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北京
始於理想終於可惜 北京小劇場的低迷風景
北京的小劇場中最重要的四個小劇場:位於東城區的蓬蒿劇場、蜂巢劇場、國話先鋒劇場,與西城區的鼓樓西劇場,呈現了文化古城表演藝術的精采豐富,但近期似乎都陷入發展困境:最早創立的蓬蒿劇場負責人揹負巨債正努力苦撐;主打孟京輝作品的蜂巢劇場,其「先鋒性」一直停留在卅年前;國話先鋒劇場是北京小劇場劇目的展演櫥窗,但其經營以出租為主缺乏特色;鼓樓西劇場自製乏力,外租檔期多,處於發展低潮期。
-
香港
財政預算支持大灣區交流 藝文界憂為人開荒、忽視本土
新年度香港財政預算案公布,可見政府在許多地方投入資源,文化界亦然,但就內容看來是在原來的資助框架下投入資源,但對外在環境的問題與困境卻是助益有限;另方面,預算中有一億四千萬撥款支持表演團隊及藝術家到大灣區交流,「大灣區」指由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組成的城市群,在藝文業界組織「文化同行」的意見調查中,不少人對此存有在隱憂,更擔心創作受限。
-
音樂
既傳統又創新 同步世界音樂的融合風潮
以色列的亞馬樂團將於四月中首度訪台,呈現難得一見的當代猶太音樂。兩天的節目將分別呈現傳統與當代以色列歌曲,與各地猶太民族的音樂(葉門、塞法迪猶太民族等)。尊重傳統也勇於創新的亞馬樂團以迷人獨特的音樂曲風征服世界各地的音樂節,宜東宜西的器樂演奏和音樂風格的混搭詮釋,讓樂迷目不轉睛、悠然神往。
-
舞蹈
黑暗中的雙人舞 一種倖存求生的方法
《趨近黑暗》是法國編舞家赫佐探究大眾舞蹈三部曲的第二部。三齣舞作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處理赫佐個人對舞蹈的記憶以及建構舞蹈書寫系統的可能。《趨近黑暗》在黑暗中開展雙人關係的敘事,除了轉化民間舞蹈中常見的雙人舞形式,更重要的是試著更精確地創作關於共同體的書寫。這齣雙人舞對赫佐來說,是一種倖存求生的方法,探討何謂活著,更要以舞蹈延續舞蹈的生命。
-
戲劇
不合理的生命常態 多重合奏的青春思維
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由盜火劇團打頭陣,演出日本編導平田織佐劇本《転校生》。劇情從一位突然轉學到某校的高中生出發,他與原來的學生彼此觀察,討論著關於活著與死去,關於生存的原因、面對死亡的態度導演謝東寧表示,平田曾說過他喜歡用像是顯微鏡的狀態,去細觀生活裡的一個點,「轉校生與這個班級的學生所度過的這一天,這個奇特的一天,會讓你感覺其實正像是人類生活的某一天。」
-
企畫特輯 Special 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經典再現 初代羅密歐魅力襲台
達米安.薩格 升格人父 唱出無悔真愛
繼二○○七年、二○一六年兩度來台巡演後,今年五月,重新打造、全新製作的經典法文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將再次於國父紀念館登場,這次最令劇迷驚喜的,當屬初代羅密歐達米安.薩格的強勢回歸。相較於首版演出時的青春無敵,現在已卅六歲的達米安.薩格已經升格人父,「現在的我,終於知道什麼是『真愛』了。」他說,「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在這麼多年之後,我可以驕傲地表示,我切身了解《羅密歐與茱麗葉》所說的真愛是什麼。」
-
藝號人物 People 以色列指揮家
殷巴爾 不斷尋找意義 滋養強韌靈魂
「馬勒的音樂深刻地寫出了生命是由喜悅、挫折、希望、恐懼等各種好的、不好的事融合在一起的狀態,然後又在其中注入不斷掙扎與奮鬥的精神,試圖為人類找出活著的力量與意義。」以色列指揮家殷巴爾覺得詮釋馬勒的關鍵之一,即在於演出者是否能感受與面對這種內在衝突。而不斷尋找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讓殷巴爾始終與音樂作品共振著,「我覺得好的演出就是要不斷去尋找、探勘、確認作曲家的意圖。」
-
藝號人物 People 法國編舞家
普雷祖卡 以畫入夢的奇幻旅程
繼二○一五年的《一千零一深夜》,普雷祖卡現代芭蕾舞團又將帶著同為東方題材的《壁畫》訪台。常以文本入舞的普雷祖卡表示:「文本不僅賦予作品一種戲劇結構,也讓創作者用不同的角度去檢視自己的編舞風格。」而在《壁畫》的改編上,他說:「故事中的人物穿越一幅畫,來到如夢似幻的彼岸,幾乎就像是現代人透過螢幕深入影像世界、沉浸在虛擬空間之中。這部短篇故事不但勾勒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也使現代人想起眼前的現實。」
-
藝號人物 Peopl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何康國 為每一個缺口 冒險挑戰
曾任國內三大公部門交響樂團副團長,身兼學術研究者、藝術教育者、節目製作人等多元身分的何康國,於二月份接下了懸缺多時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重任。他說自己是一個喜歡衝鋒陷陣的人,「在人生過程中,只要發現有些缺口,就會想要冒險去突破它!」回看他的人生歷程,著實印證了他溫文儒雅外表下,有一個不畏挑戰的靈魂,他期待北市交能夠結合在地連結,回溯人文歷史,結合不同的藝術領域、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
-
焦點專題 Focus
當國樂遇上武俠電玩
一個是魔教長老,一個是五大劍派的二當家,武功高強的兩人分屬於正邪兩派,卻因為深厚的音樂造詣讓兩人摒棄了彼此身分,共同創出《笑傲江湖》一曲。經令狐沖之手傳世,所奏之聲或悠揚清越、或頓挫鏗鏘 即使武俠小說著重在政治、亂世、愛情、爭戰等劇情,但樂器或音樂的出現,卻往往是直入內心又無法防禦的重要武器。想想習武之人帶著武器練功的畫面,換上音樂家的樂器,孤獨在琴房中一遍又一變的練習,誰能不佩服小說家將兩者連結對照的功力? 從小說文字中的想像、虛擬電玩的視覺,再到交響音樂的無形當武俠遇上音樂,那虛構的人物與故事套用在我們周遭,竟成為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存在。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武俠電玩音樂的天才十問
電玩音樂會蔚為全球風潮,是票房靈藥,不僅引領廣大的電玩玩家,悠遊在喜愛的電玩場景裡,也讓一般大眾更能親近音樂。最近,國內也吹起一股武俠電玩音樂會風潮,但武俠是武俠,電玩是電玩,音樂是音樂,這三種要如何交融在一起?就由跨足古典音樂、電影配樂和電玩音樂會的音樂家林奕汎為我們細說分明。
-
焦點專題 Focus
無招勝有招 音樂人的俠客情懷 鄭立彬 ╳ 陳樹熙
雖說那個在課業壓力沉重的年少時代,讀武俠小說,就等於一種莫名的罪惡,然而那書中的蓋世英雄與俠義精神,卻深深地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鄭立彬與陳樹熙,兩人也是從那樣的經歷走來。一位是西洋交響音樂訓練出身的指揮,卻一路關心國樂發展;一位是作曲家,卻深諳交響樂團的經營,並且也指揮樂團。兩人的音樂路看似分歧卻又交疊,如今竟在武俠的世界中相遇鄭立彬為臺北市立國樂團策劃了「武俠系列」演出,其中五月的「俠客行-3D聲光環繞音樂會」就由陳樹熙一肩挑起作曲、編曲、指揮的大任。 問他們希望以什麼樣的國樂器當自己的武器?他們竟拿出自己珍藏的洞蕭與古琴,像電玩人物一樣PK了起來!問他們想要配上什麼絕世武功時,卻一致放下武器,讓音樂留在心中,無招勝有招。
-
舞蹈 雲門2「春鬥 2018」
劉冠詳、蔡柏璋 以瘋狂與提問啟動舞蹈新能量
今年的「春鬥」,找來兩位特別的藝術家合作,一是編作《我知道的太多了》的劉冠詳,一是縱橫編、導、演的蔡柏璋,雲2藝術總監鄭宗龍說:「我很想看看舞蹈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像拿著手電筒照一照,讓舞蹈、身體更廣闊一點。」於是劉冠詳將狂亂帶進排練場,不走脈絡地發展他的科幻舞作《變態》;本要告別劇場的蔡柏璋因編舞邀請留下,透過一再提問,他與舞者鋪陳人生的《Aller Simple》
-
舞蹈 明和電機打造機械樂團
《跳吧!!Robot》 人與機器人趣味起舞
《跳吧!!Robot》由八位人類舞者攜手七位小巧的機器人舞者共舞,結合法國藝術家Charles Carcopino的立體舞台投影、日本設計及表演團體明和電機的全自動機械樂團,再加上法國奧爾德巴蘭公司發明的人工智能機器人NAO,布蘭卡.李透過開場的投影中機械/人體的轉換,直觀地消解了人與機械的界線,機械成為人體想像的延伸。
-
音樂 NSO名家系列「法國與法國號」
史帝芬.多爾 吹出法國號的魔幻時刻
國家交響樂團的「法國與法國號」音樂會,邀請柏林愛樂法國號首席史帝芬.多爾一次演出兩首法國號協奏曲,其中包含旅德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為他而寫的《花開之時》,能聽到演奏家自己詮釋,機會難得!同場音樂會也將演出法國作曲家德布西與拉威爾的作品,有「法國」也有「法國號」,音樂會標題的趣味與內人巧妙契合,令人期待!
-
音樂 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
首席之道 展現絕美之道
四月下旬登場的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將以「首席之道」為名,網羅曾經在各樂團擔任過首席重要職位的長笛家,以將近兩週的時間舉辦三大協奏曲之夜、十場台北與高雄音樂會,加上講座、大師班,號召來自歐洲、美洲、亞洲,國內外聞名遐邇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齊聚一堂,為長笛音樂開拓嶄新視野。
-
音樂 宛如神諭的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
波特拉 演繹大提琴的「新約聖經」
若說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大提琴的「舊約聖經」,貝多芬的五首《大提琴奏鳴曲》就可說是大提琴的「新約聖經」,因為這五首經典,才成就了音樂史上大提琴的地位與意義。瑞士大提琴家波特拉是這個世代最受矚目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將於四月底來台,與台灣旅瑞士鋼琴家胡榮合作演繹貝多芬這組大提琴經典。
-
戲劇 故事工廠《偽婚男女》
探討同志與家庭 愛是唯一的和解方式
故事工廠新作《偽婚男女》以幽默形式探討同志及家庭倫常議題,由黃致凱與電影導演周美玲共同執導。本劇本為影劇製作而寫,但黃致凱說:「初讀劇本就直覺想改編成舞台劇,也許與我當時成為父親的身分轉變有關,開始思考更多親情的生命課題。」他們希望這齣戲能給大家一些呼吸空間,看角色如何衝撞難題,如何在不斷犯錯中堅持不放棄,勇敢地往幸福路上邁進。
-
戲劇 無獨有偶《雪峰村上的惡人廟》
在「妖」與「形式」中 探問被壓抑的心魔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春季新作《雪峰村上的惡人廟》,導演鄭嘉音與編劇沈琬婷試圖透過妖怪、怪譚的故事,做一齣給青少年看的戲,熱血好玩之外,也同時探討人的「情緒」與「心魔」這件事。始終在挖掘各種形式來說故事的鄭嘉音,將透過由摺紙藝術所研發造出的人、妖、獸偶的組合,特別的服裝、光影及融合了電子迷幻搖滾與國樂器的強烈音樂風格,帶領一次劇場的驚奇之旅。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蘭陵40
他們彼此挨著彼此、身體連著身體,儘管大汗淋漓仍繼續著劇場練習;穿著寬鬆簡單、樣式樸素的排練服,在工作之餘進得蘭陵多年前那齣《演員實驗教室》,是台上演員的生命故事,也成了台下觀眾心裡銘刻的印記;這裡是金士傑所謂的「丐幫」,馬汀尼所嚮往的遊牧生活。 那就是蘭陵劇坊,是台灣劇場界的一則傳奇,一塊里程碑,標誌著台灣現代劇場的一扇門。當年在吳靜吉的帶領下,順著慵懶自在的節奏,成員打破身心的禁忌,往內掘探生命的真實,日後開枝散葉、影響深遠 四十年後排練場裡仍會是那身簡單的妝束、那學生氣的書包,繼續七嘴八舌地討論劇本,一起看著片段、幫忙想辦法。然而時間過去了,生命變得更重也更輕了,重新編排《演員實驗教室》,他們不講道理、不偽裝虛飾,要誠實地上台,說那不為人知的、有些羞恥往事,道出心中深藏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