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越界舞團的秋季製作《天籟》,不但跨界將音樂家拉上了舞台與舞者共舞,在音樂方面,同時運用到中西音樂的搭配,南管與巴洛克音樂的組合。
PROGRAM台北越界舞團《天籟-東方與西方最美的音樂與舞蹈》
TIME 10.16〜17.29〜30
PLACE 宜蘭縣文化局演藝廳、台北新舞臺
INFO 02 27730223
今年台北越界舞團的秋季製作《天籟》The Sound of Dance,不但跨界將音樂家拉上了舞台與舞者共舞,在音樂方面,同時運用到中西音樂的搭配,南管與巴洛克音樂的組合。
此次與台北越界合作的,是指揮家江靖波於一九九八年成立的「樂興之時管弦樂團」,一九七○年出生於台北的江靖波是第一屆國際蕭提指揮大賽的第三名。南管部分,則由前漢唐樂府音樂總監、心心南管樂坊創辦人王心心擔任。舞蹈則是由何曉玫、邢亮與羅曼菲三位編舞家分別編作三段新作。
〈我的佛洛伊德〉:從電話亭讀寫人心
由何曉玫編作的〈我的佛洛伊德〉,故事從一座電話亭開始。座落在都市繁華角落的公共電話亭,是一個既公共又私密的空間,關上門,即使外頭車水馬龍行人如織,但在裡頭卻擁有一個凝結的安靜空間。
雖然公共電話和郵筒一樣,有著同樣過時退流行的溝通系統,但是獨處在電話亭裡與遙遠的一個人對話,那是一種完全的孤獨,不論是因為思念或是拌嘴,內在的情緒與潛意識在這個小小空間,透過纏繞的電話線流露出來,在繁華鬧市中,這兒是保有私密與內在的最後樂土。
編舞何曉玫透過舞蹈傳達了她對逐漸消失的電話亭的感受,在電話亭內傾聽內心獨白。藉由謝明霏、布拉瑞揚一男一女的舞者,與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的伴奏,拉出東方懷舊的音樂。小提琴手盧耿鋒的東方懷舊透露出些許異國情懷,大提琴手許家銘低沈的音色,則讓孤獨感在夜色中流露,這回不單純只是伴奏,而是融入舞作的構圖之中。
〈某時〉:音樂家隔著紗幕與舞者互動
編作第二段〈某時〉的邢亮,是生於北京的六年級編舞家。他九三年加入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現為香港城市當代舞團駐團編舞,曾獲法國巴黎國際舞蹈比賽的「現代舞男子獨舞金獎」及義大利羅馬的國際舞蹈大賽銀獎。〈某時〉是邢亮二○○二年的作品,當年在香港演出時獲得極高的評價,並獲香港舞蹈聯盟「優秀表演獎」。
台北越界這次邀請邢亮帶著他的作品,由台灣資深舞者王維銘擔綱獨舞,舞台後方隔著紗幕的平台上,四位音樂家演奏著以現代音樂大師佩爾特(Arvo Pärt)的《弟兄》一曲作為音樂主題,與獨舞者互動,透過紗幕與燈光造成的效果,音樂也在舞蹈的構圖上,產成對比與呼應的趣味。
〈天籟〉:王心心典雅上陣,南管與巴洛克齊鳴
由羅曼菲編作的〈天籟〉,邀請了南管演奏家王心心「越界」。甫獲二○○四年金曲獎「最佳民族樂曲專輯」獎的王心心,在舞作中,不但彈琵琶吹蕭,也展現她的唱工,並借重她典雅的氣質,宛若懸絲傀儡的曼妙動作,也將入舞。南管的音樂搭配上小提琴手盧耿峰拉的巴洛克音樂,成了這支舞作的名稱「天籟」。
羅曼菲先前和江之翠南管劇場合作時,開始接觸與學習南管,這次在創作舞作時,刻意拋棄過去拘泥在舞作敘事的手法,專注於舞者的身體動作上,發揮舞者的獨特味道,同時結合南管與巴洛克的音樂,羅曼菲表示:「編過這麼多舞作,這次在舞蹈動作上是最過癮的一次。」
純粹由舞者的動作與肢體出發,完全展現出舞者王維銘與謝明霏的獨特魅力與美感,再加上舞者鄭淑姬、羅孟真、嚴守潔,搭配上空間形式上的變化,讓整支舞作流暢又融合多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