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讀劇、檔案數位化 「開放劇場」讓大眾更認識當代劇作家
由亞維儂藝術節創辦人尚.維拉創立的「開放劇場」,多年來以發掘仍在世的優秀劇作家,發行並推廣其劇作為職志,透過出版、讀劇等多樣活動,讓觀眾更接近、認識劇作家。去年十一月舉辦「當代劇本寫作週」,透過劇本甄選尋找新文本與新形式;也將多年來累積的各種文字與圖片檔案,包括出版的劇本、期刊、劇作家手稿、演出劇照等數位化放上網路,親近劇作家更為容易了。
由亞維儂藝術節創辦人尚.維拉創立的「開放劇場」,多年來以發掘仍在世的優秀劇作家,發行並推廣其劇作為職志,透過出版、讀劇等多樣活動,讓觀眾更接近、認識劇作家。去年十一月舉辦「當代劇本寫作週」,透過劇本甄選尋找新文本與新形式;也將多年來累積的各種文字與圖片檔案,包括出版的劇本、期刊、劇作家手稿、演出劇照等數位化放上網路,親近劇作家更為容易了。
十月十五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文藝創作作出了宣示,不鼓勵過於市場化的作品,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又說「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可以想見一種「向左走」的主流風潮將會逐漸顯現。
新春時節,為台灣擔綱「2015第一隻樂壇春燕」的大師,正是首度造訪台灣的芬蘭籍指揮家埃薩-佩卡・沙隆年。身兼作曲家與指揮家的他,是任期最長的洛杉磯愛樂首席指揮,把該團打造為全美的當代音樂重鎮;二○○八年正式接掌倫敦的愛樂管絃樂團音樂總監,更把老團順利帶進數位時代!此次與愛樂管絃訪台,將帶來同鄉大師西貝流士的《芬蘭頌》與《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與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這是一齣跟宗教有關,但不是為了傳教的戲。」奇巧劇團編導劉建幗如是形容新作《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她因閱讀《金剛經》而動念在戲中碰觸宗教議題,並以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為全劇核心意念,通過人的執念,探討神佛的本質、信仰的本質,甚至世界的本質。這次演出仍循奇巧的混搭風格歌仔戲搭豫劇、戲曲融入搖滾、嘻哈、Bossa Nova等曲風,想必是一齣讓人能有非常體會的「宗教劇」。
以作曲的豐沛成就揚名於世,卻也以指揮專業風靡世界樂壇這就是譚盾,在創作上屢屢打造新視野的他,說自己:「我做任何演出,並沒有想到過東方與西方,也沒有太想過去,我想的是未來。我對世界未來的興趣遠遠大於過去。」他的未來沒有界線,沒有常規,隨心而行,處處可能是創作素材,他說:「我並沒有刻意追求新的作品素材,而是想誠實地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態度。我的音樂就是我的生活。」
被譽為「亞洲地下劇場的帝王」,日本劇場編導流山兒 祥以追求「戲劇的自由度」為目的,已經在劇壇走過四十五個年頭。他說他是以「新的同樣的」事情為宗旨來創作,也就是說,把各式各樣的劇本(文本)從「演員的角度」來創作,找出各種形式來展現。而他認為戲劇最有魅力之處,就是「能夠與擁有多樣的才能,不同領域的人相遇,熱熱鬧鬧地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作品!」
舞台是一座深淵,她把我們推到邊緣 這是一面牆,沿著舞台前緣,在現實的夾縫間,蒼白而孤絕地高高矗立。 這是樹,這是水,狗奔跳至舞台中央,徘徊而憂傷的人抽著細細的煙。 這是笑,這是血,女人大喊砸我砸我。 這是碧娜.鮑許眾多符碼拼貼而成的浮世即景。 七公噸的高牆倒下時,一片沙塵裡,我想起瘂弦的〈深淵〉: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是她標誌性的舞台之一, 但斯人已逝,我們無從知曉舞台上那些不合常理的「雪橇」為何停在那裡。 還好我們還能獨家專訪碧娜的御用舞台設計師彼得.帕布斯, 藉本次機會,本期將聚光燈打在極致又瘋狂的舞台本身。 也藉三位國內舞台設計師之眼透視碧娜留下的一座座深淵,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亦以專文悼念。 沒人能如她,已走得如此遙遠,仍推著我們來到邊緣。
舞蹈大師碧娜.鮑許的舞台風景,總是讓觀眾瞠目結舌、驚嘆稱奇,不管是水汪汪的一方池塘,隨舞者激舞飛揚的一台泥土,或是潺潺流動的一泓瀑布,以及即將在國家戲劇院舞台上、轟然倒下的一堵空心磚高牆鮑許的創作美學超越美醜,突顯人類底層的情感,也尖銳批判人性的荒謬,透過自然、生活真實的舞台再現,超越想像的舞台景觀,鮑許的作品給予觀眾深入刻寫人性的魔幻旅程。
在專業舞台設計師眼中,碧娜.鮑許的舞台,違背了舞作大多要求舞台空曠的原則,地面崎嶇,而且充滿各種現實中的物件,但絕非無意義的存在,充滿了符號,但意義要觀眾自己去尋找。舞台本身存在邊界,鮑許充滿障礙的空間,不只對觀者的視覺感產生壓迫侷促,也讓舞者窒礙難行,她透過身體的撞擊,讓觀者重新在安全、除菌的黑盒子裡,看見框架、體制。
自一九八年之後就與碧娜.鮑許合作無間、長達近卅年的德國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為碧娜的舞作打造令觀眾驚異、讚嘆的舞台風景,曾訪台的《康乃馨》、《熱情馬祖卡》、《水》都是他的作品;而即將來台的《巴勒摩、巴勒摩》,更是其經典之作,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大師,一談他的劇場工作歷程及與碧娜.鮑許的合作經驗。
《巴勒摩、巴勒摩》是為義大利西西里島首府巴勒摩市量身打造的舞作,多少影射了生活在這個以黑手黨著稱的無法之都裡的人生百態,以及無所不在的教會勢力。從開場的一整面空心磚牆轟然倒下後,舞者在滿地瓦礫中自在起舞,其中女舞者的強悍表現與男舞者的溫順態度,恰成對比,於是舞評人稱其為「鮑許最以女性為中心的成熟舞作」。
一開場就倒下的一整面高牆,是看過《巴勒摩、巴勒摩》觀眾深深印在腦海的一幕,但要打造這驚世駭人的一幕,背後是如何發想,又如何實現?而這次邀請這支舞作訪台的國家兩廳院,又如何應對其中的技術挑戰?
到了一點半,我覺得如果我這個主客不走,她也不能回家休息,便決絕地站起來說再見。一手紅酒一手菸的Pina看我一眼,不肯站起來擁抱告別,我只好俯身親頰,說台北見了。 始終忘不了她抬眼看我的神情。如果預知那是最後的告別,我會陪她撐到天亮。
傳統音樂為什麼會跟本草漢方有關係?小巨人絲竹樂團音樂總監陳志昇發揮自己的兩項專業身分:國樂指揮與生化科技專長,從「打拳賣膏藥」的銷售概念,藉由多媒體影像、音樂演出與專業講解,讓樂迷一舉了解「冬蟲夏草」的神奇!
曾經是樂壇亮眼新星的俄國大提琴家克尼亞瑟夫,在歷經車禍與妻子離世的身心打擊後,終能重拾琴音,為樂迷再度打造音樂奇蹟。接續上次訪台未竟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之約,這次他將演奏該組曲的第一、三、六號,滿足懸念渴望的樂迷。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盛會香港藝術節!今年從二月廿七日起跑,整整一個月的各式節目,要如何從中挑選,著實讓人傷腦筋!本刊特邀資深看客、樂評人歐頭來推薦他心目中不可錯過的好節目,從音樂、戲劇到舞蹈,都是精選中的精選!
《蚵仔夜行軍》傾向於以幻想來承載現實,當然,它運用了童話的元素,卻不令人感覺是兒童劇的天真無邪又或善意簡易分判。從綠牡蠣影射石化污染帶來的癌症受害者,將幻想與現實展開無邊際的連結,是劇場批判現實不落於意識形態僵化的美學展現。
可燃的神話迸發無盡的鄉土意識,這鄉愁早已經成為全球不那麼自由的資本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調料,神話燃燒淬鍊的不應該僅止於道德教育與情感抒發,要如何能置放到當下社會脈絡中展開更深刻的思索,三缺一劇團已經做了有意思的開始。
由於多重的設計,導致整部作品的結構顯得複雜:雙層的舞台、多元的聲音、交錯的時間、地點與人物,卻也展現導演呂柏伸俐落且流動的轉場功力,安置好各自的位置。只是,相較舞台所呈現的複雜面向,或許牽涉蔡柏璋創作的初衷,類於影集、電視劇的樣貌,不少敘事都流於一種便宜行事的處理
也許,《千圈の旅》至終真正所探討的,還是生命與死亡間,永遠輪迴不斷的關係。郭文泰像個哀傷的孩子,在洞悉死亡必將是生命的歸處時,堅持玩起了自己的永恆遊戲,他以一個劇場裡的巫師身分出現,將死亡與生命遊戲般地斷然分開,因此讓信念與愛得以在其間迴繞不滅。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