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邀請二十位國內舞蹈創作人齊秀,涵蓋了台灣中、青到年輕的編舞者,有長期在國內耕耘的,也有國際知名職業舞團舞者。儘管「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並非舞技較勁,不過,芭蕾、傳統舞蹈與現代技法等長期在編舞者身上所積累出的肢體語彙,將分別以不同形式表現在舞台上,這也是觀眾可以看出台灣舞蹈發展多元化的例證。
藝術活力膠囊系列《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
5/11~12 7:30pm
5/12~13 2:30pm
5/18~19 7:30pm
5/19~20 2:30pm
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兩廳院的「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邀請二十位國內舞蹈創作人齊秀,是繼一九八○年代由文建會主辦之大型舞展後,唯一標榜「雙人舞展」的大規模演出,從時間來看創作人年齡層,涵蓋了台灣中、青到年輕的編舞者,一抹近年來舞蹈作品發表過於零星而微弱,外界對國內舞蹈創作人才斷層的疑慮;就空間發展背景而言,這次應邀參展的編舞者有長期在國內耕耘的,也有國際知名職業舞團舞者,他們不同的舞台視野與表現形式在作品中展現異同。此外,舞蹈專業訓練中所時興的葛蘭姆、李蒙及接觸即興等技法,也因應創作人所受身體訓練和薰陶一一流露。儘管「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並非舞技較勁,不過,芭蕾、傳統舞蹈與現代技法等長期在編舞者身上所積累出的肢體語彙,將分別以不同形式表現在舞台上,這也是觀眾可以看出台灣舞蹈發展多元化的例證。
資深編舞家現身,知名舞團舞者舞而優則編
古名伸與張曉雄是這次舞展中較為資深的編舞家,二人是台灣十年來舞蹈創作的中堅。古名伸運用「接觸即興」身體律動方式,成為她作品的主要特色,事實上,古名伸的作品常在她的「結構」中「即興」,肢體語彙如此,情境文本與演區、視覺設計更是如此,近五年來,她更積極在舞台上尋找跨領域結合的可能性,著重科技影像與實體舞蹈融合的創意,觀賞古名伸的舞蹈經常有種流暢中帶點寓意的小趣意。張曉雄的作品則是詩意中凸顯敘事的沈重,他習慣彰顯男舞者身體線條的延展度與爆發力,在視覺設計上為了強化舞者在演區裡的角色特性,影像和獨特的燈光設計通常是張曉雄創作的重要考量,加上他的作品通常是人生歷程的載體,觀眾在劇場裡多少感覺沈重些。
林向秀與林文中雖然是前後輩的創作者,二人卻同樣擁有國際知名舞團專業舞者的資歷,前者受荷西.李蒙影響;後者創作深受比爾.堤.瓊斯洗禮。林向秀與國家劇院淵源早在一九八九年「明日之星舞蹈工作室」時,她是那個年代培養出來而躍上國際舞台的專業舞者,回到台灣發展後,她舞而優則編,作品在流暢的肢體與空間交融中表現女性舞蹈家的細膩,近年更進一步發展芭蕾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等不同身體觀點。看林向秀的舞蹈不能錯過細節,流暢的身體律動很容易讓人忽略到細微部分,但是唯有著重在肢體語彙的細節、舞台視覺呈現的細節,才能夠真實地體會出林向秀在現代形式中表露融合東方美學觀的細膩。
在國際舞壇發展的時間相差十年,加上瓊斯與李蒙迥然不同的編舞方式,林文中對舞蹈的體驗與林向秀有很大的差異。清一色男舞者的舞團經驗自然讓作品的陽剛性十足,這點從林文中與王如萍夫妻雙人舞表現可窺探一二。林文中的作品除了要求男舞者在彈性、爆發力與延展度要夠之外,女舞者舞起來也不輕鬆,光是速度感就連觀眾也大為驚奇。舞者在他的作品中像個活性十足的離子,永遠無法安定下來,跳脫傳統情境描述及敘事文本是舞蹈內容最大的特色,觀眾從他的舞作中,可以看到現代舞也可以在肢體語彙的抽象中求現實生活的趣意。
女性編舞家精銳盡出,繽紛綻放創作活力
卓庭竹和譚惠貞都以「女性觀點」為主要特色的編舞者,二人的舞蹈語彙著重關節的細膩運用,不過,表演風格卻大不同。譚惠貞的作品比較多東方女性的柔韻;卓庭竹的舞蹈彰顯現代女性獨立的思考。曾經是雲門舞者並曾為雲門演出創作小品的卓庭竹,算是編舞潛力極早顯露的創作人,她的作品還曾獲文建會舞蹈創作首獎。她的舞蹈語彙擅用手勢的變化指涉出意味深遠的意象,「花」的意象和寓意成為作品的特色。此外,卓庭竹的舞蹈強調女舞者對於身體線條、力度的掌握,以及空間佈局的組合與對比,雖說她的舞作總蘊含女性獨特的觀點,卻又時常流露出天真的趣意,她的作品給人有不落俗套的魅力。
相較於卓庭竹的高挑,譚惠貞的身材就嬌小許多,或許因為這樣的嬌小,她的創作表露出東方女性特有的柔韻。譚惠貞是文建會「舞躍大地」舞蹈比賽中相當突出的編舞者,作品表現形式多樣化,她的創作經常維持「彈性」,無論是戲舞合一,還是跨領域嘗試,她的舞作總有讓人不失望的亮點。
蘇安莉、黎美光、顏鳳曦、吳碧容與張秀萍五人的作品在劇場裡思考身體律動的創意,其中,吳碧容與張秀萍以主題編作凝聚台灣年輕編舞家的創作力,十年來藉由三十舞蹈劇場的經營發展,提供新一代舞蹈創作者發表作品的空間。吳碧容的作品強調女性線條的細膩,張秀萍則擅於營造詭譎氣氛。而顏鳳曦是創作力最盛的年輕編舞者之一,在紐約求學時深受舞蹈家原文秀啟發,客席編舞家的角色讓她的作品散見於各個舞團,她的作品有一定的成熟度,相較於部分創作人天馬行空的做法,顏鳳曦的舞蹈在穩重中求創意。俐落、輕巧而細緻是蘇安莉作品給人的感覺,而黎美光則擅長舞蹈劇場式的風格,她的作品結合不同領域的藝術媒材,舞蹈常令人有驚喜的視覺經驗。
男性舞者既舞又編,洋溢多元面貌
這次舞展另一個重頭戲是「男性舞展」,包括吳義芳、王維銘、魏光慶、陳武康、周書毅和石吉智等人,分別來自雲門舞集、新古典舞團、高雄城市芭蕾及台北民族舞團等不同的身體背景,經過多年現代舞蹈表現形式的薰陶後,沈積出不同的創作面貌。
吳義芳和王維銘是雲門舞集前舞者,二人多年受舞蹈家林懷民訓練,身體表現超越一般舞者,是舞台上亮眼的明星,近年來試圖跳脫獨舞者的限制,吳義芳有舞編兼具的發展,對於尋找自己創作的路,從作品裡就可以看到吳義芳的努力。同樣是受專業舞團訓練,魏光慶(谷慕特)在舞蹈家劉鳳學的栽培下,身體表現相當嚴謹,除了現代技法的展現外,魏光慶的作品裡流露出對原鄉獨特的省思,運用在身體語彙上自然形成個人特質。陳武康與周書毅芭蕾基礎不錯,在芭蕾作品極缺乏男舞者的大環境下,二人的表現極亮眼。儘管如此,陳武康和周書毅的編舞並沒有受到芭蕾的限制,反而因為肢體技巧純熟各類語法運用自若,就肢體表現形式而言,有獨特的創意。二人算是新生代創作人,整體舞蹈呈現的成熟度有進步空間,未來仍有發展潛力。
早期參加台北民族舞團的石吉智,同時兼有體育與傳統民族舞團身體背景,三十歲以後進入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才算正式接受舞蹈學院洗禮。觀看石吉智的作品不妨嘗試拆解「視覺暫留」後的影像,展現出線條、角度、定點畫面等純粹元素,反而有不同的感覺。
跳脫傳統男女雙人舞,看見創意豐沛展現
林惟華、林維芬、黃翊、吳俊憲、劉怡君、楊維真等人的創作雖然國內觀眾不熟悉,藉由此次雙人舞展的機會,可以看到電腦虛擬舞者與實體呈現的結合的經驗累積,以及音樂與肢體緊密結合的體現。
兩廳院有超過十年沒有「舞」得這麼熱鬧了,這次為慶祝二十歲生日,舉辦有史以來首次的雙人舞大展,邀請獨立編舞家和舞者進行速配組合,活化了台灣舞蹈界沈寂多年的創作熱力。這不是一場舞蹈競技會,而是創意與創作力的展現,跳脫傳統男女雙人舞的程式,觀眾可以從不同面向與編舞者背景來看這次的舞蹈盛宴,也一顯台灣舞壇豐沛的創作活力。
文字|王凌莉 資深藝文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