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
-
戲劇
填補江、雲的人生留白 賴聲川再寫生命與時代
膾炙人口、演遍華人世界的《暗戀桃花源》,其中的戲中戲〈暗戀〉說的正是1949年從中國流離到台灣的那一代人的故事,賴聲川從此中發展出續篇《江/雲.之/間》,透過書信體為兩位主角寫出人生滄桑,除了邀歷任擔綱江濱柳與雲之凡的演員執筆寫「信」或提供意見為戲增添血肉,也透過九宮格的舞台,讓錯綜複雜的人物劇情在其中流動,更隱喻了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無奈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劇場,回應「公共」的7道歷史切片
劇場如何與「公共」產生連結?本文透過「近代劇場的7道歷史切片」,從行動劇場、閒置空間、文創園區、身體解放、藝術工程、部落尋根、文化治理等關鍵字,提供大家思索劇場公共性的可能方向。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演員
顧寶明 走在喜劇與悲劇的中間
很多人都是看著顧寶明演的喜劇長大的,他不過於戲劇化的喜劇特質,詮釋小人物的悲與喜,特別動人。曾經為了逃避父親的期望而想去跑船,後來卻因緣際會走上戲劇這條路,當年,在父親期望的眼神下,顧寶明看見自己性格上的扭曲與荒謬,走上了喜劇這條路,「因為荒謬,我看見:快樂的背後,不全然只有快樂。歡笑中也有悲傷,而悲傷自有來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當老陶說起英語,在紐約陷入《暗戀》…
馳名華人劇壇的《暗戀桃花源》,在華人地區有過多次製作上演,但去年十一月時,首度出現了英文版,由紐約導演泰瑞.歐萊利(Terry O'Reilly)指導紐約新學院大學(The NewSchool)的Eugene Lang College藝術部學生演出。他根據賴聲川本人翻譯的英語版劇本執導,儘量讓劇本說話,不擅加自己的主觀,所以人物的中文名都保留。
-
焦點專題 Focus 從「試水溫」到「潦下去」
大劇場進大陸 抓住時機打造台灣品牌
兩岸開放文化交流已經二十餘年,但台灣的劇團進軍大陸的成績,一路起起伏伏,有過輝煌但更多慘痛經驗。不過,近兩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現代劇場漸漸在彼岸打出名號,如賴聲川的大陸版《暗戀桃花源》走紅、應央視之邀編導《陪我看電視》,李國修《莎姆雷特》贏得大陸觀眾的笑聲回應隨著兩岸政府關係的回溫,是否也打造了台灣劇場在大陸立足的契機?
-
焦點專題 Focus 一台黑白電視,回顧大陸改革三十年
《陪我看電視》 述說「社會失去靈魂的過程」
一九九八年,賴聲川便以《紅色的天空》進軍中國市場,成為台灣第一位在中國導戲的台灣導演,跨足大陸市場將近十年後,才以《暗戀桃花源》真正在對岸開花結果。如今,賴聲川要帶著他受邀為大陸央視執導的首部原創舞台劇《陪我看電視》,跟台灣觀眾見面。 賴聲川表示,中央電視台新建大樓原訂今年初正式啟用,邀請他為新大樓的文化中心華匯時代劇院開幕創作舞台劇,他原以為是政令宣導劇而婉拒,但央視方面表明不干預創作,要的是「賴聲川的作品」,讓他非常感動,於是帶著五分之一的台灣演員,與五分之四的大陸演員們合作,以「集體即興創作」的方式呈現。《陪我看電視》自去年九月起在大陸演出三十多場,但因央視新建大樓在今年二月發生大火,此劇尚未在北京上演。 《陪我看電視》故事從一九八○的北京開始,劇中主角是一台黑白電視機,這一台電視機將旅行至一九八六的西北農村、一九九三年的都市垃圾堆、一九九七的南方成衣工廠、今日的上海豪華別墅及酒吧。從城市到農村,從流浪漢的住處到女工的宿舍,從播放電視節目到成為被人收藏觀賞的骨董,歷經了被人喜愛、拋棄、珍藏的酸甜苦辣,在這一台電視機生命中的每一站,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劇中的主角因一台電視機聯繫起來,在時光交錯中,他們一起感受生活的變遷和激動,一起體驗著糾紛繁雜的生活起伏,也帶著觀眾一起回顧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展。
-
焦點專題 Focus 把腳站在對方的鞋裡
藉著演出交流 植根劇場專業
表坊經典劇目《暗戀桃花源》二○○六年重製大陸版,三年來巡演大陸各城市造成的盛況,除讓《紐約時報》報導《暗戀桃花源》是目前中國最受歡迎的現代戲劇,這齣戲也被選為「中國話劇百年」十大話劇之一。 《暗戀》所到之處掀起的旋風,已經不足為奇,但令賴聲川印象深刻的是,巡演西安時,來了二十個學生手上卻只有十張票,他們表明要二十人擠十個位子,沒錢也要看戲的熱情感動了賴聲川,同意讓他們進場看戲。 二○○一年,《如夢之夢》片段版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小小的劇場被數百位觀眾擠爆,連窗戶上都「掛」著人,同樣令賴聲川難忘。賴聲川說,這就是大陸戲劇市場,雖然軟體還未就定位,但有種新興中的活力與熱情。 賴聲川指出,《暗戀》是一齣關於劇場的戲,藉由演出同時也在檢驗大陸各城市劇場的軟硬體設備,如北京、上海等一級城市,有著比台北還先進的劇場設備,但走出這些地方,即使到了比台北人口還多的大城市,進了劇場從打掃開始從零做起,表坊藉由《暗戀》巡演把舞台監督等劇場觀念及專業,慢慢播種深植在大陸劇場,賴聲川認為,這樣的交流才會可長可久。 辜懷群則認為,前進大陸首先要「把腳站在對方的鞋裡」,不要總以台灣觀點評論大陸環境,也不要抱著挑戰的心理面對觀眾,訣竅就是「白居易」三個字,當觀眾吃到一顆不難吃的糖,不管喜歡或不喜歡,已經對台灣藝術作品有了印象,甚至產生興趣,品牌形象就能像釘釘子一樣,一點一點打進大陸觀眾的腦海裡。
-
專題
丁乃箏 在香格里拉的電影初體驗
在二月底上檔的電影《這兒是香格里拉》,片名讓人感到熟悉這不是與表演工作坊資深演員兼編導丁乃箏所導的音樂劇同名嗎?沒錯,這正是丁乃箏的首部銀幕導演處女作,雖然與之前的音樂劇同名,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而且第一次當電影導演的她,就挑戰在高原拍攝,期間種種艱苦歷程,卻完全沒嚇倒她,她還說「拍電影是件太迷人的事情,做電影導演太有意思,拍了一部就想繼續拍。」
-
戲劇
在記憶中創造新的暗戀
《桃花源》在原有架構下重新編排的結果,掙脫了集體即興創作文本更換演員重演時,究竟該「忠於原著」或是「另闢蹊徑」的束縛,尤其從賴陶進入武陵開始,明華園百無禁忌的生猛特質被揮灑開來,舞台上的生命能量和節奏技巧徹底顛覆了現代劇場中做作的含蓄。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表坊的《暗戀桃花源》自一九八六年首演以來,至今已邁入第二十個年頭。這部作品不僅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在藝術成就上也受到各界極高的評價。劇情大致上是描述兩個劇團在不得已的狀況下,共用一個舞台進行排演。因此,風格迥異的兩齣戲便在舞台上交替搬演,甚至各據一半場地同時進行綵排。觀眾們彷彿手上拿著電視遙控器般,有時在兩個頻道間往返觀賞;有時又像開啟子母畫面,有目不暇給之感。在相互干擾的情況下,兩個劇團的排演雖是荒腔走板,卻共同完成了一個現代寓言:一種對於美好斯地的永恆追尋。經過導演大塊拼貼的巧妙手法後,這深藏在所有人類心中的一致渴想逐漸清晰浮現。 今年表坊五度推出《暗戀桃花源》,並邀請明華園參與演出,企圖呈現另一種的詮釋面貌。舞台上兩個重量級的劇團相遇,到底會迸發出怎樣妙不可喻的火花,實在令人期待! 文字|陳依婷 目前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深深地為劇場世界所著迷,它讓我以更細膩的情感、更寬闊的視野以及更多元的思維去感受我所面對的一切。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
依稀還記得「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并怡然自樂。」全白素色的裝扮,這一群在桃花源生活的人不斷在你耳邊說著「放輕鬆、放輕鬆」。畫面一轉,一個老兵江濱柳朝思暮想著雲之凡,而隨時跟在江濱柳身邊照顧他的台灣老婆,卻也默默看在眼裡;兩齣完全不搭軋的舞台劇,卻因為管理員的疏忽,發生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表演工作坊的經典作品《暗戀桃花源》,從國中時期就是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沒想到還有機會可以看到這齣經典作品再次重新演出,而且還請來了明華園搬演桃花源的部分,當「當代」遇上「傳統」是怎麼一回事?這是舊版的《暗戀桃花源》所看不到的,新面孔新感受,誰能不「放輕鬆」來一起感受呢?我在六月初就買票了,你呢? 文字|陳雨新 26歲,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一個充滿極端職業的工作者(飛碟電台主持人PubDj、廣告配音員、劇場導演演員......),在8月23、24日台灣藝教館,有自己的導演作品演出。
-
演員的庫藏記憶
回味,人生啊!
思念過去的人和事,從來沒有停止過。端詳熟睡的妻子和小孩,也一直是我愛做的事。明明是很辛苦的路途,我卻沒有氣餒過;看到贏的時候,卻有莫名的躁進。
-
演員的庫藏記憶
賴聲川的「廿年一覺飄花夢」夢得好
把人性的五毒轉為五種正面的能量,本就是賴聲川從佛法裡體會到的一種創作企圖。 他的《如夢之夢》,與其說是他個人廿年的劇場經驗總結,我倒真覺得是一篇劇場「思維」與「執行」一致的高級「論文」。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作品里程碑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一九八五年創團大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使得實驗中的台灣劇場開花結果,並與大眾文化接軌,讓劇場從默默無聞,一夕之間成為顯學,變成主流的文化活動,也是表坊最早出國巡迴的演出;自此「相聲系列」也成了表演工作坊的招牌系列。(表演工作坊 提供) 《暗戀桃花源》 一九八六年的《暗戀桃花源》,建立起表坊的忠實觀眾群,這齣戲拼貼古裝與時裝,喜劇與悲劇,真實與扮演,交錯又同時地發生在同一個舞台上,這種錯置也成了表坊常用的手法。而賴聲川因此戲獲頒「國家文藝獎」,一九八九年獲「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獎」。同時也拍成了電影。(表演工作坊 提供) 《開放配偶(非常開放)》 一九八八年《開放配偶(非常開放)》,由陳明才編導,是表坊嘗試改編達利歐‧弗的劇作,也是後來演出義大利即興喜劇的開端。(表演工作坊 提供)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表演工作坊 提供) 為了更積極培養新人才加入專業劇場工作行列,一九九○年《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一九九四年演出的《時間與房間》成為這種小型實驗性作品形式的新嘗試。二○○○年正式成立子團「外表坊時驗團」,致力探尋更多的劇場創造性。 《紅色的天空》 一九九四年《紅色的天空》風格轉為樸實,不但去美國巡演,還成為兩岸歷史性的媒介,是第一次以「台灣創意(導演),大陸演員演出」合作模式演出,從北京、上海、天津一路演回台北,數十場演出,回響熱烈。(表演工作坊 提供) 《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 一九九六年《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是第一齣在台灣主流劇場上探討愛滋主題的作品。(表演工作坊 提供) 《這兒是香格里拉》 二○○○年《這兒是香格里拉》,是表演工作坊的第一齣原創音樂歌舞劇。(許斌 攝)
-
即將上場
那個劇團《暗戀桃花源》
《暗戀桃花源》是一九八六年表演工作坊賴聲川以即興創作方式完成之著名劇本,曾多次被搬上舞台,曾至拍成電影,全劇在喜樂與嚴肅、古代與現代、戲及戲中戲之間穿梭遊走之後,所有夢想者在角色劇場管理員的驅離下,終歸回到現實。 「那個劇團」指出,實際上,劇中人物無論是垂垂老矣仍難忘初戀情人的江濱柳、或是捕大魚無意中溯入桃花源的老陶,「追尋」才是扣緊全劇精神的主題之一。 此次「那個劇團」重新演出《暗》劇,除尊重原有的劇情大綱,將採國台語雙聲帶發音,並融入歌仔戲及早期話劇式身段等實驗性手法處理,希望構成動線豐富優美、雋永詼諧有趣的舞台畫面,使這齣情節錯綜複雜幽默的經典之作,呈現出好看又好笑的嶄新風貌。
-
電影/劇場特輯
他是魚,我是魚,你是魚 賴聲川、蔡明亮、王小棣談電影/劇場導演工作
三個專業的電影/劇場導演,談他們在面對不同媒介時所採取的創作態度與創作方法。不同的創作經驗,可以彼此互補,甚至在潛意識深層相互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