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新點子劇展

相關文章 56 篇
  • 導演王墨林
    焦點專題 Focus

    創作者說話 以愛情,探索殖民地的女人心

    尤金.奧尼爾仍是我最心儀的當代劇作家,他的《長夜漫漫路迢迢》也仍是我盼望能夠一再重讀的劇本,但這樣說又總讓我不由想到《雙姝怨》,兩者在絕對不同的政治立場,生命卻同樣地瀰散著令人心痛的悲傷。因為「性別/身分」是在這樣複雜的文化脈絡中被建構,而反映了支配與權力的美麗與哀愁。

    文字|王墨林、許斌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 《朱文走鬼》場上四位南管演員的演出恰如其份,生動精準地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戲劇

    各自精采的舞踏與南管

    由於劇本本身詼諧逗趣,《朱文走鬼》若是照本演出其實已經相當討好。可惜南管和舞踏雖然各自表現得可圈可點,卻在融合時出現了落差,除了南管演員在舞踏的表演上味道不足之外,整體性也因為這樣的落差而被削弱。

    文字|王于菁、林鑠齊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法海跟白素貞的鬥法,是否暗示著許仙陷入當代家庭的婆媳問題?
    戲劇

    還是讓她「男不男、女不女」吧!

    若能將這齣戲當作「現代歌劇」來觀賞,諸如:小青不耐地搖扇、接續白素貞以敲門動作應對法海,以及法海出場、輕喚妖怪等段落,都完美呈現了音樂設計和看戲的節奏;只是,劇本先天的台詞和結構似乎無法負擔所謂歌劇緊湊的情節與情緒變化。

    文字|傅裕惠、李芸霈
    第169期 / 2007年01月號
  • 《朱文走鬼》反映了作者對性格軟弱的書生朱文的嘲諷,同時歌頌了敢於大膽追求愛情婚姻的女主角一粒金。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千年古董梨園戲裡的前衛思維 為了愛、管她人?鬼! 《朱文走鬼》敷演另類聊齋

    《朱文走鬼》故事大抵反映了作者對性格軟弱的書生朱文的嘲諷,同時歌頌了敢於大膽追求愛情婚姻的女主角一粒金。而劇中對於是人是鬼、是真是假、是虛是實,也提供了諸多可供詮釋的曖昧空間。

    文字|廖俊逞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戀戀南柯》中,小生楊汗如將唱出夢裡夢外二十年的青春與蒼老。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湯顯祖用水磨調理的科幻奇想 人蟻戀的虛擬實境 《戀戀南柯》的佛理.愛情

    作為戲劇故事題材的夢境,如同網路虛擬遊戲或科幻小說電影,其虛擬世界或夢境必然是「可控夢境」。以此看來,《南柯記》無疑是一部虛擬實境的「類科幻劇」。劇中主角淳于棼彷彿是在「遊戲主持人」契玄禪師的操控下,進入了一個虛擬又真實的夢境中,談了一場難分難捨的人蟻戀。

    文字|沈惠如、廖俊逞、陳建仲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白水》讓觀者重新思考性別問題,並且試圖顛覆某種主觀價值。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白蛇傳》的人妖戀到同性愛 無性別的愛情 《白水》再道警世通言

    《白水》首演版導演田啓元使用了四個男演員呈現出白素貞金山尋夫的故事,自傳統男女夫妻組成的家庭結構抽離,讓白素真與許仙除去了性別框架而並未流於反串,使整個故事就某方面成為了一個沒有性別的「純粹的」愛情故事。

    文字|林文尹、廖俊逞
    第167期 / 2006年11月號
  • 台、印合作的《婚姻神話》,從一個簡單的神話故事出發,透過舞蹈化的肢體動作,以及故事敘述和部分歌仔戲四句連的語言形式加以傳達。
    戲劇

    少一劑活水的「三合一」

    整體來說,《三合一》的演出拼湊梳理不出清晰的創作意念,在編、導、演三合一的融合上,也仍然需要注入一劑催化的活水。

    文字|王友輝、林鑠齊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 《情書》結合崑曲和偶戲的表演,並運用現代劇場的元素以及裝置藝術的概念形成整個演出。
    戲劇

    戲曲現代化的嘗試

    兩齣戲傳統戲曲的演出意味較為濃厚,現代劇場僅僅作為一種運用表現的元素,至於現代觀點的詮釋則未被加以著墨,這是較為遺憾之處。

    文字|王友輝、林鑠齊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 《試妻!弒妻!》從女性觀點出發,思考在愛情的原罪中,何謂忠貞?又何謂背叛?
    戲劇

    發現小劇場的新點子 2004新點子劇展「戰慄」登場

    在小劇場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點子劇展」,每年入選的團隊均可被視為小劇場多元發展的樣貌取樣。今年四個入選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團體,四個編導都不約而同推出媲美電影恐怖大師希區考克、充滿恐怖氛圍的作品,讓寂靜的實驗劇場,今年掀起詭譎的驚駭風暴。 四齣作品包括國光豫劇隊與現代劇場導演合作,強調取材傳統豫劇,融合現代音樂的聲音劇場《試妻!弒妻!》;重現老藝人丰采,賦予歌仔戲新貌的歡喜扮戲團《看不見的朋友》;河床劇團郭文泰以意象風格再現二十世紀劇場大師心靈的《羅伯.威爾森的生平時代》;以及王墨林取材自民國八十八年沸騰一時的社會新聞而創作的《軍史館殺人事件》。

    文字|廖俊逞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 許哲彬的《0920002012》。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時空與記憶的新世代表述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四檔節目中有三檔節目由七年級編導出馬:許哲彬的《0920002012》以手機建構世代的記憶,透過一則寓言般的通俗愛情故事,延伸探討溝通失效的末日光景。楊景翔的《據說有戰爭在遠方》在通俗的敘事架構下,通過劇本段落的重複、倒轉,探討現代人集體失憶的現象。廖俊凱的《逆旅》改編郝譽翔的自傳小說,透過作者書寫父親的流亡身世,探問離散的歷史,質疑國家機器的宰制。

    文字|廖俊逞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 《玉茗堂私夢》湯氏家班的女伶,久別戲班後,為湯氏新戲《邯鄲記》再度重逢,並在排練中彼此對於湯顯祖劇作三大主題戲、夢、情的意義。
    焦點專題 Focus

    愛情豈是百憂解? 「臨川四夢」故事新說

    相對於湯顯祖以夢入戲的創作特色,《玉茗堂私夢》主要以戲回應夢的意象,劇中既是夢夢交錯,還有戲戲交台:杜麗娘夢醒處,正是淳于棼入夢際,也是女演員拒絕上台時。劇中戲劇和人生互相接棒,不只呈現真實與虛構如鏡像,也讓兩者在互映、互涉之餘,互相糾纏、互為因果。

    文字|周慧玲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 《掘夢人》以〈還魂〉高潮作為出發點,將《牡丹亭》對後世女子的影響,轉換成一篇愛情與生存的寓言。
    焦點專題 Focus

    好個風月兩無功!

    《掘夢人》這個戲,本於湯顯祖《牡丹亭》的〈回生〉,演的是柳夢梅受杜麗娘之託為她啟墳的過程,這驚世的「還魂」之舉,在大劇場的全本架構中,往往像過場戲,但在戴君芳導演看來,牡丹亭後花園的這條回生之路,足以通透於一個個好色知情的夢境(即《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明寫柳夢梅,隱射湯顯祖。

    文字|施如芳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 盛鑑
    焦點專題 Focus 導演的話

    湯顯祖與榮格的「夢的解析」

    榮格認為,「原型」是古今中外人類共通的特質,是支撐集體潛意識存在的元素,而「原型」當中很重要的組成元素「本我」,則是人類意識與潛意識完美融合的完整內心世界,「本我」時常在夢中以各種形式呈現。這之間種種說法,與佛教的觀點不約而同,更與《南柯記》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將榮格探討「原型」,探討「自我」與「本我」之間的連結,也融入劇本之中,使東方與西方的觀點不期而遇,進而使作品更為豐富。

    文字|張藝生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演出評論 Review 人生在世,豈「吃飯」而已?!

    評兩廳院新點子劇展「湯顯祖 在台北」

    古時每年中秋,蘇州虎丘曲會中「穿雲擊石」的唱腔表現,此時此地的觀眾自然不能期待──這若從策展角度的「潛意識」推斷,真叫人既痛且嘔;然而,三團編創者竟能新編文本,各以其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策略與湯氏對話──而且還不盡能求得知音,其情真摯,是正值得喝采!

    文字|傅裕惠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 《三合一》的三組演員扮裝出現:左起施冬麟、林浿安、Jayanta、吳朋奉。
    戲劇

    讓小劇場與傳統戲曲熱烈擁抱 2005新點子劇展

    以「主題策展」為大方向的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在做過「文學」、「文本」之後,今年則更張開跨界腳步,讓「小劇場」與「傳統戲曲」來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熱烈擁抱,從十幾個團對提案中選出了老字號招牌的「金枝演社」,還有兩個年輕的表演團隊「西田社戲曲工作室」、「戲點子工作坊」。在小劇場裡,可以看到創意十足的京劇、崑劇、布袋戲,打破觀眾對傳統戲曲的想像。 不同於往年,今年的新點子劇展除了五月十九日到六月五日將於實驗劇場連續三週拼台演出,還首度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合作,六月十一到廿二日轉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曲藝館巡迴演出。

    文字|田國平、陳少維
    第149期 / 2005年05月號
  • 鴻鴻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鴻鴻 零碎中拼出的詩

    身兼劇場和電影導演,詩人,老師,同時也是多個影展或活動的策劃人。鴻鴻的一天很難談得上規律。因為牽涉範圍廣,行程也彈性十足。突發性的會議或訪談擠滿密麻行事曆,從臺北市北區到南區,精準嚴厲社會批判到排練自己的導演作品。鴻鴻的一天,有點像小時候聽電台廣播節目,雖然放的歌一首都沒聽過,但點歌的人想講的話大都相同。

    文字|陶維均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上一頁123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