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專欄 Columns
穿對衣服,真的很重要?!
貝多芬是個不修邊幅的人,老實說就是個邋遢鬼,因為很多文獻都有提到他身上穿的衣服破爛又骯髒。其中有個故事,是關於他的朋友想讓他能見人一點,去偷走他的舊衣服,並換上新的給他。貝多芬的邋遢習慣有影響到他的職業嗎?這倒沒有。貝多芬的音樂之美和他醜陋、不登大雅之堂的外表形成了強烈對比。
-
專欄 Columns
假(中)
如同聖經巴別塔的故事,假永遠抵達不了真,真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在人間的眾生不可能全盤理解,上帝讓人們語言不通,觀念不合,是為了提醒不要以虛妄的真理膨脹自我,犧牲個人和文化的獨特性,如此才能望見身旁借助他人之手,不管是拉人還是被拉,這借助他人的「假」才是上天設定的人生本質,和需要我們面對的課題與真實。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公園大道軍火庫 大咖藝術家紛來挑戰
前身是紐約民兵第七團操練場的「公園大道軍火庫」,在前任紐約市長彭博的空間活化政策下,以官民合作的方式轉化為表演場地,開闊的空間讓許多大咖藝術家樂於前來挑戰,在此揮灑無限的可能。不過每次展演都得從無到有,也使得製作成本高居不下,也導致票價逕走高貴路線,阻斷了紐約普羅大眾欣賞的機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拉丁裸露版法式《胡桃鉗》 挑戰保守觀眾
《胡桃鉗》是聖誕時節最長演出的應景舞碼,但漢堡坎波納格劇場今年推出的版本特別不一樣:由法國編舞家大衛.凡帕赫編創的新版《卡帶按胡桃鉗》,充滿拉丁性感風情,舞者皆穿著緊繃、裸露的舞衣,在充滿電子拉丁強烈節奏的音樂中起舞,身體充滿性的對峙與張力,演出當然不是老少咸宜,可能也嚇壞保守觀眾。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財政大臣秋季聲明出爐 為藝術界帶來福音
十二月初英國財務大臣奧斯朋在下議院發表的「秋季聲明」,為近年深受財務困擾的藝術界捎來福音,在這個作為明年政府預算報告的聲明中,奧斯朋宣告將考慮把管絃樂團列入稅務減免對象,也提到曼徹斯特的「工廠」劇場開發案與奧林匹克公園的空間利用,可說是為藝文界端出了幾盤政策牛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出版、讀劇、檔案數位化 「開放劇場」讓大眾更認識當代劇作家
由亞維儂藝術節創辦人尚.維拉創立的「開放劇場」,多年來以發掘仍在世的優秀劇作家,發行並推廣其劇作為職志,透過出版、讀劇等多樣活動,讓觀眾更接近、認識劇作家。去年十一月舉辦「當代劇本寫作週」,透過劇本甄選尋找新文本與新形式;也將多年來累積的各種文字與圖片檔案,包括出版的劇本、期刊、劇作家手稿、演出劇照等數位化放上網路,親近劇作家更為容易了。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習主席「文藝講話」宣示 文藝發展就此「向左走」?
十月十五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文藝創作作出了宣示,不鼓勵過於市場化的作品,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又說「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可以想見一種「向左走」的主流風潮將會逐漸顯現。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iPad廣告主角到訪 台灣盡惹極地春意
新春時節,為台灣擔綱「2015第一隻樂壇春燕」的大師,正是首度造訪台灣的芬蘭籍指揮家埃薩-佩卡・沙隆年。身兼作曲家與指揮家的他,是任期最長的洛杉磯愛樂首席指揮,把該團打造為全美的當代音樂重鎮;二○○八年正式接掌倫敦的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更把老團順利帶進數位時代!此次與愛樂管絃訪台,將帶來同鄉大師西貝流士的《芬蘭頌》與《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與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佛陀、基督共存 歌仔戲、豫劇混搭
「這是一齣跟宗教有關,但不是為了傳教的戲。」奇巧劇團編導劉建幗如是形容新作《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她因閱讀《金剛經》而動念在戲中碰觸宗教議題,並以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為全劇核心意念,通過人的執念,探討神佛的本質、信仰的本質,甚至世界的本質。這次演出仍循奇巧的混搭風格歌仔戲搭豫劇、戲曲融入搖滾、嘻哈、Bossa Nova等曲風,想必是一齣讓人能有非常體會的「宗教劇」。
-
藝號人物 People 華裔指揮暨作曲家
譚盾 心中懷抱未來 超越沒有界線
以作曲的豐沛成就揚名於世,卻也以指揮專業風靡世界樂壇這就是譚盾,在創作上屢屢打造新視野的他,說自己:「我做任何演出,並沒有想到過東方與西方,也沒有太想過去,我想的是未來。我對世界未來的興趣遠遠大於過去。」他的未來沒有界線,沒有常規,隨心而行,處處可能是創作素材,他說:「我並沒有刻意追求新的作品素材,而是想誠實地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態度。我的音樂就是我的生活。」
-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劇場演員暨編導
流山兒 祥 自由作戲 與世界相遇
被譽為「亞洲地下劇場的帝王」,日本劇場編導流山兒 祥以追求「戲劇的自由度」為目的,已經在劇壇走過四十五個年頭。他說他是以「新的同樣的」事情為宗旨來創作,也就是說,把各式各樣的劇本(文本)從「演員的角度」來創作,找出各種形式來展現。而他認為戲劇最有魅力之處,就是「能夠與擁有多樣的才能,不同領域的人相遇,熱熱鬧鬧地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作品!」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濃霧中找路、在遊樂場嬉戲
舞台是一座深淵,她把我們推到邊緣 這是一面牆,沿著舞台前緣,在現實的夾縫間,蒼白而孤絕地高高矗立。 這是樹,這是水,狗奔跳至舞台中央,徘徊而憂傷的人抽著細細的煙。 這是笑,這是血,女人大喊砸我砸我。 這是碧娜.鮑許眾多符碼拼貼而成的浮世即景。 七公噸的高牆倒下時,一片沙塵裡,我想起瘂弦的〈深淵〉: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是她標誌性的舞台之一, 但斯人已逝,我們無從知曉舞台上那些不合常理的「雪橇」為何停在那裡。 還好我們還能獨家專訪碧娜的御用舞台設計師彼得.帕布斯, 藉本次機會,本期將聚光燈打在極致又瘋狂的舞台本身。 也藉三位國內舞台設計師之眼透視碧娜留下的一座座深淵,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亦以專文悼念。 沒人能如她,已走得如此遙遠,仍推著我們來到邊緣。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高牆、泥土、大瀑布 舞動人生的魔幻旅程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的舞台風景,總是讓觀眾瞠目結舌、驚嘆稱奇,不管是水汪汪的一方池塘,隨舞者激舞飛揚的一台泥土,或是潺潺流動的一泓瀑布,以及即將在國家戲劇院舞台上、轟然倒下的一堵空心磚高牆鮑許的創作美學超越美醜,突顯人類底層的情感,也尖銳批判人性的荒謬,透過自然、生活真實的舞台再現,超越想像的舞台景觀,鮑許的作品給予觀眾深入刻寫人性的魔幻旅程。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她把我們推到邊緣,面對深淵
在專業舞台設計師眼中,碧娜.鮑許的舞台,違背了舞作大多要求舞台空曠的原則,地面崎嶇,而且充滿各種現實中的物件,但絕非無意義的存在,充滿了符號,但意義要觀眾自己去尋找。舞台本身存在邊界,鮑許充滿障礙的空間,不只對觀者的視覺感產生壓迫侷促,也讓舞者窒礙難行,她透過身體的撞擊,讓觀者重新在安全、除菌的黑盒子裡,看見框架、體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德國舞台設計大師
彼得.帕布斯 好奇,打開舞台的無限可能
自一九八年之後就與碧娜.鮑許合作無間、長達近卅年的德國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為碧娜的舞作打造令觀眾驚異、讚嘆的舞台風景,曾訪台的《康乃馨》、《熱情馬祖卡》、《水》都是他的作品;而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更是其經典之作,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大師,一談他的劇場工作歷程及與碧娜.鮑許的合作經驗。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充滿矛盾與宿命的人生縮影
《巴勒摩、巴勒摩》是為義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市量身打造的舞作,多少影射了生活在這個以黑手黨著稱的無法之都裡的人生百態,以及無所不在的教會勢力。從開場的一整面空心磚牆轟然倒下後,舞者在滿地瓦礫中自在起舞,其中女舞者的強悍表現與男舞者的溫順態度,恰成對比,於是舞評人稱其為「鮑許最以女性為中心的成熟舞作」。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那堵高牆,如何倒下?!
一開場就倒下的一整面高牆,是看過《巴勒摩、巴勒摩》觀眾深深印在腦海的一幕,但要打造這驚世駭人的一幕,背後是如何發想,又如何實現?而這次邀請這支舞作訪台的國家兩廳院,又如何應對其中的技術挑戰?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1980之後
到了一點半,我覺得如果我這個主客不走,她也不能回家休息,便決絕地站起來說再見。一手紅酒一手菸的Pina看我一眼,不肯站起來擁抱告別,我只好俯身親頰,說台北見了。 始終忘不了她抬眼看我的神情。如果預知那是最後的告別,我會陪她撐到天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小巨人絲竹樂團「打拳賣膏藥」
養生音樂會 解密「冬蟲夏草」
傳統音樂為什麼會跟本草漢方有關係?小巨人絲竹樂團音樂總監陳志昇發揮自己的兩項專業身分:國樂指揮與生化科技專長,從「打拳賣膏藥」的銷售概念,藉由多媒體影像、音樂演出與專業講解,讓樂迷一舉了解「冬蟲夏草」的神奇!
-
即將上場 Preview 實現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未竟之約
克尼亞瑟夫 發自內在熱情的音樂奇蹟
曾經是樂壇亮眼新星的俄國大提琴家克尼亞瑟夫,在歷經車禍與妻子離世的身心打擊後,終能重拾琴音,為樂迷再度打造音樂奇蹟。接續上次訪台未竟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約,這次他將演奏該組曲的第一、三、六號,滿足懸念渴望的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