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煥雄
-
名人CD窩裡訪
Unplugged紀蔚然
身爲台灣寫實主義的劇場創作者,在《黑夜白賊》等劇中呈現黑暗的意涵,卻自在悠遊於美國民謠淸新明亮的節奏中,紀蔚然,其實是個「不揷電」的老頑童。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接觸即興工作室再度開張 「接觸即興」是源自美國六〇年代,用來開發身體之潛能與動作可能的一項身體訓練。藉由接觸即興的方式嚐試去探索存在自身未被發覺的能力。進而利用我們的身體傳達及接收訊息,與舞伴共舞。 由古名伸主持的接觸即興工作室沈息年餘之後,又將再度展開。此次工作室開有免費接觸即興訓練課程及Jam(開放參加的即興活動),歡迎各個不同領域、不同肢體訓練程度的非舞者及舞者參加。 此期活動自三月一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止爲期三個月,歡迎隨時加入。上課時間爲每週六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上課地點在中山北路三段32號3F,果陀劇場敎室。每月第一、二、三個週六由古名伸及蘇安莉授課,第四個週六開放Jam活動。 (編輯室) 〔日本〕 首屆國際戲劇藝術祭 由日本現代戲劇協會所主辦的第一屆國際戲劇藝術祭,將於三月七日起至二十日在東京三百人劇場舉行。演出團體及劇目分別爲:日本沖繩實驗劇團《回來吧!親愛的》、韓國自由劇團《名叫母親的女人》和美國《Parent》(雙親)及中國大陸北京話劇院的《夫妻夜話》等。 四齣戲均以「家族」爲主軸,娓娓道出當今女性所面臨的惶恐及不可逃逸的牽絆,探索存在於現代社會中女性的懊惱、憂慮、迷失和找尋自我。 有執著於和已死的丈夫延續愛戀的母親;抱著孩子與其相依爲命的韓國女星;試管受精長大的美國孩子,對自己身世的質疑;以及中國快速轉變的社會中,在工作、家庭兩者間矛盾的女性。 此次戲劇藝術季繼東京演出後,將陸續在橫濱、名古屋、兵庫及沖繩等地巡迴。現代戲劇協會表示,下一年度的國際戲劇祭,擬邀請台灣的劇團參與演出。 (襲加) 白桃房舞踏東京、紐約同歩演出 巴靜嶺與白桃房舞踏團將於三月八、九日,於東京銀座舉行一項超越時間與空間的'97 Telepresence演出。 這是繼去年三月再度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映像演出
-
座談會
家.祕密.通俗劇 《黑夜白賊》座談會
紀蔚然編劇的《黑夜白賊》,由李國修所栽培的女弟子徐譽庭導演。在巡演的過程當中,一般認爲這是屛風表演班相當重要的製作。針對這齣以一宗珠寶竊案,逐步暴露出家族祕密的「『反』推理劇」,以下座談會的發言分別從劇本結構、製作及導演手法,進行了深度的討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水痘出完了嗎? 「現代劇場硏討會」檢討會
找出自己的定位、困境,然後再找出自己的美學、歷史。似乎是「現代劇場硏討會」會後,大家都有的共識。然而,正如人一生當中一定要出的「水痘」一樣,會議結束了,台灣「現代劇場」的水痘是不是也都浮現了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中的台灣史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推出的《紅旗.白旗.阿罩霧》,除了以台灣史爲題材以外,其中涉及了歷史、劇場美學、語言、民俗素材的運用等問題。在以下的座談會當中,製作方面及劇場界的人士以此劇爲出發點,對劇場如何處理台灣史、民俗素材、等議題提出許多意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諸神退位,群魔開始亂舞? 小劇場工作者座談會
從解嚴前夕開始有「精采」演出的小劇場,不管在演出的內容、形式、與議題上,都曾經有一新觀衆耳目的表現。小劇場近十年來所提出來批判的問題,不管是政治性、突破禁忌的議題、或小劇場的美學與身體上的問題,令人關切其後勢的發展。本刊特別邀請數位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和部分新新小劇場人一起座談。讓大家在檢討實際工作所面臨的問題的同時,也開始為小劇場下個十年整理出過去的脈絡和可以期待的前景。
-
專欄 Columns
詩意劇場芻議
文學(更精確地說,文字)是劇場最大的敵人和靠山。戲曲的韻白是一種提煉變造過的舞台語言,而我們眼前的現代戲劇則大量使用瑣碎的日常語言。如何在這兩種語言模式之間(或之外),琢磨出一種生動有力的語言表演方式,是今日劇場的未竟之功。
-
回想與回響 Echo
美學進駐個體錯亂的一年
在台灣本土小劇場硏究中,或許我們更需要的是對於十年來的劇場實踐,將之視爲硏究客體的嚴謹討論,而非文人信口開河的好惡評鑑。
-
九四回顧
不夠殘酷 1994台灣劇場的激流倒影
「但是與其絮絮叨叨地抱怨虛弱,抱怨煩悶、懶惰與愚昧,不如去尋找一個能使我們擺脫虛弱的方法。」──安東寧.亞陶(Antonin Artaud)
-
新秀登場
此時,穩走於暗流與險濤的彼岸 河左岸的黎煥雄
河左岸劇團被稱爲「台灣最資深的前衛劇場」,以經營台灣史及簡約風格著稱。「河左岸過去被一些人有所期待無形中產生莫名的使命感。但河左岸對外是一種脈絡,而內部的成長,或我與河左岸的生命共同體是另一種脈絡;我累積我的脈絡,河左岸卻未必要累積我的」黎煥雄如是說。
-
戲劇
對「抒情」的質疑 從《島上無人》談起
《島上無人》爲河左岸劇團新近作品,由團員吳俊輝編導。這齣標示「迷走地圖之外」的戲,是否「比河左岸更河左岸」(河左岸團長黎煥雄語)地使用特定的風格語彙,表達某種抽象的主題?這樣的嘗試是不是成功呢?
-
交流道
小劇場的三方聚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中旬,「'93中國小劇場戱劇展曁國際硏討會」在北京召開,台灣、香港有二十多位小劇場工作者參加這項活動。趁此難得的機會,林克歡邀集了兩岸三地小劇場工作者在「演劇硏究工作室」聚會座談。
-
其他分類
當先鋒遇到前衛 高行健與台灣劇場的對話
高行健爲當代頗富國際盛名的中國劇作家,在大陸被視爲西方現代主義及先鋒派戲劇的代表。一九八二年他的劇作《絕對信號》在大陸引發了實驗劇場運動,次年《車站》被禁演,他本人成爲「淸除精神汚染運動」的主要批判對象。一九八五年他的《野人》上演再度引起爭論,八九年應邀往訪歐洲,天安門事件後定居巴黎,從事寫作與繪畫。作品已被譯爲多國語文,並在瑞典、德國、美國、南斯拉夫和香港的一些劇團上演。 去年九月,他執導近作《對話與反詰》在維也納首演,今年一月,法國巴候劇院將演出他的新作《生死界》。高行健和台灣的接觸始於《聯合文學》出版的短篇小說集《給我老爺買魚竿》、聯經出版的長篇小說《靈山》。他的劇作《車站》、《彼岸》也分別在聯合報副刊及聯合文學發表過。大前年陳玲玲指導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生在國立藝術館演出《彼岸》,去年十月十六日起,果陀劇場的導演梁志民以《絕對信號》作爲台北火車站演藝廳的啓用演出,改名爲《火車起站》,並邀請高行健訪台三週。本刊在高氏訪台期間邀集了幾位戲劇學者、劇場工作者、及曾執導高行健劇作的陳玲玲、梁志民,在充滿後現代氣息的地下餐飮店「發條橘子」,展開一場對話。大陸的「先鋒」派,和台灣的「前衛」,本是avant-garde的同詞異譯,但在兩岸的指涉對象與發展路向互有異同。高行健的戲劇重視劇場性,將民間遊藝、說唱、戲曲同西方的實驗劇熔於一爐,要求語言和表演間的張力,形成富含哲理的獨特面貌,且不斷在作新的嘗試。而台灣的劇場運動則在經歷政治議題和演出形式的開發後,有了更多元的發展。這次對談中,高行健對於自己的創作路程,有頗爲精要的自剖,對台灣劇場的現狀,也提供了敏銳的見解。兩岸的現代戲劇,第一次有了這樣深入而公開的對話。
-
瞭望台 Preview
《海洋告別2》──河左岸演出張七郎生命史
高架路上轟隆來去的卡車震得屋頂嘎嘎作響,一束曝白的燈光,凝照著黑色棺木般的眠床,床上的老婦起身,瞪視著觀衆,一架剛啓航的飛機呼嘯飛過頂空。 這是今年五月河左岸劇團在台北濱江路民衆活動中心演出《海洋告別1》令人難忘的情景。强烈的意象,斷錯的詩意,以一個鳳林家族自二二八事件迄今數十年來的掙扎生存,象徵著台灣的定位及命運。 《海洋告別1》的副題叫「永恆波光中追憶浮旋如島的黑色家屋」,劇情也充滿追憶的情怯與不確定。本月七日起在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的《海洋告別2》將成爲《海洋告別1》的前集,追溯得更遠且更爲落實,描寫鳳林家族主角張七郎及其兩名兒子的遇難經過。 張七郎與蔣渭水同年,於一九八八年生於劉銘傳主政下的新竹,爲人忠貞剛毅,雖在日人高壓統治下,也從未穿過和服、木屐,而總是身著唐裝或西裝。他國學根基極深,又數次渡海瞻仰「祖國」山河。三十三歲時攜二子移居花蓮鳳林開設醫院,以中、西醫兼擅並用著稱。光復之初創立鳳林初中,爲第一任校長,由於性情豪放,樂善好施,廣受敬愛,於一九四六年當選制憲國代,校長職務由長子宗仁接任。 光復伊始,張七郎飭令滯留於滿洲的三個兒子儘速返台:「我們身爲中國的台灣人,理應回來,一則服務桑梓,一則重建我們的家園,大家同享由自己國人治理國度的歡欣。」及至二二八事件發生,全島風聲鶴唳,張七郎囑令屬下四散避危,自己卻秉持信念,認爲全家從未參與任何組織,不信祖國政府會如傳言般濫殺無辜。結果仍被貪污的縣長誣陷,與兩名兒子一併被誘捕,凌虐而後槍決,曝屍荒野。 張七郎的慘史兩年前被披露後,河左岸劇團脫離當時小劇場急躁反應政治變局的潮流,開始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調查,並取得受難者家屬的信任,著手製作以張七郎一生爲題材的現代戲劇。但是,在真相已經大白的今天,重演二二八的意義何在? 導演黎煥雄以戲劇結構回答了這個問題。《海洋告別2》仍是不折不扣的意象劇場風格,打散重組的時空,突出「遷徙」及「歸來」的旅途場景,鋪陳漂泊與追尋的主題。男性與女性的不同意義,也在舞台空間的區隔下對立並行:男性一生對祖國符號的追求終究虛妄,女性雖然跳脫不開父權意識,卻是生於斯土、長於斯土的安定歸屬力量。劇名的歧義性帶有詩的想像,外來的侵略者都是經由海洋,張七郎追尋祖國、兩個兒子赴日習醫也都要渡過海洋;這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