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甩脫不掉的連環夢
焦點專題 Focus 歡喜做,甘願受

甩脫不掉的連環夢

考上戲劇研究所那年,我做了一個夢。漆黑的長夜,我和一群劇場演員狹路相逢,他們熱烈邀我加入一場宴會。宴會中人人歡聚圍坐,高談闊論,酣飲或者相互擁抱。身為新人,我感到羞赧而不知所措,直到當中有人把一根菸遞向我。我搖頭又懊悔,要過菸,裝作漫不經心地深吸一口,同時低頭看見自己身穿一襲黑色皮夾克。

那一剎我忽然明白自己身在夢中,要是菸熄滅了,或我脫下皮夾克,這一切就會隱沒,我將醒在一個自己不是劇場人的世界。我試著把這個發現告訴其他人,然而人人似笑非笑,但看我決定怎麼做。

一股強烈的睡意襲來,我費盡力氣向他們解釋,就算菸沒熄、我沒脫掉夾克,要是我在這裡睡去,就會醒在另一個世界。但他們仍一臉笑意跟著我身上的黑皮衣一塊如同日落般漸漸隱沒。躺在床上,我花了一番力氣確認自己醒在一個我考上戲劇研究所的世界。感謝老天,我不會成為「不是劇場人」。

跟著這夢境滑入我腦海的,是江紅的夢。這個《如夢之夢》的角色,是我還未決定考研究所前,在當時還叫國立藝術學院的戲劇廳看的劇中人。江紅在遇見五號病人那天早晨做了一個煎蛋的無間夢中夢,她問自己:要是煎第五顆蛋時就確認自己清醒,那麼她會不會擁有一個不同的人生?

要是穿皮衣的我沒睡著,或是在夢中脫掉了我的皮衣,那麼現在的我會是一個怎樣的劇場人?我會滿足於當個穿梭後台的黑衣人,還是不顧一切地埋首一部接著一部劇本寫?會留在當年懷抱鐵粉心情加入的劇團繼續當個行政經理,還是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執導幾個戲?無論如何我都不可能成為台上的表演者,這倒是不管我在夢裡抽幾根菸或脫幾件衣服都能夠確定的事情。

我會更快決定離開最後一個劇場正職工作——《PAR表演藝術》雜誌編輯——投入乍看毫不相干的樹與植物文化書寫嗎?並且一邊依然和劇場保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邊對「為什麼從表演藝術跨到毫不相干的草木世界」一類的提問暗翻白眼不耐煩。

我不知道如何向人們解釋:從來沒有不相干。就算我雙腿一劈跨入的是科技界、餐飲界還是新農業,它們都不可能是和表演藝術毫不相干的世界。表演藝術已撲天蓋地滲透我。

身為一個自由文字工作者,當我以編輯的角色構思一本書的編排時,每位費心找來的撰稿人在我眼中好比是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的舞者,我用城市系列舞作的一支支獨舞想像、鋪陳他們輪番出場展現個人魅力和技藝。

當我在訪談現場觀察提問時,我想像自己正執行編導演三位一體的任務。先編寫排練腳本╱採訪題綱,然而到了現場,受訪者和採訪者不可能全然照本宣科,如何巧妙誘導對方和我展開即興演出,我必須不斷策動導與演的腦與心。

我被表演藝術戴上了一副脫不掉的眼鏡,於是某個部落青年和我站在田間說話的樣子,就像從契訶夫的《海鷗》走錯場景的康士坦丁。一個在我面前陷入沉默的企業大老,令我瞥見他李爾王式的憂慮。我在每一棵高山的玉山圓柏身上尋找雲門舞者跳《狂草》的姿態。看到年輕的連續殺人犯接受死刑伏法的新聞時,我想的是「要是他看過陽光劇團的《浮生若夢》——不,要是他看過李銘宸的《戀曲2010》好了。要是他曾看過一齣劇場,會不會這一切後來就不會發生?」

愈近中年,偶有心情極度沮喪惆悵的片刻,我渴望再看一次瑪姬.瑪漢的《May B》,特別是那些小小人兒卑微前進又猥瑣對著空中的誰發出一聲啐的畫面。

徬徨時,我一再一再想起那年某個深夜,失眠的我在公視看見一支碧娜的紀錄片。當畫外的聲音問她對未來有哪些計畫和想法時,她用那雙澄澈的眼睛凝視鏡頭,「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我精神的脊椎,是這些來自劇場的片段記憶縱列貫串而成。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現在和我的過去毫不相干的問句。

前些時日,夢境忽然湧入大量劇場的曾經。那些早年曾一起工作過的劇場人們輪番在我夢中出現。看完排練後總不吝給我誠實卻不尖刻筆記的話劇社老師H,從頭腦到肢體表演技巧都令我欣羨不已的小劇場演員F,還有一起創作過、爭吵過、默默分道揚鑣至今的J和T。

夜復一夜,他們來到我夢中,沒敘舊也沒算帳,我們置身在一種近似宴會的氛圍中,說了什麼又像沒說。醒來後我一度為這些夢境隱含的道別意味感到恐慌。而另一個經常出現的夢倒是好一陣子沒夢到:幾無例外地,本在劇場後台忙活的我突然接獲消息,要為某個消失的演員代打。他的角色是《暗戀桃花源》中某人,儘管這是每個大學戲劇社團都熟悉的劇本,我仍為20分鐘後即將上場擔綱的救援任務心臟奔馳如瀑。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台北把我們難倒了」,在夢的尾巴念出這句台詞時,一身的雞皮疙瘩竟也蔓延到夢外。身體明明白白告訴我:整個人被劇場殖民成這樣,你最好認了。

王宇光,跳舞20年的此刻廣告圖片
志工的真心話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鄒欣寧

在森林漫遊的採集者,閱讀者,寫字者。曾任雜誌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寫藝文也寫自然,嘗試融二者於一爐,著有《相信樹的人》。曾參與的出版品有《偏偏遇見台南》、《如此台南人》、《種樹的詩人》、《咆哮誌》、《打開雲門》等。近年文章散見端傳媒、博客來OKAPI、《新活水》、《經典雜誌》、《電影欣賞》、《澳門城與書》、《PAR表演藝術》等線上媒體或實體刊物,同時陸續集結於個人網站「沒用的森林」。

精采文章試閱開放時間為 2025/02/28 ~ 2025/05/28,敬請期待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