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以當代的政治性,和當代的觀眾對話
繼二○一六年合作《酒神女信徒》,國家兩廳院再次邀請希臘阿提斯劇院(Attis Theatre)創辦人特爾左布勒斯(Theodoros Terzopoulos)來台,與副導演史特羅帕斯(Savvas Stroumpos)親自甄選台灣演員,並由林子恆、蔡佾玲帶領演員集訓數月,搬演西班牙劇作家羅卡(Federico Garca Lorca)的《葉瑪》Yerma,這也是他在一九八一年首度執導此劇後,相隔卅七年後再度執導。本刊特於排練空檔前往專訪導演,與他聊聊本次《葉瑪》的製作發想、他的劇場信念及和台灣演員、藝術家工作的經驗。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身到心的修練 認識自己打開自己
在特爾左布勒斯導演前一部在台作品《酒神的女信徒》即已擔綱演出的林子恆與蔡佾玲,有著相似的背景,都是大學戲劇科班,又負笈英倫,也涉獵不同的劇場系統,參與劇場演出之外,也在校園教授戲劇。前年開始,兩人投入特爾左布勒斯所建立的「酒神的回歸」訓練方法。豐富歷練至今而投入酒神系統,他們是如何看待「表演者訓練」的呢?
-
戲劇
「人間音樂劇」的起點
《再會吧北投》一如綠光劇團以往作品,以淺顯易懂的劇情、寫實復古的舞台、草根親民的語言,讓觀眾得以快速地進入故事情境,更巧妙地運用歌曲,讓表面上的演唱注入了不少敘事層面的試驗,讓歌不只是歌,讓此作不只是掛上「陳明章」這塊招牌而已,而是富饒底蘊地將其音樂的精神轉化、延伸,與戲的內容相互接續、呼應,甚可作為國內「點唱機音樂劇」的參考範例,以及「人間音樂劇」的起點。
-
戲曲
唱完一首未完的「京歌」與《京歌》
與其評斷《京歌》形式實驗出什麼,或說意圖完成什麼,不如認為其以類似《莎姆雷特》(屏風表演班,1992)的效果與結構,進一步透過創作本身來重新思考形式實驗的過程。就如開場不久後,阿仁便提出對「跨界」的質疑,卻又用混搭的方式七零八落地完成《京歌之真假薛平貴》,反過來履行自身質疑,形成詭譎的反諷。
-
新銳藝評 Review
光的反面
《光年紀事》用詩意與純度極高的美感,一開始就取消了隱喻的線,讓我們的回憶與意識可以是宇宙,是海洋裡的探險。避免哲學與宇宙觀的論述陷阱,可以安心去訴說關於一個人內心私密的話語。動用整個劇場的「光」,亦借喻了指涉到「黑」。我們看到的,是個提煉出來,甚至有點過度潔亮的光之劇場,記憶的劇場。只是終究借喻出來的,是無邊的黑暗與遺忘。也許是為了看見黑暗,才召喚了光;為了面對遺忘,才召喚回憶。
-
新銳藝評 Review
翻動舞蹈的本質
結構上有趣的轉折,是中間穿插了一段「謝幕」演出,這讓觀眾得以重新觀看每位表演者「謝幕的身體」同時,也讓我們將已知的舞蹈系統重新翻轉,從共同的訓練系統中的身體回歸到單一個體,像是個橋梁,巧妙地連結概念主軸,而在謝幕後的服裝變換,更斷層與擦拭了我們的印象,像是重新啟動另一套模式,重新呼吸。
-
ARTalks
織一張黑色光暈,撫觸經驗,傳遞時間
深黑色,在排灣部落社會中是屬於貴族的顏色,平民不可越級。然而在階級制度分明卻已漸受現代社會異化的部落社會中,身為當代原住民的TAI對於部落與傳統的愛該如何說?他們集體一身黑,似乎有意讓神聖的黑色光暈撫觸群體中的每個個體,以歌聲、腳步、眼神、身體滿溢著群體也是個體的愛與矛盾,反覆運動、震盪,開啟交接傳統與未來的節點。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老靈魂的養成日記 新秀演員答客問
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承功─新秀舞台」,是讓台灣各類傳統戲曲劇種的新生代展露才華的平台,這些當代的年輕人,有著熱愛戲曲的老靈魂,為了舞台上精采的亮相,日日苦練。他們如何自我養成?對戲曲的傳統與創新,又有什麼看法?本刊特邀這次參與新秀舞台的其中三位男演員王璽傑、李家德、胡宸宇,一起分享他們的經驗與想法。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老靈魂的日常 新秀演員與她們的關鍵字
她們平常就像一般女孩,輕盈俐落地走在路上,是城市中的亮麗現代風景,但另一面的她們,卻又在各類戲曲劇種的舞台上現身,秉持著老靈魂的堅持,在戲曲表演的路上,認真前行。在登上「承功新秀舞台」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她們,一探她們的幕後人生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在日韓籍劇場導演
鄭義信 穿梭多重身分與文化 述說貼近庶民的故事
身為在日韓國人第三代、從小住在貧民聚落的鄭義信,以自身經驗描繪了社會底層的各色非主流人物,也透過生活化的台詞,述說移民世代的辛酸與悲哀。身兼劇作家與導演的他,得過多個日本戲劇界大獎的肯定,十月與十一月將分別帶來《杏仁豆腐的心裏話》與《海的孩子們》兩齣作品,讓台灣觀眾領略其平實中動人的劇場力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假如梯田、草原和冰川會唱歌
在人類文明的侵蝕下,自然環境的崩壞危機,已是世界各國相當重視的課題,而作為藝術家,如何透過自己所長,來保護這瀕危的大自然?在菲律賓呂宋島伊富高省梯田區舉辦的作曲比賽、綠色和平組織與義大利鋼琴家盧多維克.艾奧迪聯手在冰川上浮冰演出的音樂、美國蒙大拿州蒂皮特坡地藝術中心天人合一的藝術展演讓我們看到如何以音樂喚起世人關注自然,進而愛惜自然。
-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理解青春創痛 到建構「文化記憶」
臺南文化中心從二○一五年啟動「十六歲小戲節」,其中由影響.新劇場藝術總監呂毅新擔任計畫主持人的「十六歲小劇場─少年扮戲計畫」,讓甄選出來的青少年透過戲劇課程培訓及暑期排演,走完戲劇製作到演出的整段流程。今年的成果為《發角Huat-kak》,經過七次工作坊與廿次排練進行身體與聲音開發,因應不同成員特質拋出問題、磨平銳角,自孩子的生命經驗中串連線索編創成劇;演後更帶領學員以即興戲劇的方式走入社區,透過口述歷史與長者互動,也建構了跨世代的文化記憶。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跨域創作縱橫今昔 一場場看見香港的旅程
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跨界大龍鳳」藝術節於六月底起為期一個月,邀請了諸多來自在地及國外的演出,包括了融合劇場、裝置、聲響、視覺等跨域藝術。其中,《江湖》、《香港空間展》、《好旅程》、《明日之前.沉淪都市》、《漂》等展演,內容皆從香港出發,含括了文化、音場、歷史、空間等面向,演出都跟旅程有關,引導觀者親身體驗,重新認識眼前這已再熟悉不過的世界。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三人演繹百年興衰 金融海嘯席捲舞台
二○○八的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事件,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影響深遠,英國國家劇院在事件十周年的今年,推出由導演山姆.曼德斯執導的《雷曼三部曲》,從家族史出發,全場只有三位演員化身家族中的各種角色,舞台與音樂設計以極簡風格呈現,充分發揮劇場魔力,在有限時間內,去蕪存菁地帶領觀眾回探這百年企業的風華興衰。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尋找青年人才參與創作與實習
【台灣】 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 尋找青年人才參與創作與實習 兩廳院持續經營的「藝術基地計畫」自2019年開始擴大整體基地內容,除邀請「長期駐館藝術家」進行全新創作,與國際場館合作,開創更深廣的對話交流,並同步啟動「短期駐館藝術家」、「Gap Year兩廳院壯遊」及「藝術行政實習計畫」三大徵才計畫。兩廳院試圖將陪伴的過程往前推進,從青年培力作起,以更充足的資源及時間培育優秀人才。整體「藝術基地計畫」涵蓋行政、製作到創作,希望提供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在尋找夢想、發揮才能的路上最有力的支持。 「短期駐館計畫」,每期三個月,一年開放兩位名額,由兩廳院提供15萬元駐館工作費,希望吸引具備三年以上專業藝文相關工作經歷,並以台灣為主要創作基地的藝術家提案申請。除了鼓勵藝術家以跨領域及跨社群合作方式,打開更多連結與交流,激發不同背景創作者的對話空間,也期待藝術家透過駐館創作,深化作品發展。 首次啟動的「Gap Year兩廳院壯遊」計畫,則提供21~26歲具潛力新人自由探索的機會,以為期一年的時間,藝術家一方面參與場館創意專案,了解企劃發想環節及劇場運作面向;另一方面則以表演藝術領域為範疇,自主發展個人創作計畫,挖掘藝術潛力。Gap Year計畫預計選出五位藝術家,由兩廳院提供每月工作費25,000元,讓正準備踏出校園或剛踏入社會的青年藝術家率先進入藝術環境試水溫,並能在生活穩定的條件下,大膽揮灑創作才華和創藝能量。 翻轉一般寒暑假短期實習做法,兩廳院擴大「藝術行政實習計畫」,採學期制度與校園接軌,以每年兩次的全職實習計畫,提供長期且深化的學習內容。每次預計招收10名在校學生,實習期滿5個月,將提供3萬元獎學金及實習時數證明。希望同學用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實際參與兩廳院節目部、公共溝通部、顧客體驗部、演出技術部、業務發展部等五個部門工作內容,將所學與實務結合,深度了解藝術行政真實的工作環境與面向。 相關徵選自即日起展開,至10/25截止。詳情請參兩廳院官網 <a href="/backArticle/edit/npac-ntch.org/zh/artProject/intro" target="_blank"
-
專題
滋養我的那些玩意兒
說藝術無用,說藝術玩物喪志,從根本上來說,或許並未說錯。經世濟民的「有用」,藝術未必想做;凌駕眾人、翱翔天際的鴻鵠之志,也不一定吻合藝術創作者內在的真正需索。做藝術,搞創作,到底圖的是什麼?如果不是為了討生活,而是過生活呢? 這次我們不再直面藝術、扣問創作,繞過它們,我們闖進劇場藝術創作者的生活現場,不拘命題,任他們分享生活中一切能夠滋養自己的事物。當然,對某些人來說,創作本身即是滋養,然而離開藝術創作的中心,構成它的邊陲長得如何?邊界在哪?或許我們該說,這次探究的不是創作者也不是工作者,而是一個人,如何被他瑣碎的癖好和興趣,支撐著、澆灌著,讓他有力氣往藝術的深處走去
-
專題 偶戲編導演
薛美華 不斷不捨不離的拾物哲學
被譽為「偶戲天后」的資深操偶師薛美華,一直以來與偶、與物件的關係緊密,也是她創作的最佳夥伴與靈感來源。平素就喜歡撿拾舊物的她,總能在有過使用痕跡的二手物中找到樂趣,在滿是拾來「寶物」與自己歷史物件的工作室中,不斷不捨不離的她,透過整理它們來整理自己,也透過「物」與訪客互動
-
專題 服裝設計師
李育昇 「窮」字逼出來的阿舍
喜歡買花、逛宮廟、手做DIY服裝設計師李育昇的癖好很生活,但也不能說與創作無關。他喜歡神靈世界的系統井然,但宮廟也會成為他的惡夢場景,或者靈感來源。而「動手做」則是窮逼出來的,小時候窮只好自己做玩具,長大後在劇場工作,劇場窮只好想辦法用有限資源材料來發揮創意,但創意不只為工作,夜來餘暇,李育昇還自造手工皮件,純為自用,更是自爽!
-
專題 音樂創作者
柯智豪 歡迎光臨 宅的世界
參與許多表演藝術音樂設計的柯智豪,是個不折不扣的標準宅男,熟悉次文化匯聚的台北地下街,對電玩遊戲、女僕和執事咖啡館如數家珍,花大量時間逛網,還賣力追劇然後同時寫曲創作。對各種事物的好奇程度遠超過「獵奇」的柯智豪,會在奇觀帶來的感官衝擊之後繼續追問:然後呢?為什麼?還有哪些可能?
-
藝@展覽
菜園裡的蟲文藝術家
首次受邀來台舉辦「蟲文展」的朱贏椿,將與蟲子的各種邂逅,出版成書、也打造出獨門的「蟲文藝術」,他自己開田種菜,幾年來吸引眾多昆蟲駐留,牠們在田地裡產卵、孵化、成長,完成生命的輪迴,偶爾受邀客串當「藝術家」,朱贏椿以「開半畝田,種五年菜,邀百種蟲,集千形文,成一本書」說明《蟲子書》系列的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