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夏.瓦茲的《即興曲》,贏得觀眾極熱烈的掌聲!(Jochen Sandig 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女神呼喚,世界響應!

碧娜.鮑許舞蹈節(Fest mit Pina)2008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由德國舞蹈大師碧娜.鮑許擔任藝術總監的「碧娜.鮑許舞蹈節」,在去年十一月於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舉行,連續三週,來自世界各國的知名舞團與舞者群集,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距上次舉行時隔四年,簡直就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本刊德國特約作者俞秀青親臨現場,為讀者帶來現場盛況!

極受矚目的國際舞蹈盛事「碧娜.鮑許舞蹈節」(註1)於德國成功地劃下句點!第二度和北萊因西伐利亞州國際舞蹈節(Internationales Tanzfestival NRW)合辦,在杜塞道夫、埃森與烏帕塔三個城市演出,共歷時三週(2008/11/7~30)。由碧娜.鮑許親自擔任藝術總監,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知名舞團及舞者,舞蹈節除了演出外還包括展覽、電影及音樂會。

名團群聚,眾星雲集!

這屆舞蹈節總共呈現超過七十場演出,被列為媒體宣傳重點的德國或世界首演節目有:夏威夷卡赫克里(Kahekili)、比利時的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以及來自台灣的「雲門舞集」。並且推出以多團匯演(Gala)形式,集結名家諸如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莎夏.瓦茲(Sasha Waltz)、羅素.馬利分特(Russel Maliphant)、碧娜.鮑許、林懷民等精選舞作同台演出。還有不計其數的活躍舞團與編舞家作品,諸如:「羅莎舞團」的編舞家姬爾美可(Anne Terresa de Keersmaeker)、蘇珊.馬歇爾舞團(Susan Marshall and Company)、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馬茲.艾克(Mats Ek)、愛米歐.格列柯與彼特.斯庫頓(Emio Greco/Pieter C. Scholten)、愛德華.洛克(Éduard Lock)、梅克.史都亞德(Meg Stuart)、香港的梅卓燕、北京及廣東現代舞團等,熱鬧非凡!

多樣性的舞蹈、劇場、音樂型態,也是這次舞蹈節的特色之一。除了各種派別技巧的現代、芭蕾舞以外,來自巴西的街舞團體Bruno Beltrão & Grupo de Rua、佛朗明哥Israel Galván、Eva Yerbabuena、紐約踢躂舞Savion Glover、馬戲表演Le Petit Travers、智力的電影劇場、王心心的南管音樂與傳統峇里島舞I Made Putra Wijaya、印度舞Arushi Mudgal等。還特別請來舞神巴瑞辛尼可夫(Mikhail Baryshnikov)(註2)、舞蹈天后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以及基洛夫兼紐約芭蕾舞團首席薇煦諾娃(Diana Vishneva)等,真是眾星雲集!

鮑許的舞作理所當然是這次舞蹈節的重頭戲,再也沒有比這個機會更千載難逢了,可以在短時間內一次欣賞到如此多部大師的經典鉅作。從早期的《春之祭》(1975)、《奧菲斯與尤里狄琦》(1975)、《七宗罪》(1976)、《穆勒咖啡館》(1978)、《交際場》(1978)到中期的《帕勒摩,帕勒摩》(1989),一直到近期作品《熱情馬祖卡》(1998)、《呼吸》(2003)、《月滿》(2006)等,極完整地回顧了鮑許每個時期的代表作。特別是風靡世界的《交際場》,在二○○○年交由六十五歲老人重新詮釋後大受歡迎,這次也再度披掛上陣!更成為新聞焦點的是,鮑許由十一所學校甄選出超過四十位十四歲以上的非舞者,並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排練,演出青少年版的《交際場》!

「CIE 111」與西迪拉比飆創意也飆舞技

因節目眾多,筆者就以個人所見的數個演出做介紹。來自法國土魯斯的「CIE 111」演出作品《增減無限》Plus Ou Moins L'infini,是一齣極有巧思創意,從頭至尾絕無冷場的天才之作!總監波瑞(Aurélien Bory)主修物理、電影與聲音建構,是個演員兼雜技專家,他邀請紐約導演索塔諾夫(Phil Soltanoff)共同創作。此作大玩燈光視覺設計,一開始由天幕降下的幾十根白色管子,在螢光與多彩下呈現各種排列組合。接著表演者陸續由地下伸出手、腳、頭或半身,玩著切割、銜接不同肢體諧趣。基於每塊地板間被鋸開,大根管子插在縫隙間的滑輪上,讓舞者左右來回地快速滑行,他們做撐竿慢跑、倒掛、垂直與變換各種姿勢及幽默表情,令觀眾笑聲不斷。

相信台灣的觀眾仍記得與阿喀郎.汗在《零度複數》裡尬舞的嘻哈對手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他與聲名遠播的「費勒塔合唱團」(A Filetta)(註3)推出作品《佚名》Apocrifu(註4)。右舞台有一座木梯,左側上舞台是兩層建構空間,舞台與梯邊上堆著許多書。此作是關於排斥異己、操縱生命的議題,西迪拉比使用書法與武士道的捨命獻身,表現悲淒的生死觀。他與另兩位截然不同的男士以書與武士刀濡沬相交,似友情卻混合愛戀的錯綜複雜關係,藉著偶人影射內心世界與死亡紀事。三位舞者精湛的舞技、專業的操偶技巧,結合宛如天籟般完美的人聲合音,呈現一齣極富藝術性的深度作品!同時,西迪拉比和印度舞者Shantala Shivalingappa還特別為「碧娜.鮑許舞蹈節」創作短品《雨》Baraey,此節目運用了中世紀與印度音樂、肢體語彙。

來自第二大城根特(Gent)的比利時當代舞團(Les Ballets C de la B)是由一群共同創作、演出的藝術家組成,帕拉特(Alain Platel)於一九八四年創團,在歐洲極富盛名。這次和音樂家卡索(Fabrizio Cassol)及其樂團Aka moon合作《憐憫》Pitié!,以實驗風格大膽的詮釋巴赫的《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註5),卡索大量簡約樂器編制,台上只有八人現代樂團與三位歌劇獨唱家,全曲由三小時縮減為兩小時。舞台以木頭建築多層塔樓,空中懸掛許多毛皮毯,舞者們穿著多彩組合的日常生活服裝,以歌聲、敘事融合戲劇性表情和直接、赤裸、幾近暴力的歇斯底里動作,表現這個深沈主題。全劇有許多驚人之處,例如女舞者在高空吊繩索的猛烈狂轉,或天幕上的排燈霎時墜落、懸在空中等,都精采至極!但冗長與混亂的結構,加上舞者們重覆過多的互毆撕扯與癲癇抓狂,而削弱了整場的張力。《馬太受難曲》的音樂足已令人悲傷欲絕,太多的狂吼痛哭反而適得其反!但比利時當代舞團不斷地創新形式、不受限肢體及充沛精力,是此團大受歡迎的主因。

超級匯演,舞者觀眾都跑馬拉松

這次主辦單位安排了三大場匯演節目,每場皆超過十個團體演出,其中有兩場還被排在同一晚上。雖然第一場傍晚六點半就開演了,但節目大多延後結束,而觀眾還要搭車趕去另一個劇院。所以第二場演出整整延後一小時,十一支舞再接再厲地跳,演完時居然快凌晨兩點,看得觀眾精疲力竭、頭昏眼花!有些人受不了,陸續走掉,但多數很有禮貌地撐著看完。失控的節目長度,導致前後台工作人員人仰馬翻,但最辛苦的是舞者們,半夜還得拉緊肌肉神經,做最完美的演出!其實,匯演節目對舞團是種殺傷力,從舞作抽出的斷簡殘編難以完整深入,在過多團隊聯演下,觀者只像走馬看花地留點粗淺印象,偶爾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小品,卻又是曇花一現。德國記者Marieluise Jeitschko也批評,節目安排太忙亂,過多的獨舞、雙人舞,導致匯演看似舞蹈大賽!

匯演節目方面,呈現了多支鮑許不同舞作的獨舞與小片段,在長禮服下展現女人的萬種風情。由巴西的編舞家Henrique Rodovalho、Vera Bicalho在一九八八年所創立的似星體舞團(Quasar Cia de Dança),呈現《僅可能與你》It could only be with you的片段舞作,在聚光燈下展現性感、勁爆、冷酷等非常有個性的一連串獨舞。肢體趨向流行性舞蹈風格,搭配各式各樣的白色設計服裝,很有青春氣息!

埃馬紐埃爾.蓋特舞團(Emanuel Gat Dance)來自以色列的最大城市台拉維夫(Tel Aviv),蓋特於二○○五年成立此團,才華洋溢的他像似一匹來勢洶洶的黑馬,僅以少數舞作,便打入國際舞壇。他同樣以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編舞,但創作了截然不同的版本。五名著全黑的舞者以國標舞融合現代舞,不斷地快速旋轉、換位,舞步流暢且乾淨俐落,充滿冷酷的爆發力!另外,「雲門舞集」作品《行草貳》選粹、莎夏.瓦茲的《即興曲》Impromptus與羅素.馬利分特和西薇.姬蘭的雙人舞《推》(註6)等,皆贏得觀眾極熱烈的掌聲!

兩岸三地競藝,雲門《風影》獲舞評高度評價

「北京現代舞團」藝術總監高艷津子首演她的獨舞《為我所聞》,此作是由佛語「如是我聞」啟發靈感,以極昏暗的燈光與獨特身體語彙,表現個人認知與存在的搜尋。《北京故事》則由胡磊、張帝莎共同創作,藉著簡單的默劇性肢體,幽默地敘述市井小民的生活點滴。紐約的「蘇珊.馬歇爾舞團」演出《無雲》Cloudless的三個片段,舞者身繫繩索倒走梯子、不斷地發出尖叫等實驗性風格,探索人類各種動作及無意識行為。

德國媒體對此次舞蹈節是褒多於貶,推崇演出內容的精湛與多元性。特別是青少年版的《交際場》獲得多數媒體讚許為真實、自然的表演,是個成功的實驗!德國資深舞評家約翰.史密特(Jochen Schmidt)在「舞蹈網」(tanznetz.de),以大篇幅報導針對兩岸三地的演出做尖銳的評論。他以主題「詩意擊潰雜技」寫道:香港梅卓燕舞作《流蓮歡》是「最無聊類型的藝術。」、「廣東現代舞團的演出是技藝高超的體操……,技術層次和西方最好的舞團勢均力敵。」他更不諱言地斷論:「哪裡是華人文化圈最卓越的舞蹈藝術根源地:不是北京、香港或廣東,而是台灣島上的台北。」史密特形容《風影》是純粹的詩意,也是舞蹈家林懷民的新路線,並讚賞張贊桃精心設計的燈光,給予雲門極高評價!

碧娜.鮑許親演《穆勒咖啡館》,令人肅然起敬

這次盛會的另一高潮是,年近七十的鮑許仍親自登台,重演一九七八年的《穆勒咖啡館》。鮑許身著白色半透明連身裙,像遊魂般在角落裡飄盪,她閉眼夢囈地抵撞玻璃門、牆壁,瘦骨嶙峋的身子快速墜落凝固,細長的手臂在空中揮舞、深鎖的雙眉與滿頭散亂灰髮,令人肅然起敬、深為感動!同台下半場節目《春之祭》是鮑許的早期代表作,敘述一個異教祭典,少女在簇擁中成為祭品,跳舞至死。三十多年後,此舞仍歷久彌新,嚴謹的編舞結構搭配完整契合的音樂,舞者們揮汗如雨的狂奔、全身沾滿泥土的大聲喘息著,許多評論家與觀眾認為這是全世界最震撼的《春之祭》版本!鮑許自己表演完後,還趕去看每場演出並為台上的每位藝術家一一握手、獻花與親吻!

此次舞蹈節所耗費的人力財力不在話下,德國方面有超過五十個機構單位投入資金或協助,演出三週內創下了兩萬八千人次造訪的記錄。烏帕塔舞蹈劇場全年性的緊密演出與巡迴,加上鮑許這種極度嚴謹、凡事親臨的態度,還能製作如此龐大的國際性舞蹈節,真是非常令人感佩!基於鮑許的內行與犀利,所以請來的演出者多數是不同舞蹈型態的個中翹楚,演出水平比一般舞蹈節要高!雖然兩屆舞蹈節相隔甚遠(首屆是2004年),像是舞蹈界的奧林匹克,相信觀眾願意再等四年,期待下一次的舞蹈節有更多令人驚豔的演出!

 

註:

1. 這個舞蹈節的正式名稱為「北萊因西伐利亞州國際舞蹈節2008,舞蹈劇場,三週與碧娜.鮑許」,但因冗長混淆,此文以「碧娜.鮑許舞蹈節」為名。舞蹈節之官方網站是www.fest-mit-pina.de。

2. 巴瑞辛尼可夫生於1948年,是俄國「基洛夫芭蕾舞團」的舞蹈巨星,1974年到美國尋求突破。1985年主演電影《飛越蘇聯》更聲名大噪,曾先後擔任「美國芭蕾舞團」與「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獨舞者,在巴蘭欽麾下被受重用,現任「白橡樹舞團」總監,在「慾望城市」第六集中飾女主角凱莉的俄國男友,長期活躍舞壇與影視界。

3. 「費勒塔合唱團」是科西嘉(Corsica)傳統多聲部的無伴奏音樂,為千年之久的複音合唱技巧,古老且獨特,特別是音質超凡脫俗、自然純淨,讓人沈浸在與世無爭的靜謐中。

4. Apocrifu意指作者不詳或文字的真實性不明確。

5. 《馬太受難曲》以耶穌被釘十字架故事為主,巴赫耗費三年完成,是他最受讚譽的合唱曲。此作於1729年在萊比鍚聖多馬斯教堂首演,樂器編制龐大,有兩個管絃樂團、多位獨唱者與少年合唱團,全曲約三小時,是巴赫登峰造極之作。

6. 請參考《PAR表演藝術》第184期(P.92-93),2008年四月號。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