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天下第一腿」名號的姬蘭,在《獨舞》中延展著她美麗的柔性身軀。(Bill Cooper 攝 Berliner Festspiele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歷經巔峰的璀璨 低調奢華的身影

看西薇.姬蘭與羅素.馬利分特舞作《推》Push

整晚的演出,或許沒有偉大的編舞或創新的點子,但我看到兩位資深老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對舞台的熱愛及對藝術的尊重。姬蘭沒有猛抬腿地賣弄技巧,反之,褪去鮮豔奪目的鵝絨,奮力地壓低重心,克服長手長腿,磨破膝蓋地練習每個細節。紐約《村聲》的名舞評家Deborah Jowitt以標題〈巨星,寧靜的光茫〉,恰如其分地形容這個演出。

整晚的演出,或許沒有偉大的編舞或創新的點子,但我看到兩位資深老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對舞台的熱愛及對藝術的尊重。姬蘭沒有猛抬腿地賣弄技巧,反之,褪去鮮豔奪目的鵝絨,奮力地壓低重心,克服長手長腿,磨破膝蓋地練習每個細節。紐約《村聲》的名舞評家Deborah Jowitt以標題〈巨星,寧靜的光茫〉,恰如其分地形容這個演出。

舞蹈天后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與英國編舞家羅素.馬利分特(Russell Maliphant)合作的《推》Push,於一月底受邀於「柏林藝術節劇院」(Berliner Festspiele)演出。這個製作於二○○五年的在英國倫敦的「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首演,內容涵括三支獨舞和一支雙人舞,全場皆由馬利分特編舞,馬氏的編舞語彙主要集結武術、太極、瑜珈、接觸即興、雜技(Acrobatics)與巴西武術卡波耶拉(Capoeira)等。《推》單是在二○○六年就拿下了勞倫斯.奧立佛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Suoth Bank Show Award、國家舞蹈獎(National Dance Award)、Time Out Live Award等四大獎,其中囊括了最佳新舞製作、編舞、最佳舞者及燈光等獎項,此作雖已在紐約、巴黎等大城上演了,但巡迴仍一路排到二○一○年,受歡迎的程度非同小可。

精雕細琢的姬蘭獨舞

十九歲就成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席的姬蘭,有著「天下第一腿」的名號,是現今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女舞者。二十世紀的編舞大師佛塞、比才、季里安、艾克、諾以曼、林懷民甚至英國當紅的年輕編舞家阿喀郎.汗等,都曾為這位巨星量身打造新舞。記者會時,一身素黑且不施脂粉的姬蘭,談及她從不將自己看作一位芭蕾舞伶(Ballerina),古典芭蕾的訓練帶給她厚實強壯的基礎,但在舞台上她要革命且挑戰自我。所以任何可令她學習的合作,她都願意嘗試,包括戲劇或電影等。巨星不諱言提道:雖然上台千百回了,但每次演出前,還是要努力克服內心的「恐懼」!

第一支《獨舞》Solo是馬氏特別為姬蘭所編之獨舞,姬蘭身著絲質帶透明的白上衣、長褲,配合著西班牙的佛朗明哥音樂。首段姬蘭在下降至半舞台高度的橘色光區下,做著較屬芭蕾語彙的動作,諸如轉圈、後踢腿等,接著她壓低重心,做了整套在地板上的組合,包括雙膝跪地轉圈等。燈稍暗後,整片燈具往上升,換成對比的藍光,姬蘭延展著她美麗的柔性身軀,同時交織著瞬間快速丟出的動作。全舞精確細膩,每個細節皆在她的精雕細琢下完成,是身體與時空交集的高層藝術。

第二支作品《轉移》Shift為馬氏原創於一九九六年的獨舞,主要結合舞蹈與燈光的變化。在馬氏的作品中,顯而易見的是燈光絕非舞作的附庸,而是一個獨立自主、自成一格的藝術,老搭檔麥克.哈斯(Michael Hulls)的燈光設計,是全舞的靈魂。馬氏做著緩慢的抬手、蹲、收縮等動作,當他舞至不同空間區塊時,天幕上變化著一至三個人影,同時也隨著他的方位移動而或大變小,像是他與幢幢人影的小群舞,令人玩味。慢速的音樂夾帶著憂傷的氛圍,在沈穩簡潔中,呈現一種純粹專注的感動。

沉靜安穩的美麗雙人舞

《二》Two是首演於一九九七年的獨舞,曾改編做三人舞,今以獨舞再現。姬蘭從頭至尾只在一個四方形的小聚光燈下舞動,剛開始僅做上背的簡潔動作,在昏暗的光下,仍可看到她背上每一吋經過極度訓練、勻稱有致的凹凸肌理。動作在強烈節奏的電子樂中由小漸大、由單一肢體逐次增至繁複的組合。尾聲,她快速地循環劃手動作,在霧光中顯現出千百手影,當樂聲、肢體、光速都滾到極點時,聲光瞬間切除,教人屏息!一支定點且動作精簡的抽象作品,卻展現了力與美的高度結晶。單看姬蘭跳舞就是一種享受,她風靡世界舞壇其來有自,四十三歲仍以精準肢體馳騁舞台,確實不易!

最後一支《雙人舞》Duet伴著柔美的女聲吟唱,一開始姬蘭半跪蹲在馬利分特的肩上,她緩慢的翻滾、滑下到落地,燈暗。當光再度亮起,她又回到他的肩上,以不同慢動作在馬利分特的身上滾動、延伸、倒掛、再落地。這樣的結構重覆數次後,他倆展開了以接觸即興所發展的美麗雙人舞。兩人以沈穩安靜的質地把身體重量交給對方,有時接收轉至下個姿勢或動作,有時推開或彈至不同空間,在分合聚散中相互拉縴依附,表現兩個獨立個體,但形影相隨的兩性關係。

不斷自我挑戰的資深老舞者

整晚的演出,或許沒有偉大的編舞或創新的點子,但我看到兩位資深老舞者(註),對舞蹈的執著、對舞台的熱愛及對藝術的尊重。我更樂見姬蘭沒有像在You tube的影片《多少懸在半空中》裡,猛抬腿地賣弄技巧(雖然她現在仍做得到)。反之,她褪去鮮豔奪目的鵝絨,奮力地壓低重心,克服長手長腿,磨破膝蓋地練習每個細節。紐約《村聲》的名舞評家Deborah Jowitt以標題〈巨星,寧靜的光茫〉,恰如其分地形容這個演出。令人動容的是,兩位真誠的藝術家,勇於面對藝術信仰,不斷地自我挑戰!

註:西薇.姬蘭生於1965年(網站www.sylvieguillem.com);羅素.馬利分特生於1961年(網站www.rmcompany.co.uk)。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