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Preview 魏松、柯綠娃等齊聚台北
呂嘉領軍 華人聲樂名家星光迸放
本場音樂會由活躍於國際樂壇的指揮家呂嘉擔綱指揮,他特別遴選出他眼中表現特別傑出的華人聲樂家合作,如男高音魏松、男中音馮國棟、女高音柯綠娃、女高音王宏堯等,將演出歌劇經典選粹,帶來名曲〈今夜星光燦爛〉、〈鬥牛士之歌〉、〈夏日時光〉等。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
閻惠昌 黃土地的傳奇與典範
風格指揮大師閻惠昌是黃土地的傳奇與典範,他的藝術成就橫跨指揮與作曲,藝術魅力橫掃東西方樂壇。《華盛頓郵報》曾經讚譽「閻惠昌流暢與細膩的指揮之下,樂團發揮力量,為音樂賦與電影感」,《溫哥華太陽報》則是禮讚「最適切地形容樂團指揮閻惠昌的,莫過於他演繹音樂的精到與魅力」。睽違台灣將近十年,現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的閻惠昌,將在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與NCO(臺灣國家國樂團)攜手演出。
-
藝號人物 People 越洋獨家專訪創意作曲家
卡爾.戴維斯 默片配樂中獨特自在
頂著一頭鬆捲銀髮,滿臉笑容,看起來活力十足的作曲家兼指揮家卡爾.戴維斯,就要帶著他的指揮棒與精采的默片配樂來到台灣了!多年來縱橫於古典音樂與影劇表演配樂領域,戴維斯多元的音樂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本刊特地透過越洋電話,專訪到這位創意活潑的作曲大師,一談他對音樂創作的想法。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現代舞大師
保羅.泰勒 樸實的製舞者
高齡七十八歲的保羅.泰勒,成立同名舞團已經五十四年,迄今仍創作不輟,這次舞團應邀來台演出,還會演出他二○○八年的最新作品《變》。雖然聲名卓著,但大師仍維持著樸實務實的編舞態度,低調、謙卑地形容自己為一個「製造舞作的人」。
-
焦點專題 Focus
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
保羅.泰勒以看似輕鬆流暢的方式包裝結構複雜的舞蹈作品。沒有故作莊嚴沉重的場面、也沒有刻意激情愁苦的情景,泰勒以他老練的手法操控多元的舞蹈元素,在短時間內呈現複雜多樣的人性狀態。泰勒的舞作可以說是外行的看熱鬧、內行的看門道,藝術與娛樂兼具、老少咸宜。
-
演出評論 Review
向亡靈致敬!
說是一個家人的死,還不如是哀悼整個存在環境或價值觀的崩解。上、下半場結束前的一段師公領路念念有詞的表演,叫人起雞皮疙瘩。事實上,當觀眾理解編劇的「雙重」手法時(兒子在劇中的口述與筆述,正好與編劇在劇場外現實的觀察和書寫,互為表裡對照),應當就能接受上、下半場互為表裡的情感與意識的呈現。
-
演出評論 Review
滿身滄桑情已老
在本地少有機會看到中年舞者如此充滿魅力的表演,張曉雄始終以拉到頂點的感情反映在他的身體語言上,鄭淑姬更以中年女子在感情表達上特有的纖細感,飽滿其演出的張力,他們的表演似乎都在表達一份哀傷,或者來自音樂的烘托?或者來自編舞家的詮釋?或者更是哀樂中年的他們,對世事已有一番透視?
-
演出評論 Review
樂章與樂章之間的掌聲
愈是熟悉胡德夫的琴藝歌聲和他「遊唱詩人」的風格,我反而愈好奇這尊大武山來的山神、太平洋吹來的風神如何擺進國家音樂廳這座殿堂?細膩的是陳樹熙的編曲並沒有起到喧賓奪主的冒犯,而是用輕柔的幾組絃樂把陽剛的鋼琴聲烘托得更和諧,也讓胡德夫原本有血有肉的歌聲聽來更具有行雲流水般的韻致。
-
演出評論 Review
終於,我們聽到了唱片的聲音
當根特‧赫比希(Gnther Herbig)站上指揮台,以《紐倫堡名歌手》序曲為國家交響樂團(NSO)二○○八/○九樂季拉開序幕時,我驚訝的不是「德意志文化之榮光」於台北再現,而是這位老先生如何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將簡文彬耗費六年所打造的NSO之聲一掃而空。
-
其他分類
睡去的小劇場?
自從上世紀七○年代之後,我們可以看見持續有人選擇了劇場創作參與,有人選擇了走入小劇場看戲,那麼,在這次「異」(一)劇展的表象之下究竟成因為何?是什麼樣的審核基準定義「夠格」?抑或是我們的小劇場「睡去」了嗎?
-
其他分類
參與互動,讓孩子更進入劇場
劇中以小朋友「我也要」的共通點,透過肢體語言點出孩子間許多無謂的爭執,寓教於樂,台下小朋友發現原本有平常就跟「雞米」與「ㄚ比」的幼稚,甚至是無理取鬧,家長則樂得導演說出家長無奈的心聲,心想以後如果孩子再說「我也要」,就要笑稱是「雞米與ㄚ比」。
-
新藝見/新銳藝評
人的回歸
破碎而轉折生硬的《加利哥的故事》則成為顯著的祭壇,重要的不是其中的愛情、離別、流浪等,而是人立足之上的質感轉化。如同配樂有許多部分並非我們習以為常的,應該在戲劇中出現代的優美旋律,而是回歸到器樂的聲音本身,人在這史詩改變而成的作品之中,回歸軀體的自為存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原鄉文化 成就時尚經典
「原鄉」累積文化深度在我們每日所處的陽光、空氣、水、生態環境中,與時尚結合發酵,重新再孕育出屬於當代與整體的文化型態,這就是我們擁有的「現代文化」,它永遠不會被取代,因為它擁有「原鄉」的DNA、哲學與美學,是台灣文化的紮實內涵。 由於具備不可被取代的特質,所以當「台灣文化」運用作為形塑品牌與創作內容時,將會是打入國際舞台的最強策略,這端看我們如何珍惜本身的優勢並善加利用。我和金希文的《馬偕》,就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下結了緣。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台灣奇蹟
馬偕的一生,首先便是一段與自己的出身遙遙相對的自我實踐。正如有句話告訴我們,有時候得行萬里路才能遇見真正的自己。金希文的歌劇抓住了這段命運的變化,將他的死亡放置在劇作的開頭與結尾。然而在一部性靈的作品中,言死,即為生!如此一來,這位夢過台灣並為之奉獻一生的人之死,便是一種神化的極至尊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縱橫美國當代歌劇 打造膾炙人口經典
大都會歌劇院的王者—巴伯與梅諾第
這是一對音樂史上罕有的天才:他是神童,他也是神童;他在十歲試著寫歌劇;他在十一歲詞曲一手包地完成第一部歌劇!他在廿八歲由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首演〈慢版樂章〉Adagio for String,他在廿六歲即由大指揮家萊納(Fritz Reiner)指揮歌劇首演!是的,音樂史上不乏其他搭檔:作曲家與鋼琴家(如舒曼)、作曲家與女高音(尤其是非婚姻關係)、作曲家與男歌手(嗯~~比較罕見,但起碼還數得出布萊頓與普郎克)但兩人皆為頂尖作曲家、惺惺相惜、相互扶持、還聯袂創作的,可能僅有巴伯(Samuel Barber)與梅諾第(Gian Carlo Menotti)這一對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外在表象與內在情慾的媾和
作為一部現代歌劇而言,《慾望街車》有其獨到的美式風格。作曲家普列文以藍調音樂為基調,輔以理查.史特勞斯式旋律引導的概念,烘托出美國南方紐奧良那股外弛內繃、懶散不羈又情慾竄流的氛圍,在在呼應女主角白蘭琪複雜的內心糾結。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打破傳統框限 顛覆推翻又跨界
德奧地區的現代歌劇發展,與現代音樂的發展密切相關,自發展出十二音列作曲技巧的作曲家荀貝格以降,德奧地區的作曲家們無不在新的音樂思考下發展所謂「現代歌劇」的創作那已經不能以傳統的「歌劇」來涵括,可以說各類型顛覆傳統、跨界不斷的音樂劇場演出,都在這裡蓬勃生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天籟美聲 裊裊傳唱
歌劇界美聲歌手何其多?但就現代音樂的領域而言,真正在此耕耘有成的聲樂家,卻也相當難得。本文作者、樂評人符立中以音樂風格為選擇標竿,為讀者精選堪稱現代樂演唱名家的眾家天籟歌手,細數他們的獨到之處。
-
異聲藝談 Tribune
取法歐洲文化首都 打造縣市藝術節新方向
法國里耳(Lille)因爭取到二○○四年「歐洲文化首都」,得到歐盟及法國的經費挹注,藉活化古蹟及辦理藝術節,使一個失業率達到30%的舊城市,獲得重生;我們的財政自無法與歐盟或法國匹比,但每年已無新意的縣市藝術節若能取法「歐洲文化首都」之精神,為自己另闢蹊徑,則建立一個叫好叫座的藝術節,何嘗不可能?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布漢吉耶青春無敵 帶來樂季新氣象
九月法國新樂季開張,法國廣播電台交響樂團新樂季第一場音樂會由青春無敵的本國指揮新秀布漢吉耶上場,動力十足的他指揮第一曲拉威爾《小丑的晨歌》就贏得聽眾認可。現在國際邀約不斷的他,正如東方初起的太陽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