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劇場設計16答問

作為劇場設計者,我的原則是「我作設計不做設計」,因為我設計的是戲,是舞,是音樂,是詞曲,是詩歌,是動作,是表演的動作空間──心理及生理空間, 不是「設計」。換句話說:就是「不為設計而設計」,當然也不「過於設計(over design)」。

作為劇場設計者,我的原則是「我作設計不做設計」,因為我設計的是戲,是舞,是音樂,是詞曲,是詩歌,是動作,是表演的動作空間──心理及生理空間, 不是「設計」。換句話說:就是「不為設計而設計」,當然也不「過於設計(over design)」。

近來在各式各樣的場合裡,我接受了一些訪問。其中有不少問題涉及到表演藝術、劇場生態、劇場設計專業等等。我覺得都蠻實際也很有趣,於是我就把它們稍加整理,現在藉《表演藝術》雜誌專欄發表出來,想就教於更多的朋友:

1.設計是什麼?

有時候,我認爲設計也許只是一種「技藝」,只有做好了那一次才是藝術。一般來說,你提供的僅是一些技術服務,展現的也許只是你的「手藝」而已。要攀升到設計的藝術層次,那就必要使呈現的表層之下,涵蘊著意義,而且要有創造性。

設計是面對一個特定的環境狀況,發覺問題,面對問題,化開問題,解決問題。它是去解構、分析、建構。它是去組織,去創作。

設計是富有想像力的活動,設計者不能把自己禁錮起來,圈在一個什麼樣子的框框裡。設計的時候,要把人解放開來,甚至可以是倒過來去看世界,是以「心的眼睛」去看世界,去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經驗。

2.你如何定義劇場?

劇場是溝通,表達,接觸,人與人互動的場所。我們走進劇場是去接受一些信息,是去體會一項經驗,是去得到娛樂,洗滌、淨化、宣洩。如果更廣泛一點去認知:這一活動是觀賞者與表演者一起創造、分享時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它是創作性的藝術活動,是社會總體文化的一部分。

3.劇場設計是什麼?

劇場設計這一個詞彙,有很多的解釋,在書本上的敘說是各式各樣的。我比較傾向於:「舞台設計是為戲劇動作建構一個生理和心理空間」的說法。

我個人的解釋是:劇場設計是探索戲劇性時空的奥秘。

劇場設計發展到廿一世紀的今天,由於劇場的多元,技術的提升,審美觀的蛻變,劇場可能性的增加,已經使劇場設計逐漸在改變它的向度;不過它朝著空間構成的意旨,已經是愈來愈清楚了。人們觀賞演出,已漸漸擺脫渴望看到舞台上,出現像明信片一般的風景畫,或是與實生活一樣的假象。劇場設計現在是以二維或是三維的元件,去建構一個表演環境。也許它不再是漂亮,也許不再是維妙維肖,但它是在追求意義,使空間產生表演張力,能夠與表演者結合在一起,構造一個有生命的空間。

4.你對「劇場設計」一職的認知?

劇場設計是一項專業,一項很窄的專業。因爲它既是專業而又很窄,使得它的投資報酬率不高,可是費的精力卻不少。所以我們劇場界的朋友常說:「劇場設計這個行業是:業餘的做不好,專業的活不了。」

劇場設計是劇場演出之中,創作團隊裡的一員,他算是勞力密集、智慧密集的工作。有時幾乎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個星期七天,一天廿四小時,蠻累、蠻辛苦的。它是手工業,即便今天我們已經用電腦在做設計了,但它還是有著手工業的特性,也追求手工業的品質。因爲它每一次都是特別「訂製的」,不能、也不是大量生產的東西,歸根究柢它是一種創作性的活動。另外,劇場藝術是立即呈現,立即消逝,在幕啓幕落之間完成創作,接著作品就不見了。因而劇場設計的創作者,也就成了沒有作品的作者。想到這一點,一個作劇場設計的人,到頭來都會感覺很落寞的。

5.作為劇場設計者,主要引導你的原則是什麼?

「我作設計不做設計」,這話是怎麼說呢?因爲我設計的是戲,是舞,是音樂,是詞曲,是詩歌,是動作,是表演的動作空間──心理及生理空間,不是「設計」。換句話說:就是「不為設計而設計」,當然也不「過於設計(over design)」。這是我的基本原則。我從來不逾越這個原則。

我想在這個原則之下做出的設計,才能跟表演結合,才能跟演出溶爲一體,也才有設計的意義。如果觀衆走進劇院,看到的只是設計展覽,那是很遺憾的事情,那是應該發生在畫廊裡的事,而不是劇場裡頭。其實觀衆看到一齣完整的戲,也就欣賞到了設計。當然這個原則只是我心裡的一把尺,我隨時用它來衡量我的設計,希望做出的設計是一分不多,一分也不少;不過說實話,堅持這個原則做出的設計,有時候不一定會是演出所接收、所容納的,這也許是作設計的一種無奈和遺憾。

6.設計一齣戲從何開始?

這很難說,要看是什麼戲;不過我可以籠統地說:設計一齣戲,當然是從戲的本身開始。以這齣戲爲核心,向外發展出去。如果我們更進一步說,戲是生活,設計也是生活,那我就是從生活開始。我最希望是把設計溶入生活,在我的生活之中,成長出一齣戲的設計,這樣我覺得,這齣戲的設計才會有生命。

7.你如何做設計工作?

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我是把學習、創作、生活,看成一個整體。我設計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過生活,也就是在學習。因爲你是以學習的態度在做設計,那你就會有一份謙虛,有一股熱情。因爲你是在從事創作,你就會走入一個想像的世界,你就會想著不同,想著不一樣,想著突破,想著創新。因爲你是生活,你就會想到一種態度、紀律,想到尊重、溝通、包容。想到設計所關係到的整個社會,文化,環境,自然以及人──沒有人的設計,不算設計。

8.什麼人事物對你曾產生影響?

一個人有了我這樣的歲月沖刷,總是會經歷不少的人、事、物。我一向主張謙卑面對生活,敬畏自然,更要有心尊重別人。所以我說凡是我接觸過的人、事、物,無論大小,發生地域的不同,或文化背景的互異,都會對我們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影響到我個人的生活,當然更會影響我的設計。一支草一滴露,一束陽光,一聲鳥鳴,他的背影,你的笑容……都在在啓發著我的設計。我用望遠鏡,也用顯微鏡去觀察事物,我傾聽別人內心的聲音。吾愛吾師,我也與我的夥伴友人並肩而行。

9.你主要運用的媒介是什麼?

我在舞台上用的表現媒介,可以說是種類繁多。如果以我們慣用的名詞來說,有繪畫的,雕刻的,有建築造型的;有的是實體,有的是光影。有傳統的,有現代的。有木頭,有金屬,有時還會是一些高科技的素材。其實劇場設計運用的媒介是包羅萬象,是沒有限制的。記得三十多年前,有一次我的老師就曾遠自美國,寄過一個大包裹給我,裡面裝滿了他在一個劇場內所蒐羅的材料,有各種各樣──布片、木片、金屬、塑膠、玻璃、保麗龍……眞是琳瑯滿目。那是一個最豐美的聖誕禮物,也更是一項提醒,告訴我要把創作的媒材範圍擴大,擺脫那些呆板傳統「佈景片」的局限。

多年來在舞台上,我實驗過很多項媒材,只要是與一齣戲的風格不相背離,我都會想方法,在媒材上尋求變化,甚至突破;不過我也知道媒材的實驗,是有某種程度的風險,「藝術冒險」關係到整體演出的成敗。劇場設計不像純藝術創作那樣自由,設計者要捏拿好分寸,使冒險產生意義,才能爲設計及演出加分增色,而不會把演出搞砸,給演出帶來障礙,甚至傷害。

10.你與其他同業有何不同?

作設計的人在生活上,感受上,性向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每個人做出的設計是會有不同。這個不同只是不同,而不是說:我的設計好,他的設計壞的不同。我們只能說這個是粉紅色的設計,那個是淡紫色的設計。你喜歡粉紅色的用他,喜歡淡紫色的設計就是我。我想這也許就是你所說的不同吧!

11.你對歷史溶入作品的看法?

我想我的出身和我成長的過程,對我是有影響的。我有過一個沒有童年的童年生活。被束縛、受剝奪的少年時光。接著再歷經戰火、困頓,顚沛流離,失去家庭、親情、學業……這樣的一個人,在他的作品之中,或多或少都會流露出這種色彩。當然劇場設計基本上是二度創作。他在作者、導演以及整體風格之下,是要受些約制的。譬如我要設計一齣歡樂愉快的歌舞劇,我是沒有法子也板著臉,把我那些內心的「悲情色彩」,搬到表面上來,可是在那內隱的深層裡,總難免含著一些這種揮不去的鬱沉。訴諸的色彩或是線條、體積、造型就會有一些不一樣,這就是歷史背景所給我的影響。整體大的歷史文化給你的一切,那是一種根植的力量,總會在心裡縈繞,更會支配創作的思維,牽動著拋出來的形色、量體以及對空間的反射。

12.隨著時間演進,你的觀念有何改變?

劇場藝術是從演變之中成長的,設計也會隨著風格演變,而有觀念上的改變。但是其中也是有所變,有所不變。我不太那麼追求流行,我也不會守舊地固執在一個所謂風格、模式之中。我願意遵循一些不變的眞理,但那還是要有應該堅持的東西才行。

13.現在你把你自己定位在那裡?

我只是一個劇場工作者,是劇場作品裡的一個部分。我是個做設計的,在大社會空間的一個小角落裡,從事一項很窄、很小的工作,談不到什麼定位。因爲我還不夠有個「位」,如果說要有的話,我的位子也是一個傾斜的,在那裡搖搖晃晃的;倒是在我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我賦予我的專業工作很穩固的認知與價値。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追求什麼,自己的缺陷是什麼,自己的空間、時間限制是什麼。這個內心的座標,就是我給我自己的定位。

14.你對觀衆如何想?

觀衆是演出的一部分。觀衆是與我們共同完成創作的人,也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沒有觀衆,演出是不能成立的。觀衆是「顧客」,觀衆是批評者,觀衆也是督促劇場藝術發展的動力與推力。

當然在劇院裡演出的戲,有的戲叫好不叫座,有的戲叫座不叫好;但不管怎麼說,觀衆都在影響劇場的生存發展。當今要談劇場的發展,就一定不能不把觀衆這個偉大的因素考慮在內。懂了觀衆才能管理、經營劇場,劇場才有能力活下去──即令你不是以售票來維持劇場。

15.你對我們劇場設計的發展未來有何看法?

我個人談不到什麼發展,我的發展是依附在劇場藝術的發展,整體文化的發展上。記得好多年前我曾經說過:一個社會能容納專業作劇場設計的人,就可證明這個社會的文化、經濟進步的狀況和程度。

現在不能以爲台灣已經有了「國際一流」的劇院及設施,我們就已經達到高水平的藝術境地。在某一個角度上觀察,我們與專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我們還是在發展中掙扎,在求進步中蹣跚,未來的空間還有待開拓。我不諱言表演藝術在大的社會體系之中是個弱勢族群,劇場設計則是這弱勢之中的弱勢,還在那兒萌芽呢!

16.你認為台灣的理想劇場是那一座?

「理想的劇場」一詞要看如何定義?多年來我們確實投入過大筆經費,及一些人力精力在表演藝術上,也建築了一些演出場所,更設立了許多機構;但是我們就是沒有理想的劇場。大家總覺得缺了些什麼?我們缺一台與百老匯相同的燈光控制器?不是!我們缺那一種投影幕?不見得!我們缺紅絲絨大幕?更不是!我們到底缺什麼呢?我覺得我們缺乏專業──專業的精神,專業的態度,專業的規畫,專業的管理,專業的監督,專業的紀律,專業的執行,專業的評鑑,甚至於專業的認知。這些可都不是錢可以買得到的,也不是一時半晌就能培養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種軟體脆弱,硬體迷思的結。這裡面涉及到教育、文化以及人文素養。如果我們那一天把這個結解開了,「理想劇場」的夢想才有機會實現。記住,就是有一座鑲金邊的舞台,而沒有完美專業的演出,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讓我們從根本認識表演藝術,理解劇場運作。趕快去把結解開!表演藝術才會向上提升!

 

文字|聶光炎  資深劇場設計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