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天光》以歌舞劇形式呈現豐富多元的客家藝術元素,並突顯客家女性扮演的重要角色。
企畫特輯 Special

音樂劇《天光》 看見客家女性的精神

以屏東六堆為背景 護鄉抗爭中的深刻情感

將於五月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的客家音樂劇《天光》,是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第三次合作,以屏東六堆的客家庄落為故事背景,改編自施如芳與六堆鄉親及文史工作者共同發想的原創劇本。編導試圖利用三代女性角色的對比呈現台灣時代變遷及重大政治事件之下的庶民身影,導演韋以丞說:「希望藉由這齣戲,讓觀眾了解客家文化裡女性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文字|陶維均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NSO演出布魯克納與馬勒

赫比希的兩場「豐碑性」交響經典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藉由宏偉形式與深廣內涵所建立之「豐碑性」為其後的交響曲創作築起一道難以踰越的高牆。但後繼者莫不滿懷誠心敬畏地承繼交響曲的創作之路,布魯克納與馬勒都各自為交響曲開拓了新的面貌。五月份,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將先後獻上上述兩位所創的「豐碑性」交響經典:布魯克納第九和馬勒第二。

文字|張皓閔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雅布隆斯卡亞鋼琴獨奏會

鋼琴女皇貼近生活 「忠於自我」的音樂魅力

這不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女神鋼琴獨奏會,走入其中,你將聽到藝術真實貼近生活的恣意瀟灑。在人生中歷經曲折的鋼琴家雅布隆斯卡亞,在邁入八十大壽這一年演出的音樂會,選擇了賞心悅目、符合自己心境的作品,從生活中的華爾滋、幽默曲、詼諧曲告訴我們:無論年齡,都應在藝術中追尋快樂,沒有妥協。

文字|邱映潔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走過一甲子的音樂人生

傳奇大師鄧泰山 重現當年比賽經典

備受台灣樂迷喜愛、也經常來訪演出的鋼琴大師鄧泰山,今年剛好屆滿六十歲,在這個特別的一年,他將在五月份帶來兩場音樂會,曲目安排橫跨浪漫各時期的作品,上半場是舒伯特和蕭邦,下半場則為帕德列夫斯基與李斯特,其中將重現當年他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第二輪時讓人印象深刻的《流暢的行板與華麗的大波蘭舞曲》及《升F大調船歌》,讓樂迷親眼見證他數十年的積累。

文字|曾柏雄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音樂 華新兒童合唱團歡慶創團卅年

音樂之愛 隨歌聲在世界飛揚

由蔡友藏先生創辦的華新兒童合唱團,今年已邁入卅年,一路以來讓許多孩子藉此接觸音樂的美好,播灑音樂的種籽,曾在二○○四拿下德國布萊梅「國際奧林匹克合唱大賽」伴奏民謠組金獎,巡演足跡遍及全球,更培育不少音樂學子。今年的慶生演出將以台灣作曲家曲目為主,也邀請團員回娘家,讓已經在音樂舞台上發亮的學長姊,與學弟妹同台,呈現傳承意義。

文字|李柏儀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劇 結合影像、圖畫與表演

《吶喊吧!!窒愛》 一段畸形的「愛的故事」

曾於十年前以《黑暗裡有光》訪台演出的智利「電影戲劇團」,將在五月下旬在高雄春天藝術節帶來近年已巡迴北美多城、改編自法國作家瑞吉.久佛烈的作品《吶喊吧!!窒愛》,以其擅長的結合影像、圖畫與現場表演的形式,搬演一個逾越道德與法律的畸戀故事,探索當代社會中人的孤立與疏離、日漸消逝的人性本質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劇 以動物叛逃計畫 反思人類視角的荒謬

一座《大動物園》 人類社會的縮影

台南人劇團新戲《大動物園》,由導演黃丞渝、編劇魏于嘉聯手創作,以一個動物園中動物密謀叛逃的奇幻故事,隱喻人類社會,也反思人類視角的荒謬可笑。編導將動物園成為人類世界的縮影,劇中由人類扮演的動物角色,將會非常故意地突顯出「扮演」這個行為,讓觀眾盡可能地看見「人類扮演動物」的過程。

文字|陶維均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戲曲 高雄春天藝術節歌仔戲

大團齊聚顯身手 歌仔戲天王的大舞台

每逢高雄春天藝術節,就是歌仔戲迷呼朋引伴、爭睹各團天王風采的好時節。今年除了有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陳昭香的《偷天還春》,秀琴歌劇團張秀琴的《喚魔香》、春美歌劇團郭春美的《聶采霞的心》,還有甫接下國寶苦旦廖瓊枝棒子的張孟逸與薪傳歌仔戲團演出的《夢斷黑水溝》,打磨經年的劇本、歌仔戲精的精湛表演,今年的春藝大舞台,將如何熱鬧精采?且待看官親臨體驗。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曲 一心戲劇團《千年》

衝撞世俗禮教 一段淒美虐心的愛情

一心戲劇團將在五月演出的新作《千年》,改編自趙雪君的碩士論文劇本《祭塔》,可說是用前所未見的觀點來詮釋的「白蛇傳」,將白素貞、小青與白蛇之子許夢蛟三人的情感關係重新構築,透過一心的當家雙生孫詩珮與孫詩詠,還有京劇旦角黃宇琳的演繹,重置出一段超越世俗禮教的虐心之戀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劇新訊

失蹤之謎與心中之迷,抽屜裡除了大象還有……

透過每年舉辦的「當代經典讀劇節」,同黨劇團持續以他們的方式,尋覓適合台灣表演者與觀眾的各國舞台作品。將在六月於文山劇場上演的《抽屜裡的大象》即是去年第五屆讀劇節裡呈現的劇本之一,改編自加拿大劇作家畢勇(Nicolas Billon)的《大象之歌》Elephant Song,此作品亦是扎維耶.多藍(Xavier Dolan)主演的電影《憂傷大象之歌》原版。 劇情如迷宮般曲折百轉、層層包裹堆疊,又如劇中的精神病院那樣,走得進,卻逃不出。一位精神病院主管,為了調查失蹤的院內醫生下落,必須從最後接受治療的那位精神病患口中「撬」出真相。然而,一切卻落入複雜的窘境:這位病患時非「常人」,看在平日與他保有微妙連結的護理師眼中,這一天的他也「不太一樣」。主管、病患、護理師(甚至失蹤醫生),人物之間的關係,乃至於精神病院裡平時壓抑的各種事件和風暴,也將隨著這場又似偵訊問案、兼及治療安撫的詰問過程,變得地雷滿布、一觸即發。 同黨劇團延請連續兩年入圍台新藝術獎的劇作家胡錦筵擔任文本改編,企圖將這個作品轉譯、改換為更加貼合台灣醫病關係與醫療體系的現場樣貌;由邱安忱擔綱院內主管一角、楊迦恩飾演那位對大象莫名著迷的天才型病患、蔡佾玲則飾演對此兩人都知之甚詳的護理師,他們將帶著觀眾一步步抽絲剝繭,正視如密室般的場景裡,那令人無法直視的象。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中國國家京劇院《帝女花》

今年中國國家京劇院來台演出,最令觀眾好奇的莫過於新戲《帝女花》。《帝女花》是粵劇戲寶,演述明崇禎末年,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亂世中倉促流離的際遇。劇中〈妝台秋思〉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旋律,而首演任劍輝、白雪仙更是戲迷心目中的永恆傳奇。 中國國家京劇院移植排演《帝女花》的消息一出,戲迷們既期待又充滿疑問:京劇真的適於表現《帝女花》裡的兒女情長嗎?主演于魁智和李勝素雖是當前普遍認可的黃金組合,但兩人一為老生、一為青衣,大多飾演中、青年人物,是否能夠恰如其分地詮釋正值青春年少的公主與駙馬?而這個帶有強烈劇種特色的劇目如何移植改編才能在保留原作精華的同時展現京劇特色?一切疑問,就到劇場裡尋找答案吧! 文字|程筱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研究生

文字|程筱媛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布拉瑞揚舞團《路吶》

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我想這應該就是《路吶》想要訴說的吧。 在一段關於《路吶》創作過程的影片中,可看見他們練習唱歌,並訴說著為何要創作這個作品,我們都知道原住民一直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音樂、舞蹈的表現皆來自於生活、傳統祭儀與節慶活動,編舞家布拉瑞揚被布農族的歌聲吸引,而有了此次作品創作的想法。 他帶著舞者們深入部落進行勞動、學習古謠,將這些勞作、學習轉化成創作,結合布農族羅娜薪傳音樂團,將美妙的聲音帶進劇場帶上舞台;祈禱小米豐收歌是布農族最著名的「八部合音」,布農族的族人們相信,若歌聲愈好天神愈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用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我喜歡這種來自於本能的純粹,簡單而美好,期待進劇場看《路吶》,看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我想這應該就是《路吶》想要訴說的吧。 在一段關於《路吶》創作過程的影片中,可看見他們練習唱歌,並訴說著為何要創作這個作品,我們都知道原住民一直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音樂、舞蹈的表現皆來自於生活、傳統祭儀與節慶活動,編舞家布拉瑞揚被布農族的歌聲吸引,而有了此次作品創作的想法。 他帶著舞者們深入部落進行勞動、學習古謠,將這些勞作、學習轉化成創作,結合布農族羅娜薪傳音樂團,將美妙的聲音帶進劇場帶上舞台;祈禱小米豐收歌是布農族最著名的「八部合音」,布農族的族人們相信,若歌聲愈好天神愈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用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我喜歡這種來自於本能的純粹,簡單而美好,期待進劇場看《路吶》,看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文字|楊舒涵 藝術行政

文字|楊舒涵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親子新訊

齊聚各地創作者 為寶寶想像更美好的明天

由左涵潔與吳維緯在二○一四年成立的「両両製造聚團」,經過近兩年寶寶劇場系列作品如《我們需要一朵花》的各種演出實踐及其所參與的課程交流與執行經驗,本月底,他們邀請了來自國內與國外的劇場創作者、舞蹈家、媽媽們,要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B1小劇場裡,舉辦一系列以「寶寶劇場」為題的工作坊、講座、Jam派對與演出。 來自瑞典的編舞家德蘭得(Dalija Aćin Thelander)在他知名的寶寶劇場編舞作品《寶寶異想空間》Baby Space 幕後訪談中曾說:「今天的寶寶、今天的孩子,就是明日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夠花點時間,讓他們用接觸藝術、擁有如此特殊且美好的體驗」「或許明天,我們就能擁有更美好的社會。」此次寶寶劇場國際交流整體計畫,以德蘭得所指導的專業工作坊作為第一個活動;次週也邀請了深耕蘇格蘭當地十餘年,投入社區親子互動遊戲劇場「摘星」(Starcatchers)計畫有成的藝術總監瑪斯森(Rhona Matheson)和結合當代偶戲與幼兒教育的許嘉芬與會,更廣邀對寶寶關心、也對劇場藝術教育有所用心的大人們,一同加入廿九日的國際交流講座。 此外,連續兩個週末両両也將推出兩種表演:先有包括左涵潔、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及人尹合作社鄭伊雯、WeArt表演藝術平台董桂汝等長期投入舞蹈創作的國內藝術家媽媽們與他們的孩子,與參加其中的媽媽、寶寶們一起來個舞動身體的「Jam派對」;而後則是《我們需要一朵花雨天版》再製演出,重現這個誕生於高雄、去年也在衛武營呈現2.0版的作品另一種可能。

文字|陳茂康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音樂

既傳統又創新 同步世界音樂的融合風潮

以色列亞馬樂團「盛滿繁星」

以色列的亞馬樂團將於四月中首度訪台,呈現難得一見的當代猶太音樂。兩天的節目將分別呈現傳統與當代以色列歌曲,與各地猶太民族的音樂(葉門、塞法迪猶太民族等)。尊重傳統也勇於創新的亞馬樂團以迷人獨特的音樂曲風征服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宜東宜西的器樂演奏和音樂風格的混搭詮釋,讓樂迷目不轉睛、悠然神往。

文字|梁啟慧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舞蹈

黑暗中的雙人舞 一種倖存求生的方法

克里斯汀.赫佐《趨近黑暗》

《趨近黑暗》是法國編舞家赫佐探究大眾舞蹈三部曲的第二部。三齣舞作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處理赫佐個人對舞蹈的記憶以及建構舞蹈書寫系統的可能。《趨近黑暗》在黑暗中開展雙人關係的敘事,除了轉化民間舞蹈中常見的雙人舞形式,更重要的是試著更精確地創作關於共同體的書寫。這齣雙人舞對赫佐來說,是一種倖存求生的方法,探討何謂活著,更要以舞蹈延續舞蹈的生命。

文字|周伶芝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戲劇

不合理的生命常態 多重合奏的青春思維

盜火劇團《転校生》

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由盜火劇團打頭陣,演出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劇本《転校生》。劇情從一位突然轉學到某校的高中生出發,他與原來的學生彼此觀察,討論著關於活著與死去,關於生存的原因、面對死亡的態度導演謝東寧表示,平田曾說過他喜歡用像是顯微鏡的狀態,去細觀生活裡的一個點,「轉校生與這個班級的學生所度過的這一天,這個奇特的一天,會讓你感覺其實正像是人類生活的某一天。」

文字|陳茂康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經典再現 初代羅密歐魅力襲台

達米安.薩格 升格人父 唱出無悔真愛

繼二○○七年、二○一六年兩度來台巡演後,今年五月,重新打造、全新製作的經典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將再次於國父紀念館登場,這次最令劇迷驚喜的,當屬初代羅密歐達米安.薩格的強勢回歸。相較於首版演出時的青春無敵,現在已卅六歲的達米安.薩格已經升格人父,「現在的我,終於知道什麼是『真愛』了。」他說,「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在這麼多年之後,我可以驕傲地表示,我切身了解《羅密歐與茱麗葉》所說的真愛是什麼。」

文字|陳茂康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舞蹈 雲門2「春鬥 2018」

劉冠詳、蔡柏璋 以瘋狂與提問啟動舞蹈新能量

今年的「春鬥」,找來兩位特別的藝術家合作,一是編作《我知道的太多了》的劉冠詳,一是縱橫編、導、演的蔡柏璋,雲2藝術總監鄭宗龍說:「我很想看看舞蹈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像拿著手電筒照一照,讓舞蹈、身體更廣闊一點。」於是劉冠詳將狂亂帶進排練場,不走脈絡地發展他的科幻舞作《變態》;本要告別劇場的蔡柏璋因編舞邀請留下,透過一再提問,他與舞者鋪陳人生的《Aller Simple》

文字|張慧慧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舞蹈 明和電機打造機械樂團

《跳吧!!Robot》 人與機器人趣味起舞

《跳吧!!Robot》由八位人類舞者攜手七位小巧的機器人舞者共舞,結合法國藝術家Charles Carcopino的立體舞台投影、日本設計及表演團體明和電機的全自動機械樂團,再加上法國奧爾德巴蘭公司發明的人工智能機器人NAO,布蘭卡.李透過開場的投影中機械/人體的轉換,直觀地消解了人與機械的界線,機械成為人體想像的延伸。

文字|張慧慧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音樂 NSO名家系列「法國與法國號」

史帝芬.多爾 吹出法國號的魔幻時刻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與法國號」音樂會,邀請柏林愛樂法國號首席史帝芬.多爾一次演出兩首法國號協奏曲,其中包含旅德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為他而寫的《花開之時》,能聽到演奏家自己詮釋,機會難得!同場音樂會也將演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有「法國」也有「法國號」,音樂會標題的趣味與內人巧妙契合,令人期待!

文字|邱秀穎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音樂 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首席之道 展現絕美之道

四月下旬登場的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將以「首席之道」為名,網羅曾經在各樂團擔任過首席重要職位的長笛家,以將近兩週的時間舉辦三大協奏曲之夜、十場台北與高雄音樂會,加上講座、大師班,號召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國內外聞名遐邇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齊聚一堂,為長笛音樂開拓嶄新視野。

文字|李秋玫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音樂 宛如神諭的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

波特拉 演繹大提琴的「新約聖經」

若說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就可說是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因為這五首經典,才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將於四月底來台,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胡榮合作演繹貝多芬這組大提琴經典。

文字|蔡育昇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戲劇 故事工廠《偽婚男女》

探討同志與家庭 愛是唯一的和解方式

故事工廠新作《偽婚男女》以幽默形式探討同志及家庭倫常議題,由黃致凱與電影導演周美玲共同執導。本劇本為影劇製作而寫,但黃致凱說:「初讀劇本就直覺想改編成舞台劇,也許與我當時成為父親的身分轉變有關,開始思考更多親情的生命課題。」他們希望這齣戲能給大家一些呼吸空間,看角色如何衝撞難題,如何在不斷犯錯中堅持不放棄,勇敢地往幸福路上邁進。

文字|陶維均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戲劇 無獨有偶《雪峰村上的惡人廟》

在「妖」與「形式」中 探問被壓抑的心魔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春季新作《雪峰村上的惡人廟》,導演鄭嘉音與編劇沈琬婷試圖透過妖怪、怪譚的故事,做一齣給青少年看的戲,熱血好玩之外,也同時探討人的「情緒」與「心魔」這件事。始終在挖掘各種形式來說故事的鄭嘉音,將透過由摺紙藝術所研發造出的人、妖、獸偶的組合,特別的服裝、光影及融合了電子迷幻搖滾與國樂器的強烈音樂風格,帶領一次劇場的驚奇之旅。

文字|洪信惠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8誠品室內樂節

近年國內室內樂重要推手 提供台灣優秀四重奏揮灑之舞台

邁入第三屆的「誠品室內樂節」,將由三組國內團隊先行上陣,由Infinite首席四重奏揭開序幕,新生代的藝心弦樂四重奏緊接展現紮實的基本功與年輕活力,中生代的五度音弦樂四重奏則以經典曲目揮灑成熟技藝。在誠品表演廳這個小而美的舞台上,國內室內樂團體各展勝場,切磋磨練,透過音樂語言傳達思想與情感,以及純然的音樂之美。

文字|張偉明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