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西薇.姬蘭

相關文章 15 篇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桑吉加《那一年 這一天》 西薇.姬蘭告別舞台世界巡演

    十月第一個週末的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將上演藏族編舞家桑吉加的經典作品《那一年 這一天》。○九年曾在香港觀賞過首演版,記憶猶新。這支結合舞蹈、影像與大型舞台裝置的作品,展現桑吉加強而有力的大器風範,與流暢繁複的肢體語彙。從舞蹈結構看出桑吉加受到編舞大師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的薰陶,靈活地將對位法(counterpoint)發揮於舞作當中。再加入舞者的獨白,以及作曲者李勁松於現場調控的抒情音色,傳達了少見於佛塞的人情溫暖。 同一週末上演的芭蕾名伶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的告別舞台世界巡演,更是不容錯過。今年暑期在雅典歷史悠久的戶外劇場有幸觀賞,從開演的日落到終場的星空,四首姬蘭精挑的舞作,都來自她長期合作過的知名編舞家,包含佛塞、阿喀朗.汗(Akram Khan)、羅素.馬利芬特(Russell Maliphant)及馬茲.艾克(Mats Ek)。印象最深刻的,是馬利芬特為姬蘭與另一位外型與舞藝相似的女舞者新創的雙人舞,燈光設計搭檔霍爾斯(Michael Hulls)巧妙的光影互動,使舞台畫面生動許多,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文字|林亞婷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姬蘭與女舞者Emanuela Montanari演出馬利芬特的Here & After。
    舞蹈

    女神揮別 繼續前進 西薇.姬蘭告別舞台巡演 舞迷朝聖的最後機會

    世界舞壇公認的「芭蕾女神」西薇.姬蘭,在去年發布了「告別舞台」的退休宣言,令全球舞迷難過不捨:那絕美的舞姿,從此真的看不見了嗎?女神聽到了,最後一次帶著她的精湛舞藝巡演世界,Life in Progress演出將在十月初來台,舞碼包含了歐陸多位大師級編舞家的作品,其中還有阿喀郎的新作,女神告別,還是讓你看到她前進的力量!

    文字|魏君穎、Bill Cooper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姬蘭時代落幕了

    關於和紐瑞耶夫的往事,姬蘭至今提到時,仍會哽咽。她說她那時年少,頑固又不經事,而紐瑞耶夫也不好相處,紐瑞耶夫選她合跳時,她並不是很有信心,但是紐瑞耶夫發掘了她的才華,和他合舞,讓她知道如何投入情感,紐瑞耶夫無論何時,眼睛總是深情地注視著她,使她無所遁逃。

    文字|陳玉慧
    第262期 / 2014年10月號
  • 加拿大旅英編舞家馬利芬特
    藝號人物 People 加拿大旅英編舞

    家馬利芬特 在詩意的光影中起舞

    詩意的光影中,人的動作或沉或急,行雲流水一般從容這是羅素.馬利芬特的舞蹈,富含東方禪意。這位芭蕾出身,在現代舞領域大放光彩的舞者/編舞家,對身體的動作探索充滿熱情,而長期學習太極,也讓他的動作語彙有著不同於其他編舞家的流動與沉緩。與芭蕾天后西薇.姬蘭一同演出兩人經典的雙人舞作PUSH,馬利芬特的詩意舞步,將首度在台灣展現。

    文字|魏君穎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PUSH中的馬利芬特與西薇.姬蘭,展現高度默契。
    藝號人物 People

    「我們很開心!」——姬蘭眼中的馬利芬特

    在倫敦演出的空檔間,西薇.姬蘭抽空受訪。她爽朗、直接的個性,以及對藝術的想法與堅持,也在訪問中展露無遺。談及當初邀請馬利芬特合作PUSH的過程,姬蘭笑說她的確覺得自己應該:堅持到底!不免讓人好奇她花了多久時間說服對方。

    文字|魏君穎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德翁女形》展現優美身形。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芭蕾女神降臨 西薇.姬蘭 Sylvie Guillem

    她有很多稱號,每一個都代表著人們對她的驚嘆號。 每一回眼神流轉,都是穿刺你靈魂的光; 每一次跳躍,都像上帝借了雙翅膀讓她飛翔。 在她的世界裡,身體從不是框限靈魂的模子, 更何況教條規則與世界的不合理。 舞蹈並未把女神關在尖塔,世界是她的舞台, 因為「生命中不是只有舞蹈,還有生命本身要去體驗。」 除了側寫姬蘭,本刊更透過獨家越洋專訪,與編舞家林懷民之眼, 看這名勇於說「不」的絕世芭蕾女伶如何對生命說:「是!」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與阿喀郎合作的《聖獸舞姬》結合西方身體與印度傳統的舞蹈語彙。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金星般的舞者 當代編舞家的繆斯

    西薇.姬蘭十九歲即成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首席明星,但她不安於現狀,勇於挑戰、跳脫常規,與國際編舞家合作,以古典芭蕾的高難度技巧結合當代編舞的創作概念,成功轉化舞蹈身體,自在於各種舞蹈類型和編舞風格的詮釋與轉換。至今四十多歲的姬蘭,仍然站在舞台上,她的身體力量絲毫未減,卻有更多生命的沉澱。

    文字|周伶芝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西薇.姬蘭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獨家越洋專訪芭蕾天后

    西薇.姬蘭 永遠開放 永不設限

    國際芭蕾舞巨星,來自法國的西薇.姬蘭將於今年四月首度來台演出「6000 哩外」。這位極少接受採訪的舞蹈名伶,這半年來,破例成為英國BBC紀錄片的主角,並在二○一三年年底也在日本同意台灣電視媒體的專訪,以及這次在她二月四十九歲生日前幾天,接受本刊的越洋電話訪談。 筆者曾經在二○○七年的香港藝術節,觀賞她與阿喀郎.汗的雙人舞《聖獸舞姬》,也於二○一二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看過這次將來台演出的「6000 哩外」,印象深刻。我們的訪談,就從林懷民為她在《聖獸舞姬》所編的一段獨舞談起。

    文字|林亞婷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林懷民幫西薇.姬蘭在《聖獸舞姬》中編的獨舞〈莎莉〉。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林懷民眼中的西薇.姬蘭

    舞蹈典範的代名詞 全身動作都是戲

    擁有「天下第一腿」美譽的芭蕾天后西薇.姬蘭在林懷民眼中是個典範,技巧好的不得了。即使有些舞編得簡直無可救藥,可是經她一跳則會嚇死人,每一個動作都是戲。總在嘗試不同風格的西薇‧姬蘭邀請林懷民幫她在《聖獸舞姬》編排獨舞,藉由這個機會,林懷民引領西薇‧姬蘭進入以東方哲思出發的雲門身體,這同時也改變了西薇.姬蘭的身體質地。

    文字|莫嵐蘭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27分52秒》是季利安舞作《14分20秒》的完整版,這個講述時間的舞作,精采交織出黑暗的爭鬥,人性的脆弱與華美。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致日本三一一地震的「6000哩外」

    三位大師揮灑 女神起舞祝福

    芭蕾女神西薇.姬蘭來台,帶來三位舞蹈大師的作品──威廉.佛塞《排列組合》、尤里.季利安《27分52秒》與馬茲.艾克的《再會》,內行人爭相走告。然而二○一一年姬蘭排練佛塞作品時,正值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身為日本迷的她,即刻將這個作品定名為「6000哩外」致日本,驚懼守望那隔著一汪大洋的創傷土地。

    文字|張慧慧
    第255期 / 2014年03月號
  • 台灣舞蹈家許芳宜將參與「三個女人,四個編舞」的演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國家大劇院首屆舞蹈節 大咖聚集精湛起舞

    北京國家大劇院將於十月下旬推出成立以來第一屆舞蹈節,邀演名單大咖雲集,開幕節目是知名舞蹈家楊麗萍的舞劇《孔雀》,更有西薇.姬蘭、約翰.諾伊梅爾等大師的作品,台灣也有舞蹈家許芳宜,以及雲門二團帶著布拉瑞揚、鄭宗龍、黃翊與伍國柱的舞作參與。

    文字|郭耿甫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再見〉中,姬蘭身著紫色格紋上衣、芥末色裙子,舞步輕巧,與音樂一氣呵成。(Lesley Leslie-Spinks 攝  Sadler's Wells 提供)
    倫敦

    西薇.姬蘭《六千哩外》 以新舞向日本致意

    舞蹈天后西薇.姬蘭七月初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推出新製作《六千哩外》,包含了她與威廉.佛塞合作的〈重組Rearray〉與馬茲.艾克為她量身打造的獨舞〈再見Bye〉。由於三月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值姬蘭與佛塞工作排練新舞,於是她將此次演出命名為《六千哩外》,以向日本致意。

    文字|魏君穎、Lesley Leslie-Spinks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有「天下第一腿」名號的姬蘭,在《獨舞》中延展著她美麗的柔性身軀。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歷經巔峰的璀璨 低調奢華的身影 看西薇.姬蘭與羅素.馬利分特舞作《推》Push

    整晚的演出,或許沒有偉大的編舞或創新的點子,但我看到兩位資深老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對舞台的熱愛及對藝術的尊重。姬蘭沒有猛抬腿地賣弄技巧,反之,褪去鮮豔奪目的鵝絨,奮力地壓低重心,克服長手長腿,磨破膝蓋地練習每個細節。紐約《村聲》的名舞評家Deborah Jowitt以標題〈巨星,寧靜的光茫〉,恰如其分地形容這個演出。

    文字|俞秀青、Bill Cooper
    第184期 / 2008年04月號
  • 早期的金光布袋戲偶「大俠百草翁」
    藝視窗 News

    金光布袋戲 創造了台灣戲劇史上最精采的一頁

    最能代表台灣精神的意象是什麼?今年初,新聞局票選台灣意象,布袋戲擊敗台北101和玉山,成為最具台灣意象的代表作品。即日起到明年一月十四日,台北偶戲館邀集全國最知名的布袋戲劇團,策劃了台灣「金光布袋戲」特展,要讓大家認識最具台灣本土特色的布袋戲文化。 台 北偶戲館這次共展出三百尊一九四○到七○年代最具知名度、造型奇特的金光戲偶,兩百件難得一見的幕後道具、文本、服飾、兵器,還有國寶級金光戲檯彩繪大師 陳明山為展覽創作的獨特螢光色彩三十呎大戲檯。活動洽詢:02-25287955,或上網www.pact.org.tw。(廖俊逞) 許常惠回顧展 巴黎「外國文化週」參展 過 世已逾五年的音樂家許常惠,早期策動台灣的「民歌採集運動」,對振興民族音樂貢獻良多。文建會特別策劃「台灣民族音樂領航者──許常惠回顧展」,以許常惠 的一生回顧為內容,赴法國參加巴黎第五屆「外國文化週」展出。。這項活動將自九月二十八日起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展覽廳展出一個月,將與三十多個國家的活動 共同舉行,開幕當晚並在巴文中心演藝廳舉辦紀念音樂會。(廖俊逞) 台大「現代劇場研討會」 議題回歸創作本體 延 續文建會分別於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九年舉辦的兩屆「現代劇場研討會」,「二○○六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由台灣大學主辦,十月七日到九日舉行。今年研討內容 回歸創作主體,兩大主軸:理論與實務全面研討、台灣本位vs.國際視野,希望從創作面及生態面總結台灣劇場近二十年發展,尋找一個與國際相互觀照,又有主 體美學與創作觀的未來發展願景。在技術劇場部分,近十位學養與實務兼具專業人士均發表論文,質量與編導創作論述幾乎等量齊觀。除了研討會,台大亦邀請賴聲 川及聶光炎兩位執劇場牛耳的大家發表專題演講,詳細議程洽台大網站http://ccms.ntu.edu.tw/~theatre/。 (廖俊逞) 林懷民為芭蕾天后西薇.姬蘭編作獨舞《莎麗》 當以太極導引、拳術、書法入舞的林懷民,遇上歐陸芭蕾天后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會撞擊出怎樣的火花?上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最後勒帕吉躺在舞台中央的解剖台上,呼應德翁騎士死後受醫生檢查的真實歷史,任姬蘭與馬利分特拿著刀檢視他的軀體。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德翁女形》柏林演出,三大巨星同台辯證雌雄

    劇場導演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芭蕾舞天后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編舞家羅素.馬利分特(Russel Maliphant),三大表演巨星在柏林的「歐洲戲劇季」(Spielzeit Europa)同台演出性別辯證大作《德翁女形》Eonnagata,加上舞台服裝是時尚鬼才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親自量身訂做,讓《德翁女形》成為柏林劇場界人人期待的大作。

    文字|陳思宏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