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撞世俗禮教 一段淒美虐心的愛情
一心戲劇團將在五月演出的新作《千年》,改編自趙雪君的碩士論文劇本《祭塔》,可說是用前所未見的觀點來詮釋的「白蛇傳」,將白素貞、小青與白蛇之子許夢蛟三人的情感關係重新構築,透過一心的當家雙生孫詩珮與孫詩詠,還有京劇旦角黃宇琳的演繹,重置出一段超越世俗禮教的虐心之戀
一心戲劇團將在五月演出的新作《千年》,改編自趙雪君的碩士論文劇本《祭塔》,可說是用前所未見的觀點來詮釋的「白蛇傳」,將白素貞、小青與白蛇之子許夢蛟三人的情感關係重新構築,透過一心的當家雙生孫詩珮與孫詩詠,還有京劇旦角黃宇琳的演繹,重置出一段超越世俗禮教的虐心之戀
透過每年舉辦的「當代經典讀劇節」,同黨劇團持續以他們的方式,尋覓適合台灣表演者與觀眾的各國舞台作品。將在六月於文山劇場上演的《抽屜裡的大象》即是去年第五屆讀劇節裡呈現的劇本之一,改編自加拿大劇作家畢勇(Nicolas Billon)的《大象之歌》Elephant Song,此作品亦是扎維耶.多藍(Xavier Dolan)主演的電影《憂傷大象之歌》原版。 劇情如迷宮般曲折百轉、層層包裹堆疊,又如劇中的精神病院那樣,走得進,卻逃不出。一位精神病院主管,為了調查失蹤的院內醫生下落,必須從最後接受治療的那位精神病患口中「撬」出真相。然而,一切卻落入複雜的窘境:這位病患時非「常人」,看在平日與他保有微妙連結的護理師眼中,這一天的他也「不太一樣」。主管、病患、護理師(甚至失蹤醫生),人物之間的關係,乃至於精神病院裡平時壓抑的各種事件和風暴,也將隨著這場又似偵訊問案、兼及治療安撫的詰問過程,變得地雷滿布、一觸即發。 同黨劇團延請連續兩年入圍台新藝術獎的劇作家胡錦筵擔任文本改編,企圖將這個作品轉譯、改換為更加貼合台灣醫病關係與醫療體系的現場樣貌;由邱安忱擔綱院內主管一角、楊迦恩飾演那位對大象莫名著迷的天才型病患、蔡佾玲則飾演對此兩人都知之甚詳的護理師,他們將帶著觀眾一步步抽絲剝繭,正視如密室般的場景裡,那令人無法直視的象。
今年中國國家京劇院來台演出,最令觀眾好奇的莫過於新戲《帝女花》。《帝女花》是粵劇戲寶,演述明崇禎末年,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亂世中倉促流離的際遇。劇中〈妝台秋思〉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旋律,而首演任劍輝、白雪仙更是戲迷心目中的永恆傳奇。 中國國家京劇院移植排演《帝女花》的消息一出,戲迷們既期待又充滿疑問:京劇真的適於表現《帝女花》裡的兒女情長嗎?主演于魁智和李勝素雖是當前普遍認可的黃金組合,但兩人一為老生、一為青衣,大多飾演中、青年人物,是否能夠恰如其分地詮釋正值青春年少的公主與駙馬?而這個帶有強烈劇種特色的劇目如何移植改編才能在保留原作精華的同時展現京劇特色?一切疑問,就到劇場裡尋找答案吧! 文字|程筱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研究生
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我想這應該就是《路吶》想要訴說的吧。 在一段關於《路吶》創作過程的影片中,可看見他們練習唱歌,並訴說著為何要創作這個作品,我們都知道原住民一直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音樂、舞蹈的表現皆來自於生活、傳統祭儀與節慶活動,編舞家布拉瑞揚被布農族的歌聲吸引,而有了此次作品創作的想法。 他帶著舞者們深入部落進行勞動、學習古謠,將這些勞作、學習轉化成創作,結合布農族羅娜薪傳音樂團,將美妙的聲音帶進劇場帶上舞台;祈禱小米豐收歌是布農族最著名的「八部合音」,布農族的族人們相信,若歌聲愈好天神愈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用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我喜歡這種來自於本能的純粹,簡單而美好,期待進劇場看《路吶》,看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我想這應該就是《路吶》想要訴說的吧。 在一段關於《路吶》創作過程的影片中,可看見他們練習唱歌,並訴說著為何要創作這個作品,我們都知道原住民一直都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音樂、舞蹈的表現皆來自於生活、傳統祭儀與節慶活動,編舞家布拉瑞揚被布農族的歌聲吸引,而有了此次作品創作的想法。 他帶著舞者們深入部落進行勞動、學習古謠,將這些勞作、學習轉化成創作,結合布農族羅娜薪傳音樂團,將美妙的聲音帶進劇場帶上舞台;祈禱小米豐收歌是布農族最著名的「八部合音」,布農族的族人們相信,若歌聲愈好天神愈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用美妙的和聲娛悅天神,我喜歡這種來自於本能的純粹,簡單而美好,期待進劇場看《路吶》,看他們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文字|楊舒涵 藝術行政
由左涵潔與吳維緯在二○一四年成立的「両両製造聚團」,經過近兩年寶寶劇場系列作品如《我們需要一朵花》的各種演出實踐及其所參與的課程交流與執行經驗,本月底,他們邀請了來自國內與國外的劇場創作者、舞蹈家、媽媽們,要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B1小劇場裡,舉辦一系列以「寶寶劇場」為題的工作坊、講座、Jam派對與演出。 來自瑞典的編舞家德蘭得(Dalija Aćin Thelander)在他知名的寶寶劇場編舞作品《寶寶異想空間》Baby Space 幕後訪談中曾說:「今天的寶寶、今天的孩子,就是明日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夠花點時間,讓他們用接觸藝術、擁有如此特殊且美好的體驗」「或許明天,我們就能擁有更美好的社會。」此次寶寶劇場國際交流整體計畫,以德蘭得所指導的專業工作坊作為第一個活動;次週也邀請了深耕蘇格蘭當地十餘年,投入社區親子互動遊戲劇場「摘星」(Starcatchers)計畫有成的藝術總監瑪斯森(Rhona Matheson)和結合當代偶戲與幼兒教育的許嘉芬與會,更廣邀對寶寶關心、也對劇場藝術教育有所用心的大人們,一同加入廿九日的國際交流講座。 此外,連續兩個週末両両也將推出兩種表演:先有包括左涵潔、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及人尹合作社鄭伊雯、WeArt表演藝術平台董桂汝等長期投入舞蹈創作的國內藝術家媽媽們與他們的孩子,與參加其中的媽媽、寶寶們一起來個舞動身體的「Jam派對」;而後則是《我們需要一朵花雨天版》再製演出,重現這個誕生於高雄、去年也在衛武營呈現2.0版的作品另一種可能。
以色列的亞馬樂團將於四月中首度訪台,呈現難得一見的當代猶太音樂。兩天的節目將分別呈現傳統與當代以色列歌曲,與各地猶太民族的音樂(葉門、塞法迪猶太民族等)。尊重傳統也勇於創新的亞馬樂團以迷人獨特的音樂曲風征服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宜東宜西的器樂演奏和音樂風格的混搭詮釋,讓樂迷目不轉睛、悠然神往。
《趨近黑暗》是法國編舞家赫佐探究大眾舞蹈三部曲的第二部。三齣舞作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處理赫佐個人對舞蹈的記憶以及建構舞蹈書寫系統的可能。《趨近黑暗》在黑暗中開展雙人關係的敘事,除了轉化民間舞蹈中常見的雙人舞形式,更重要的是試著更精確地創作關於共同體的書寫。這齣雙人舞對赫佐來說,是一種倖存求生的方法,探討何謂活著,更要以舞蹈延續舞蹈的生命。
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由盜火劇團打頭陣,演出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劇本《転校生》。劇情從一位突然轉學到某校的高中生出發,他與原來的學生彼此觀察,討論著關於活著與死去,關於生存的原因、面對死亡的態度導演謝東寧表示,平田曾說過他喜歡用像是顯微鏡的狀態,去細觀生活裡的一個點,「轉校生與這個班級的學生所度過的這一天,這個奇特的一天,會讓你感覺其實正像是人類生活的某一天。」
繼二○○七年、二○一六年兩度來台巡演後,今年五月,重新打造、全新製作的經典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將再次於國父紀念館登場,這次最令劇迷驚喜的,當屬初代羅密歐達米安.薩格的強勢回歸。相較於首版演出時的青春無敵,現在已卅六歲的達米安.薩格已經升格人父,「現在的我,終於知道什麼是『真愛』了。」他說,「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在這麼多年之後,我可以驕傲地表示,我切身了解《羅密歐與茱麗葉》所說的真愛是什麼。」
今年的「春鬥」,找來兩位特別的藝術家合作,一是編作《我知道的太多了》的劉冠詳,一是縱橫編、導、演的蔡柏璋,雲2藝術總監鄭宗龍說:「我很想看看舞蹈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像拿著手電筒照一照,讓舞蹈、身體更廣闊一點。」於是劉冠詳將狂亂帶進排練場,不走脈絡地發展他的科幻舞作《變態》;本要告別劇場的蔡柏璋因編舞邀請留下,透過一再提問,他與舞者鋪陳人生的《Aller Simple》
《跳吧!!Robot》由八位人類舞者攜手七位小巧的機器人舞者共舞,結合法國藝術家Charles Carcopino的立體舞台投影、日本設計及表演團體明和電機的全自動機械樂團,再加上法國奧爾德巴蘭公司發明的人工智能機器人NAO,布蘭卡.李透過開場的投影中機械/人體的轉換,直觀地消解了人與機械的界線,機械成為人體想像的延伸。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與法國號」音樂會,邀請柏林愛樂法國號首席史帝芬.多爾一次演出兩首法國號協奏曲,其中包含旅德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為他而寫的《花開之時》,能聽到演奏家自己詮釋,機會難得!同場音樂會也將演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有「法國」也有「法國號」,音樂會標題的趣味與內人巧妙契合,令人期待!
四月下旬登場的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將以「首席之道」為名,網羅曾經在各樂團擔任過首席重要職位的長笛家,以將近兩週的時間舉辦三大協奏曲之夜、十場台北與高雄音樂會,加上講座、大師班,號召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國內外聞名遐邇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齊聚一堂,為長笛音樂開拓嶄新視野。
若說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就可說是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因為這五首經典,才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將於四月底來台,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胡榮合作演繹貝多芬這組大提琴經典。
故事工廠新作《偽婚男女》以幽默形式探討同志及家庭倫常議題,由黃致凱與電影導演周美玲共同執導。本劇本為影劇製作而寫,但黃致凱說:「初讀劇本就直覺想改編成舞台劇,也許與我當時成為父親的身分轉變有關,開始思考更多親情的生命課題。」他們希望這齣戲能給大家一些呼吸空間,看角色如何衝撞難題,如何在不斷犯錯中堅持不放棄,勇敢地往幸福路上邁進。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春季新作《雪峰村上的惡人廟》,導演鄭嘉音與編劇沈琬婷試圖透過妖怪、怪譚的故事,做一齣給青少年看的戲,熱血好玩之外,也同時探討人的「情緒」與「心魔」這件事。始終在挖掘各種形式來說故事的鄭嘉音,將透過由摺紙藝術所研發造出的人、妖、獸偶的組合,特別的服裝、光影及融合了電子迷幻搖滾與國樂器的強烈音樂風格,帶領一次劇場的驚奇之旅。
邁入第三屆的「誠品室內樂節」,將由三組國內團隊先行上陣,由Infinite首席四重奏揭開序幕,新生代的藝心弦樂四重奏緊接展現紮實的基本功與年輕活力,中生代的五度音弦樂四重奏則以經典曲目揮灑成熟技藝。在誠品表演廳這個小而美的舞台上,國內室內樂團體各展勝場,切磋磨練,透過音樂語言傳達思想與情感,以及純然的音樂之美。
說起台南,最吸引人的除了文化氣氛盎然的各種古蹟,就是多樣引人垂涎的味美佳餚小吃,結合這兩種特色,今年的「臺南藝術節」邀請藝術團隊發想,以美食入戲,在特色城市空間上「菜」,在「城市舞台」、「佰元食驗場」兩大單元中,獻「演」一道道表演「料理」
與平均年齡六十二歲的日本樂齡劇團「樂塾」一同走過了廿個年頭,流山兒祥和劇場界眾公嬤們,決定在二○一八年再出發,改名「樂劇團」(シアターRAKU),以全新姿態、重新排練樂塾經典作品、源自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很久很久以前,雙胞胎兄妹雪之丞和雪姬,因船難漂流而離散,分別抵達了陌生的國度,妹妹女扮男裝,成為左大臣身旁的侍從「亂丸」,哥哥則被海盜相救;從此開始,各種一見鍾情、單戀暗戀、苦戀痴戀的場景漸漸浮現、終至狂喜,正因這對兄妹的到來,而吹皺了一池春水。 自○六年起,已有多種版本、亦曾遠赴加拿大藝穗節演出的樂塾《十二夜》,此次在春天藝術節的題名為《演吧!!流山兒☆十二夜》。前年在《女人的和平》裡,台北觀眾深刻感受了樂塾演員的超熟熱力和可愛魅力,以及流山兒祥緊湊豐富、流暢華麗且游刃有餘的編導安排。今年,樂劇團也將點燃高雄市立圖書館小劇場,以他們的演出宗旨「唱吧!跳吧!愛吧!」留下滿場的驚嘆號!
排練途中經過捷運站牆面,有著大大的橫福,上面的演員看起來相當畸形。畸形,那不是貶意,而是讓我更想去知道,為什麼是這樣的選擇? 宣傳文案上面是:魔鬼、小丑或狂人? 抱歉,我一看到這樣的宣傳就會覺得刺激,畢竟演員,骨子裡有一些不安於現狀的東西在騷動。 為此,我找了托馬.喬利的訪問,他提到演員必須對劇作瞭若指掌,不僅僅只有導演,對此我相當認同,解讀文本對於演員理解角色非常重要,同時也透過這樣的方式與劇作家靠近,進而去貼合導演形式下人物所具備的真實情感,這一直是我身為演員工作的方式。 編導演全才的托馬.喬利此次同時是導演也是演員,我想看,我也認為我必須要去看。相當期待他與其他演員一同解讀出來的《理查三世》。 文字|賴玟君 自由演員、娩娩工作室團長
偶爾會覺得季節感是件挺浪漫的事,你知道那不是跟風,甚至也可能並不是有意安排,只是時候到了,剛好就遇見適合的景色。 今年適逢德布西逝世百年,國家交響樂團(NSO)恰好安排了他的《海》,同場還有同為法國代表作曲家但管絃語法大相逕庭的拉威爾《華爾茲》,這組曲目NSO已有錄音問世,但現場色彩的層次當然值得親炙。 繼去年春天的巴伯羅柯(Radek Baborak)後,這個四月,法國號大師史帝芬.多爾的演奏當然也是值得一聽,他的音色像是太陽,一開口即讓人覺得整個音樂廳就這樣亮了起來,除了莫札特的《第三號法國號協奏曲》,多爾也將與NSO合作細川俊夫的《花開之時》,被管絃樂團形塑的池水輕托,以法國號化身蓮花,漸漸漾開,如果音樂會裡也有季節感,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吧。 文字|曾柏雄 藝術工作者
來自西班牙,目前旅居荷蘭的編舞家伊凡.沛瑞茲,繼二○一六年的《迴》之後再度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將推出最新作品BECOMING,編舞家以自己旅居與身分變動的經驗為起點,探索人在移動中的相互關係。原作已在歐陸巡演十場,來到台灣的演出,舞者將自三人增加為七至十人,對沛瑞茲來說,歐陸的演出版本僅是個起始點,台灣的版本不會是歐陸版本的重製,而是將反映台灣當地的文化與動能。
《三國演義》中的「名女人」貂蟬,被譽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但從她流轉的悲苦命運歷程看來,她跟了誰,誰就被殺;被送到了哪裡,哪裡就發生厄運這不就是現代人說的「帶賽」嗎?北市國與全民大劇團的音樂劇《賽貂蟬》從此出發,由謝念祖編導,張大春寫詞,周華健作曲,卓文萱、黃志瑋、林俊逸、小馬等人演出,共同演繹一齣結合國樂的新版歷史喜劇。
表演工作坊新作《台北男女》改編自二○○三年的荒謬喜劇《亂民全講》,劇情從當年的社會觀察報告,進展為現代男女夾縫中求生存的生活教戰手冊。《台》劇由丁乃箏執導,她以《亂民全講》為基礎重新改寫劇本,進到排練場再與演員即興發展,幾乎全新的演員組合,將以「短打」的節奏,帶著觀眾笑看現下島嶼的眾生百態。
今年邁入第三屆的「誠品室內樂節」,除了有國內三組獨具風格的團隊Infinite首席四重奏、五度音弦樂四重奏與藝心弦樂四重奏,另邀請了來自歐陸的兩個團隊首度訪台的德奧天團阿特密斯四重奏與型男新銳組合丹麥弦樂四重奏。其中兩國內頂尖團體更各自挑戰與阿特密斯四重奏訪台曲目中相同之經典作品,三組頂尖樂團的多角詮釋,將成為此次室內樂節中最具話題性的精采篇章。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