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與伯恩斯坦 在杜達美手中閃耀
杜達美首度訪台 率柏林愛樂演繹大師之作十一月,歐美當紅的指揮家杜達美終於首度造訪台灣,並率領古典樂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光臨高雄,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季演出。在這場音樂會中,特選了馬勒與伯恩斯坦的作品,這兩位都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紐約、維也納大展長才。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將如何演繹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與伯恩斯坦的《管絃樂嬉遊曲》?相信樂迷都十分期待!
十一月,歐美當紅的指揮家杜達美終於首度造訪台灣,並率領古典樂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光臨高雄,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季演出。在這場音樂會中,特選了馬勒與伯恩斯坦的作品,這兩位都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紐約、維也納大展長才。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將如何演繹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與伯恩斯坦的《管絃樂嬉遊曲》?相信樂迷都十分期待!
即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美國 民主》,是義大利導演卡士鐵路奇首度嘗試在舞台上改編政治論述,他企圖藉由托克維爾的《民主在美國》,讓觀眾體會到民主誕生的刻苦環境,以及它對於人性的試煉。透過震撼人心的畫面與斷裂的舞台敘事,卡士鐵路奇鼓勵觀眾放下理性思維,用開放的感官迎接一場關於存在與人性的辯證。
走入第十一個年頭,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專案演出將在十一月登場,三位創作者林修瑜、王甯、張靜如分別推出《是日》、《丨丨》與《我們》,對「 時間」、「觀看」、 「分隔」等不同的概念加以探問。今年的「新人新視野」除了在台北、高雄演出,也到彰化呈現,期待讓更多人能看到新萌發的創作力量。
獲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補助的兩個計畫:「尼可樂表演藝術-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及國際連結平台計畫」與「莎妹劇團x第七劇場交換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計畫」,分別在十一、十二月演出。前者以「台灣國際即興音樂節」推出「聚焦荷蘭」的主題展演,後者則是接續前兩年的合作,推出以侯孝賢二○○三年為紀念小津安二郎導演而拍攝的日語電影《珈琲時光》為本的同名劇場作品。
二○一二年起,一年一度由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推動港台文化交流的「香港週」至今已是第七屆,歷年活動橫跨文學、設計、戲曲、舞蹈、戲劇、多媒體等,企圖跨越藝術,也跨越港台文化界限,促進兩地藝文和創意產業的交流。今年除了透過舞蹈窺看香港當代文化風景之外,香港多媒體設計協會也籌劃了《「行住食字」尋覓香港光影》展覽,以廣告、動畫、多媒體互動裝置,讓觀者感受庶民文化,一覽香江情懷。
今年香港週的揭幕演出,是由新任藝術總監衛承天帶領香港芭蕾舞團呈現的舞劇《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部路易斯.卡羅的童話經典,在衛承天手中,以精采的原創音樂、大膽用色的舞台場景、戲劇性強烈的服裝,呈現活力十足的當代精神。舞劇擷取男女老少耳熟能詳的故事橋段,以充滿童真、想像力豐富的主人翁愛麗絲串連,網羅各種舞蹈風格的狂想場景,帶領觀眾享受一場天馬行空的奇想旅程。
被譽為香港舞壇「神鵰俠侶」的創作夫妻檔李思颺與王丹琦所組成的NEO DANCE HK,將在本屆香港週帶來兩人的力作《凝體術》。舞台上四名舞者身著甲冑的不同部位,四肢怪異地扭曲舞動,藉此探問靈魂與肉體的關係。舞作發想於編舞家人生低谷之時,在布拉格看見古代監獄的刑具與盔甲,彷彿也看見了自己的種種限制於是他們與舞者穿上盔甲局部,與之共處、發展,透過這些部件,「我們想要回應當代社會中無形的暴力。」
將華語電影經典《倩女幽魂》搬上舞台,改編為舞劇《倩女.幽魂》,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表示:「我想傳達的是,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有消失的一天。」藉著古典的肢體語言,舞者在取材自電影配樂、重新編曲的〈黎明不要來〉、〈倩女幽魂〉和〈人間道〉等音樂中起舞,電影中曾經的美好在舞台重生
作為香港重量級的資深編舞家,黎海寧創作迄今累積了許多經典作品,即將由「多空間」主辦、帶來台灣的《90後的黎海寧》,即是將編舞家九○年代後的作品精采片段集結而成。黎海寧擅長用舞蹈回應文學文本與社會氛圍,以多變的舞台畫面,呈現她眼中的世界,而《90後的黎海寧》無疑是部資深編舞家的小型創作史,是片段的記憶重組,也是香港昨日今生的殘影,香港評論人黃寶儀曾這樣評論:「作品的亮點並非技巧,而是舞者、觀眾在個人的歷史中來回,得以重新審視當下的生活與記憶的關係。」
由香港一舖清唱與台灣人力飛行劇團共同製作的演出《阿飛正轉》,名稱雖與王家衛經典電影《阿飛正傳》雷同,故事說的卻不是梳貓王髮型、穿飛行夾克的香港阿飛,而是從為牛郎織女搭橋的喜鵲延伸,說的是一群積極進取、奮力不懈地向上再向上的「社會新鮮鳥」的故事。
黑眼睛跨劇團創團十年推出的年度新作《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發想自義大利作家巴索里尼的詩劇《夜長夢多》,鴻鴻以沉浸式劇場為主軸,邀請三位新生代導演創作三段橫跨日治、白色恐怖及原民題材的異境故事,並邀VR團隊參與製作,每場不到廿位觀眾將被分組體驗不同的感官情境。
由新加坡劇作家鄒文森創作的《上身不由己》,主角「強」擁有多重身分,看似在任何情境都能自在轉換,卻也呈現許多內在矛盾與衝突,透過他與其他角色的互動,也照見現代人內心最深處的孤獨無解。導演林唐聿保留原劇的時空設定,呈現星國的「多聲道」文化,希望藉由新加坡的現況,刺激觀眾看完戲後的反思。
旅行成癮的編舞家姚淑芬,新作《塵漠的凝視》將過往獨旅新疆的經驗編織成舞,刻意抽離舞蹈動作,以「行走」為核心,四位演出者在鋪滿沙土的舞台上,穿梭於層層布幕與多層影像空間之中,虛擬/現實、想像/真實、城市/荒野的交疊與錯過,姚淑芬想探問的是:「真實的存在是什麼呢?」
繼二○一五的《路》之後,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持續跨界的藝術追求,將與一票明星創作者推出全新創作《追》。《追》的實驗精神來自於藝術與科技的交會,透過懸吊裝置、感應裝置結合光學感測、VR定位感應等動態捕捉技術,舞者更自由地展現;演出以〈尋〉、〈迷〉、〈殉〉三段故事建構,看似各自獨立,實則串起對當代社會的觀察,探討該往何處去、該如何自處等生存本質大哉問。
「紅紅夫人異想世界奇徹斯特詩篇」音樂會,為台北室內合唱團在經歷一連串蛻變及昇華後的初試啼聲,累積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能量,試圖在音樂中再次破繭而出。從本場的曲目來看,充滿了對於大自然的崇敬,宇宙的探索,未來的想像,過往的緬懷,也正是藝術總監陳雲紅的生命哲學。
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在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所舉辦的利澤偶聚祭,將在十一月中的週末連續舉行三天,這次仍邀請國內外精采偶戲演出,還有藝術對談,以及延伸到利澤老街的藝術家市集、魔幻箱劇場等。秋高氣爽的時節,來趟輕旅行,與偶散步看戲,愜意又自在。
於去年正式開幕的臺灣戲曲中心,正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傳統」系列節目。除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已行之有年的「亞太傳統藝術節」及「承功─新秀舞台」,今年上半年的臺灣戲曲藝術節、將在十二月登場的「戲曲夢工場」等,則為全新規劃的年度活動;而在新曆年跨年時分,戲曲中心也再次以「賀歲」為名,於明年一月一連推出共六檔表演,讓各類傳統藝術愛好者、大大小小的觀眾們,都能一同進劇場、看好戲,迎接「豬」事順遂、喜從豬來的二○一九年!
今年獲選為「松菸Lab新主藝」的三組創作團隊,分別是周能安《超極★安龍輔助大典》、姚尚德《福壽螺到底該怎麼處理》及鄭皓《動量的條件》;三組製作人馬皆為有持續發表新作、已然趨於成熟的創作者們,他們善用此次入選Lab新主藝的契機,在松山文創園區提供的空間、經費和陪伴創作顧問等資源下,或延伸作品實驗、或嘗試不同表演型態、或深化概念發展,以期在這個表演的「實驗室」中,放膽一搏、埋頭實作,以在他們不同的創作生涯階段裡,釋放無比能量。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將在十一月廿二日為愛樂者帶來「耕云」系列的第二場演出,這場展演標題中每個字都有寓意:「耕」代表日本指揮家松下耕,「云」則帶來一個述說。副標題「戰爭與和平」為這個述說加入了哲思的論述,更細緻地傳達出一個對於「衝突」與「和平」的微觀詮釋。
自二○一三到一四年,再現劇團的葉志偉及表演者們,開始了為期約九個月的工作坊,這個後來以「台灣妖怪演劇計畫」為名的企畫,第一階段稱作「獅化」 他們前往板橋學習舞獅,暫時將過往現代劇場的訓練和本領擱置一旁,在習練「人變獅」、「人扮獅」的過程中,理解舞獅的身體運用模式,葉志偉曾在講座中提及,舞獅的表演形式,基本上是「披上皮毛、拿起籮筐,透過人的身體跟物件的結合,來變成野獸」,這也是他們由此發展「人合物為獸」的契機;而「獅」這種動物,其實原非東亞一帶所有,對於過去發展及表演舞獅的人來說,沒有真的看過獅的動作及形象,只得用想像中的神獸樣貌去拼湊、取用現實的動物如犬、如貓的動態去捕捉獅的姿態。 綜合上述兩種概念,再現劇團在今年年初舉辦「造物:城中之獸」工作坊,分別以舊時文獻、傳說軼事和當前新聞報導、都市風景,構建各種曾有聽聞但無具體形象的「妖」,抑或時有所見但未嘗將之視為獸的「怪」,藉由演員結合物件的穿戴和操控,成為新的角色群 隱沒於當今生活中的「台灣妖怪」。葉志偉也說,計畫雖關於「台灣的妖怪可以是什麼?」然而在題目之下的提問,其實不脫「我是誰、台灣人是誰」,那個屬於物怪的族群和我們的關聯是什麼、如何又為何劃分。年底的正式演出《物怪之里》,即以工作坊所創作出的角色們及其特性,延伸為文本,藉由與妖怪相關的犯罪案件,帶出牽連者眾的都市奇譚,一個屬於台灣的日常神話。
海明威曾說:「經典就是人們稱頌卻從來不曾閱讀的著作。」很慚愧,我看過的少數雲門舞作如《流浪者之歌》是我在雲門工作時看的,然而經典就是經典,親眼見到那粒粒金黃的稻米灑向王榮裕老師身上時,我的激動與驚訝也定格了! 職務內容需要大量閱讀雲門資料,過去的舞作影音、藝評、雋永的舞美照片,即使沒能親炙現場,那種美能穿越時間。似近又遠宛若神祇的林老師,其言其文簡單、直白卻直抵人心!滿滿用粗體註記的文字都是我嚮往而不能企及的語言及藝術境界。 老師平日生活簡樸,吃得簡單,穿的也總是那件黑衫,就我所知,他的所有的用心都在舞蹈創作、教學和營運雲門上。每一次逼到極限的「再一次」都是老師的完美堅持及舞者用盡氣力的靈魂之作,能「一夜看盡雲門數十年精華」,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 文字|Simone Shen 文字暨藝術行政工作者
崔顥的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道出了在時間與空間交會的當下,內心的惆悵與感懷;而當家國之界已漸趨模糊、定義共識一言難盡、你我他者分合不定的今時此刻,且莫說軍人為何而戰、保誰的家、衛哪方國,個人如何自處、該以何為據,在進退兩難、模稜兩可之中,更似崔顥那般,早在茫茫江上失了方向。由陶維均和崔台鎬共同編導的《單兵基本教練》,假軍事作戰的教習名稱為題,卻以相應的英文劇名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承載如「鄉關何處」的創作概念,並以單兵的「單」字為依歸,點出個人處境。 崔台鎬表示,最初的演出構想雖發自兵戎生活,卻試圖跳脫回憶發展出「認同」的題旨好似眾人對兵役的觀感紛亂複雜、矛盾難解,更遑論關於戰爭、軍事,乃至於國族的各種態度。陶維均則取《禮記.大學》所述,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單兵,或說個人因以為據的處世順序與社會結構;繼二○一三新點子劇展編作源自椎名林檎歌曲的演出《本能》後,陶維均此次則言「本性」不管是分工保衛群體、戰鬥掠奪資源、以階級區劃職責等,皆屬動物本性,而在線上手遊裡四海一家、捉對廝殺,或在工作生活中黨同伐異、口誅筆戰之後,誰也不能取代你的各位單兵們,如何繼續在人世間拼鬥存活?「基本教練」實為一種「生活手則」。
首先是國際劇場藝術節的《戰爭之王》。阿姆斯特丹劇團曾於二○一四及一七年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奧賽羅》和《源泉》,此次再度抵台搬演該團名作《戰爭之王》,在經過此前兩次的觀演經驗之後,對於導演伊沃.凡.霍夫寫實而詩意的表導演風格,以及充滿戲劇張力的場面調度深感期待。 我也想看十一月初在中壢五號倉庫上演、由慢島劇團藝術總監王珂瑤與編導姜富琴聯手推出的《雲裡的女人》,作品將從食物出發,串連歷經台灣、緬甸、泰國、雲南等地的家族史。 最後,則是三位新生代創作者李承叡、李承雋、王珩擔任共同編導的複象公場《遠方》,這個作品經過中國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也遠赴法國貝桑松戲劇節演出之後,此次也將在EX-亞洲劇團主辦的亞洲假日劇場戲劇節、於苗栗舉行台灣首演。 文字|楊景翔 劇場編導
丹麥的實驗樂團「音與樂之間」作品《馭水之音》,為該團藝術總監萊拉.斯科曼德探索人類演化四部曲中的首發計畫,經歷各種實驗過程,開發各種水中發聲樂器,終能在水中表演。演奏者穿著禮服浸泡在水缸中演出,整體視覺畫面呼應著廿世紀後半興起的蒸汽龐克美學,加上種種超寫實的聲音,在彼此交互作用下隱約浮現但又像潮汐般快速消退,讓觀眾完全沉浸於魔幻寫實的聲響世界中。
舞獅除了是傳統的表演技藝,也能演出複雜的人物性格與情感嗎?將於十一月初在香港新視野藝術節中世界首演的多媒體當代實驗「獅劇」《千里走單騎》,由編舞家楊春江與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聯手,依循獅劇傳統選出三國故事中一折,以各種虛實意象呈現這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的驚險歷程,以及人物的內心轉折,將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獅劇新視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