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女神鋼琴獨奏會,走入其中,你將聽到藝術真實貼近生活的恣意瀟灑。在人生中歷經曲折的鋼琴家雅布隆斯卡亞,在邁入八十大壽這一年演出的音樂會,選擇了賞心悅目、符合自己心境的作品,從生活中的華爾滋、幽默曲、詼諧曲告訴我們:無論年齡,都應在藝術中追尋快樂,沒有妥協。
俄羅斯鋼琴女皇80大壽雅布隆斯卡亞鋼琴獨奏會
5/23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23682856
八十歲的鋼琴家雅布隆斯卡亞(Oxana Yablonskaya,1938-),六○年代征戰法國、奧地利一流國際大賽,十七歲即任教莫斯科音樂院,七○年代被前蘇聯視為叛國賊,被親友視為毒瘤,避之唯恐不及,仍願傾家蕩產、忍辱負重,終能獲得海外友人接濟後,順利出走紐約;超過卅年的獨奏家與茱莉亞音樂院鋼琴教授頭銜,走過起起落落,不眷戀繁華似錦,二○一五年回歸猶太祖國以色列的懷抱。這位認清自己是誰,不斷以音樂專業延續對世界鍾愛的性格鋼琴家,同樣也在選曲上,完全跳脫貝多芬、李斯特等大賽名曲,她要從生活中的華爾滋、幽默曲、詼諧曲告訴我們:無論年齡,都應在藝術中追尋快樂,沒有妥協。
隨時思考音樂
如此生活化的曲目,雅布隆斯卡亞藉此傳遞:藝術的生活其實就是情趣富饒的生活。首先,柴科夫斯基的《四季》(1875/1876)就是在季節變化中,調配出地域與文化不同的生活色調,雖名為「四季」,但卻更細分出十二個月份對「聲」的聯想,像一月〈爐火邊〉、二月〈嘉年華〉、三月〈百靈鳥〉、四月〈雪〉、五月〈長晝白夜〉、六月〈船歌〉,都鮮明表現出北國人文風景,其獨特的高緯度「樂」音內涵。柴科夫斯基接下出版商邀約寫《四季》的同時,其實正處於焦頭爛額中,當時主要進行著《天鵝湖》和一首依但丁《神曲》而來的交響詩(Francesca da Rimini Op. 32)的寫作 ,《四季》與生活貼近的情趣,反倒讓他釋放工作壓力。這位不擅演奏鋼琴的作曲家,在鋼琴作品中有許多管絃聲響的直覺,也讓他的鋼琴曲面臨演奏上的挑戰。因此技巧之外,嚴格對音樂研究、徹底了解作品,正彰顯了鋼琴女神的詮釋長才。走出鋼琴教授的琴房,雅布隆斯卡亞並不諱言:「我不喜歡練琴,但我隨時隨地思考音樂。」這正是這場鋼琴獨奏會別出心裁之處。
藝術家的高標準
下半場雅布隆斯卡亞則化身拉赫瑪尼諾夫代言人。拉赫瑪尼諾夫對演出自己作品並不是非常有耐心,面對觀眾共同創造出的音樂會不同氛圍,也時有抱怨,特別是演出《柯瑞里主題與變奏》(1931)時,為懲罰咳嗽聽眾,多次刪減變奏曲長,氣憤填膺地表示:「我演出過這首《柯瑞里主題與變奏》不下十五次,但僅僅一次令我滿意,其他都太稀鬆平常了。」鑒於藝術家的高標準,拉赫瑪尼諾夫總覺得重複彈奏自己寫的作品,實在缺乏新鮮感。而恰巧雅布隆斯卡亞的演出,正希望把音樂表現出來、讓作品說出自己的話,才是她彈琴的目的。《柯瑞里主題與變奏》源自十六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的三拍子「狂舞曲」(La Folia),這個素材曾經過多位作曲家如呂利、韋瓦第、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與變奏發揮,雅布隆斯卡亞必能將其交錯的層次,化時空、化地域、在不同調性色彩間,成就其更繽紛的舞曲特質。
走出黑白無常的鍵盤,雅布隆斯卡亞在人生閱歷前,永遠謙卑、謹守嚴格的音樂訓練,卻更能選擇賞心悅目、符合自己心境的作品,貼近生活、「忠於自我」正是這場鋼琴獨奏會最具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