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對話體
聲文
年輕時讀過朱光潛的文章,常常強調,語音演變的背後有風俗習慣、生理構造和心理性格。唸唸看,「鏗鏘」與「柔弱」、「迅速」與「緩慢」、「飛揚」與「沉落」,語音輕重長短有所暗示,亦烘托出意義的感受。
-
練物闢
劇本
讓我們從編劇、導演的位置再往前一步,當劇本落實在演員本身時,也需要將劇本記錄在身體的副本裡面,有些人用腦袋背台詞,有些人不習慣台詞用背的,就用動作讓身體來記憶。
-
腦海裡的旋律
爵士、古典名家凱斯.傑瑞特的難題
古典鋼琴家會把重點放在「如何演奏」:對他們來說,指法的選擇非常關鍵,因為這關乎他們是否能完美展演技術,將個人的詮釋做出極致表現。
-
入戲的觀眾
一月三舟
好幾年沒聽《一月三舟》了,前陣子想起羅曼菲老師,又把CD翻出來聽了一遍。你會問曼菲老師跟板橋文夫有什麼合作關係?其實沒有。
-
巴黎
巴黎歌劇院推出《緞子鞋》慶祝藝文場館重啟
《緞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黃金時代,主軸為男女主角的苦戀,因個人及國際政治因素牽絆,至死無法廝守。克羅岱爾於1919至1924年在亞洲擔任外交官期間寫成此劇,原劇本長達12小時,歌劇版則縮減為6小時。
-
倫敦
搬演退休護士回憶錄 為前線醫護加油
五女一男的演員陣容,精巧捕捉了護理人員介於因挑戰而精神抖擻與挑戰後精疲力盡之間的微妙界線,也使觀眾充分感受到醫療人員對工作的自豪與熱情。
-
紐約
職場霸凌遭揭露 影藝製作人魯登引退
魯登惡行在業界早就是公開秘密,過去還被視為其成功表徵,《華爾街日報》在2005年就曾以「Boss-Zilla!」為標題,描述他5年間換了至少250位助理的事,言下之意只有少數人才能被他操成大器。
-
柏林
滾動式解封 文化場域逐步開放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的柏林影展,也順勢發展新的活動形式,推出「夏日特輯」系列,連結柏林不同城區的露天電影院,在原有單元架構下,播放幾乎所有入選電影。
-
東京
Saison基金會發展非任務型補助與遠距駐村
基金會的另一個重點項目是藝術駐村,在無法跨國移動的限制下,初期雖然試著發展線上駐村,或將重心放在人才培育,仍會遇到參與者缺乏主動性等問題。
-
首爾
業界期盼多時 大型展演活動有條件式解封
韓國民眾在落實近兩年的防疫生活下,多數已習慣各種觀演規範,也期待有更多踏出家門、觀賞實際演出的機會。
-
香港
現場演出回歸,線上表演創作如何繼續?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也在去年推出「藝術紓困計畫2020」,共13個項目獲資助,自去年中起進行約1年的創作。
-
澳門
「BOK」戲劇雙年節7月底登場
「BOK Festival搏劇場節」自2013年起舉辦,發展至今成為戲劇雙年節。「BOK」為粵語「搏」的拼音,取其「接駁,拼搏,放手一搏」精神,探索劇場各種可能。
-
檳城
展延實體節目 「2021喬治市藝術節」移師線上
來自新加坡的數碼劇場《Body X The Culprit》別開生面以手機拍攝,讓觀眾互動參與,從案發現場找出證據,線上與其他參與者討論和投票選出兇手。
-
曼谷
串流平台因疫崛起 曼谷影劇魅力席捲亞洲
泰國影視龍頭GMM製作的《轉學來的女生》,2018年於泰國上映,但今年5月進入平台後立即雄霸排行榜,在台灣也備受矚目。
-
新加坡
前衛先驅唐大霧 持續發表行為藝術創作
5月間,唐大霧率領了11位表演者、2位演奏家與1位歌唱家,在即將關閉的藝術空間電力站呈現行為藝術展演《一個大排練,第幾幕》。
-
北京
孟京輝等大咖推出首屆秦皇島阿那亞戲劇節
「候鳥300」計畫,300位藝術家用300小時進行最完整的表演實踐,自製海報和票券,宣傳、售票也成為表演環節,各種表演在小鎮隨處可見,讓觀眾以度假與流浪的心情浸入表演氛圍中。
-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一~六》6月21日起連續六天免費線上觀賞
綠光劇團感謝觀眾在無收入期間行有餘力支持,透過「雨天,我們撐傘」將票券退款轉捐款,決定將經典作品「人間條件」系列第一集至第六集全部線上免費播放,6月21日起連續六天按順序播放,每部在線上停留48小時。
-
森。木管三重奏結緣10年 音樂專輯回探美好回憶
「很感恩一路上有朋友一起玩這麼久,我們的組合跟室內樂一樣,精神是最渺小也是最巨大的。」妳一言我一句,組成了這段話語。雙簧管演奏家謝宛臻、單簧管演奏家劉凱妮與低音管演奏家簡凱玉,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平時忙於演奏、教學及策展等,3人不僅是好友,也是音樂路上同行的夥伴。在2011年於國家音樂廳舉行創團音樂會後,「森。木管三重奏」以「10年」為主題,將美好回憶化做音符,凝結在專輯中。 故事應該從更早之前說起。2008年她們在嚴長壽與胡乃元創立的Taiwan Connection 室內樂團的音樂推廣計畫相遇,由公益平台基金會安排,進入許多偏鄉小學及企業團體分享音樂。為此,她們持續鑽研三重奏,也將適合的曲目改編以饗觀眾。 為了紀念這些上山下海的歲月,她們挑選巡迴演出時打磨得光亮且受歡迎的曲目錄製,有經典的貝多芬三重奏、德裔捷克作曲家舒霍夫(E. Schulhoff)的嬉遊曲、法籍波蘭作曲家湯斯曼(A. Tansman)創作組曲及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提里耶(M. Thiriet)的《詩與韻》。最後,再以作曲家聶琳與官大為分別改編的〈雨夜花〉與〈夜來香〉作為結尾。「樂曲從舒霍夫的作品堪稱為簧片三重奏(Trio dAnches)試金石的嬉遊曲到簧片三重奏的起源地法國,最後再到台灣,是有脈絡所在的。」謝宛臻說:「除了貝多芬外,其他作品創作於1920到50年間;而台灣很熟悉的〈雨夜花〉與〈夜來香〉兩首曲子則是1933跟1944年創作的,是同代不同的對照組。這兩首平常當做安可曲介紹給觀眾,做成專輯放在國際平台上,也能讓外國人聽見台灣的歌曲旋律。」 由於想法相近、因此不管做什麼決定,3個人共識高,做事情也快,連錄音都一氣呵成。劉凱妮說:「我們樂器音色其實非常獨立,但也互相支撐、相互融合。」簡凱玉也有感而發:「『要成為一個『森』,三個『木』的位置很重要!多一點、少一點都不會成為一片森林。」專輯沒有華麗的包裝,只有3支木管高貴與溫暖的質地,一致、互補,才能讓音樂悠揚,就像她們走過的10年一樣。
-
國表藝三館一團聯手出擊 守護表演藝術界元氣
從五月中疫情升溫展開三級警戒以來,表演藝術團隊受到嚴重衝擊。在疫情考量下,場館閉館、節目全數取消或延期,宛如進入表演藝術的寒冬。因此,國表藝研擬長遠計畫,分三個階段面對。
-
文化部公布「藝文紓困4.0」補助須知
「藝文紓困4.0補助」分為對自然人及事業的補助。具我國國籍的自營或無固定雇主的藝文工作者,因受疫情衝擊而導致承攬契約或工作約定受影響,無論有無參加勞保等社會保險,皆可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