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迪沃荷經濟學:紐約夜店引爆的億萬創意生產線》(伊莉莎白.裘芮著 李佳純譯 原點出版)
藝@書

跑趴的與搞藝術的如何相遇?

《安迪沃荷經濟學》

文創產業與時尚派對有關嗎?《安迪沃荷經濟學》這本書告訴你,在紐約,這兩者息息相關、如膠似漆。為什麼?因為有紐約有許多咖啡館、酒吧和舞廳,讓藝術、文化、時尚充分交流,社交,讓創意無限迸發……。

文創產業與時尚派對有關嗎?《安迪沃荷經濟學》這本書告訴你,在紐約,這兩者息息相關、如膠似漆。為什麼?因為有紐約有許多咖啡館、酒吧和舞廳,讓藝術、文化、時尚充分交流,社交,讓創意無限迸發……。

「文化創意產業」與「時尚派對」,這兩個名詞與概念,是近年媒體最常出現的熱門關鍵字,他們各自延伸出不同的小項目。「文化創意產業」會被與公共藝術、政府扶植、企業贊助,甚至,苦哈哈的一群藝術家、到處找錢的策展人,聯想在一起,而上述題目,通常只會零星而瑟縮地出現在文化藝術版──正如實際情況──一小群人窩在一起取暖;但「時尚派對」則衍伸出流行品味、名模名媛、夜店轟趴、娛樂圈八卦,一雙網襪,一只名牌包,動輒佔據大半個影視版。

這兩個看似距離遙遠的「圈子」,在世界上有個地方,卻是如膠似漆地相依相存,它們聯手創造出所謂的「創意經濟」,這個地方叫紐約。

紐約讓所有的藝術、文化和創意發生

美國文化經濟學者伊莉莎白.裘芮(Elizabeth Currid)在著作《安迪沃荷經濟學:紐約夜店引爆的億萬創意生產線》裡,提出了這項獨到的見解:如何快速帶動一座城市的文化藝術產業?答案既不是政府規劃,也不是文化政策,而是,讓這城市多一點咖啡館、酒吧和舞廳吧!

這本書拋出的問題與答案頗具哲學意味。問題是:為何大部分的藝術、文化和創意都發生在紐約?答案是:因為紐約讓所有的藝術、文化和創意發生。

紐約是如何辦到的?《安迪沃荷經濟學》開宗明義就指出,一切從網襪開始。一個時尚派對,幾十雙名牌網襪穿在瘦得挑釁的女神身上,派對結束之後,它們變成閃閃發亮的時尚雜誌特刊,瀰漫著酷炫與狂歡。但是,事實上,在這些華麗而輕佻的外表下,有著社會與經濟機制,負載了成千上萬個工作,以及數十億美元的收益。

為何將這種經濟模式稱為「安迪沃荷經濟學」?因為叱咤一時的藝術家安迪‧沃荷,是解釋這一切的最好例子。他創辦的工作室「工廠」,容納了創意的共通本質,將時尚、電影、藝術、音樂和設計融合,互動分享概念與資源,將藝術與商品互相轉譯,可以說它是「商業藝術」,也可說是「創意經濟」。

接著,作者回顧紐約的文化發展史,從一九一○年代的達達運動、二○年代的爵士樂,到六○年代的嬉皮藝術村、七○年代的地下搖滾酒吧、九○年代的嘻哈與塗鴉,說明各年代裡,紐約形成的文化藝術圈子,以及在這之中創造出的產業。儘管年代不同,同樣的圖像卻是,一間燈光昏暗、氣氛熱絡的酒吧裡,有藝術家、媒體人、經紀人、藝評人,所有的創意與生意,就如音樂一樣,流洩開來。

社交,讓藝術、文化、時尚充分交流

作者提出,紐約除了具備高包容度、自由度等性格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紐約人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步行」,走在路上,遇見人的機會,當然比坐在自家車裡,大上太多。而這也代表著,要讓藝術、文化、時尚充分交流,其實最需要的是——社交。

這本書最後提出「紐約教給我們的四堂課」,其中有兩點非常值得台北借鏡。第一是,文化藝術對經濟成長具有重要性,不要把它當作金融業(在台灣或許可再加上科技業)的小妹妹,作為這些產業的贊助項目或福利設施,文化藝術能提供娛樂,創造出豐富的觀光吸引力;第二,藝術與文化的本質是社交的,不要對夜生活抱持苛刻態度。若要跑趴的與搞藝術的混在一起,恐怕不只要多一點舞廳與酒吧,藝術家們,也要改變一下「越窮越有風格,越低調越顯獨特」的心態了!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