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威嘉
-
舞蹈 樹林跳:跳島舞蹈節
打造與舞相遇的契機 期待眾人起舞
邁入第4年的「樹林跳:跳島舞蹈節」已逐漸成為樹林藝文中心的招牌節目之一,每年都會接到民眾詢問舞蹈節資訊的電話。策展人蘇威嘉談到「跳島舞蹈節」的「跳島」來自:希望未來有一天全台灣各地方都能跳起來,震動島嶼。蘇威嘉不諱言「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但這是長期努力的目標,希望在樹林深耕,每年在固定的時間、地點舉辧,讓樹林地區的民眾漸漸習慣有一個好像蠻厲害的舞蹈節在地方上,並逐步擴散外溢到外縣市。」 作為以「希望拉近舞蹈與民眾的距離」為目標的節慶,「樹林跳」拿掉現今藝術節常見的宏大艱深論述,亦不以時間較長的大型作品為主打節目,而是「以靈巧、輕便,化整為零做發想,希望在有限的資源下讓觀眾能看到最多」,因此有了《身體我的名片》的構想。如今也成為跳島舞蹈節的主打節目。
-
藝@展覽
不是回顧過往 探看藝術流變及其未來
「台新藝術獎」自2002年開辦以來,今年邁入20周年,這個當年國內首創同時關照視覺、表演和跨領域藝術的獎項,透過獎項機制的運作和專業藝評書寫的推動,奠定它的專業地位,至今共選出67件得獎作品,不僅是對藝術家個人的表彰,也象徵某個時代的印記。由林曼麗擔任總策畫的「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藉由重返台新藝術獎20年來的發展流變,也同時探詢藝術於下一個未來之種種可能。 一場返回創作本質的回顧展 「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現於北師美術館舉行,集結40組歷屆得獎藝術家,在「NEXT」為命題的主架構下,或推出新作,或以得獎創作再延伸,或跨域共同創作等方式,打破過往「回顧展」作為文獻或資料梳理的常態模式。除此,「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在現場展出、演出的作品之外,還有在嘉義、基隆等遠距舉辦的論壇與活動,甚至在雲端OTT觀賞的影片播映等,展期間共有25場表演、帶狀事件型作品、行為藝術和隨機的演出發生,讓美術館不只是展示的白盒子,也挑戰藝術的「在場與不在場」、「可見與不可見」(如:VR)的辯證,打造出具活性、動態又富劇場特性的展覽,而這樣的概念正呼應台新藝術獎追求「創新、多元、深耕、公共」的核心精神。 「一開始就確立了這次不要展出得獎作品、不想成為文獻展或歌功頌德的展覽,而是了解藝術家的下一步、他們如何思考未來等,這樣的展覽才有意義。」總策畫林曼麗期望能和所有藝術家得主共同完成這次展覽,因此,在和歷屆得主溝通過「不展得獎作品,要展出現刻正在發生、或能面對未來可能性的作品」的想法之後,她邀請劇場導演姚立群、藝術家高俊宏和蘇匯宇擔任策展人,由他們與藝術家進行細部溝通、協調及媒合,當作品逐漸成形的同時,3位策展人也各自提出他們對於「未來」的策展觀點,最後,林曼麗做整體性的統籌。 「這次策展面對的不確定性、複雜度都很高,挑戰很大。」林曼麗表示,台新藝術獎從成立之初,就是秉持開放的態度,「不限制美學立場、價值取向或表達方式,而是必須在觀念、形態上有所創新和突破,具備前瞻性的思維,才是獎項關注的重點。」這樣的特質,不只是歷屆得獎作品的特色,也充分展現在這次展出作品具實驗性、跨域對話、挑戰邊界等質地,返回創作原點的自由想像空間。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沒有頭銜、無論資歷,平等才是對話的開始
兩廳院近年大力推廣「人人的劇場」,期待讓廳院建築在既有的精采上,開拓更加多元多姿的活力與魅力。繼「共融劇場」之後,2022年首度擴大舉辦「青銀共創」計畫,邀請舞蹈、戲劇、聲音、書寫與社創領域的職人專家,透過不輕鬆的報名程序,募集一批對於世代溝通有感的青銀學員,展開密集工作。活動在7月30、31日兩日對外開放的「青銀共創分享會」上總結回顧,並邀請各領域講師進行經驗分享與傳承,同時也跨海邀請日本 OiBokkeShi「老いと演劇」創辦人菅原直樹、蘇格蘭巴羅蘭德芭蕾舞團創辦人Natasha Gilmore 遠距暢談混齡創作經驗,兩日分享會氣氛熱絡,提問踴躍,大家在會後最想知道的是,這樣的計畫未來還能不能繼續推動下去?
-
舞蹈 兩男三馬 一舞10年
驫舞劇場《兩男常罩》
要談驫舞劇場,我們很難不意識到「時間」這件事。只不過,當年三馬狂飆的「速度」動能(還以同名作品拿下2008年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似乎也隨著人生歷練與創作體悟,逐漸化為成沉靜平和,卻同樣打動人心的時間長河。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東亞在紐約起舞 疫情下的實體交流
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美國防疫規定在維護公共安全和恢復正常生活的兩個考量之間拉拒,愈來愈顯得莫衷一是,凡是室內群聚的活動,不管是公司、商家、餐廳、學校、場館,主事者都得自己評估開與不開的得失風險。紐約每年1月舉行的北美表演場館研討會,往往有許多圍繞著大會的表演。在停擺1年後,原本準備重整旗鼓,結果Omicron爆發,再度打亂了陣腳,許多預先宣布的表演,都在最後一刻取消。只有日本協會有超過10年歷史的「東亞當代舞蹈節」,主協辦單位與演出者密集協商後,決定照常舉行。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當透過影像的觀看變為前提……
往年在美國表演藝術專業人士協會年會同步舉行的「東亞當代舞蹈藝術節」,今年因疫情之故轉為台日線上交流工作坊,由日方邀請兩位舞踏家鯨井謙太郒和奧山ばらば,與原訂要在藝術節中演出的台灣編舞家鄭皓與蘇威嘉,進行為期半年的深度交流。本文為該工作坊最後一場的側記,讀者可看到台日舞蹈工作者如何突破視訊限制、設計身體練習,以達成交流目的,為舞蹈在國際交流上的可能性帶來了一絲嶄新的曙光。
-
驫舞劇場攜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邀民眾「登島」與16位舞蹈人一起跳
是什麼場合,能讓表演藝術圈16位資深舞蹈人同台,跳出「台灣舞蹈光譜」,和新興世代同台較勁?「2024樹林跳:跳島舞蹈節」廣納多元舞種、性別、年齡界限,10月21日至11月3日於新北市樹林藝文中心、樹林區校園和街廓登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2
2022音樂年度人物 周善祥 Kit Armstrong 2022戲劇類年度人物 蕭東意 Kurt Hsiao 2022舞蹈年度人物 蘇威嘉 Su Wei Chia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蘇威嘉 「自由步」即將邁入10周年 共融、開展身體的各種可能
今年是蘇威嘉10年「自由步」編舞計畫邁入終點的前夕,我們看見這位編舞家在創作過量的時代,不動搖地用自己的速度,懇切地踏上探索舞蹈的旅途,誠實面對路途中相遇的不同領域、年齡、族群的身體。他敏銳感受不同個體的差異,也不放棄透過舞蹈「在一起」的可能,讓人好奇也期待明年,與他的下一個10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蘇威嘉X周倖如
樂齡舞者的自由步,用舞蹈撐開身體的可能
蘇威嘉與周倖如相識於2019年的《自由步當我盡情搖擺》,當時蘇威嘉在樹林藝文中心與樂齡長輩們進行兩週的舞蹈排練與演出,剛退休的周倖如則因朋友相揪而踏入了排練場,從那刻開始,兩人就因舞蹈成為忘年之交。
-
特別企畫 Feature Dialogue
開發新語法,擴增現場與現實
跨越場館的藩籬,以科技的行動主義建構表演與視覺藝術的元宇宙。
-
焦點專題 Focus 如果在2030,一間表藝圖書館
每一回「駐館藝術家」的選擇,都在影響未來的典藏面貌
從藝術家駐館的「現在」作為「未來的檔案」的觀點來看,雙方的合作關係最重要的是創意的開發與未來文化資產的創造。
-
特別企畫 Feature
蘇威嘉:太多幸福,因為活在所愛的事業裡
蘇威嘉說過去的作品常顧著滿足自己,如今,他努力在社會中尋找一個支點,將藝文種子變成一套有用的系統教材。
-
焦點專題 Focus 貝多芬如何與現代表演藝術對話?
跟著他,你就會找到自己的詮釋
直播鏡頭前,指尖細膩變化著觸鍵速度,鋼琴家江恬儀以靈活、務實的思考,用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的《小宇宙》練習,提點出舒伯特即興曲的三連音況味;帶領舞者深入台北市中心,在北門前撐起身軀與拱形相應。編舞家蘇威嘉則是重新將「形狀帶到戶外,讓更多人可以接觸,進而得到理解舞的勇氣」。 兩位長年從事舞台工作的藝術家心態開放,總樂於嘗試拓展自己的演出邊界,不過直到這次對談前皆未有合作機會。如今貝多芬主題先行,他們通過談論過往的貝多芬經驗,以及對貝多芬在當代表藝生態中的觀察,帶來如奏鳴曲式一般的兩個主題陳述,最後在「發展部」中融合出富饒、充滿想像力的變貌。
-
專題
跨文化謀逆之舞後 滿滿問號的交流
今年五月底,驫舞劇場陳武康與泰國舞蹈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歷時三年的跨文化「共同謀逆」之作《半身相》在雲門劇場演出,謀逆事實包含:演出中穿插演後座談、真正的演出結尾交由隨機觀眾Call Cue、明明是習舞多年之人卻疑似「沒跳什麼舞」等等,評論兩極比南北極還遠! 這次劇場約會媒合了專業創作者與Pro級觀眾:《半身相》看了五場、擔心「對談資訊不對等」的驫舞劇場團長(a.k.a陳武康忠實粉絲)蘇威嘉,與近五年開始觀賞台灣劇場的科技業工作者李知懃,藉著《半身相》展開一場不知會「針鋒相對」或「頗具共識」的談話雖說兩人不約而同穿著藍色上衣出現,大展默契,但,當話題來到李知懃進劇場前還是「搞不清楚這演出要幹嘛」,以及蘇威嘉曾暗暗質疑陳武康「難道整個人生放棄了嗎?」時,我們彷彿獲得了關於這部爭議之作的其他拼圖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舞家
蘇威嘉 來回刻步,為了最獨享的自由
也許是雙魚座的關係,在蘇威嘉身上總看到一種反差。關於日常,他說自己是宅男,打電動,卻也愛蒐集小藝品。關於表演,費爾德說他是:「王子的靈魂住在胖子的身體裡」。關於編舞的執著,他沒有王子的驕傲貴氣,更沒有流浪找靈感的浪漫,他寧願守在排練場上,靜靜觀察,細膩謙遜地埋首編織。只是一個揮手,就分成好幾格細細品味。他來回雕琢「步」,只為霎那自由。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菲利斯.克立澤 帶著法國號跨界遨翔!
德國備受矚目的法國號新秀演奏家菲利斯.克立澤,將首度應邀來台,與北市國一起「高飛」!四歲即與法國號迷人多變的音色結下不解之緣,沒有雙臂的克立澤以腳與輔具,精準呈現樂句各種細膩色彩變化,這次他將與北市國演出莫札特《第三號協奏曲》,還有編舞家蘇威嘉以「嬉戲」為主軸編舞同台展演,果然「瘋跨界」!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在里長伯的關愛中長大
食堂主人 洪老闆 食客 驫舞劇場:陳武康、葉名樺、蘇威嘉 談到該店頗具特色的招牌果汁「香蕉雞蛋汁」,蘇威嘉一邊啜飲一邊說:「我記得有次我感冒了,要求冰加少一點,老闆就說不行,冰就要這麼多,雞蛋才會熟。他的意思就是要冰到很冰,雞蛋才不會壞掉。」洪老闆被武康戲稱為里長伯,他說這家店不只東西便宜好吃很實在,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很多畢業班級演出需要籌募資金,都會來找老闆幫忙,他也很常鼓勵學生而伸出援手,「就看誰先卡位誰先贏,我們班當時就有提早來卡位,得到老闆贊助。」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各自取徑
蘇威嘉、董怡芬 探索動作如何「說話」?
將在五月底、六月初登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邀來兩位風格殊異的編舞家蘇威嘉與董怡芬,分別展演舞作《自由步》與《我不是我》。雖然題材不同,但兩者的內在核心有著相似的企圖:形式作為內容,動作如何「說話」?至於兩位如何各自取徑尋答,那就劇場中見分曉囉!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三男上馬 Men's Talk
二○○一年,畢業沒多久的陳武康,拿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獎學金,憑著初生之犢的勇氣,來紐約闖天下,沒想到他一下子就給著名的編舞家費爾德(Eliot Feld)相中,進了他的舞團(Feld's Ballet Tech)。 費 爾德曾親受喬治.巴蘭欽調教,在他原版的《胡桃鉗》裡跳小王子,廿五歲就自己組舞團,幫全世界各大舞團編過百來支舞。這位閱舞者無數的編舞家,在陳武康身 上發現不受語言文化限制的舞蹈才華,兩人從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二○○三年,費爾德因為財務吃緊暫停舞團營運,陳武康也回台灣與蘇威嘉等人自組驫舞劇場, 編舞也跳舞,但費爾德還是忘不了這位得意門生,他以Mandance的名義不定期發表舞作,每次必然邀陳武康參與演出,甚至愛屋及烏,把驫舞劇場也帶 到紐約,讓他們在他的舞展裡一展身手。 這回,輪到陳武康把這段師生情誼拉到台北,將他口中的「偶像」介紹給台灣觀眾。六月份費爾德的芭蕾學 校正值學生公演,陳武康和蘇威嘉也來到紐約進行排練。本刊特地邀請三人進行一場訪談,讓這三位即將上馬演出「馬上三人」的不同世代舞蹈工作者,暢談如何看 待彼此、工作關係及對台北演出的期待。訪談就在Ballet Tech充滿陽光的辦公室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