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作品美學 西方文本&東方形式
打造莫努虛金的戲劇精髓 東方形式點金 鎔鑄西方新劇場
一個東方的演員,只需要一個樂師,一張椅子,以及一根棍子,就足以創造一個戲劇世界。剩下的,觀眾會用想像力把它填滿。東方劇場對莫努虛金而言,是一種記憶,一條道路,一個方向。它存在在當下,在過去,也在未來,是一個再具體不過的追求目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方法 鬆散,就請給我滾出去!
從「面具」延伸的「內在風景」
莫努虛金對待劇場創作的過程,就像她對待「面具」一樣,是很東方的。面具表演是陽光劇團的演員訓練核心,也因此發展出獨特的表演美學,在排練場裡,面具被對待一如聖物;而莫努虛金也要求演員進入排練場時,就必須嚴肅準備好自己的「演員狀態」,對她而言,排演就已是一件極其神聖的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陽光劇團音樂家
尚-賈克.勒梅特 讓音樂成為無所不在的演員
今年五十五歲的勒梅特三十多年來在陽光劇團的作品中從不缺席,始終扮演著「陽光劇團的音樂家」的角色,「從我加入開始,音樂真正在陽光劇團的舞台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像大多數東方的戲劇演出,音樂家自始至終一直出現在舞台上,對陽光劇團而言,音樂是戲劇動作的一部分。」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注議題 這樣的女人,你服不服?
因為身在歷史,更要創造歷史
「當初有誰想到伊朗會成為我們關心的對象呢?」莫努虛金曾經這麼回答質疑她以柬埔寨的歷史作為創作題材的問題。她認為,人處在這樣的環境,絕對不是事不關己;因為身在歷史,更要創造歷史。據說,在陽光劇團的作品,莫努虛金都會安排「女人擁抱女人」的主題畫面。面對這樣一個強悍的「男人婆」,聰明的妳我,真的要能體會得她言外與弦外的溫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深入陽光 在陽光劇團的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子
我看到的莫努虛金與她的陽光帝國
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求學期間,謝宜靜因緣際會加入陽光劇團,在《河堤上的鼓手》、《奧迪賽最後的驛站》兩個製作中擔任音樂設計尚-賈克.勒梅特的助理,前後時間長達五年。謝宜靜接受本刊採訪,除了談及陽光劇團的營運模式,也提到外界對其「同工同酬」的誤解,以及該團因獲取龐大資源而受到的爭議。採訪時,謝宜靜透露,因莫努虛金的霸道獨裁和專橫,讓許多團員在離開陽光劇團之後,都有所謂「莫努虛金情結」,包括她亦然。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作解碼 關於《浮生若夢》
流轉變換 觸動心弦的生命剪影
要用一篇短文說明這齣六個半小時的戲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是說它的故事線有多長多複雜,而是,有一些情緒是無法用文字明說的。這齣戲,有很多情緒是隱藏在文字下面,隱藏在畫面當中,隱藏在演員的眼神流轉之間,說出來,只會破壞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沈默的大師 煙霧中的舞者
唯獨一次坐在碧娜身旁,是前往機場的途中。照樣沈默的她,除了雙眼凝望窗外,便是頷首陷入沈思,不經意中,發現她的手翩然動了起來,輕輕地、毫無稜角地擺動,整隻手臂彷彿全沒了關節,只有那麼一下子的揮舞,等等,我看到大師的靈感了嗎?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果我是植物,碧娜就是適合我的天氣!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的資深舞者多彌尼克.梅希(Dominique Mercy),從第一次訪台演出《康乃馨》時就令人極為印象深刻,與碧娜合作超過三十年的他,這次更主持舞蹈工作坊,帶領本地舞者體驗碧娜式的舞蹈。本刊趁此機會,訪問這位優雅的舞者,一談他與碧娜工作的種種。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簡潔.入世.熱情馬祖卡
我們觀賞碧娜對於社會關懷的手法,她善用簡單的取材、直接的陳述,藉著事物的比對來呈現議題的特性。是一種感知(to perceive)的過程,她讓我們在感官的世界接收到「生猛般」的資料,並且轉換成真正可用的資訊。讓我們實際感知到內在心靈對這世界的意象,而非外在世界的本身。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因為電影,和夢想沒有距離
陳懷恩vs.林靖傑
對台灣電影工作者而言,今年最令人振奮的可能不是李安《色,戒》再度擒得威尼斯金獅獎,而是林靖傑以《最遙遠的距離》獲得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最佳影片」。 這是國片最壞的年代,投入電影工作十八年的林靖傑,等了九年才拍一部作品,得知獲獎後,為拍片背債六百萬的他說:「獲獎高興一天就好!」要開始煩惱的是如何讓新片順利在台灣院線上映和吸引觀眾走進戲院,唯有獲得觀眾共鳴,看到票房和市場,台灣電影才有機會突圍,他的導演之路才能長長久久走下去。 另一位即將以《練習曲》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導演陳懷恩,剛進入電影這一門工作,便趕上了台灣新電影的第一波浪潮,走過輝煌年代,早期擔任候孝賢電影的攝影指導的他,入行二十多年後,終於在今年春天發表了自己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對他來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 同樣從事電影工作,兩位和劇場都有些淵源:林靖傑《最遙遠的距離》是為早逝的劇場鬼才陳明才而寫;陳懷恩的老婆是知名劇場演員楊麗音,為了《練習曲》,她不僅親自上陣演出,還擔任監製。兩部片不約而同地從台東開始,《練習曲》一開場的取景,巧合地就是阿才走向大海的地方。 那天下午,林靖傑和陳懷恩,兩位國片導演碰頭,對於在台灣從事電影工作的箇中甘苦,我還沒開場,他們早已先聊開來了。且一如我所認識的大部分劇場工作者,即使大環境對藝術創作再不利,國片市場再低迷,他們仍然還有夢。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現代劇場鬥牛士—
拉夫拉前衛劇團
從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開幕大秀震驚世人以來,拉夫拉前衛劇團始終以其超越界線的猛爆創作力,讓劇場觀眾飽受各種感官的直接刺激,挑戰所有人的觀劇經驗,征服各式各樣從街頭、廣場、廢墟到鏡框舞台的場地。原本要在今年十月首度訪台演出的該團雖因故取消,但仍帶來該團的精采影像展出,藝術總監Miki Espuma更親自主持大師講座。就讓我們透過影像、專文與訪談,了解這個「歐洲最屌的劇團」!
-
國際藝識International Vision 艾瑪.湯普遜、黃秋生、詹瑞文、林如萍的專業啟蒙
不要老實的演員 寧當喜悅的騙子—菲利普.高利埃
法國劇場大師賈克.樂寇的弟子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是形體劇場(Physical Theatre)的重要推動者,門下曾教導出多位傑出的劇場與電影演員。時常應邀到世界各地主持表演大師班的他,今年下半年也到訪台灣與香港,帶領演員工作坊。表演教學獨特又嚴厲、言語尖銳又風趣的高利埃,讓參與的演員們又愛又怕。本刊特邀香港「劇場組合」經理潘詩韻為本刊讀者帶來第一手的香港現場報導。
-
藝視窗 News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台灣】 藝術+科技 怎麼玩? 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Openplay」 當藝術碰上科技,會有多好玩?2007台北數位藝術節將要帶來一場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新媒體慶典!11月23日至12月2日以「玩開 Openplay」為主題策劃了國際邀請展、數位藝術作品表演、藝術創作論壇、台北數位藝術獎四大活動,展演最流行、最hot的數位藝術新趨勢。參展藝術 家和作品包括紐約塗鴉研究實驗室(Graffiti Research Lab)的《雷射塗鴉》、西班牙龐部法布拉大學「互動音訊」團隊的《互動音樂桌》、日本東京大學的阿法羅.卡西那立(Alvaro Cassinelli)的作品《時間投影機》、加拿大團隊拉斐爾.迪安哲亞、麥斯.狄恩,以及麥特.唐納文合作的《電動椅》,倫敦的隨機國際 (Random International)的《光之滾刷》以及華倫蒂娜.芙斯科(Valentina Vuksic)的《哈迪斯可》。詳見網站:http://www.dac.tw/daf07。(廖俊逞) 文建會2007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即將決選 睽違兩年的「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在文建會主委翁金珠的支持及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奔走下,終於恢復辦理。本屆比賽類別僅有「藝術創作 類」,取消原有的「全民舞蹈類」,且該舞蹈創作必須是從未正式發表過的作品。初選日期為10月30、31日,初選入圍的三十個作品,先頒發新台幣一萬元獎 勵金,並將於11月17、18日假台北市社會教育館城市舞台舉行決選,將選出八個作品,得獎作品將於12月2日、8日分別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文中心演藝 廳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中興堂巡迴演出,歡迎索票入場。(周倩漪) 【國際】 國際劇評人協會泰莉獎候選名單出爐 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評人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
-
藝術家的OFF學
純潔的土地(上)
車輛彩繪裝置幾乎是巴基斯坦最知名的特色與工藝,據說是來自舊時駱駝商隊裝飾駱駝的傳統,不僅大小汽車,連田裡工作的牽引機、賣冰飲的三輪小車、築路挖土機等都多少可見彩繪美容他們投注著巨大熱情,且所費不貲,我不禁揣想往昔絲路送迎繁華榮光。
-
一本藝術經 力晶半導體董事長
黃崇仁:邀藝術家來訪,台灣才不會被遺忘
力晶半導體,這個身為業界領先的記憶體晶片專業製造公司,在台灣的名氣是無人不知曉,而力晶文化基金會,則從藝術節、管絃樂團、音樂名家、博物館到紀錄片等等,在精緻藝術活動中從不缺席。總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總是帶頭創造奇蹟,商場上叱咤風雲的董事長黃崇仁,在藝術文化的推動中,一樣賣力向前衝!
-
專題
張碩修 Comedy Club裡繼續實驗小劇場
師大夜市附近的泰順街上,最近開了一家有趣的Club,偌大的空間裡,最顯眼的是一個小小舞台,好萊塢電影裡面常看到的脫口秀場景,就在這個舞台上演,台上的人講笑話,台下的人聊天吃東西,有時聊天有時看看台上,很Free的美式氣氛。此店的「藝術總監」正是大名鼎鼎的前台灣渥克劇團團長──暱稱為Social的張碩修!
-
專題
陳逸書 奔馳在電腦與舞蹈之間的「超人」
白天,他是個規規矩矩的上班族,戴著斯文的眼鏡,勤奮地在電腦前工作。 晚上,他進入一個充滿鏡子的大房間,換上貼身的衣褲,勤奮地舞動身體。 這不是電影《超人》中的變裝情節,而是新古典舞團舞者陳逸書的真實生活情景,說他是「超人」,其實也蠻接近了。
-
專題
邵淑芬 弄樂煮茶「玩物尚置」又何妨?
轉進愛國東路的小巷,推開古樸的店門後迎面而來的是氤氳水氣與繞室茶香。滿屋精緻的茶具及骨董,更襯托出懷舊幽情。女主人煮水泡茶,舉手投足間優雅輕盈,話語溫軟細柔。不說,你絕對看不出來這位聲音纖弱到讓人幾乎開始擔心錄音機無法收音的女主人,正是樂團中最大聲量的製造者現任國家國樂團打擊樂手的邵淑芬。
-
藝@書
為受壓迫者發聲的劇場美學大師
編按: 本期刊出黑眼睛文化「劇場手邊書」系列的第二本書《波瓦軍械庫:預演革命的受壓迫者美學》精采摘要,針對「社區劇場」提出精采的見解。該系列由牯嶺街小劇場策劃,耿一偉主編,是一項長期的出版計畫。以手邊書的親和形式,兼顧前衛、時代性、深入淺出的考量,尤其注重以個別作者對國內現況的觀察,提出有用的論題方向,彌補中文出版的空缺。 大約從二○○○年開始,戲劇教育、社區劇場、應用劇場等相關的研討會與研習營已越來越多,幾年下來,不僅從事教習劇場的團體變多了,地區的分佈更廣了,和國際相關領域的交流互動也越來越頻繁,奧古斯都.波瓦(Augusto Boal)成為許多從業者不得不認識的一位劇場先驅,他的理念和技巧,即使以當代世界劇場的高度來看,其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的。 這本小書第一章介紹波瓦的生平背景,第二、三章介紹他從受壓迫者劇場到立法劇場(legislative theatre)的幾個主要概念與技巧,第四章則介紹英國教習劇團GYPT和波瓦受壓迫者劇場之間的「相遇」,這樣的例子在國外幾乎數不勝數,我之所以挑選GYPT,一方面因為我個人參與過當年的互動劇場研習營,比較熟悉,二方面也可以讓相關從業人士回頭檢視過去十年來台灣在教習劇場方面的成長歷程(註),第五章則以一場研討會的記錄文章,作為本書正文的結束,但這並不代表受壓迫者劇場在台灣經驗的結束。 波瓦的生平與時代背景:流亡與返鄉(1971以後) 出獄之後(編註1),波瓦開始了海外流亡的人生,途經阿根廷、秘魯,他的第一本書《受壓迫者劇場》,就是一九七四年在阿根廷出版的;後來他又輾轉流亡到葡萄牙,最後來到了法國巴黎,在這裡他一直待到一九八○年代末期才又回到巴西。他的被捕下獄與出獄流亡,也讓創團將近二十年的阿利那劇團(編註2)搖搖欲墜,先是阿如汀(Luis Carlos Arutim)導了一齣內容貧乏、了無新意的關門之作《甜美的拉丁美洲》Doce Amrica La
-
藝@電影
當你穿過牆壁,看見台灣的科幻片……
導演鴻鴻展現他超人的想像力,拍出了台灣電影從未出現的科幻片。新作《穿牆人》靈感來自法國小說家馬歇爾.埃梅的短篇小說,深具奇幻風格,在美術與攝影的經營之下,影片成功地打造出末世與科幻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