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跟上莎翁四百年祭 十四行詩入樂來
今年是莎翁逝世四百年紀念,除了搬演其戲劇、或其戲劇改編而成的各種藝術演出,作曲家洛福斯.溫萊特從莎翁的十四行詩入手,編織入樂,也是別具特色。這張專輯只選了莎翁九首詩,但卻有十六軌,因為不少是朗誦後才再入樂,一樣呈現了非凡的戲劇張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繁花盛景背後 夢工廠的經營奧秘
如夢似幻的閃亮舞台,從素人到首席明星的步步旅程,忠心不貳的鐵桿粉絲這一切,打造了寶塚歌劇團的夢幻世界,而這背後的經營帷幄,到底藏著什麼奧秘?透過森下信雄的《寶塚的經營美學》,帶領讀者一窺造夢工廠的內部運作,更藉此進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現象。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河床劇團《停格》
夏蟬沉默,枝枒成火柴,些許孤寂的摩擦就灼燒葉紅的季節。也是換上熨燙好的制服,返回闊別校園,走進新班級有一點點惶然的季節。九月,我將看河床劇團與中山女高的《停格》,看隱動的情事,如何在郭文泰導演所擅於營造的劇場意象,此次靈感源於攝影師邁布里奇的停格視野結合中山女高演員們青春剖面的風景,而呈現每個心上格放的幽光。 我也想看同為「台北藝術節」節目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岡田利規導演的《棒球奇蹟》,看身體如何狂奔撲壘、被拋擲揮擊,或雕刻成光。亦總是「隻身打馬過草原」的九月,我將越過紅樹林到淡水看蔡柏璋獨角戲《Solo Date》,看他在末世之後,與AI人機的纏綿哀愁,看最後一人的遠方,比遠方更遠。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新點子樂展「Mo登Ba洛克」音樂會
九月的新點子樂展又將以新的面貌呈現,今年由「嬉※花」作為主題,讓現代音樂在如同花開般的綻放中進行新的冒險與實驗。當代藝術,表現了每個時代的特色與氛圍,而主流的跨領域藝術表演也將帶入了這次的新點子樂展當中。 起初看到「Mo登Ba洛克」的標題,覺得這一定是個富有趣味的節目,果不其然的除了創意,其中的設計還真是令人期待,節目設計以兩位音樂巨擘:莫札特及巴赫來作為節目的串連,當他們穿越時空聆聽現代音樂時,會有什麼樣子的驚喜與意外? 引進劇場的概念,當實驗著現代音樂的同時,也加入新媒體及燈光等跨領域的互動。在音樂的部分由古典玩家演出從約翰˙凱吉的《四分三十三秒》,到台灣作曲家林佳瑩的《Mouth》。若是你一向覺得現代音樂艱澀難懂,這場創新的演出將會帶給你不同凡響的全新體驗及感受!
-
音樂新訊
瓦薩里連說帶彈 帶你進入舒伯特與德布西的世界
繼二○一三、一四年邀請匈牙利鋼琴及指揮大師湯瑪斯.瓦薩里舉辦「講座鋼琴獨奏會」,創下音樂會時間延長至三個半小時才結束的紀錄後,今年九月瓦薩里大師將再訪國家音樂廳與樂迷分享自己淬鍊八十載的音樂錦囊。 瓦薩里可說是跨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十四歲即獲李斯特鋼琴大賽首獎,曾與超過上百個樂團合作,包括世界頂尖樂團如柏林愛樂、倫敦愛樂、英國皇家愛樂、愛樂管絃樂團及紐約愛樂等。二○一二年九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頒予他「莫札特金質獎章」,成為繼已故大提琴大師羅斯托洛波維奇後,全世界第二位獲得該獎章的音樂家。 此次來台,瓦薩里將演奏舒伯特與德布西的作品,與觀眾分享他對兩位作曲家的所知、所見、所聞,並講解自己演奏樂曲時的技巧、詮釋方式、對樂曲的感受,以及樂章和演奏背後的故事。現場將由台北愛樂節目主持人佐依子擔任口譯,透過她的協助,聽眾將可跟著瓦薩里大師,一同走進舒伯特與德布西迷人的音樂世界。
-
音樂新訊
小提琴家曾耿元 帶領穿越三百年的琴音
今年九月,旅美小提琴家曾耿元將為國內樂迷帶來橫跨三百年的小提琴精采曲目,聽眾將可隨著琴音、沿著歷史脈絡穿越長約三個世紀的小提琴曲發展歷程。 曾耿元曾跟隨海菲茲嫡傳弟子Erick Friedman習琴,可說是廿世紀公認最偉大的小提琴家海菲茲的第三代傳人,更曾斬獲無數國際大獎,包括一九九○年國際柴科夫斯基大賽「最佳新作詮釋獎」、一九九三年比利時伊利莎白女王國際大賽銀牌獎,及一九八八年美國《華盛頓郵報》國際比賽等多數獎項。一九九三年的比利時伊莉莎白國際大賽時,曾耿元在第一回合即獲最高評價,並立即蒙女王召見,媒體甚至稱之為「揮舞琴弓的魔術師」! 曾耿元與青年鋼琴家陳韻安將在本次音樂會中,演奏從巴赫、莫扎特、布拉姆斯、薩拉沙特、帕格尼尼、法雅、威尼阿夫斯基、德布西、拉威爾、葛拉祖諾夫、克萊斯勒、蓋希文,至海菲茲及台灣作曲家李哲藝等人的改編曲目,帶領觀眾感受不同國度、風格的小提琴經典作品!
-
紐約百老匯導演跨海來台 執導《海角七號》中文音樂劇
由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創下台灣五點三億票房,二○一七年五月,感人的故事即將改編成中文音樂劇,並邀請紐約百老匯導演宮本亞門合作,重新演繹扣人心弦的絕美樂章。
-
創作社《四情旅店》 四編導聯手交織繽紛異色綺情
創作社劇團邀聘兩岸三地青壯編導人才共創新作《四情旅店》,以「旅店」為題,從有形的空間、無形的時間、身體的居所、精神意象的狀態與依歸為出發點,各自發展敘事。
-
兩廳院藝術出走《阿香的繪葉書》 用歌聲回到往日美好時光
國家兩廳院「藝術出走巡演專案」,今年的《阿香的繪葉書》即將再度展開全台之旅,並邀請創作者王靖惇及陳昇與新寶島康樂隊,在濃厚的時代氛圍裡,帶領觀眾走進往日黃金年代。
-
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音樂會 台美鼓王華麗炫技
邁入第十四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率先由集結台灣爵士菁英的「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重磅開場,並特別邀請國際知名鼓手約翰.萊利和台灣鼓王黃瑞豐同台演出。
-
瓦格、陳銳與北市交再度聯手 打造英雄再臨光輝氣魄
二○○八年曼紐因音樂大賽冠軍、二○○九年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大賽冠軍的小提琴家陳銳,將再度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及首席指揮吉博‧瓦格合作,打造絢爛磅礡的《英雄本色》音樂會。
-
第十六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全國前三強巡迴加演
第十六屆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頒獎典禮甫落幕,主辦單位青藝盟劇團隨即於八月帶領屏東女中蒲公英劇坊、員林高中黌樓劇坊、成功高中+政大附中劇光燈+劇魂巡迴加演。
-
2016臺灣科技藝術節 360∘全身投影開幕秀《Second Body》超吸睛
「2016臺灣科技藝術節」網羅360度全身投影、Siri互動演出、夜店科技街舞、3D小王子、科技潮派對等六檔最精采的科技藝術節目,將於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展開十五場演出。
-
酷集劇場 京劇身體實驗 跨界混搭莎士比亞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集合新世代,培植跨界整合平台人才,特地設立「酷集劇場」專案,提供熱愛傳統戲曲、有夢想、肯實踐的創作者全新表演舞台,體現「實驗劇場」的可能性。
-
蕭邦鋼琴大賽資金缺乏 陳毓襄開大師班募款相救
中華少年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已於七月初落幕,卻因資金嚴重不足,導致評審費用與獎金至今無法頒發。今年的獎金及評審費用總計約需一百七十萬元,至今仍有五十萬的缺口。
-
國家兩廳院「展覽不設限:森林遊樂場」 拉進人與大自然距離
國家戲劇院「修館不休館」,即日起至十月於兩廳院戶外森林活動區舉辦「展覽不設限:森林遊樂場」活動,藉由藝術媒介,拉近人與人、人與環境的距離。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改變你的「看」與「聽」
「跨界」與「創新」,這兩個名詞對現在的人們而言,已不再是個新鮮的話題。在時下眾多的創作中.將揮舞著這兩面大旗的作品比喻為「多如過江之鯽」也許太過,卻也所在多有,但仍有許多觀眾(包括我),在欣賞掛著這兩個看似不再夯的名詞下的作品,有時仍是霧裡看花,一知半解。所以在本期雜誌中,剛好就藉著即將到來的臺北藝術節《龍之憂鬱》及兩廳院「2016新點子樂展」的演出,看看當視覺藝術家走入當代劇場,與對廿世紀音樂發展影響深遠的作曲家荀貝格,他們是如何改變了創作、甚至是欣賞的方式。 以往,其實是不久以前,老實說到現在,還有些地區仍在使用「話劇」這個名詞,這說明了以「文本」為出發的「話」這個元素,在「劇」中有著多麼重要的地位了。但是一群以視覺出發的創作者,走進了劇場,他們以靜態為主的「畫」取代了敘事為主的「話」,當「文本」這個元素被削弱、抽離之後,他們開創了另一種以集體創作過程,加入雕塑、攝影、策展或建築等多樣化元素,來進行劇場藝術創作的方式。傳統的故事線性被破壞,導演所要表現的意旨,透過音樂、影像、裝置、肢體等媒材,在經過「景觀化」的拼貼、重組、建構與劇場獨有的「時間性」催化下,也讓觀眾的「位子」與「腦袋」進行了轉換,觀眾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要打開感官,進而「發現」、「參與」演出,在觀賞演出的過程中,自己去找尋找畫面中有感受的細節,品味咀嚼,反芻自己的觀點,與創作者的呈現相互映照,才是欣賞這群以視覺藝術為基底的劇場作品應有的角度。 即將於台北上演的《龍之憂鬱》,其導演菲利浦.肯恩即可視為上述創作脈絡中的佼佼者,他所成立的「生態動物園」就是強調集體創作的表演團體,團隊成員聰不只有演員、造型藝術家、音樂家、舞者、電影從業人員,甚至還包含一名動物訓練師及他的愛犬。所以若是您想體會如何在劇場中打開自己思索的空間,相信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大家都說,學音樂要從小學起。有好的老師指導、進入一個好的體制中,才能循序漸進地學習。然而荀貝格的一生,雖從未進過音樂院,但卻對廿世紀音樂的「創新」居功厥偉。身處在十九世紀末的動盪年代,人們一方面期待新世紀的到來,一方面也為了不確定的未來感到惶惶不安。天生敏感的藝術家們嗅到這股氣息,將作品表現得極盡地瑰麗炫目,卻也極盡地頹廢灰暗。音樂的發展也是如此,浪漫樂派的表象聽來富麗堂皇,然而檯面下一股暗潮也撲
-
專欄 Columns
鄉愁,有如一齣戲
《冬之旅》讓我悄悄地跳出來,好像一個離鄉多年的遊子,回到家門口,反倒情怯,甚至害羞了,望著台下家人般的觀眾,我不該去知道,但是我還深深地感覺到這是「台北」,是廿九年前,這個大劇場落成時,我就是在台上演出過《西遊記》的演員。好多故事,好多次的分心,好多次地偷看自己和台北的觀眾互動的感受
-
專欄 Columns
關於動作那檔事
我一直很訝異,人類自古就長得一付很統一的樣子,一個頭、兩隻手、一個軀幹、一雙腿,不多不少,雖有長短圓扁,或偶有瑕疵,但基本的組合是不會改變的。而人類就用這一付簡單的基本組合造就了古今中外各式不同類型的舞蹈及無法算計的個人動作風格。每每想到這事,就不免對這種從有限裡長出來的無限由衷讚嘆起來!
-
專欄 Columns
上帝、魔鬼,還是我自己?
每當我演奏完,總是會有人來跟我說:「你要對你所擁有的天賦感到非常感激,因為這是上帝的恩賜。感謝主!」我猜這些人講這些話是一種恭維,但我卻不這樣認為。來自上帝的恩賜?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上帝在我身上下了一個咒語,讓我從不會彈鋼琴,瞬間就能夠演奏貝多芬奏鳴曲?當然不是!從四歲起,我幾乎每天都練琴。音階、琶音、練習曲、奏鳴曲那是我會彈鋼琴的原因。這是我努力練習的成果,而不是來自上帝的神奇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