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爾王遇見被二女兒丈夫刨出雙目的葛洛斯特伯爵(谷古宇正彥 攝 黃琇瑜 提供)
東京 環球舞台/東京

莎劇、能劇、悲劇、警世劇

蜷川幸雄的《李爾王》

故事是熟悉的:一個看不透權力本質的老邁君王和三個女兒間的分家悲劇;原始背景是政治的:內戰爆發前的英國,法國正虎視眈眈地伺機而動;演繹的版本是多元化的:前有黑澤明的《亂》,近有女性主義的電影版A Thou-sand Acres;是的,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從來就不是個容易的題材,太多珠玉在前、太多角度可揀。

九九年九月,日本名導蜷川幸雄給自己一個追加難度的挑戰,與莎劇權威團體──RSC合作,並邀來以主演電影《瘋狂喬治王》(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而獲金像獎提名的耐吉歐.豪森(Nigel Hawthorne)飾演「李爾王」,與國人熟知的日本明星眞田廣之巧扮「愚人」(The Fool)。全劇以英語發音,先在日本彩之國藝術劇場演出十六場,十月底再赴倫敦巴比肯中心公演二十四場,接著自十二月初也已在莎翁故鄕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作千禧跨年的四十三場演出。這樣的跨國製作除了牽涉大批人力物力,更隱含著背水一戰的必勝決心:想想看,日本人指導RSC演莎劇!筆下從不留情的英國劇評人想必早就躍躍欲「批」,火眼金睛地準備大審一場。

聰明的蜷川集合日本設計好手,給了《李爾王》一個多重國籍的古典包裝,再大刀闊斧地修枝剪葉,以簡潔的動線與輪廓塑出現代感,不時還綴灑些零星的東方情調,果然贏得英日一片好評。在戲劇表現上,蜷川放下以往討好的誇張肢體,謹守「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準則,作出某種東方內斂氣質的示範,怪不得泰晤士報讚道:「終場更是深刻動人,就因爲它是如此的單純、沉靜,而充滿尊嚴。」蜷川能在東西文化間拿揑得如此得宜,眞是高招!

《李爾王》設計群表現傑出

即使在像我這樣對所謂「東西合璧」、「跨國合作」抱持懷疑態度的挑剔觀衆眼裡,堀尾幸男設計的舞台也令人喝采。開場的氣勢懾人:左右幽深的竹紋木牆,從兩邊向遠側中線延伸至未知的黑暗裡;向前傾斜的舞台中央,穩穩地放著獨一無二的權力寶座,在前面攤開來的是張繪有地圖的大毯,暗示著一場至親手足間的領土爭奪即將在其上展開。音樂設計宇崎奄童和音效設計井上正弘與蜷川合作多年,其用日本三弦、邦樂混出的聲音,神秘而富張力。

從斜坡後背光出現的人物,像是彼此命運中無法選擇或抗拒的因子,正呼應了莎翁一貫的悲劇論命──我們就是活在這樣一個不自主又缺乏道德秩序的混沌無奈裡!暴風雨是《李爾王》的關鍵,藉著對它的感歎呼號,劇中人表達多變的心緒;但蜷川的暴風雨是一個更爲激烈的符碼──只見大塊的落石如雨砰落,低沉的撞地聲像敲在心坎上的無情痛擊。

小峰莉莉的服裝設計,揉合了和服的寬袖大袍和傳統豔彩,以及武士的戰袍盔甲,營造出一個連通中世紀日本與古英國的魔幻時空。最東洋的角色當然落在眞田廣之的「愚人」身上:這位偶像明星一頭亂髮,全身補綴,腰間掛著能劇的各種面具,是道具也是服飾。

眞田的表現可圈可點,雖然老英還是稍稍抱怨了他的口音,卻不得不承認他成功地扮演著「冷靜、眞誠,大智若愚」的愚人。在英人眼中,豪森是眞正的巨星,而他的李爾王飽富人性缺陷的悲情,令人動容,足證其演技在銀幕下一樣精湛老練。

 

文字|黃琇瑜  倫敦城市大學藝術評論碩士後研究生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