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16-2017新樂季搶先報
二○一六年六月,英國脫歐公投過半,不僅為全世界投下一顆震撼彈,整體景氣對未來的影響,也將從這裡開始!經濟風暴最先反映的,就是表演藝術圈,光看今年美國樂團從紐約愛樂一百七十五周年、芝加哥交響一百廿五周年到巴爾地摩交響一百周年都不大張旗鼓慶祝,就可以瞭解關鍵就在「預算」。 不過整數年,在德、奧、法國卻是另番風景。布梭尼一百五十歲冥誕、亨策九十歲冥誕、李蓋悌逝世十周年、約翰‧亞當斯七十歲生日無疑是演出現代音樂的好機會。反觀亞洲,從水藍、梵志登到葉詠詩,與樂團的合作年分竟不約而同都是整數。 無獨有偶地,我們的國家交響樂團也將邁入卅周年了!熱鬧非凡的音樂會加上活動占滿了整個音樂廳空間。當然,北市交的精采名家、國臺交的多元曲目、高市交的老少咸宜,還有臺北市立國樂團跟臺灣國樂團的兼具傳統與現代,無不令人驚嘆!那麼,該如何整理一整年的音樂會計畫?只要拿出行事曆,跟著本刊新樂季的整理做記號,那就準沒錯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英國、美國
政經局勢詭譎節目保守 老指揮家坐鎮安定票房
雖然不少英美樂團有逢五甚至遇百的重要節慶,但在樂季節目上卻少見著墨,經濟局勢未明、預算難估,想必也是重要原因。這個時候,老牌有口碑的老指揮家就是樂團票房的定心丸,而經典曲目或先前熱門劇碼的演出,就是安全的保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德國、奧地利、法國
現代曲目增加分量 世代交替走馬換將
從德國、奧地利、法國的主要樂團新樂季節目看來,明顯可見現代曲目的增加,並因多位現代作曲家的周年紀念,為了慶賀,也讓現代音樂的篇幅大舉提升。而多個知名樂團的音樂總監更替,多位四十世代的青年指揮接班上任,也讓樂團呈現不同以往的新氣象。
-
特別企畫 Feature 香港、新加坡
總監領軍逢十遇五 各團歡慶爭奇鬥豔
今年香港、新加坡的樂團都有喜事,開出的樂季菜單也有相應的節慶氣氛。新加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水藍在任廿年,該團特地推出「水藍系列」,以復刻音樂會的概念進行,透過三場音樂會回顧水藍和樂團的重要時刻。香港管絃樂團指揮梵志登領軍滿五年,已確定將接掌紐約愛樂的他,除了強化在地連結,也不忘多邀中國音樂家參與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璀璨經典不斷電 澎湃歡慶而立年
這個樂季對國家交響樂團來說非常非常特別,因為樂團要過卅大壽!於是樂團端出一整年的澎湃大菜:除了有NSO的拿手經典如布拉姆斯、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俄國作曲家顧拜杜里納、美國作曲家麥可.甘杜菲、法國當代作曲家都堤岳等少見樂曲。而邀來演出的演奏家更是吸睛:莎賓.梅耶、拉貝克姊妹、朱利安.拉赫林、薇莎拉茲、王羽佳、陳銳令人眼花撩亂。樂團還規劃了「30小時 熱古典」不斷電活動,邀樂迷與音樂家同歡!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多元曲目精采名家 小巧歌劇老少通吃
帶領北市交已經三年的首席指揮吉博.瓦格,此次端出更為自由、天馬行空的曲目,一方面挑戰團員演出者的能力,另一方面當然也考驗他自己與TSO聽眾的情感聯繫。下半年演出以廿世紀曲目居多,多元、台灣少演的曲目,讓聽眾與國際接軌。TSO堅持每年製作歌劇的原則也未因國家戲劇院整修而暫停,將演出奧福的《聰明的女人》,團長陳樹熙表示將結合國內兒童劇團人才,將這部作品打造成大人小孩都願意接觸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挑戰馬勒邁大步 台灣文學入樂來
新樂季中,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有「歌劇人聲」、「21世紀的馬勒」和「管樂會串」三個系列,依歌劇、交響樂和協奏作品三大主軸,增廣並加深此歷史悠久但成員年輕化的樂團,在傳統曲目方面的歷練。而樂團除了將挑戰五首馬勒的交響曲,也將在「臺灣的聲音」中演出分別從台灣作家陳玉慧與鍾肇政發展而來的樂曲:資深作曲家賴德和的《海神家族》與旅美作曲家黃思瑜的《結》。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高雄市交響樂團
傳奇音樂家族現身 小號名家精湛炫技
原本要在三月高雄春天藝術節演出、卻因故取消的烏茲別克音樂世家尤丹尼契家族,終於在樂迷期盼下,將在高雄市交響樂團的新樂季中現身,其中小小指揮家十二歲的愛德華將如何揮灑手中魔杖,令人期待。此外,高市交也邀到知名小號演奏家納卡里亞可夫,為樂迷帶來兩首經典樂曲。另該團的「岡東.交響一條通」系列、「歌舞時光新年音樂會」也將以溫暖樂音為觀眾帶來美妙的聆賞體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北市立國樂團
舞樂多元同慶 豐富跨界齊歡
延續了上一季的方向,北市國在二○一六下半年安排了七場節目,其中開季音樂會豐富多樣,在首席指揮瞿春泉指揮下,笛子首席賴苡鈞、革胡首席邱應欽擔綱要角,並邀上海民族樂團二胡首席段皚皚演出,還有中國舞蹈家黃豆豆演出由趙季平作曲、舞蹈家本人編創的《莊周夢》。此外幾場或邀請台灣名家,或向前輩作曲家致敬,或與世界音樂對話,豐富多元,令人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高雄市國樂團
兼容傳統與現代 致力播灑音樂種籽
綜觀高市國下半年的節目,含括了經典、校園、社區等不同類型,無非是希望能持續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的樂團經營理念,既保有民族音樂的特點,又具有與時俱進的國際宏觀。除了別開生面以在高雄市立美術館演出的「高美館中秋大廳音樂會月夜」開季,高市國在新樂季中也規畫多檔主題性音樂會,邀請各路優秀音樂家、表演者共襄盛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臺灣國樂團
讓青春站上舞台 讓「台灣」聲聲入耳
原本備妥多樣豐富的演出以迎接新家臺灣戲曲中心的落成,奈何工期延宕,臺灣國樂團只好忍痛取消今年下半年的多場演出。但樂團仍繼續著力培植指揮新秀,以「指樂飛揚」一場音樂會讓明日之星上場發揮;並繼續發揚「台灣的聲音」,推出「傾聽 土地的聲音風景」、「Mauliyav在哪裡」音樂會。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盛夏魅力人聲 全台引吭飆唱
每年暑假的合唱饗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將在七月底登場,今年邀請了國立新加坡大學合唱團、芬蘭夜鶯女聲合唱團、拉脫維亞Balsis合唱團、瑞典Dynamic Vocal人聲樂團、英國阿波羅五重唱、香港拔萃書院合唱團等來台,開閉幕音樂會更安排台灣指揮家莊東杰與匈牙利指揮家嘉保.豪勒隆分別領軍演出伯恩斯坦《齊徹斯特詩篇》及莫札特《安魂曲》,繞梁歌聲,將全台飆唱。
-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平實順暢 美中看見不足
所有歌者中,能夠喚起我充分感動的,是飾唱阿弗雷多父親捷爾蒙的國內男中音巫白玉璽。他的歌唱除了共鳴充分,韻律感甚佳,還能層層進逼地去營造具有張力的戲劇性。難得的是,上述男、女主角歌唱上一些不足的地方,都成了巫白玉璽的優點:他出色、生動的獨唱、重唱,或許讓聽眾們驚覺:原來威爾第苦心經營的父親角色,不只不是配角,而是三位主角之一!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臉書的塗鴉牆之外
林素蓮的《福吉三街》與陳拜兒的《Dear Vuvu半個阿嬤》,兩支舞作乍看之下都是讓人會感到開心、熱鬧的舞作,無論舞者源於自身生命印記而發的作動,抑或順著舞者的記憶、情緒與感覺而組合的音樂,編舞家都更像是一位編輯,經由與舞者群體互相挖掘、回饋的過程,編輯出一份召喚記憶、編織人際交往、以差異為前提的生命敘說式舞蹈文本。
-
企畫特輯 Special
硬要說是
在藝術家與作家之間擇選身分,讓這個問題更像是在談職業選擇而非認同轉移,是生活方式而非抽象理念,於是這是個出路問題如果我們想在當代藝術圈混出名堂,必須寫過無數篇的創作論述,成為作家除了揶揄了當代藝術有時過於空泛的論述要求,同時也迂迴地表達陳曉朋對於這種能力的渴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現實走進劇場,當流離搬上舞台 挑戰真實
紀錄劇場是什麼? 紀錄劇場必然客觀嗎? 紀錄劇場如何翻轉舞台上的虛構與真實? 紀錄劇場為何在當今歐陸劇壇蔚為風潮? 在日常生活愈來愈戲劇化的今日,戲劇幻象已不足以呈現瞬息萬變的世界,紀錄劇場成了另一種表述真實的可能。這種透過真實的文件,強調真人、真事的劇場形式,社會性與政治色彩強烈,是探究現實生活的最佳利器。 戰爭、全球經濟市場、失業、難民、身分認同,德國劇場向來與社會議題緊密結合,近年當紅的「里米尼會議紀錄」,就高舉紀錄劇場的旗幟,其演出形式屢屢出乎意料,不斷創新紀錄劇場的表現方式。 本月特別企畫將帶讀者一探「紀錄劇場」,引介重要團隊。即將訪台演出《共同境地》的德國高爾基劇院駐院導演雅葉.洛能,也擅於運用紀錄劇場的手法,表現尖銳的政治議題。作品已兩度入選「柏林戲劇盛會」,深受觀眾歡迎的她,本刊亦趁此機會呈現獨家專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認識「紀錄劇場」 八個問題領進門
什麼是紀錄劇場?紀錄劇場有特定的關注議題嗎? 在紀錄劇場中,創作者扮演什麼角色?紀錄劇場一定客觀嗎? 現正在歐陸蔚為風潮的劇場形式「紀錄劇場」,隨著高爾基劇院《共同境地》來台演出,將在台灣具體展現;而台灣的阮劇團也已在去年臺北藝術節中首度嘗試以紀錄劇場的形式創作《家的妄想》。讓我們透過八個問題與答案,進入「紀錄劇場」的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一
里米尼會議紀錄 「生活專家」演出 打破現實認知
「里米尼會議紀錄」的過人之處,在於打破人們既有的認知與觀感,讓人用「新」的視角,去看「舊」的事物,藉此,披露了事物背後的複雜性,及所謂的「真實」其實都只是一個故事、一個事實的面向而已。除了請「生活專家」演出的原則外,劇團的創作模式總是怪招百出,橫跨電影、有聲書、讀書會、裝置藝術等,實驗創新風格強烈,一次又一次地顛覆戲劇藝術概念,大大拓展了紀錄劇場的道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二
恪辛爾 打開黑盒攤文件 給你一次歷史探險之旅
導演恪辛爾關心的盡是嚴肅、沉重的政治歷史議題,不管是什麼題材,他總是下很多功夫蒐集多方資料,平均每齣戲都會累積到兩千張以上的文件檔案。他的劇場常捨棄鏡框式的舞台空間,取而代之的是擺設了許多文件、圖片、影像等等不同的裝置空間。恪辛爾的紀錄劇場,讓觀眾宛如進入了一場神秘莫測的歷史探險之旅,即使一切都顯得不可思議與撲朔迷離,卻多有發人省思的時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德國紀錄劇場代表之三
弗爾克.洛胥 廣查民意編入戲 歌隊挺弱勢
導演弗爾克.洛胥曾說:「藝術要是與外面我所生活的世界互不相干的話,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他勇於用激進方式表達觀點,他的戲總是政治思想明確,具有強大的政治煽動力。他運用歌隊來擔任社會弱勢的代言人,並且針對不同的題材找不同的弱勢族群來參與,透過廣度的民意調查,將記錄整理後作為歌隊文本,編入所選的劇本中。歌隊的運用,使戲劇與現實之間有了強烈互動,也讓文學劇本銜接到當下的時代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