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劇評人暨導演
王墨林 在黑盒劇場裡 召喚歷史幽靈
資深劇評人、也是劇場導演的王墨林,是台灣劇場界永遠的批判者。出身國家機器軍隊體制的他,拒絕遺忘過往歷史刻印在自己身上的記憶,透過書寫、劇場創作與社會行動,持續地針砭整個劇場與社會。這回,他借用美國詩人艾略特著名的長詩及其篇名,在新作《荒原》裡將詩句拆解、組裝到兩位角色的對白裡,以死亡的話語訴說失落的理想,以頹敗的軀體,讓枯萎的精神顯影,王墨林說:「《荒原》會是我生命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它不是我的傳記,而是我生命的光影。」
-
藝號人物 People 出入劇場影視皆自得的優雅女優
蕭艾 認真過日子 就是為角色做好功課
舞台上,蕭艾扮演過各式各樣的角色,體驗過千奇百怪的人生,下了台,她卻異常低調,不抽菸不喝酒,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既不浪漫也不瘋狂,簡直理性到了極點,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劇場工作者的想像。婚後選擇以家庭為重心,回歸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蕭艾卻更能體會「戲劇是用人生經驗醞釀出來的藝術形式」這句話。蕭艾說,因此認真過日子,就是為角色做功課的最好方式。
-
藝號人物 People 世紀當代舞團藝術總監
姚淑芬 十年為期 以舞檢視生命足跡
二○○○年創立了「世紀當代舞團」,一晃眼,已經十年!編舞家姚淑芬於此刻回顧自己的舞蹈生涯,竟發現「十年」對自己來說是別有意義的數字,從小時候學舞的不情願,到發現自己不適合芭蕾,然後走上現代舞編創、成立舞團的道路,一路下來的姚淑芬,就像一個好奇的流浪者,不停下探索的腳步。這一次的「十年」,姚淑芬挑戰斯特拉溫斯基的音樂,收心回歸舞蹈肢體,獻上《婚禮》與《春之祭》,更坦誠掘探人的原始情慾。
-
即將上場 Preview 廿八年前藝壇盛事 原地重現
白先勇《遊園驚夢》 熠熠星光依舊
一九八二年由新象藝術中心製作、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的舞台劇《遊園驚夢》,當年集合了藝文界的一時之選,以意識流的手法呈現,演出十場皆滿座,甚至颱風天也擋不住觀眾的熱情,成為當年的藝文盛事。廿八年後,這一頁傳奇終於將在原演出場地國父紀念館再現,除了當年的導演黃以功將回鍋執導,也邀集當下的藝壇明星包括魏海敏、徐貴櫻、錢熠等共襄盛舉。
-
即將上場 Preview
年終節慶音樂會熱鬧登場!
每到歲末年終,樂迷們總是會發現好多以節慶之名上陣的音樂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除了吃大餐、看煙火,你還有更幸福的選擇讓美妙的樂音,陪著你度過不一樣的聖誕與新年。
-
即將上場 Preview 作曲家布瑞頓的嘔心瀝血之作
《戰爭安魂曲》 呼喚和平的磅礡之聲
《戰爭安魂曲》是一首包含獨唱、合唱、童聲合唱與管絃樂團的大型作品,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幸罹難的亡者,並且在重建科芬特里大教堂(Coventry Cathedral)時的委託創作。它是布瑞頓最大的合唱作品,也可以說是他畢生最後的代表作,不但氣勢磅礡,旋律更感人肺腑。
-
即將上場 Preview 驚人早慧的俄羅斯鋼琴家
列夫席茲 重量級曲目展演巴赫精髓
從十歲與管絃樂團演出巴赫《F小調第五號鍵盤協奏曲》之後,列夫席茲便愛上了與樂團合作的感覺,也愛上巴赫音樂中的生命力。此次來台,一連四晚的音樂會,列夫席茲將演出巴赫三套經典的鋼琴作品《平均律》全集、《郭德堡變奏曲》及《賦格的藝術》,這不僅是國際大師多年未見的曲目,更將是台灣樂壇上絕無僅有的經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聲.光.影.像的魔法師」音樂會
魔棒揮灑 讓聽覺與視覺翩然共舞
在現代音樂領域扮演先鋒角色的十方樂集,這次將以四首國內外的樂曲,搭配電子音樂、投影及現場演出,要讓台前幕後的演奏者就像魔法師一般,將出神入化的聲、光與影像,在觀眾眼前展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灰燼與鑽石 極端中的璀璨
雖然在歷史上經過許多傷痛,但是波蘭總能在灰燼中發現鑽石,這是波蘭文化的珍貴所在,因為藝術的鑽石反映出人性的灰燼,讓觀者懂得自我警惕,這就是波蘭對世界的貢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心靈與感官 迥異的吶喊
台灣劇場界最為熟悉的波蘭劇場人,非提出「貧窮劇場」理論的葛羅托斯基莫屬,他的訓練體系與劇場概念,可說是深深影響了一九八○到整個九○年代的台灣小劇場。但相較於葛羅托斯基的內在探索路線,其實波蘭還有由康托帶領的「視覺系」劇場,以充滿力道的視覺設計撞擊人心,在走過鐵幕年代的波蘭,強烈視覺帶來的自由氛圍,也使這樣的路線蔚為主流。
-
特別企畫 Feature
複雜的歷史刻痕 多元脈絡的起點
波蘭複雜的歷史留下的刻痕造就了多元文化,但同時也帶來認同上的不安。這種不安反映在藝術上,塑造出波蘭文學及劇場非常強烈的「哲學性」(對於「我是誰」的探究)及「社會性」(作品和社會事件息息相關)。同時,獨立的藝術家也努力在政府打壓下做自己,試圖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個人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改變社會中的眾聲喧嘩
處在新世紀的波蘭脫離了共產、加入了歐盟,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二○一二年和烏克蘭合辦的歐洲盃足球賽。一切都看起來往新方向、新世界邁進。但是生活在波蘭,有時候還是會有一種回到共產時代的錯覺(特別在排隊、看病、洽公時)。像押井守在電影《阿瓦隆》Avalon中描繪的一樣,波蘭人似乎同時活在兩個世界,或說在兩個世界的交界點。處在新舊價值、傳統和當代之間,波蘭的劇場誠實反映出兩者間的矛盾和衝突,但同時也顯現出因為這樣的拉扯而產生的非凡生命力。在此我將介紹五位當代波蘭導演,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偶劇場、政治劇場、社區劇場)辛勤耕耘,而放出各有千秋的耀眼光芒。
-
特別企畫 Feature
瓦里科夫斯基:莎士比亞是我的私塾老師
出生於德波邊境小鎮Szczecin的瓦里科夫斯基,劇場學習之路上非常幸運地有大師的提攜陪伴,深受彼得.布魯克與魯帕的影響,之後開拓出屬於自己的劇場視野。他不畏挑戰大師經典,特愛莎士比亞,迄今導演了十部莎翁劇本;而且創作力豐沛,迄今已累積有三十個戲劇與十三個歌劇作品,近年來作品對影像的大膽運用,甚至已經發展成獨樹一格的現場即時拍攝影像投射美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堅持藝術的反抗與理想 鮮明風格與觀點
近年來在巴黎劇場界炙手可熱,波蘭最猛的中生代導演瓦里科夫斯基,他的劇場以其漂浮的波蘭身世為背景,具有鮮明個人風格的觀點與新穎的形式為工具,重新詮釋了歷史經典及當代劇作中的共通人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今文本蒙太奇 質問人類犧牲為何
蒙太奇的手法讓瓦里科夫斯基確立了他自身創作上的「自由」,從文本建構到場面調度都細心地安排每一份符號所能帶給觀眾的意義,進而提問了許多人類共同的質疑;權利、仇恨、性別、情感、死亡與生命。而人在追求這所有一切時的犧牲奉獻又將帶來了什麼?是於團體之間被盲目的操弄,還是自我神化的追求?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亞洲群星匯集 NSO驚豔廣州
與廣州亞運同時,廣州也首度舉行了「2010廣東亞洲音樂節」,演出從十一月五日到七日,由九場節目組成。開幕由小提琴家宓多里打頭陣,閉幕則是大提琴家馬友友壓軸,齊聚多位亞洲知名音樂家,而台灣的國家交響樂團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也受邀演出。國家交響樂團由音樂總監呂紹嘉領軍,首度踏上中國大陸,演出的就是這個樂季開季音樂會的曲目,精采的表現,讓人驚豔。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兩位「不務正業」的藝術園丁
朱宗慶vs.嚴長壽
今年七月,朱宗慶因為嚴長壽的一通電話邀約,帶著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一起到台東。在那裡,宣布從亞都麗緻退休的嚴長壽才剛創辦的「公益基金會平台」正舉行著花東青少年藝術創作營隊。嚴長壽邀集大批藝文界好友,來到此地和這群原住民少年們分享他們如何走入藝術、為何選擇藝術,以及,若要駐足於藝術世界中,該懷抱怎樣的熱情、執著與努力。 找上朱宗慶,嚴長壽笑稱,全因兩人擁有太多相似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兩個都不務正業!」朱宗慶自一九八六年創立打擊樂團以來,不僅鍾情於創作表演,更致力推廣音樂教育,成立打擊樂教學系統,從多年來台灣打擊樂的學習人口僅次於鋼琴便可見其成效;此外,朱宗慶延展自身的藝術管理長才,歷任兩廳院藝術總監等職,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徹底展現「不務正業」的特質。 嚴長壽尚未自亞都麗緻飯店總裁退休前,便堪稱台灣最關注藝文生態的企業家,他從飯店旅館和觀光業的角度出發,熱切著書、演講分享台灣文化永續經營的可能;近年更與花東的地方發展成為「命運共同體」,甚而運作公益平台基金會,以推動最終目標「希望學堂」的設立。 兩位以高度熱忱投身藝術教育的音樂人、企業家,都來到關鍵的時間點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將滿二十五週年,公益基金會平台甫成立一年多,藝文品牌如何走下去?如何介入、深耕台灣在地的藝文生活?本刊特別邀請兩位進行對談,笑談間,感受到最多的,仍是他們身上源源不絕湧出的熱情。
-
演出評論 Review
理想而純粹的動機
很少能在劇場裡看見創作動機這麼理想純粹的作品了!例如透過生活觀察而沉澱的抒情創作《偶戲練習男孩》、堅持表達性別認同的《寂寞B姐俱樂部》與對災害中人性關懷而作的《廢墟》,或是像《時空旅人》這般由做夢聯想出的傳奇想像。儘管彼此使用的劇場媒介和語言不同(這甚至是件好事),市場訴求的效果也不一,至少,作品展露的自信和堅持,稍微勝過我們對所謂「新人」的期待。
-
演出評論 Review
「驫」的一則遊戲
經密集肢體訓練的兩位演員,還是藉著靈活的情緒表達,與精準的節奏、肢體拿捏,與驫的班底,把個作品表現得流順、舒坦!觀眾先是不明所以,後來隨著角色自然搞笑的相互逗弄,仍忍俊不禁,乃至進入角色,漸次融入舞作發展。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少即是多 看見安寧
安寧本人對於蕭邦的想法是「減法」,如何能夠將不需要的情緒與戲劇性抽掉,回歸最自然的音樂本質,是安寧此次演奏的訴求,而這正與蕭邦對於音樂獨立性的認知相同:回歸到音樂面向,而非任意與文學藝術結合,將一首樂曲以音樂面貌詮釋,可說是最根本的彈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