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舞蹈
從「無關四月」看後雲門新解
「雲門」的舞蹈不會只是單純地扭動身體,它永遠肩負使命、傳達訊息、舞以載道。然而「無關四月」有的卻只是以身體爲主體,讓身體在主題、故事、情節之外重做主人,不再爲文學、歷史服務。
-
戲劇
《爺爺的房間》寫實如何拿揑
感人的詮譯,究竟是更內斂的寫實?非寫實?還是有其他途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動與靜心
神聖舞蹈使用身體多重節奏的同時進行,其精確、複雜與專注的特質,除個人身心、腦的協調之外,並要求個人與羣體的全面調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奇妙的達克羅茲律動敎學
這是一種極爲特別的敎學方式,主要是要求學習者以肢體感應並理解、表現音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樂.舞.戲「一體」的表演
許多人都對多才多藝的梅芮迪斯.蒙克十分好奇,究竟這些充滿創意的藝術靈感來自何處?她是如何訓練她的團員?如何和她們一起工作?參加她的聲音、肢體工作坊是一次很難得的經驗。
-
原住民樂舞
旣陌生又熟悉
台灣的原住民族由於其語言與風俗習慣互異的文化特質,日據時期便受到許多日本學者的靑睞,而成爲絕佳的研究對象。而舞蹈在九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又因生活習慣及自然環境而有所不同。從繁殖、驅靈、慶祝到體訓,無一不是來自老祖宗所遺傳下來的文化。
-
原住民樂舞
縱谷到海岸,馬蘭到吉安
阿美族年度最大慶典「豐年祭」,每年七、八月間,在炙熱的東部陽光下,熱熱鬧鬧地,隨著水稻收割季節的不同,一個一個的部落陸續從南方逐步往北,像嘉年華會般地開展起來了。
-
世界民族樂器
天使之音、魔鬼之器
在古典音樂當中被稱做「弦樂器之王」的小提琴幾乎是樂迷的最愛,舉凡柴可夫斯基D大調協奏曲、沙拉沙替《流浪者之歌》等膾炙人口的曲目,在小提琴豐富的音色表現下,無不令人動容,但可有人注意到小提琴更是同獲天使與魔鬼靑睞的樂器呢!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上大車拚 台下談南台灣戲劇觀摩展話外話
由於「社區劇場」概念模糊,南台灣戲劇觀摩展的各個團體,希望藉著「外台北劇場」之名,重新被定位。
-
回想與回響 Echo
移花接木而畫虎不成
《春光進行曲》把《臥房鬧劇》的背景從英國搬至台灣,下半場雖有出入的情節,但劇本大綱大致相同,處處可見由原劇改頭換面的痕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化裝舞會裡的政治伴奏
導演的創意如柳暗花明般宛轉到來,這種緩緩的力量如果持續不斷,戲就好看。
-
優伶話語
傳統戲曲諺語散記
大部分的傳統藝人是爲了生活而習藝,「文化資產」只是他們習藝的結果,「發揚傳統」則是他們凋零前最後的口號
-
後台千秋
台前調度 台後理事
從最早的「抱本」、「文武總管」、「管事」、「敎官」到「主副排」或「戲劇指導」,「劇務」職司內容的多樣與重要,由一路而來的名稱可見而知。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原舞者一九九七亞洲巡迴演出 繼今年一月份菲律賓演出之行後,原舞者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之邀,於五月三十日起程,代表台灣參加「'97亞洲表演藝術節」。 由「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舉辦二年一屆的「'97亞洲表演藝術節」,邀請亞洲各國表演藝術團體相互觀摩交流,以期更進一步提升亞洲表演藝術的水平。今年參與的團體包括西藏、香港、日本、中國大陸、印尼、斯里蘭卡、菲律賓及台灣等。 「'97亞洲表演藝術節」此次分爲「節日村莊」及「藝穗節」。其中「節日村莊」在戶外公園(Fort Canning Park)內舉行,原舞者在六月一至五日晚上連續演出五場;而六月二日及四日中午則參與「藝穗節」室內演出部分。 此次由長榮航空贊助成行的原舞者,新加坡是其亞洲巡迴計畫中的第二站。這是台灣原住民團體首次赴新加坡演出,希望藉此讓亞洲各國代表團體對台灣的傳統藝術有更深層的了解。 (編輯室) '97屛風演劇祭甄選演出團體 八十五年六月到八月間,屛風表演班首度試辦「屛風第一次演劇祭'96」的活動,而爲了替劇場界盡些棉薄之力,屛風將在今年十二月正式舉辦「屛風第二次演劇祭'97」,公開甄選有興趣參與的團體。屛風將提供入選團體製作經費、文宣、技術等資源,完成作品呈現。 甄選辦法如下: 甄選類別:具實驗精神之戲劇演出(含舞蹈劇場、各型態之表演藝術) 甄選名額:預計甄選二〜三個表演團體,每團演出五場。 甄選資格: 國內、外立案之社會業餘表演團體(不含校園附屬學生團體),未公開發表之原創作品。 索取演出計劃書者,請附回郵信封、備妥詳細之演出計劃及相關資料(乙式五份)。 査詢專線:02-9382005 收件日期:六月三十日止(郵戮爲憑) (編輯室) 台灣表演團隊進軍亞維儂 在文建會
-
即將上場
與非洲共舞西非幾內亞渥司(WO'SE)舞團
非洲人深信,舞蹈與鼓樂是潛力無窮的生命,不論在成年祭典裡、在戰爭裡,或在慶祝和平的歡樂節慶裡,歌頌生命,從生到死。舞蹈內容從搖籃曲、民族歌謠、豐收慶典到送葬行列,它的舞蹈節奏響應著人類心靈狀態的起伏。 由十位鼓手與二十多位舞者組成的渥司舞團,是以非洲正統舞蹈及西非的幾內亞民族舞蹈爲主,豐富且多樣化,能激發觀衆內心熱情,進而享受舞蹈與音樂的美妙經驗。
-
焦點
側記沈斌 武生導文戲
看上海崑劇團演《長昇殿》時,並不識沈斌其人,這次爲《釵頭鳳》而訪,初見,恍如見到某綠林好漢,雖然他衣著時裝,但直覺他──頭髮根根直杵,是個五花大綁、怒目瞪視的短打武裝人。 我其實有一點驚到。 還好,他的笑意看來訥實;後來,他是滔滔不絕,連說帶比劃的表演。 果不其然,他十二歲進上海戲曲學校,攻武生。在校期間他演《林沖夜奔》,他演《界牌關》,把蓋春來親授的羅通臨死前的「前仆變僵屍」,演得叫師生刮眼。畢業後逢文化大革命,沈斌在幾齣京劇樣板戲裡演武兼技導,到一九七八年入上崑劇團擔任演員及技導。 戲曲導演這條路是他看書自修,以「農村包圍都市戰術」建立起導演實踐條件的。一九八三年起,他爲婺劇導《鐵靈關》、爲豫劇導《西湖公主》、《周公輔政》,錫劇《白蛇前傳》、紹劇《渭水之戰》、淮劇《血染白綾》。在這些地方劇種裡他翻筋抖雲,以武的基礎大肆實驗導演手法。在《鐵靈關》中,以兩個表演區將劇中雙受審、雙起解、雙受杖、雙出征、雙跪城作對比式展演;在《西湖公主.巫山尋妻》中,爲懇求神女指路,他設計演員「雙足跳起在空中轉體一百八十度;雙膝跌跪,再單膝交替跪走前扑,繼又轉體三百六十度,跪轉甩髮;最後頭撞巨石,硬僵屍倒地」,這一段光是用閱讀的已經足敎人手軟屛息了。 「快節奏,大停頓,作人物形象雕塑」他口出絕招。 一九八六年上崑爲莎劇節製作《血手記》,在黃佐臨藝術指導下,沈斌與另二人組成導演組合作。這齣戲的影帶版早已風靡台灣,尤其劇中三女巫(丑旦)一高二蹲矮步的表演,以及計鎭華(馬佩/馬克白)借京劇麒派撣鬚,彈鬚,捋鬚的一連串表演動作,表現內心的矛盾和恐懼,再及張靜嫻(鐵氏/馬克白夫人),暴斃前狂洗血手的身段,都爲此地戲迷所津津樂道。 以下,這個拚命武導開始浸入到文戲的戲壜子裡去了。 《血手記》的成績,使沈斌得戲曲前輩李紫貴賞識,收爲徒,並推薦到中國戲曲學院短期進修戲曲導演。一九八七年上崑名作《長昇殿》是他拿到戲曲導演證照的第一齣有照作品(他笑稱是駕駛執照)。八八年之後,他成爲上崑專職導演,《占花魁》《甲申祭》《新蝴蝶夢》《十五貫》都是沈斌導演作品。 聽他一一道出:「鄭拾風是我的文學老師,李進、黃佐臨、李紫貴是我的導演老師,上海京劇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飛鴻落照 紀念姚一葦老師
姚老師給了學生一把刻痕淸晰的尺,好用以丈量檢驗劇本人物的塑造、結構的形成、主題的傳達。雖然那絕非世上唯一的尺,卻是値得運用的好工具。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只爲你 專訪碧娜舞作攝影家卡波內
二月廿日〜三月九日期間,在香港的文化中心大廳,爲了配合碧娜在藝術節的最後一檔大製作,特別展出自一九八二年就開始只爲碧娜的舞團拍照的義大利攝影家法蘭契斯可.卡波內(Franceso Carbone)的碧娜舞作攝影展──Only You. 十六歲就開始學攝影至今,卡波內原本是從事電影攝影、後來因感覺拍電影太浪費時間,才改做報社的攝影記者。晚上爲了調和白天的工作壓力,經常躱到劇場裡看演出,並在看過碧娜的作品後,毛遂自薦地跑去烏帕塔,爲碧娜及團員們拍照。沒想到,在一個下午之內,碧娜的氣質及工作態度深深地感動了他,使卡波內決定走上舞蹈攝影這條辛苦但愉快的專業。 這次攝影展的題目:「只有你」,雖然部分原因是借用碧娜去年以美西爲主題的新舞名,但卡波內表示,更重要的,是因爲他只爲碧娜一人奉獻他的技藝。十五年下來,卡波內已經隨碧娜及舞團到世界各地記錄了他們無數場的演出。即使一九九三年時,他在巴黎歌劇院拍烏帕塔舞團演出《伊菲珍妮在陶里斯》時,摔斷了脚,如今走起路來還一跛一跛的,但他仍欣然地跟隨碧娜到全世界,自願爲她及其舞者辛勤創作出的瞬間畫面,留下永恆的回憶。 (本刊編輯 林亞婷)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離開口號,回到劇場
近十年來,台灣因著「後現代主義」旋風,因著部分打著前衛劇場旗號者的鼓吹,同時,也因著「顚覆」的票房吸引力;或因爲台灣劇場無力、或無法長時間進行訓練,劇場的基本功--演員訓練已經被忽視很久了。在本期及下一期裡,我們對「古典」的劇場訓練方式--方法演技、越來越受肯定的亞歷山大技巧,進行了初步的介紹;另外,我們也從台灣劇場訓練的問題進行了反思。就要邁入二十一世紀了,我們的確該對劇場訓練投注更多心力。「離開口號,回到劇場」,該是時候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訓練營
1.認識肢體──尋找自我的身體語言 主辦單位:光之片刻表演會社、在地實驗 (02)778-9268 上課期間:五月六日至六月十五日 課程內容: 包含四個部份:按摩、一般表演訓練、鈴木忠志演和訓練法,與太極導引。學員在經過十二堂肢體課程的訓練後,可以對不同系統的梗概有一認識,再選擇與自身體質習味相應的訓練系統,作長期的開發與硏習。 上課敎師: 劉世傑、劉守曜、林如萍、王榮裕等長期在劇場工作人士。 2.梨園戲傳承計畫㈠ 承辦單位:漢唐樂府.梨園舞坊 (02)7252008〜9 授課科步敎師:蔡淸平 音樂敎師:王心心 藝生班報名截止日期:六月十日 「梨園戲傳承計劃」是漢唐樂府.梨園舞坊爲落實古典精緻梨園戲扎根本土的計畫。課程共分四期,時間長達三年。敎授身段科步與音樂,並實習製作傳統折子戲、全本梨園戲,乃至新編梨園歌、舞、戲,使學員通盤了解並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南管、梨園的豐富元素。 課程:分爲「藝生班」與「賞析班」 班別 藝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