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乃迪克.康柏拜區主演的《哈姆雷特》,因他的高人氣而備受矚目。(Johan Persson 攝 Barbican Centre 提供)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康柏拜區《哈姆雷特》 預演開始話題不斷

因為主角班乃迪克.康柏拜區的高人氣,巴比肯中心製作的《哈姆雷特》去年票券開賣就創下秒殺奇蹟,八月初終於開始預演。因為太受矚目,連媒體也不顧與劇團間的默契,搶先刊登評論與劇照,甚至看預演的觀眾也違規拍照、錄影,就是想在社群網站中搶得爆料先機,致使班乃迪克.康柏拜區還要親自出馬呼籲:大家別再拍了啦!

因為主角班乃迪克.康柏拜區的高人氣,巴比肯中心製作的《哈姆雷特》去年票券開賣就創下秒殺奇蹟,八月初終於開始預演。因為太受矚目,連媒體也不顧與劇團間的默契,搶先刊登評論與劇照,甚至看預演的觀眾也違規拍照、錄影,就是想在社群網站中搶得爆料先機,致使班乃迪克.康柏拜區還要親自出馬呼籲:大家別再拍了啦!

班乃迪克.康柏拜區主演的《哈姆雷特》八月五日在倫敦的巴比肯中心開始預演,八月廿五日正式開幕,直至十月底結束。《哈姆雷特》由曾以《中美共同體》獲奧立佛獎的Lyndsey Turner導演,編舞家西迪拉比擔任動作指導。早在一年之前,預售票便以英國史上最快的速度銷售一空,不少粉絲專程飛一趟倫敦,就為了一賭「卷福」本人在他們眼前登台。

康柏拜區太紅  媒體壞了規矩

康柏拜區的演出不僅吸引福爾摩斯的粉絲,還有莎劇的忠實戲迷,期待看他如何演繹莎翁筆下優柔寡斷的丹麥王子。雖然預售票早早賣光,仍保留一定數量的十鎊票提供給觀眾。首場演出前,有觀眾在劇場外排了十七個小時,只為了購買每日限量卅張的當日票。除此之外,還有提供給學生的教育專場,以及可在電影院欣賞的NT Live轉播,嘉惠無法前往倫敦的觀眾。

此次巴比肯中心的演出,依照英國劇場推出新作品的慣例,先預演(preview)數場後,才正式開幕。預演的設計允許讓劇組、導演和演員在觀眾面前演出,測試觀眾反應和效果,也可藉此發現排練時疏忽的細節,再做修正。雖然預演亦為售票演出,往往是到「媒體之夜」(press night)的正式公演,劇評和記者才會受邀觀賞,給予評價。自一九六八年來,西區劇場的售票預演逐漸成為慣例,讓劇團可以安全地在觀眾面前試錯、劇評和劇團間也有君子協議,既然在媒體之夜前作品都還有可能修改,劇評也就不會在預演期給予評價。預演場的價格通常相對便宜,對於有興趣看劇作如何發展的觀眾而言,不失為好選擇。

剛開始預演,英國的《每日郵報》、《泰晤士報》便搶著派記者前去觀賞、評論,甚至搶在劇團公布劇照前便刊登演出照片。此舉違背了媒體與劇團間的默契、引發譁然。記者報導常常求快求獨家,但這是否也適用於劇場評論?另外,在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劇評不再是老牌報章媒體的專利,部落格、新媒體和網路平台,人人皆可在網路上公開評論演出。即使劇團要到媒體之夜才邀請評論家蒞臨,也無法阻止觀眾在網路上公開發表感想。「預演」制是否還能發揮他們的效果?若預演票價與正式演出相去不遠,是否應該讓觀眾公評?

偶像也呼籲  拜託別再拍了

此間爭議尚未有定論,某晚預演場後,康柏拜區走出劇院,向等候多時的戲迷請求代他在社群媒體上呼籲:不要在劇場中拍照、錄影;並說此狀況十分嚴重,從台上便可看到電子用品的紅外線,對演員是種干擾。這段影片迅速地從社群媒體上轉到傳統媒體網站,又透過臉書和推特再度分享,資訊傳播的速度可見一斑。

挾著康柏拜區近年來在全球迅速累積的高人氣,《哈姆雷特》尚在預演期便新聞不斷,亦也是意料之中。 另外,透過偶像魅力,讓不曾駐足劇場的觀眾,因為追星而踏入劇院、欣賞經典作品,藉此接觸莎士比亞,聽來自是好事一樁;只是在這人手一機,「我拍故我在」的數位時代,如何讓觀眾甘心關機離線、沉浸在看戲的當下,不讓惱人的螢幕亮光或紅外線破壞演出,確實不易。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當哈姆雷特在台上獨白,除了演出之外,或許也提供契機,思考新媒體時代的劇場傳播、公共關係,以及觀眾開發。怎麼做?如何做?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相關網站:巴比肯中心hamlet.barbican.org.uk/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