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劇場設計

相關文章 11 篇
  • 維斯維爾德透過分享作品創作經過,說明他的設計哲學。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維斯維爾德 揭密打造空間的魔法

    九月初在香港西九文化區登場的「什麼是舞台:空間會說話」藝術家工作坊,主角是與當紅導演凡.霍夫長年合作的舞台設計師楊.維斯維爾德,在他用心規劃的工作坊場地、香港演藝學院實驗劇場中,以其作品為例,與劇場專業人士分享其設計哲學,與讓空間說故事的「魔法」。

    文字|陳茂康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 專業設計組入選:Conor Murphy的Orphée et Eurydice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無極限的劇場想像 讓世界走向台灣!

    每四年一次、以劇場設計師個人作品為對象的世界劇場設計展,今年由國際劇場組織與台灣技術劇場協會合作,將於七月初在台北藝術大學舉辦。屆時將有有世界各地一百六十件以上的設計作品展覽、四十個劇場藝術節演出節目,還有大師講座、工作坊、論壇及屬於設計師的專業對談,豐富多元、超越想像的劇場設計,讓台灣看見世界的精采。

    文字|陳茂康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劇場藝術節演出:Flip the Switch Collective《旅程》Le Voyage。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劇場設計的藝術盛宴——劇場藝術節(Scenofest)

    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是國際劇場組織(OISTAT)駐地台灣之後,首次舉辦以劇場設計為主題的大型活動。除了劇場設計展覽之外,自二○一三年起,與世界劇場設計展同步登場的「劇場藝術節」(Scenofest),也將深度呈現劇場設計的不同面向。

    文字|陶維均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 《如夢之夢》打破鏡框劇場成為四面觀戲舞台。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揭開神秘面紗 幕後風華動人再現

    一九八七年啟用的兩廳院,廿五年來在台灣表演藝術舞台上扮演著先行指標的角色,尤其在舞台技術方面,更是不斷琢磨累積經驗,從早期的《紅鼻子》、《糖果屋》,到近期的《鄭和1433》、《黑鬚馬偕》、《有機體》,在在展現舞台技術人員的創意與心力。藉由「瞬息與永恆-國家兩廳院劇場設計與技術展」,兩廳院邀請大家見證並回顧舞台上精采的永恆一瞬間。

    文字|盧家珍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劇場設計e起來

    電腦發展到今天,無論硬體和軟體已經愈來愈成熟。在你運用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偶然出現的一抹出奇色彩,一個特殊造形,都可能突破創作上的困境。

    文字|聶光炎
    第122期 / 2003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你眞的要做劇場設計嗎?

    劇場設計者是一個永不畢業的學生,他或她的一生是要把學習、工作、生活揉成一體。一個劇場設計者要以這樣的基礎理念,再富有點浪漫色彩,有份詩的情懷,你才能學習劇場,在劇場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你所要付出心血代價的理由,和追求志業──而非職業(投資報酬率並不高)的方向。

    文字|聶光炎
    第114期 / 2002年06月號
  • 《面向北方》以簡潔而帶點隨興的設計,使整體視覺空間與動作構成一體。
    表演賦比興

    「炫.白」的啓示與隨想

    作為一個劇場設計者,我進出劇場不僅僅只是觀賞到幾次表演,同時也豐富地領受到創作者的藝術智慧,嚴謹執著的創作態度,實驗創新的勇氣與信心。

    文字|聶光炎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一個劇場設計者的體認與省思

    劇場藝術是在不斷的演變之中成長,所以不時需要更多的智慧投入,從事創作,面對挑戰,呈現、消失、追求再一個新的生命。劇場設計者永遠要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永續的學習,不斷辛勤工作,不然很容易就會遭到淘汰。我想任何一個認眞嚴肅從事設計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與體認。

    文字|聶光炎
    第86期 / 2000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當傳統戲曲走入現代劇場

    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結合,發展已有一段時間,因此,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領域的工作者,相互認知與學習就更形重要;瞭解現代劇場才能運用現代劇場、認知傳統戲曲才能爲傳統戲曲「服務」。

    文字|聶光炎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Scenography及其他 羅夫.可泰舞台設計回顧展

    說到近代劇場設計,早期具突破性的觀念實在是來自歐洲,揚棄繪畫佈景,要讓舞台空間產生意義,而非僅是裝飾,開始講求光影、音樂、造型,掀起了二十世紀的舞台設計革命,而羅夫.可泰正是在英國沿襲這條路,經過近四十年的時光,創出他自樹一幟的設計。

    文字|聶光炎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劇場設計16答問

    作為劇場設計者,我的原則是「我作設計不做設計」,因為我設計的是戲,是舞,是音樂,是詞曲,是詩歌,是動作,是表演的動作空間──心理及生理空間, 不是「設計」。換句話說:就是「不為設計而設計」,當然也不「過於設計(over design)」。

    文字|聶光炎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
  • 新銳藝評 Review

    難道只能苦守寒窯?

    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 新銳藝評 Review

    集體「母性」與個體「女性」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ARTalks

    親臨曾文溪的一千種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