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床劇團的表演,透過演員的肢體,傳達一個趨近意識層面的夢境片段。(河床劇團 提供)
柏林

想像國際偶劇節 河床劇團受邀演出《夢遊》

德國「想像國際偶劇節」是歐洲最負盛名的物件偶劇戲劇節之一,受邀節目涵蓋了當代偶劇創作的光譜,包括偶戲、物件劇場及意象劇場。因為前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的演出,河床劇團被想像國際偶劇節的策展人相中,今年即受邀至德國,於三月中下旬的藝術節中,演出《夢遊》一劇。

德國「想像國際偶劇節」是歐洲最負盛名的物件偶劇戲劇節之一,受邀節目涵蓋了當代偶劇創作的光譜,包括偶戲、物件劇場及意象劇場。因為前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的演出,河床劇團被想像國際偶劇節的策展人相中,今年即受邀至德國,於三月中下旬的藝術節中,演出《夢遊》一劇。

最近在德國各大都市遊走,很容易會看到狼堡(Wolfsburg)「舞動舞蹈節」(Movimentos)的宣傳海報,預告雲門《屋漏痕》五月將來德演出。「舞動舞蹈節」將雲門舞者作為海報重點,全德國街上、地鐵站都看得到,代表主辦單位經費充足,也讓來自台灣的舞蹈形象深入大街小巷。

雲門的舞作規模大器,名氣響亮,非常適合在歐洲的大型舞蹈節演出,只要檔期配合得宜,總有舞台與掌聲等著雲門。但來自台灣的小型戲劇團體,因為受限於語言的隔閡、缺乏經紀推動等因素,就很難得能來德國演出。三月的「想像國際偶劇節」(The Imaginale Figurentheater Festival)於十五至廿五日之間舉行,表演名單上出現了台灣河床劇團的《夢遊》Rice Dream,德國觀眾終於有機會目睹台灣小劇場的實驗風景。

亞維儂off結緣  河床《夢遊》到德國

河床劇場的導演郭文泰(Craig Quintero)表示,河床在二○一○年於法國亞維儂off藝術節演出《Riz au Lait》,來自「想像國際偶劇節」的策展人Julia Hesse看了深受感動,力邀河床劇團,促成了這次《夢遊》到德國的演出。

「想像國際偶劇節」是歐洲最負盛名的物件偶劇戲劇節之一,合併了自一九八五年開始由斯圖加特(Stuttgart)舉辦的「偶劇節」與曼海姆(Mannheim)舉辦的「國際偶劇藝術節」,成為兩年一度的「想像國際偶劇節」,由德國巴登符騰堡邦(Baden-Württemberg)的六個城市共同舉辦,涵蓋了當代偶劇創作的光譜,包括偶戲、物件劇場及意象劇場。今年總共有廿五個國際表演團隊來此演出,河床的《夢遊》在斯圖加特與曼海姆各演一場。

《夢遊》其實是河床劇團近年來在台灣與亞維儂off藝術節演出的幾齣作品的片段精選,為劇團凝鍊之作。《夢遊》充滿了電影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超現實風格,導演以他一貫擅長的意象劇場風格,讓德國觀眾體驗到了台灣小劇場的生命力。

《夢遊》的德國版也必須因為舞台而做適當的更動,例如曼海姆的舞台是長形舞台,導演就必須裁切一些比較細微與親密的片段,以免這些細節被長形舞台吞噬。

跨越語言隔閡  展示台灣前衛劇場美學

德國劇場蓬勃發展,眾多劇場拋開商業劇場的包袱,盡情揮灑瘋狂創意,創立了特殊的德語劇場風格。這幾年來,有不少台灣劇場團體想要到德國演出,也有劇場人實地到柏林實地考察演出的可能性。但如果表演的語言比重高,就必須打字幕,如此便築起了第一道文化隔閡的牆。但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經紀」,德國並沒有台灣設立的官方文化中心,也沒有民間的經紀單位來推動,所以各大藝術節的策展人無法接觸到台灣劇場,難以促成受邀的契機。

河床劇團在導演的領軍下,很早就確立了表演風格,斷裂破碎且似乎不連貫的舞台意象,透過演員的肢體,傳達一個趨近意識層面的夢境片段。這樣的表演風格,的確比較容易跨過文化差異,也很趨近德語劇場的創新美學。河床剛剛以「開房間」藝術節入圍了台新藝術獎,劇團耕耘多年的美學得到了肯定。導演希望以台灣劇場文化使節的身分在德國演出,不以異國風情的「他者」登台,而是讓德國觀眾看到來自台灣的當代前衛劇場美學,聽見來自台灣的非主流真實聲響。

 

相關網站:想像國際偶劇節網站www.imaginale.net/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