之3、浪漫樂派鋼琴大師李斯特的大作b小調鋼琴奏鳴曲,以及二十世紀俄國作曲山家斯特拉溫斯基改編其芭蕾舞劇《彼得羅希卡》的三樂章鋼琴曲,這首作品與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皆被視爲挑戰鋼琴家技巧與耐力的重要樂曲,其絢爛的聲響與對演奏家技術的考驗,是每位鋼琴家最想嘗試與挑戰的。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音樂 即將上場

索雷達探戈五重奏

索雷達探戈五重奏成立於一九九五年,五位團員都是受過正統訓練的年輕音樂家,演奏樂器分別爲吉他、鋼琴、小提琴、手風琴及低音大提琴,並以演奏阿根廷作曲家皮亞左拉(Astor Piazzolla)的原創音樂「新探戈」(Tango Nuevo)爲創團宗旨。由於該團員擁有古典、爵士、流行樂的多種音樂經驗,演繹新探戈曲風尤見靈性與熱情流動的情感綿密度,因此頗能表達皮氏音樂中悲傷的感情, 也吸引不少現代作曲家靠攏。 樂團的演奏成績也頗受矚目,從一九九八年初次獲獎(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舉辦的Mathilde Horlait──Dapsens的室內音樂比賽),次年於羅馬國際音樂大賽中也贏得首獎,更於兩千年在布魯塞爾美術館的演奏會上,受到鋼琴女皇阿格麗希的青睞,成爲 日後她在台灣、日本音樂演奏會上的同台貴賓。此次演奏曲目除了皮氏作品,還囊括卡貝雷地、德佛里茲、斯特拉溫斯基等探戈作品。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戲劇 即將上場

紙風車劇團

「銀河天馬」是紙風車自鼠年以來所製作的第七部生肖兒童劇,也是劇團成立十週年的重頭戲,劇中這匹馬又老又瘦,卻是男主角唐吉軻德最知心的好友。該劇編導李永豐說,西班牙作家塞凡提斯寫了兩版《唐吉軻德》 Don Quixote,「銀河天馬」則是自創的第三版本,劇中唐同樣帶著家僕桑丘挑戰風車,上天下地尋找夜明珠,不同的是舞台劇多了傳達夢幻騎士精神的眞實道具,從旋轉舞台、光影設計到各式各樣的大型偶,舞台上的演員可以真的天馬行空起來。 値得一提的是,像空飄氣球所展現的「四頭龍」、運用移動式的星河創造充滿科幻感的「時間之河」,以及結合多媒體星星燈等特殊舞台設計象徵美麗的銀河等,都是本劇將令人驚艷的奇幻經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戲曲 即將上場

新編京劇《閻羅夢》

頂著思維京劇的頭銜,儼然像電影《回到未來》中穿越時空的故事情節,《閻羅夢》企圖重新詮釋中國歷史,演繹人生長河的輪迴與無奈。本劇的素材起始於《三國志》楔子「三國因」,屬於舊瓶新裝的趣味創作,也是《曹操與楊修》編劇陳亞先從未搬上舞台的新作。劇中人物來去千餘年的時空、埸景變換也因此有著縱橫千萬里的離奇魔幻──有項羽、曹操、韓信等歷史人物現身,也有天宮、地獄兩相對照的舞台裝置,劇情撲朔詼諧、以古諷今,是一齣融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京劇作品。 這齣戲匯集了兩岸創作菁英,由國光當家全才老生唐文華主演,朱陸豪協力演出,舞台燈光設計由聶光炎執行,音樂由上海京劇院金國賢負責編腔,導演是國光演而優則導的李小平,本劇可望爲國內傳統戲曲注入新鮮觀感。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音樂 即將上場

立陶宛國家歌劇院

立陶宛國家劇團(Lithuanian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 Theatre)成立於一九二〇年,是該國成立最早、享有高度國際讚譽的歌劇院,不僅承襲了東歐歌劇院嚴謹訓練的傳統,也是個組織架構完備的表演團隊。至今演出過的戲碼琳琅滿目,像歌劇《茶花女》、《波希米亞人》、《卡門》、《塞維爾的理髮師》、《杜蘭朵公主》到《阿伊達》等,都是膾炙人口的感人作品,表演足跡更遍佈全世界各大藝術節,屢獲佳評及肯定,許多耳熟能詳的世界級歌劇團明星如Irena Milkeviciute、Sigute Stonyte、Inesa Linaburgyte、Vytautas Kurnickas、Vladas Bagdonas等,也都是出身自該劇院。此次演出令人期待,因爲這將是首次來台演出人數最多的表演藝術團體,其中包含獨唱家等十八人、交響樂團六十五人、合唱團七十人,以及舞台技術人員等共一百七十名,屆時觀衆將可一睹國際歌劇演出舞台的絢麗浩大。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親子 即將上場

蘋果兒童劇團《勇闖黑森林》

這是一個勵志冒險的兒童歌舞劇,敘述一群螞蟻因生存環境遭受殺蟲劑的污染,生活備受煎熬,因此想要去尋找一個傳說中的 夢幻天堂,然而「天堂」究竟存不存在呢?在這趟尋找的旅程中,觀衆將見證螞蟻和瓢蟲、毛毛蟲之間的友誼,以及黑森林中來自大鳥、蜘蛛的攻擊危機,在任務完成前,友誼與追求理想的信念面對了嚴苛的挑戰,如何克服困難、走出生命的陰霾,將是劇中耐人尋味的人生課題。 除了造型栩栩如生的昆蟲,本劇還特別編寫了〈螞蟻之歌〉、〈一起去冒險〉、〈黑壓壓的森林〉等輕快讓人朗朗上口的歌曲探索的主題也從勇氣、堅持,透過一隻天生殘缺的小蜘蛛如何克服只有六隻腳的自卑心態,延伸至特殊教育的範疇,而劇情則刻意摒除兒童劇裡善惡分明的意識形態,以更客觀的觀點來呈現思考的脈絡。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2期 / 2002年04月號
舞蹈 即將上場

秦KANOKO舞踏公演

面對日益擴張的全球化趨勢,這些年跨界文教基金會持續在亞洲國家間進行民衆戲劇串聯的工作;區域間具民衆意識的劇場,連帶成爲對抗單一化、主流化、商品化表演藝術的另類傾向。 日本舞者秦Kanoko(本名澤田利香),自一九九八年參與「亞洲的吶喊3──夢迴亞洲街」演出後,數度受邀來台舉辦舞踏工作坊與演出活動,且持續與國內劇場與舞蹈人士研習舞踏,作爲一種亞洲前衛藝術的表達方式。對她而言,「舞踏」可以從生活的細微出發,在民衆的作息間產生身體的對話,透過身體觀架起「舞踏」與「民衆劇場」之間的橋樑。 《亞細亞巴洛克》的創作企圖,從詭麗、奇想的巴洛克藝術出發,卻又返回到亞洲人民的共同記憶中,營造出融合了想像世界與生活關照的舞踏表演,此番跨界與Kanoko的交流合作,可望看見一種創新且詭艷的亞洲表演新風格。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1期 / 2002年03月號
音樂 即將上場

楊文信大提琴獨奏會

一九九一年日內瓦大提琴比賽的金牌獎得主楊文信,在二十四歲時已被聘爲慕尼黑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大提琴首席,在披金之後,馬上成爲衆所矚目的樂壇新秀,並受邀與各大樂團合作,是當今華裔大提琴家除了馬友友與王健之外,少數可以揚名世界樂壇的華裔大提琴家。楊文信此次台灣行將與歐洲小有名氣的鋼琴家Werner Burtschi同演出貝多芬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聖桑的大提琴奏鳴曲、馬坦敘事曲與法雅/馬萊夏的西班牙組曲,這些曲目在台灣並不常見,卻是大提琴的經典之作。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1期 / 2002年03月號
戲劇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劇團

創立於民國七十六年的九歌兒童劇團,今年剛滿十五週年,是國內兒童戲劇界的先驅之一,選擇以《想飛的小孩》當作十五週年慶的戲碼,主要是該戲所要傳達的「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正是九歌的創立精神。 這齣戲敘述一群懷抱夢想的孩子如何同心協力,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完成飛行夢想。劇中運用造型可愛的大頭人偶、充滿童趣的歌舞,將觀衆帶進五、六〇年代純樸的鄕間,和一群小孩共同實現不可能的任務,分享他們的喜悅與淚水,並體會孩提時代友情的純眞與可貴。導演朱曙明表示,故事的時空背景其實是自己的童年回憶,在那個物資平平的年代,凡事都要自己動手做,反觀現代小孩,他們難以體會從頭到尾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因此除了讓現代的孩子瞧瞧父母的童年生活外,也透過戲劇啓發他們尋找夢想並親身實踐。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1期 / 2002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