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親愛的人生》 聲光劇團《馬戲暗影》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親愛的人生》 聲光劇團《馬戲暗影》

TIFA十年,我也忘記跟了幾年。不熟孟若,但我明白短篇小說迷人之處,《親愛的人生》這次表演者包含了演員、舞者、布袋戲偶師,莎妹多次取文學發展作品,好奇這回製作,文字會化成什麼樣呈現。 另一齣想看的是聲光劇團《馬戲暗影》。儘管不是第一次看沙影或光影的表演,但對每次這樣的元素還是仍讓我趨之若鶩,簡單元素更能看出創作者的情感,限制的條件更能看到創作者的想像,不通過語言在劇場和創作者一同靠近。 我也很想看NTT-TIFA策略1號劇團《這我可從沒做過》,不知道在搞什麼的演出都讓我蠻想看的,但那週要進劇場了,很可惜。 文字|王肇陽 劇場演員

文字|王肇陽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音樂新訊

TSO「花的絮語1936」 帶來春的信息

歌,是語言的花朵。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心境,就會出現什麼樣的吟唱。花朵訴說的語言只有對它傾心的人懂,不論它綻放的位置在大地、在花圃,還是在人們的心中。三月,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將以「花」作為主題,邀請日本女高音市原愛(Ai Ichihara)擔任演唱,在張佳韻的指揮下,以各式各樣的奼紫嫣紅,逼去冰冷的寒意,帶來春天的信息。 故事,從一段淒美的愛情說起。二次大戰前夕,台灣合唱之父呂泉生來到東京,孤單寂寥的留學生涯,因為有了一位日本女孩的陪伴而備感溫馨。可惜在那樣的大時代,兩人因為家庭與戰事的種種因素被迫分離。無奈的他,也只能將悲痛化為音符,以《秋菊》這首歌,記錄這份未竟的戀情。除此之外,鄧雨賢的《雨夜花》、楊三郎的《孤戀花》,在那日治時期訴說著情愛,也抒發台灣人民的心聲。日本作曲家滝廉太郎《花》、山田耕筰的《枸橘之花》等,都是藉著花語,表達情感的傑作。當然,江文也的《台灣舞曲》、郭芝苑的《三首台灣民間音樂》,更將這塊土地的芬芳昇華,以悠揚的旋律傳遞。

文字|李秋玫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舞蹈

深刻創傷之後 如何自我面對?

戲劇與舞蹈激盪而成的《愛與痛的練習曲》

源於自身喪女的創傷經驗,加拿大劇作家強納森.楊與編舞家克莉絲朵.派特合作,打造了《愛與痛的練習曲》,透過此作,強納森.楊重現並探討自己經歷創傷時所體驗到的多層次疏離。結合敘事與肢體,強納森.楊與基德皮沃現代舞團一同上場演出,完成一次次劇場中療傷的藝術之旅

文字|林農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戲劇

抬頭望月低頭觀戲 看一隅不同於日常的風景

河床劇團《當我踏上月球》

每次演出都像一場實驗的河床劇團,這次新作《當我踏上月球》也不例外,在阿波羅十一號完成登月壯舉的故事提示中,邀請觀眾站上三公尺高的觀眾席,低頭看著遙遠舞台區的演員與繁複多變的投影,彷彿去到許多夢境中的他方「我相信所有參與這趟旅途的人,都有著希望離開地表、飛出地球的願望。」導演郭文泰如是說。

文字|陳茂康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舞蹈 蘇文琪《從無止境回首》

探問宇宙起點 狂飆原始能量

繼去年在「舞蹈秋天」推出《全然的愛與真實》,蘇文琪在在瑞士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駐村的激盪持續延燒,「彩虹三部曲」的第二部《從無止境回首》將在三月初現身。回歸探索身體的起點,蘇文琪邀請印尼Senyawa樂團與印尼宮廷舞者Danang Pamungkas、Luluk Ari Prasetyo擔綱演出,企圖探問:宇宙最原始的能量律動何在?

文字|劉純良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季演出

兩場告白 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迎接這個春天,朱宗慶打擊樂團推出兩場演出企畫,一是邀請中生代華人作曲家創作全新作品的「遇見五位作曲家的真實告白」,一是集結多首貼近朱團本色的打擊樂曲的「綻放美好關係的非典型告白」,新穎的樂思與表演形式,將讓朱宗慶打擊樂團透過「告白」,深深「打」動你的心!

文字|李秋玫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音樂 紀念創團音樂總監梅哲百年冥誕

復刻《女人皆如此》 莫札特辛辣威力不減

今年是台北愛樂室內及管絃樂團的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的百歲冥誕,為了紀念這位為台灣音樂貢獻良多的指揮家,樂團特地推出當年該團首度進入國家音樂廳演出的節目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復刻當年「半製作」的形式,在新世紀呈現這齣內容依舊辛辣的諧趣歌劇。

文字|張皓閔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戲曲 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

熟面孔新發想 玩轉經典青春無敵

年年邀請戲曲新創演出的「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今年來到第五屆,也出現多位「熟面孔」在此繼續發送顛覆老故事的新創意,有結合最夯的AI機器人話題如新聲劇坊翻轉《三笑姻緣》的《Dr.唐的戀愛學分》,也有讓演員一人飾多角、戲中有戲的《1399 趙氏孤兒》從客家戲、歌仔戲到京劇,多種新鮮戲曲口味,一次滿足!

文字|陳茂康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音樂

穿梭古今 韓國音樂的多樣風情

柳京和與李裪室內樂團「鼓動韓潮」

李裪室內樂團其名來自韓國史上的明君「世宗大王」,精通音律的世宗曾創作《與民樂》,意即「王與百姓一同享樂」,除發揚這個理念外,該團亦希望能面向世界,將韓國音樂分享給更多人。此次訪台除了演出該團專輯《與民樂》的樂曲,也將詮釋韓國傳統說唱「板索里」的經典曲目,與重新詮釋巫俗伴奏音樂「西納俞」的〈朝鮮巫樂〉,穿梭古今,讓樂迷認識韓國音樂的多樣面貌。

文字|許景涵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戲曲

用台灣歌仔戲 演台灣歷史武俠戲

明華園戲劇總團《俠貓》

歌仔戲雖是台灣本土劇種,但卻多演繹中國歷史為背景的故事,這次由明華園戲劇總團推出的新作《俠貓》,則是改編自作家施達樂的台客武俠小說《小貓》,演繹抗日義士林少貓的故事。編導黃致凱將現代劇與傳統戲曲歌仔戲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俠貓》蛻變成一齣有濃濃歌仔戲元素的台語音樂劇,在豐富的感官、精神體驗中,強化了觀眾對台灣土地、人物的認同與印象。

文字|陳淑英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戲劇

影院觀眾來來又去去 詩意鋪展三代母女情

人力飛行劇團《時光電影院》

繼《地下鐵》、《幸運兒》、《向左走向右走》後,黎煥雄四度將幾米繪本搬上舞台,推出新作《時光電影院》,由周伶芝編劇、李焯雄作詞,搭配陳建騏與HUSH共同譜曲。「這部戲剛好跟我的前作《星光劇院》相呼應《星光劇院》是父子,《時光電影院》則是母女,電影院與劇院,都是黑盒子的隱喻關係。」黎煥雄說,藉電影院觀眾來去隱喻人生,創作團隊將帶領觀眾踏上這趟「勇於面對未來,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的旅程。

文字|陶維均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月夜情愁》邱坤良聯手唐美雲

在各路愛情中 演活台灣戲曲史

《月夜情愁》為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開幕大戲,也是臺灣戲曲中心旗艦製作計畫第一部作品,由戲劇學者邱坤良聯手歌仔戲小生唐美雲一起製作,從台灣戲劇史上著名的西皮、福路戲曲對抗,以及電影與戲劇結合的「連鎖劇」表演型態發想編創,透過三條故事線,道出現代觀眾不知道的一段臺灣戲曲史

文字|李玉玲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音樂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巨人風華 近身接觸

繼去年舉辦「鋼琴藝術節」為國內外鋼琴學子打造親炙大師學習的機會,鋼琴家嚴俊傑今年再度擔任藝術總監,舉辦「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邀請國內外廿位頂尖鋼琴家共襄盛舉。除了有大師班與音樂講座,還有「明日之星音樂會暨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最重要的是兩場「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將由九位國際鋼琴家演出布拉姆斯及德布西與其他大師的經典。

文字|李秋玫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四季》 連結你我的世界 唱遊四季

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

擔任今年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之一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造訪了新竹尖石鄉「泰雅學堂」的小朋友們,也激盪出將在十二月初演出的「唱遊四季」音樂會。山林的自然景致、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還有原鄉孩子的純真與音樂,讓陳銳想到韋瓦第的經典《四季》,於是透過這部歌頌春夏秋冬的作品,與原鄉歌謠揉合,聯繫起他與泰雅孩子的音樂世界。

文字|李秋玫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才情睥睨當世 敢愛敢恨超越時代

台北新劇團《清輝朗照—李清照與她的兩個男人》

從《知己》、《京崑戲說長生殿》,到今年的《清輝朗照》,這是李寶春第三次融合京崑兩個劇種的探索。《清輝朗照》以宋代女詞家李清照為題,聚焦在她的兩段婚姻,女詞人敢愛也敢恨,寧可坐牢也要休夫透過崑曲的抒情來說李清照與第一任丈夫趙明誠的恩愛,用戲劇性強的京劇來演她與第二任丈夫張汝舟的衝突,聽覺豐富,人物性格也更立體、多面。

文字|李玉玲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飯桌上的「世間情」 極致扭曲的這群人

四把椅子劇團《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

繼將契訶夫經典《三姊妹》重寫為《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後,編劇簡莉穎與導演許哲彬這次則瞄準易卜生的《群鬼》,將之續寫並擴增為《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以另一個小鎮裡的另一個家庭為本,在劇情歷時兩天、共七場戲裡,讓觀眾看到這一群在儒家禮教、長幼觀念框架下極致扭曲的人

文字|陳茂康、吳政翰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西班牙式瘋狂」與「今夜瘋爵士」

NSO打破慣例 給你不一樣的「樂」歲末

NSO今年打破慣例,不再由交響樂團帶大家跨年,先在二○一七年倒數第二晚,由交響樂團帶來熱情洋溢的「西班牙式瘋狂」;跨年的重責大任,則交棒予兩廳院節慶爵士樂團和NSO獨奏家群,帶領聽眾「今夜 瘋爵士」。兩場音樂會皆以小號演奏家為號召,讓樂迷在連續兩晚的歲末音樂會中,暢快優游於古典與爵士之間。

文字|張皓閔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拉縴人男聲合唱團歡慶廿周年

以本土為發想 唱出台灣合唱新世界

從一個業餘的高中校友合唱團,到獲得世界知名合唱大賽肯定的專業男聲,一九九八年成立的「拉縴人男聲」合唱團迎來創團廿年,將於歲末時推出「同學會」音樂會以戲劇的方式呈現這一段逐夢、追夢到圓夢的過程,而同屬拉縴人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其他團隊也將一起同台演出。

文字|賴家鑫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走過十年來到「合唱無設限10」

台灣當代合唱品牌 翻玩東亞人聲色彩

台北室內合唱團從二○○六年起推出「合唱無設限」系列,演唱的作品從純粹東方哲思及具現代感和聲織度的作品出發,到開始挑戰人聲的各種極限,今年已經邁入第十年。將在歲末演出的「合唱無設限10」,匯集了台灣、日本、香港、北京、南韓五地的委託創作,試圖捕捉亞洲當代人聲美學風格及各民族元素間所擁有的獨特性。

文字|張瑋珊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上海崑劇團《臨川四夢》與經典專場

國寶名角師徒相攜 如夢似幻百年一遇

行當齊備、人才濟濟的上海崑劇團,將在開年之際帶來該團近年來的最重量級製作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四大經典《牡丹亭》、《紫釵記》、《南柯夢》與《邯鄲記》一次盡出。由上崑五班三代上至古稀之年的國寶級藝術家,下至平均廿三歲的「崑五班」攜手登台,傳承了前輩技藝的青年演員擔綱「四夢」,平均七十五歲的國寶級演員頒演經典折子,如夢似幻的卡司與演出,豈容錯過?

文字|林立雄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321小戲節

「文字的身影」 走走、停停 在人生的縮影間

321小戲節轉眼間來到第四年。從二○一四年的「原地散步」、一五年「走x戲.交換記憶」,到去年「莎士比亞的日式花園」後,今年主題訂為「文字的身影」。作品包括阮劇團的《禁止使用2.0》、阿伯樂戲工場的《他媽的菜騎鴨》、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第七種孤獨》及由321小戲節創辦團隊、台南人劇團導演呂柏伸所帶來的《死亡就在外面》。

文字|張敦智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王嘉明與鳴海康平

《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 道德色彩的箝制 無所不在的監視

由王嘉明編劇,並與鳴海康平共同執導的《1984,三姐妹一家子的日子》衍生自喬治.歐威爾的《1984》與契訶夫《三姐妹》,王嘉明從監視、以及由家庭親密衍生出的牽制關係,拉出了一條主線。為了體現與當代連結的監視關係,《三姐妹》時空被搬移到近未來,網路、視訊、針孔攝影無所不在,但戲的場景卻延續《三姐妹》的設定,一直坐困家中,內、外的兩種壓迫,突顯了監視的本質。

文字|張敦智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大團齊聚新家園 熱鬧賀歲過好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賀歲系列」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隸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戲曲中心,由建築師姚仁喜秉持「與自然共生」的建築美學、以「一桌二椅」為發想所設計,將戲曲藝術的寫意手法鑲嵌進建築的設計當中,並將建築作為舞台,邀請表演者與觀眾走進劇場,為傳統藝術留下新的足跡。戲曲中心即將在二○一八年初推出的新春系列,以戲過年、以曲賀歲,接連幾個周末的精采演出,讓戲曲和庶民生活緊密貼合,宴饗戲迷、同過好年。

文字|陶維均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特別報導 一起走吧!與青年藝術家們向前行(一)

提供學習管道 幫助獨立與創業

英國、法國、荷蘭、新加坡的經驗分享

以「人才培育」為核心任務之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稱北藝中心)於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舉辦「劇場管理未來式III與青年藝術家攜手同行Walking with Young Talents」論壇。邀請英國、法國、荷蘭及新加坡等場館專家學者,分享青年藝術家培育計畫與實踐方案,其次由台灣十二名青年藝術家提出對於培力計畫的需求與期待,再以「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閉幕式為例,解析青年藝術世代如何翻轉創意,創造國際賽事好評。 論壇由北藝中心總監王孟超擔任引言人,他表示有幸在台灣劇場起步階段,能與白先勇老師、林懷民老師合作,現在他亦很榮幸,有機會幫助青年藝術家。然而與青年藝術家互動過程中,他發現一般場館多被動等待藝術家來租借場地使用,少數大型場館自製節目或自國外購買節目演出,並未對台灣青年藝術家產生實質助益。因此他認為,「如何有效地幫助青年藝術家,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展現藝術創作能量,是一件很重要、值得關注的事情。」 此次邀請來台參與論壇的貴賓有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推廣教育主任Joce Giles、法國國家舞蹈中心秘書長Christophe Susset、荷蘭DAS編舞課程藝術總監Jeroen Fabius及新加坡42新劇中心創辦人倫尚人、中心經理馬燕玲。王孟超期望,「透過了解他們的制度,借鏡他們的經驗,幫助台灣青年藝術家。」 以下為四國專家學者於論壇演講重點。

文字|陳淑英、陳茂康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