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劇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醜惡塵埃中綻放出花朵的美學
於假日兩場精神科研討會連續想起波特萊爾的《惡之華》
我們或許對波特萊爾的理解都是出自於一些文學史上的八卦,但波特萊爾的精神在於一無以名狀的極限詩意;乃是在醜惡的塵埃之中綻放出花朵的美學。秉持著這種造物者自以為是的感動,波特萊爾宛如靈魂的代理孕母,與其詩意邂逅之後,即使是在冷硬理性的醫學研討會會場,依舊可以綻放此斷代獨有之花,產下屬於我個人的波特萊爾。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河床劇團《Electric X!》、台北越界舞團《時光旅社》
跨完年,兩個跨界演出深深吸引我的目光。 河床劇團的創作長期致力於跨文化、跨領域的融合,開拓更具前衛性的劇場藝術,新作《ElectricX》和大陸藝術家穆磊、台灣藝術家何采柔合作,對當下動漫美學的藝術潮流做出回應。老實說這兩位連獲大獎的藝術家的畫作,我怎麼覺得那種超現實的夢魘感原本就非常地「河床」,所以這次的演出我想也不會跟從前的河床有太大差別(!)不過那種美感是會上癮的,這也是我每次必向河床報到的原因。 台北越界的新作標榜「密室推理」,戲劇氣氛十足,十五年往事似乎要交鋒出一個真實版的《夜夜夜麻》?雖然「冷硬」偵探風原本就是河左岸的黎派商標,黎煥雄的戲也往往會出現舞蹈等級的場面調度,不過跟貨真價實的四位傳奇性舞者合作,可望出現更紮實的表演肌理。此時不「越界」,更待何時?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稻草人舞團《月亮上的人—安徒生》、河床劇團《百夜之夢》
在台灣值得矚目的新生代編舞家當中,非出自雲門譜系的周書毅,漸漸累積出醒目成績。他一方面以兼具冷峻喜感與神經質的個人動作,發展出戲劇感的詩意,一方面則擅長將即興動作累積成自足的運轉宇宙,令人目不暇給。周書毅遊走於各獨立舞團之間發表作品,他共同參與的驫舞劇場甫獲台新年度大獎,這個月他和稻草人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共同創作的《月亮上的人─安徒生》又要登場。安徒生的日記與創作中並陳的那種夢般瘋狂、同時又現實質感強烈的童話氣質,應該可以讓周書毅大展所長。 「河床」也是最善於製造劇場夢境的劇團,他們去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大受歡迎,今年再度進軍亞維儂的新作即將在本月首演,值得一窺。導演郭文泰往往以內在體驗結合台灣文化元素,創造純粹、完整的獨特美感,《百夜之夢》企圖宏大,不讓《夢十夜》專美於前,可以期待一次精采的劇場歷險。
-
專題
郭文泰 白皮膚下的台灣靈魂
美國長大,目前定居台灣的河床劇團編導郭文泰(Craig Quintero),深深地迷上這兒的一景一物,而他在劇場創作裡所探討的內容,更是與台灣經驗密不可分,米系列三部曲《鍋巴》、《稀飯》與《爆米香》,就是他在台灣生活的最佳紀錄。
-
戲劇新訊
走入科學天才的詩意心靈
「神秘是我們所能經歷的最美好事物,是所有真正的藝術與科學之泉源。」愛因斯坦如是說。對世人而言,愛因斯坦儼然是個歷史性的符號,因其極致的天賦和貢獻,而有「世紀天才」的稱號,但對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而言,愛因斯坦更是「做自己」的絕佳典範。延續二○○三年「與大師對話」系列作品,河床劇團新作《愛因斯坦搖滾台灣》再度以詭趣的劇場意象,勾勒劃時代巨擘,揭開藝術與科學的「相對論」。 幽默歌曲、奇異實驗、動畫影片再加上原創音樂,《愛因斯坦搖滾台灣》讓科學變得生動有趣,也提醒我們科學並不只是存在實驗室的抽象領域,更是一種驅使人去了解周遭世界之神秘、彰顯人們渴望知識的精神表現。郭文泰強調,這位滿頭亂髮、漫步城市,愛穿毛茸拖鞋不愛穿襪,手邊盡是寫滿潦草數學公式的廢紙的科學怪才,從小曾是個遲語、害羞、有著奇怪大頭的「問題兒童」,回顧他的生命,我們將發現,人的外在並不重要,內心的思維與意向,才是形塑「我」之所以是「我」的關鍵。(廖俊逞)
-
戲劇
這道米漢堡可以再精益求精
河床舞台向來最為人稱道的部分,就是細膩的3D手工質感,上下左右都有機關,讓整體的空間既具體又營造出一種立體逼人的現場氛圍,但這次的作品中,郭文泰與Carl卻有幾處巧妙地運用2D的視覺效果,讓整體的演出在時空感上,打破了因過於精緻具象而形成的現實時空氛圍,而更加像一場渾沌的夢境。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爆米香》《哈姆雷》
即將在台北國際藝術村推出的河床劇團新作《爆米香》不容錯失。河床的演出向來在視覺上與創意上都別有意趣,觀賞河床絕對不會是不痛不癢的經驗。他們的概念完整、製作品質精細,豐富的空間調度與特殊的人物造型,都是極高的美感享受。這次河床首度與舞者合作,並邀來電音作曲╱歌手張心頤跨刀。《爆米香》號稱「米系列」第三部,此一系列從台灣文化出發,卻變奏出超現實的異質感,堪為台灣文化的多元性更進一解。 台南人劇團的《莎士比亞不插電》系列這回插起電來,要玩影像和爵士樂。不要以為《哈姆雷》少打一個字,這是彭鏡禧教授以舞台考量為重的新譯本,劇中人名通通簡化,以免光喊起人名就把本來已經夠長的台詞拖垮。這個「入耳即化」精采譯本出版有年,終於在劇場裡綻現實力,值得我們躬迎其盛。
-
戲劇 散發血腥味的表演‧裝置展演
郭文泰《爆米香》 燃煮藝術變奏曲
郭文泰的作品向來以驚人的舞台意象令人印象深刻,近年來他更結合裝置展覽與演出,讓創作概念多方擴展,這次延續之前《鍋巴》、《稀飯》的「米系列」第三部《爆米香》,又將帶給觀眾怎樣的視覺驚奇呢?
-
戲劇
噓,一個劇作家「死」了,然後……
西北大學戲劇博士、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這次接受C A Tinquero基金會的委託與贊助,準備搬演劇作家C A Tinquero生前從未發表的作品《無頭洛杉磯》。這次的展演除了戲劇的部分,還包括了C A Tinquero的生平展覽
-
戲劇
聯合資源的一種集體創作
這次誠品戲劇節的郭文泰和河床劇團,與其說是策展,不如說他們企圖和四個團體進行集體創作,而資源、人才分享的精神,又有人民公社玩樂兼革命的氣質。在小劇場整體社群資源不豐富,聯繫網絡又相對密切的情況之下,這樣的資源共享也許可以激盪出某些意想不到的火花來。也讓風格不一的每個團體,發揮自己的主場優勢,強調劇團特色,帶領觀眾討論劇場的每個面向。
-
戲劇
莎士比亞不是Shakespeare
「莎士比亞在台北」的五個作品主要以詮釋個別劇作為主,而這些演繹經典的創作者,又似以「語言」為其重點。無論是玩弄油腔滑調的文藝語調、抑或生吞活剝乾澀的譯語、還是走火入魔地拆解語音、乃至拋棄語言和大師來個雞同鴨講,對這些集合台北的創作者而言,「莎士比亞」幾乎等同於語言,一種高不可攀又難以馴服的語言。
-
現象‧現場
當導演,也得看天吃飯?
美國表演藝術工業嚴謹,自有人才供需,所以早有一套制式的教學做法傳承,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遵循一套「好用的公式」。台灣的工業鬆散,觀眾要求不高,市場需求小,因而有許多導演人材不是流失,就是在原地徘徊。但是即使一開始沒有招牌響亮的導演老師主導校園製作,單純以演員角度考量的劇場創作,其實不難發現創意的「奇蹟」與「生機」,學問在於如何引導而已。
-
戲劇
即時連結郭文泰!(Real-Time Contact )
郭文泰的演出看似沒有任何現實狀況的描寫,可以放在任何一個社會框架裡,但他強調佈景和技術的前衛劇場理念,還是得算在美國寫實主義的脈絡中,和他本人難以脫離的美國劇場傳統,透過「共時性的連結」來解讀。他所謂的「總體藝術」,如果在他的作品裡清晰可見,讓本地劇場工作者和觀眾瞠目結舌,也僅是一種格格不入的示範。
-
專題
江湖闖蕩,先掂清功夫深淺
對於身居台灣這塊土地之外的人而言,他們總能琢磨出台灣文化與藝術創作的特點,進而拼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風貌;可是,身處台灣的創作者,似乎像困在錢鍾書描繪的《圍城》裡,看不見大格局,也走不出困境,總有喃喃未盡的焦慮。
-
戲劇
意象的祭儀
郭文泰的劇場作品《開紅山》運用了中國民間信仰中,祭儀裡「暴力」與「血腥」的元素,另作詮釋。或許因爲祭儀無可模仿、身體律動無可複製,當編導企圖以理性來安排這一場仿祭儀的戲劇情境,演員以未曾發掘神秘力量與節奏的身體來「表演」時,這一切,眞的只餘「意象」的傳遞,卻無所動心驚魄。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異地的振盪
單看郭文泰Craig Quintero的履歷,會讓人因爲這「層峰迭起」成績,而誤以爲他是硏究台灣劇場的一位學者。透過他溫文沈穩的談吐,很難想像這個來自美國德州的外國人,竟然在大陸台灣之間,風塵僕僕走了七、八年,甚至在九月中左右,還要自掏腰包編導他在台灣發表的第三齣戲:《開紅山》。 從這個額頂流血的宗敎儀式,郭文泰體會到任何社會的眞正改革,似乎都免不了要流血;如此深沈內化的感受創作,難得展現在這麼一位成長於美國外顯價値社會的靑年。去年他連續在差事劇場和誠品藝文空間分別發表了《出山》和《鍋巴》,其畫面意象的深邃與寧靜,被鴻鴻喩爲足以媲美貝克特劇作豐富的意境。不過,叫人好奇的還是他發掘中國文化的歷程。 他在美國芝加哥求學期間,就曾經接觸過李寶春等人,並曾在芝加哥的職業劇場製作《西遊記》裡擔任副導。偶然間,因爲扶輪社獎學金的關係,他開始到上海,日後也遠赴北京學習中文。郭文泰說,他待在大陸的時間,多半用來沈澱自己,跟廟口的老百姓們喝茶嗑花生聊天,沈澱自己的思考。後來一回美國,就發表了四齣劇作;接著,他又輾轉透過蔣經國等獎學金來到台灣文化大學學習京劇表演,接觸到臨界點劇團的一些團員,於是開始連結他在美國創辦「河床劇團」的團員,積極尋找創作發表的機會。 自認作品與生活沒什麼關係的郭文泰,其實相當重視創作的空間與沈澱。從《鍋巴》這齣戲厚實鮮豔的濃度中,或許我們會誤以爲是郭文泰身爲導演的獨裁。即使作品透露出濃烈的情感,但不慍不火的節奏,就如郭文泰對劇場創作的看法一樣,彼此需要呼吸的空間。沒有角色、劇情,沒有完全的文本對話,從腦海中的一個強烈的印象,郭文泰在創作過程中連結次序,透過溝通,沒有解釋,遵照自己的直覺呈現純淨的畫面。郭文泰以「總體劇場」的觀念處理自己的創作,他深信只要掌握戲劇情節進行的節奏,就能慢慢培蘊整齣戲的意象,促使觀衆在內省中體會他的創作企圖。 雖然思考與創作的過程像漏斗一般沈緩,郭文泰的實踐行動力恐怕不可小覷。今年年初,郭文泰帶著兩位朋友,頭上頂著圓形與方形立體的造型,買了票準備「參觀」北美館,挑戰藝術權威者對於藝術品的定義,在現場引發一股騷動;隨後,郭文泰還回美國與朋友策劃了Pioneering Arts Spaces「前鋒藝術空間」的活動。這名之爲《時光》的行動藝術表演,完全自發自主,只因郭文泰
-
台北
書店裡的「異地振盪」
七月,誠品書店藝文空間將以「異地振盪」爲題, 揭開今年「地下開放劇場」的活動。活動分成舞蹈及戲劇兩部分進行,除台灣之外,還請到國外的戲劇、舞蹈團體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