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藝術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崑曲青春正炙 推手笑看滿園花開
二○○四年,白先勇以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的青年演員為班底,結合兩岸編創設計人才,打造出青春版《牡丹亭》,也揭開了崑劇發展史的一頁傳奇!傳奇迄今持續不斷,自認「崑曲義工」的白先勇,持續進行崑曲的傳承工程,十多年來製作了《玉簪記》、《白羅衫》、《潘金蓮》等,讓「小蘭花班」順利傳承下前輩的精采好戲,而它們明年初也將在兩廳院的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登場,讓觀眾品味三齣絕妙好戲。
-
新銳藝評 Review
風月染,染出現代國樂創作新意象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曲者對演奏技法的了解,如曾毓忠的《路轉忽見》,以古箏獨奏與電子音樂的互動而成之曲,透過電腦將古箏的音色、音量改變,探索樂音的更多可能;同時,也善用古箏的特殊定弦,創作的旋律須以具有難度的快速指序來演奏,對於彈奏此曲的演奏家也是相當大的挑戰與嘗試。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專訪主演《艾蕾克特拉》戲劇女高音
普里姆蘿絲 「人性」的角色vs.「神性」的聲音
三月初的台灣國際藝術節中,史特勞斯的經典歌劇《艾蕾克特拉》將以音樂會形式演出,特邀被譽為「具有增加歌劇角色情感表現的魅力魔音」的戲劇女高音克蕾兒.普里姆蘿絲(Claire Primrose)擔綱主演戲分沉重的女主角「艾蕾克特拉」。透過獨家越洋專訪,本刊讀者可以更了解這位來自澳洲的女高音如何駕馭這個高難度的角色?又是如何讓「艾蕾克特拉」成為自己的代表性角色?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回顧與展望
在充滿年節氣氛、建國百年的絢爛花火燃起之際,本期雜誌中除了「2011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的節目系列報導,編輯部也依循往例,在這回春見暖、萬物復甦的月份,帶領讀者回顧過去這一年,看看表演藝術界發生了什麼大事,有什麼趨勢值得我們關注,並應在未來持續追蹤觀察。 為此,編輯部特別製作了PAR Review of The Year 2010企畫專題,為讀者整理出年度十大現象的觀察:以表演藝術生態面來說,文創法的通過,可說是最受各方注目的頭條焦點,但「商業」與「藝術」如何站在同一陣線,「文化」與「產業」如何平衡發展,仍將是一大挑戰。而隨著兩岸文化交流密切,不僅台灣戲劇團隊和作品赴大陸演出,日益頻繁,大陸劇來台,也有愈來愈多的態勢,然而大陸劇的題材內容與形式手法,是否符合台灣觀眾的品味?從高雄世運、聽奧、花博到建國百年,大型嘉年華式的表演慶典接連登場,這些動輒上億預算的活動,是如煙火般曇花一現,還是能讓台灣表演藝術人才從中汲取寶貴的經驗?小劇場連演,重演不斷,市場機制是否會又扼殺了小劇場的實驗與創意? 就表演藝術人才而言,去年許多持續在中小型劇場耕耘活躍的中生代編導,不約而同地站上大舞台,這股潮流的背後反映了什麼樣的現象?創作者又如何思考市場產值 與作品價值、觀眾人數與創作理想之間如何兼顧的課題?於此同時,七年級生逐漸浮上檯面,這一批創作者面對不同的時代與市場變化,如何站穩腳步,建構屬於他 們這一世代的劇場風景?在舞蹈圈,近年多位台灣舞蹈人才輪番登上國際舞台,去年更掀起一波小高潮,「台灣出品」已從過往人們熟知的「雲門舞集」,如漣漪般擴張延展,台灣成為當代舞壇重要品牌,似乎指日可待。 而在演出類型與形式方面,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的熱潮,沸沸揚揚地從年初延燒至年底,這突如其來的熱絡,不只讓觀眾疲於奔命,也讓眾多藝術家受寵若驚,在措手 不及之餘,似乎也感到力有未逮。只是在政策激情過後,科技與表演藝術如何持續發展下去,為台灣找到新的表演語言?在音樂圈,跨界音樂會亦蔚為風潮,結合戲 劇、舞蹈或多媒體的演出,為傳統音樂會帶出了另番氣象,只是跨界到底是豐富了音樂的本質內涵或只徒剩噱頭,值得深思。移植自西方的音樂劇,在台灣發展多 年,雖尚未達到百老匯音樂劇產業的成熟境界,但在國內優秀音樂劇人才的相繼投入下,逐漸走
-
企畫特輯 Special
TIFA戶外開幕秀 鼓聲喧天獅偶同歡
二○一一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of Arts,簡稱TIFA)即將於二月中旬展開,而正式的戶外開幕演出將於二月十二日舉行。從當天下午三點開始到晚上,包括十鼓擊樂團、鴻勝醒獅團、無雙樂團與法國不具名劇團等團隊,將讓觀眾享受一夜熱鬧繽紛的表演饗宴!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張大眼睛,迎接TIFA舞台饗宴!
是誰?是哪場古典音樂會?是哪位大師能讓宣傳海報才剛印兩張,台北場的座位就賣完了?啟售兩天,全台票房就直逼百分之九十?短短十五天內,北、中、南三場完全售罄、一票難求?而且在向隅的觀眾中,還包含了許多足不出戶的宅男宅女們。沒錯,那位大師就是本期的封面故事人物日本作曲家久石讓。上月份久石讓隨節目訪台時,本刊很難得有一獨家專訪的機會,訪問中,大師首度對台灣的觀眾,透露了許多他在華文世界從未談過的話題,以及尚未曝光的計畫。喜愛久石讓與他的音樂的朋友們,你絕不能錯過這次,可以近身了解久石讓的創作理念與他未來最新動態的機會。 雜誌這月份的重頭戲,當然就是兩廳院即將舉辦的「<span la
-
特別企畫 Feature 《鹽》 一場女子尋愛的奧德賽之旅
專訪歐丁劇場資深演員蘿貝塔.卡芮
歐丁劇場再度訪台,將帶來由主力女演員蘿貝塔.卡芮獨角演出的《鹽》。《鹽》是一場女性追尋愛情的回憶之旅,由卡芮發展出角色與演出形式。趁此機會,本刊特邀歡喜扮戲團團長彭雅玲,撰文介紹《鹽》劇,並專訪該劇靈魂人物蘿貝塔.卡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蜜莉.狄更生》 與漫遊時空的女詩人相遇
作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隱士女詩人,艾蜜莉.狄更生詩作中活潑大膽的意象、空靈簡潔的語言和對自然萬物的深刻觀照,總是能激發許多藝術家再創造的慾望。由哥倫比亞集體創作劇團導演派翠西亞.艾瑞莎執導的《艾蜜莉.狄更生》,更是以獨特的南美洲文化視角,和這位偉大的十九世紀美國女詩人對話。藉此機會,我們也訪問到導演本人,請她一談她對該劇的創作思考與個人的劇場經歷。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灣國際藝術節《鼓動 心動》
葛魯賓格 昂揚少年敲擊「心」震撼
來自莫札特故鄉薩爾茲堡的打擊樂家馬汀.葛魯賓格,青少年時就以卓越技藝驚豔世界樂壇。三月中他將與指揮家呂紹嘉、國家交響樂團同台,演出以色列當代作曲家多爾曼為他所寫的打擊樂協奏曲《時間停頓》,輕快的甘美朗、西西里舞曲、搖滾、探戈、古巴爵士、低限音樂等等風格皆在曲中展開。
-
焦點專題 Focus
重重隱喻 點出「放不下」的生命迷思
出身台灣宜蘭的編舞家林美虹,旅歐多年,一九九一年起歷任三所德國劇院舞蹈藝術總監。德國國家電台(Deutschlan Rdadio)評選林美虹現任領導的達姆國家劇院舞蹈劇場為德國三大舞蹈劇場之一。《天鵝之歌》靈感來自於比利時作家羅登巴赫(George Rodenbach)一八九二年出版的著名小說《布魯日.死城》Bruges-la-Morte,描寫一個鰥夫來到布魯日哀悼死去的妻子,卻瘋狂迷戀上一位酷似亡妻的年輕舞者。林美虹根據這本小說所創作的舞作《天鵝之歌》,對於主人翁在現實、慾望與理想間不停搖擺掙扎的個性,有深刻且多層次的表現。二月九日,德國時間的早晨,本刊越洋採訪了林美虹,距離兩年前的訪問,她爽朗熱情依舊,聽到第一個問題,她難掩激動,停頓了好幾秒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兩個音樂頑童 共釀夢想之酒
一個從主修鋼琴轉為揚名國際的指揮家;一個原本想當歌手變成唱片企畫、地下電台主持人到角頭音樂創辦人,簡文彬和張四十三,這兩位古典和流行音樂界的風雲人物,原本互相不認識,卻在各自領域中有著類似的理想和信念,堅持和別人不一樣、也都在非常年輕時就肩挑重責大任。 兩人因《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這場製作而相遇,過程中激盪出無數火花。為了呼應這個劇名,在這場對談中,我們特別準備了一瓶紅酒助興,在微醺中,兩人從相識經過、節目構想,聊到他們工作體悟出來的人生觀。
-
其他分類
生命永續 藝術璀璨—2010台灣國際藝術節
兩廳院2010年台灣國際藝術節(簡稱TIF)即將展開,今年的規模尤甚於以往,不但反映了「科技與藝術」的主題,更彰顯出藝術家們對於人類普世價值及地球多樣性生態的關懷,精采的藝術盛宴於二月十九日登場,請勿錯過!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法國編舞大師
普雷祖卡:《白雪公主》切入兩代的競爭與衝突情結
法國知名編舞家、「新舞蹈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的普雷祖卡,將在三月份帶著他的「普雷祖卡芭蕾舞團」首度訪台,演出代表作《白雪公主》(2008)。這位創意不絕的藝術家,迄今已編作了近五十齣整晚舞碼,最近甚至編作並演出個人獨舞,在舞台上不斷尋求突破,他說:「創作就是我的生活,除睡覺外,我就是在創作!」
-
焦點專題 Focus
服裝爭奇鬥豔 展現誘惑情慾
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到了法國編舞大師普雷祖卡手中,會變成何種面貌?透過法國時尚大師高堤耶令人驚豔的服裝設計,提點出編舞家的現代詮釋,打破兒童版的清新純淨,直陳情慾與誘惑,多場精采的橋段設計,更呈現了令人驚嘆的視覺震撼!
-
特別企畫 Feature
《火烤美人魚》 以性別之爭 隱喻環境議題
作為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戶外開幕大秀的《火烤美人魚》,以歡愉中帶著深沉警示的舞蹈形式,呼應這次藝術節的環保主題。索爾.比克舞團的女舞者與男舞者們彷彿各自是大地之母「海洋」與人類文明的代表,在台上以舞蹈行動隱喻批判人們對水資源毫無節制的需索與浪費。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出生猛原創 與世界同步發聲
第二屆台灣國際藝術節 「多元與永續」為主題 二○一○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主題為「多元與永續」,呈現世界各國及台灣原住民的多元文化,以及關注地球暖化、海洋污染等環保議題。來自九個國家的表演團隊,十五檔節目,其中有六部世界首演、六部亞洲首演,節目類型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戲曲及跨界演出,有風靡歐陸舞台的前衛之作、有根植台灣土地的傳統創新,更持續推動「原鄉時尚」精神的自製原創節目。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竹籬笆內的如煙往事
每年在世貿舉辦的國際書展結束後,我總會和三五同業,到現在位於莊敬路的「小凱悅」小小慶功一番。說那是「小凱悅」,您可別以為它是五星級豪華的大飯店,說穿了只是個小麵館。家常的滷味、手桿的麵條、點盤少了雞絲和拉皮的芝麻醬小黃瓜,配上清蒸螃蟹,再來碗美其名的「四寶湯」番茄、青菜、豆腐、蛋花、灑些青蔥、麻油。和正統的館子裡比,顯得南腔北調、丟三落四的幾樣小菜,卻讓這家店從以往四四南村中的麵攤起家,到現在門庭若市,博得了「小凱悅」的渾號。其實這樣的一桌「物資缺乏」與「龍蛇混雜」,正是眷村菜的神髓之一,也反映了當年竹籬笆內的生活點滴。 眷村,這個曾經在台灣落腳、築夢、生根,如今卻模糊、消失的歷史痕跡,難道只存在人們味蕾的感官記憶之中嗎?答案當然不是,早期在文學、電影、甚至電視中,我們都不難見到它的影子,從〈長干行〉、〈斫〉、〈小畢的故事〉到《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搭錯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它業已逐漸融合在這片土地上,在福爾摩沙的兼容並蓄之中,成為華語區另一種獨特的台灣在地文化映照。本月我們將趁著賴聲川與王偉忠合作的舞台劇《寶島一村》上演之際,帶著讀者一起略覽當年的眷村風情,與各種創作面貌。 吳靜吉說:「對我們來講,『台灣』兩個字是帶有情感的;但對世界而言,『台灣』是中性的」,而台灣要以甚麼樣的姿態來面對世界?展現我們的藝術成就?身為台灣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搖籃與推手兩廳院,即將在二○○九年舉辦第一屆「台灣國際藝術節」,董事長陳郁秀提出以「科技」為主軸,點亮「未來之眼」為號召,要向全球展現台灣源源不斷地爆發能量。面對這即將到來的國際盛會,本刊將以三個月的特別報導,為讀者們詳析「台灣國際藝術節」的十二檔國內外重量級演出。在本期當中,除了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的訪問之外,更是請到了各界的大老,來探討藝術節對一個地區文化的影響。此外,編輯部更是訪問到國際上重要的藝術節策展單位與藝術觀察者,希望透過他們的經驗,讓讀者了解全球藝術節的趨勢與現況。 一個舞者到底能跳多久?十年?二十年?你可知道台灣國寶級的舞蹈家李彩娥,從十二歲學舞,至今八十二歲高齡,即使是歷經生理的病痛與心理的瓶頸,仍將在今年底踏上兩廳院的舞台。在即將搬演「台灣舞蹈回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兩廳院董事長談「台灣國際藝術節」
陳郁秀:強調跨界、跨國、跨文化,展現台灣創造力
兩廳院將於明年二月二十日至四月三日,隆重推出「二○○九台灣國際藝術節-未來之眼」,以「科技」為舞台主角,將由世界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與京劇名伶魏海敏聯手合作的《歐蘭朵》擔綱開幕演出。本刊特地專訪一手促成藝術節誕生的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一談她對「台灣國際藝術節」的品牌定位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