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大提琴家克尼亞瑟夫(右)與鋼琴家柯洛班尼可夫(左)。
即將上場 Preview 克尼亞瑟夫與柯洛班尼可夫

大提琴與鋼琴 理性與感性的交織

曾兩度訪台、被譽為「羅斯托波維奇傳人」的大提琴家克尼亞瑟夫,與有「律師鋼琴家」美稱的柯洛班尼可夫攜手的黃金組合,將於四月下旬「首度訪台」,帶來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與蕭斯塔可維奇等作曲家的音樂,呈現大提琴與鋼琴之間各具特色的樣式連結,充分表現大提琴沉鬱跌宕的音色與歌唱性格。

文字|蔡育昇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與國臺交一同挑戰《彼得洛希卡》

指揮家陳美安 揮灑東歐音樂風景

備受矚目的華裔指揮家陳美安將再度與國臺交合作,這次「嘉蘭塔之舞與異想世界─陳美安的彼得洛希卡」的音樂會,著眼於樂團的優秀演奏家,特地選了斯特拉溫斯基《彼得洛希卡》與高大宜《嘉蘭塔之舞》來表現功力;更邀西班牙雙簧管演奏家奎羅演出捷克作曲家馬悌努的雙簧管協奏曲。三首樂曲剛好都來自東歐作曲家,獨特音樂風景令人期待。

文字|賴家鑫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Our Time 30 我們的時光

我在兩廳院籌備處的日子

說起我和兩廳院的淵源,其實早在就讀師大音樂系時就開始了。民國六十四年我大二時蔣公過世,全民哀悼。其後政府成立籌建小組興建中正紀念堂,國劇院(後改為國家劇院)、音樂廳三大建築作為紀念,我們音樂系也為了音樂廳的音響設備發起了捐款,當時我還盡了棉薄之力。從沒想到日後竟有機會在兩廳院工作。

文字|吳慧娟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Our Time 30 我們的時光╱入選徵文

那許多帶得走的美好回憶

眾多欣賞演出的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跨民國百年時國光劇團在戲劇院舉辦的《喜劇京典》,那一晚眾星雲集,魏海敏反串丑婆子、唐文華反串程派青衣,連馮翊綱都票了彩旦,最後觀眾在演員矯健的跟斗中和著鑼鼓點倒數迎接建國百年,歡欣鼓舞的沸騰情緒驅走了隆冬寒意,一晃眼六年過去了,那一晚的酣暢卻彷彿只在昨日。

文字|邱怡寧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無垢舞蹈劇場「潮」

現代人所面臨的,是共同體的崩壞,而在新自由主義當道的今日,職場、家族、友人等所有的關係更面臨解組,在這儀式已經成為不可能的時代,世俗宗教也許是個另外的啟示。世俗宗教以共同體的崩壞為前提,在神的缺席當中,以自己的肉體為神殿,藉由剝除世俗的假面,對於自身靈魂的深處進行探索。這正是《潮》這個舞作當中,吳明璟的獨舞最令人動容之處。

文字|林于竝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尚未指稱的對話》 走進剝皮寮的沉浸式劇場

「明日和合製作所」可以稱得上是去年最受矚目的年輕團隊之一,成立不過剛滿一年,二○一七年開春就有好消息:他們在台北藝術自由日獲得最佳人氣獎的互動作品《坐坐茶室》,受邀至澳門城市藝穗節開張迎賓;洪千涵的《曾經未曾》更入圍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名單。今年,他們計畫前進愛丁堡;也將造訪嘉義藝術節再次《做一頓飯》,聽聽來自嘉義的人們與寶藏巖的做飯者有些什麼不同的獨白。 在此之前,從四月開始,他們會在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和擅長運用新媒體技術、動力裝置、立體雕塑從事藝術創作的「沃手工作」一同,與所有募資來訪、親身進入場景的參與者們,一起展開一場《尚未指稱的對話》。故事從史實中那位逃離台灣民主國的元首作為發想、在剝皮寮街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脈絡中萌生,以「沉浸式」展演的形態,讓觀眾不只是旁觀,而能在移動中、在體驗時,推動「對話」的各種可能性與得以被指稱的方向。

文字|陳茂康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羅西兒.莫琳娜舞團《雅朵拉森林》

在朋友的引薦下,有機會於網路上看見這位當代佛朗明哥舞蹈家的影像記錄,在不同作品中,看見她不斷嘗試突破,以劇場語言取代酒館形式的演出。得知她將帶著作品於台灣演出時,我仿若成為一名興奮粉絲期待著天后的到訪。 對我來說,身體一直都是最誠實的表演工具,而看著羅西兒.莫琳娜(Roco Molina)跳舞時的模樣,除了受到佛朗明哥表演中傳統樂、舞及深沉吟唱的感染外,亦同時感受到這位青年舞蹈家在傳統上尋求當代詮釋的衝勁與熱情。 當代藝術藉由跨界尋求自身領域的突破,面對佛朗明哥強烈的表演語彙如何能夠尋找到這個世代的表達?被傳統與前衛所擁抱的莫琳娜即將帶來的這一片「未知森林」,令人不由得伸長脖子引頸期盼著。

文字|田孝慈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無限卡福利廣告圖片
音樂新訊

偶戲、繪本與交響樂 共構「小童心大世界」

作為一個國家級的交響樂團,NSO除了在嚴肅的古典音樂演奏上追求卓越表現,長年來,更精心策劃並製作精美演出培養小小愛樂種子。NSO「永遠的童話」系列長期結合戲劇、舞蹈、動畫、繪本等多種模式,將繽紛的色彩與音樂交織,讓大小朋友在欣賞表演中都能得到啟發。 今年,NSO又再次與無獨有偶劇團合作,結合偶戲、繪本與交響樂,演出《快!攔住那隻大象》,並且將與巴巴文化、小典藏與小天下等出版社共同推出豐富有趣的童畫世界。繪本畫家林小杯將朗讀她的得獎繪本《喀噠 喀噠 喀噠》,搭配陳廷銓量身打造的交響樂新作,帶來繪本與音樂的「世界首演」!還有阿達叔叔(劉清彥)充滿磁性的聲音與韓德爾〈席巴女王的進場〉樂聲一同響起,彷彿看見《亞斯的國王新衣》中描繪的十七世紀,荷蘭國王舉辦的盛大遊行。最後,《今天是沙鈴表演會》中,更邀請現場觀眾與台上音樂家們以「身體節奏」,一起為這繽紛的世界增添色彩!

文字|李秋玫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躍演《釧兒》音樂劇音樂會

音樂劇可以說是一種綜合藝術呈現的表演形式,台灣自創品牌的音樂劇不在少數,主題也多樣化,但是內容夠不夠親民,或許可以從音樂能否讓人朗朗上口來一探究竟。 《釧兒》音樂劇的內容,從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出發,透過說書人澎恰恰為《釧兒》故事穿針引線;並且有作曲家李哲藝創作出絕對親民的音樂,讓音樂可以跟台語語韻完美結合。不可否認的,音樂始終是音樂劇能夠被傳誦長久很重要的元素之一,那些曾觀賞過《釧兒》音樂劇演出的觀眾,甚至於離場時,你都可以聽到對劇中曲目朗朗上口,這樣已經足夠讓一部作品在觀眾的腦海中留下一定程度深刻的印記! 如果您看過無數百老匯音樂劇、也能夠哼唱出很多著名音樂劇的旋律,但是卻從沒看過台灣自己的創作,相信這部作品是您對台灣本土自製音樂劇的入門首選。

文字|蔡昆霖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音樂新訊

精選樂曲 解碼小說《格雷的畫像》與《歌劇魅影》

音樂與文學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型,前者是音響的組織,後者則是文字的組合。然而此兩者卻有一種共通性,那就是聲音的展現。自古以來,音樂配合詩詞歌賦來延展其意義,而文學也透過吟誦的方式讓韻律在齒頰留香。天才譏諷的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畢生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文辭絢麗、意象新穎,是極少仍廣受歡迎的十九世紀唯美主義小說。法國作家勒胡(Gaston Leroux)以巴黎歌劇院為背景寫出《歌劇魅影》Le Fantme de l'Opra充滿想像,看似不合情理,卻又融入真實世界。成為諸多影視作品與音樂劇創作的題材。 上述兩者皆引用了不少音樂作品,後者更與歌舞劇密不可分。為此,NSO「焦點講座」第三場,由音樂學者焦元溥規劃,選出多首與兩部文學作品對應的音樂,並邀請女高音林慈音、NSO首席李宜錦與鋼琴家陳昭惠同台,讓蕭邦《G大調夜曲》、古諾歌劇《浮士德》的〈杜勒王之歌〉、〈珠寶之歌〉及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的〈艾兒莎之夢〉等,共同解開小說、甚至作家埋在懸疑文字中的密碼。

文字|李秋玫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音樂新訊

「三個人的浪跡天涯」 帶你看世界

二○一三年,郭岷勤、潘宜彤及任重三位年輕演奏家組成了「三個人」(3peoplemusic)樂團,用古箏、中阮及笛簫組成的三重奏形式,希望以沙龍音樂會那種溫暖、親切零距離的演奏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為了這三樣樂器的特殊組合,三位團員的演出曲目全為自己創作及改編的作品,並適時加入其他樂器配搭。不但開拓絲竹演奏的領域,也將國樂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氛圍。二○一五年發行首張同名音樂專輯《三個人3PEOPLEMUSIC》,隔年更入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的「大師與門徒夥伴計畫」,該計畫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創新人才培育計畫之一。 從創團起,「三個人」以累積多場國內外豐富的演奏經驗,此次,他們將自身帶著樂器出發、走向世界,又讓世界文化的洗禮進到內心的過程帶到音樂會中。三人不但分別創作《環遊世界》、《面紗》、《荒神》等重奏樂曲,也將演出作曲家劉至軒《望著牛尾擺呀擺的阿枝》,更特邀薩克斯風演奏家Josh Schaffer前來共襄盛舉。透過「三個人」的演奏,藉著他們的眼睛,看見浪跡天涯的音樂之美。

文字|李秋玫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將台灣的聲音帶給世界

NSO「來自臺灣—歐巡行前音樂會」

歡慶卅周年的國家交響樂團真的很忙!繼去年底首度遠征美加,三月底又將啟程進行二度歐洲巡演,將台灣的聲音帶到多個首度造訪國家與城市。呼應第一個巡演點「克拉勒國際音樂節」的策展主題「家,甜蜜的家」,NSO相應的曲目,除演金希文為二二八事件而作的交響曲《臺灣》,也邀請台裔小提琴家陳銳,在前五站演出。三月中的「來自臺灣」音樂會,就讓台灣樂迷先聽為快。

文字|李秋玫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藉年輕人之眼 以舞看世界

「春鬥2017」推出蔡博丞、黃懷德與陳韻如新作

雲門2每年的重頭戲「春鬥」是國內年輕編舞家競藝的平台,透過與雲2舞者的工作排練,編織出他們看到的當下世界。今年的「春鬥」邀請了近年在國際備受肯定的蔡博丞、曾為雲2編舞的黃懷德與陳韻如上陣,蔡博丞《瞳孔裡的灰牆》用現代芭蕾療癒憂傷,黃懷德《亮》以單純動作表達力量,陳韻如《潛》則是她遁入自我空間的創作。

文字|張慧慧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一喜一悲 折射生命寓意

台南人劇團「春天戲水」兩檔演出三月上場

台南人劇團的「春天戲水」系列來到第四年,從水源市場移師到新北市藝文中心,推出分別由廖若涵與呂柏伸執導的兩檔作品:《海海人生》與《夜鶯之戀》。《海海人生》是編劇趙啟運的原創新作,故事以一位有閱讀障礙、流轉在各種臨時櫃的櫃姊為中心展開,偏於喜劇氛圍;《夜鶯之戀》則是英國劇作家Timberlake Wertenbaker改編希臘神話中被化為夜鶯的悲情公主裴洛美的故事,以古探今。

文字|陳茂康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明華園歌仔戲團《龍抬頭》

陳勝國舊作新編 重探「復仇」真義

明華園這次在TIFA搬演的《龍抬頭》,改寫自十二年前的《王子復仇記》,不同於原版著重宮鬥的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呈現人性的自私險惡,編導陳勝國這次的改寫加重「復仇」面向、探討愛恨怨仇。《龍抬頭》由當家小生孫翠鳳、小旦鄭雅升與丑角陳勝在主演,三人皆有不少內心戲的詮釋。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杭州越劇院訪台 搬演五齣大戲

女小生出馬 詮釋女性理想形象

看越劇最大的享受就是「和演員談戀愛」,女演員英挺帥氣又不失溫柔深情的暖心氣質,往往能成功詮釋女性理想對象的典型。應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之邀,有「越劇界航母」美名的杭州越劇院,將由鄭國鳳領銜六位梅花獎得主,帶來《紅樓夢》、《西廂記》、《一縷麻》、《孟麗君》、《新獅吼記》等五齣大戲,戲說古今的情與癡。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空間出發的策演新觀點

四種對話×四種想像 探索弦樂四重奏

松菸誠品表演廳的空間特性,適合要求與觀眾親近的室內樂演出,由此出發,從二○一六年推出「誠品室內樂節」,以「弦樂四重奏」為策展主題,今年的第二屆也持續邀請優秀的弦樂四重奏團隊,由Infinite首席四重奏揭開序幕,接著有五度音弦樂四重奏、法國新星范.庫易克四重奏,最後由重量級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壓軸,將以各具特色的詮釋,引領樂迷領略弦樂四重奏的豐富與迷人。

文字|張瑋珊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我城劇場《請你閉嘴》

打破第四面牆 笑鬧人生百態

我城劇場的第二齣戲《請你閉嘴!》,就是曾在台灣被多次搬上舞台的Noises off,以一個三流劇團演出肥皂劇的戲中戲手法,描寫台前幕後的人生百態。導演陳培廣當年曾以《大家安靜》之名製作演出,這次再度執導,將融入本土劇元素,轉化成台灣人專屬的獨特笑點,而且將翻玩舞台景片,打造幻覺,帶領觀眾衝破第四道牆,直擊神秘後台。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數位全閱覽資料庫廣告圖片
即將上場 Preview TSO「雙古圓號之音」

復古法國號引領 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

「雙古圓號之音」音樂會中,北市交邀來兩位擅長自然號的英國演奏家貝利斯和愛德華斯,以復古的聲響演奏海頓與神童莫札特之父的作品,讓樂迷隨著樂音悠遊古樂之中;下半場則一下子從十八世紀宮廷一躍來到十九、廿世紀之交的音樂廳,演出兩首分別由拉赫瑪尼諾夫與理查.史特勞斯所作,濃重豐厚、以「死亡」為主題的交響詩。曲目安排之獨特,待樂迷細細品味。

文字|張皓閔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即將上場 Preview 李欣芸「心情電影院」

影像與音樂同行 聆聽創作的心情

曾獲金曲與金馬「雙金」肯定,李欣芸更將觸角延伸,不但受邀擔任指標性獎項評審,更將在Bravo91.3電台開麥主持。但多年來,她心中一直有個未竟夢想--曾為多部國片譜寫動人配樂,總有人問她哪裡能買到電影原聲帶?「它們沒有出原聲帶。」樂迷的遺憾也成了她的遺憾,於是她製作了專輯《心情電影院》結集配樂作品,更將結合電影、紀錄片與音樂演出,讓樂迷感受她的創作心情。

文字|李秋玫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後植民計畫」 一發不可收拾的展覽

在這個展覽中,其實加入了修補的觀念及行動,我們是要用種樹來修補,還是要用種「人」來修補?在殘破撕裂的地景中,植入不同的樹木、植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樹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關係,在不同的人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不是有某種鄉村人口回流的現象?而且進駐鄉村的人口包括外來者,是要恢復舊日的鄉村?或是要實驗一種能夠適應新時代、由不同的人所組成的新鄉村聚落?

文字|黃海鳴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Our Time 30 我們的時光

我與兩廳院的情

終於在二○一六年,我又站在了同一個建築下,不過這次是在音樂廳裡面,實現了四年前的那個小小的夢想。看著藝術家在舞台上排練,我站在一邊,變得無比激動。同事們都覺得有些奇怪,平時都見我十分冷靜,從沒如此興奮。那天,在我的請求下,他們幫我拍了這張照片,眼裡滿滿都是幸福和滿足。

文字|鄧茜佳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從小說跳上舞台 《惡童》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

柳春春劇社新作《惡童》靈感來自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小說《惡童三部曲》,原作描述一對八歲雙胞胎路卡斯與克勞斯,因戰爭而被送至偏遠且嚴厲的外婆家,為了活下去,他們將自己化為殘酷本身。導演鄭志忠延續一貫殘酷簡練的美感,兩名表演者扮演主角路卡斯與克勞斯,也分飾其他角色,大量的肢體關係,展現施暴者與受暴者之間的愛戀關係,營造小說中「任何文字都無法形容的天空」。 《惡童》是柳春春劇社繼《美麗》後,第二部精雕細磨的定目劇作品,除了表演之外,劇場的視聽覺元素也別於以往。場域創作者陳成婷將劇作空間擴展至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結合光影創作者林靖雁第一人稱的光線;聲音創作者黃大旺以聲音為粉彩筆,將聲波的顆粒塗在整個牯嶺街小劇場牆面上,化成一幅幅聲音的粉彩畫。

文字|廖俊逞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