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床劇團編導郭文泰。(河床劇團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超有特色!主題藝術節出擊─台灣篇

一個觀眾一間房 私密經驗極致發揮

訪策展人郭文泰談「開房間」戲劇節

旅館客房的本質和劇場極相似,朝生暮死,每個晚上扮演旅客的演員,走進房間,上演著一幕幕的人生戲碼,只是少了觀眾。這一次,旅館客房為你而開,郭文泰策劃的小型藝術節「開房間」,邀來詩人鴻鴻、新生代導演賴志成、視覺藝術家何采柔,四位創作者共同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每一場四十五分鐘的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每位觀眾都將擁有一個量身打造、「一生一次」的獨特觀賞經驗。

旅館客房的本質和劇場極相似,朝生暮死,每個晚上扮演旅客的演員,走進房間,上演著一幕幕的人生戲碼,只是少了觀眾。這一次,旅館客房為你而開,郭文泰策劃的小型藝術節「開房間」,邀來詩人鴻鴻、新生代導演賴志成、視覺藝術家何采柔,四位創作者共同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每一場四十五分鐘的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每位觀眾都將擁有一個量身打造、「一生一次」的獨特觀賞經驗。

 

《開房間》戲劇節

8/18~21  台北 八方美學商旅

02-23890255

旅館客房的空間,對你而言是什麼?一個簡單、短暫停留的地方?一個逃避現實生活的居所?還是一個「家」的假象?當你走進一間旅館客房,你會有什麼想像?兒時的全家出遊、難忘的異國體驗、浪漫的蜜月假期,還是單調的商務旅行?對河床劇團編導郭文泰來說,旅館客房讓人脫離日常生活,像家一樣舒適、但不是家,旅館客房是故事的開始,想像的起點,存在著一個奇幻世界的可能性:「旅館客房是一個讓人失去記憶,沒有空間和時間座標的場域,幾乎每個國家的旅館房間格局大小都差不多,走進一間旅館,你會忘記自己的所在,忘記這個房間的過去,忘記曾經夜復一夜,千百位陌生人躺進同一件毛毯、躺在同一張床上。」

一次一個觀眾  打造獨一無二的手工精神

旅館客房的本質和劇場極相似,朝生暮死,每個晚上扮演旅客的演員,走進房間,上演著一幕幕的人生戲碼,只是少了觀眾。這一次,旅館客房為你而開,郭文泰策劃的小型藝術節「開房間」,將私密經驗發揮到極致,邀來詩人鴻鴻、新生代導演賴志成、視覺藝術家何采柔,四位創作者共同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分別創造出他們與觀眾們特有的互動關係。過去,郭文泰曾經為誠品策劃「一個舞台四齣戲」,同樣以空間命題,四個導演從同一個舞台場景出發,激發不同創作靈感。只是這回更特別,每一場四十五分鐘的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每位觀眾都將擁有一個量身打造、「一生一次」的獨特觀賞經驗。

公部門高舉文創產業的大旗,觀眾人數多寡成了衡量作品成敗的標準,中小型劇團紛紛以走上大劇場、推出大製作為經營策略目標,郭文泰卻背道而馳,逆向思考,追求劇場觀賞的最小經驗值。二○○三年,河床曾推出每場只限定廿四位觀眾入場的《未來主義者的食譜》;「開房間」計畫則更極端,共有四齣戲,每齣戲僅演出七場,因此每個演出將只有廿八位觀眾,將創下台灣劇場史上觀眾人數最少的紀錄。郭文泰表示,現代全球化文化追求「數大便是美」,「開房間」挑戰量產、複製、數字最大化的概念,回歸小眾、精緻、獨一無二的手工精神,他說:「觀眾與演員將共同分享這個親密時刻,經驗個體在一個特殊空間內的交流與對話,口耳相傳將增加了這個表演的神秘性與獨特性。」

一場未知的探險  觀眾與演員直接互動

「開房間」也將打破觀眾被動的看戲習慣,找回小劇場親密、直接和互動的特質。郭文泰多次在分享創作經驗時提到西北大學的啟蒙老師瑪莉蓮.艾森(Marilyn Arsem)對他的影響。「美術背景出身的艾森是一個行為藝術家,擅長結合裝置藝術與行動。廿年前我曾在美國波士頓看過她的演出,每次只限一位觀眾參加,觀眾置身一大片森林裡面,得要按照她的指示,才能找到演出的地點,然而尋找的過程,其實就是表演的一部分。觀眾參與表演的當下,必須聚精會神,甚至將五感都打開,接收表演者的指令。就像『開房間』計畫,演員與觀眾很近,不管是聽覺、嗅覺、視覺,都要很敏銳,甚至得和演員有所互動,這和以往,觀眾買票看戲,躲在黑暗角落裡,演員在台上也不太接收得到觀眾的表情反應,經驗大不相同。」

過去在劇場,總是努力在想辦法營造「真實」,現在真正將場景拉到現實空間演出,不依賴幻覺,對創作者、演員,甚至觀眾都是一大考驗。郭文泰形容,這個計畫是一場未知的探險,導演依照他們對旅館的想法來創作文本。至於表演何時開始?也許在一封寄送給觀眾的郵件內,邀請觀眾在某個指定的時間到旅館會面開始。或在旅館大廳、在往房間的電梯中。他們還會運用哪些旅館的獨特元素?或許是客房服務,或從隔壁房間傳來的聲響,或許是窗外的視野風景。此外,旅館也提供了一個精心安排且富有戲劇性的環境及標準配備,都可作為佈景或道具,包括書桌、床、電視、浴室等。甚至還有些額外的細節使一家旅館有其獨特的吸引力,如放在枕頭上的巧克力、牆上的藝術作品或是昂貴的沐浴乳和洗髮精等等。

四個導演  對抗大眾化的藝術節

四齣戲中,鴻鴻的《屋上積雪》將在旅館內巧妙連結反核四、反國光石化的社會議題。賴志成以影像加上兩名演員,在作品《Zip》中探討人們心中虛構的故事情節,可能在腦中瞬間立體成真的故事。何采柔的《206號房》講機率問題,表演者在道具與裝置之間行進演出。郭文泰的《忘我》以「回憶」為題,透過四位演員的演出挑起觀眾心中記憶的片段。

郭文泰強調,這是一個對抗現今藝術消費方式、對抗大眾化的藝術節。打破觀眾與表演者的界限,尋找交流與親密感瞬間,這是一場只為「你」而做的演出。由於觀眾人數有限,河床劇團也計畫演出結束後在UrbanCore Gallery舉辦展覽,展出內容包括照片、影像、觀眾受訪的片段等。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