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見〉中,姬蘭身著紫色格紋上衣、芥末色裙子,舞步輕巧,與音樂一氣呵成。(Lesley Leslie-Spinks 攝 Sadler's Wells 提供)
倫敦

西薇.姬蘭《六千哩外》 以新舞向日本致意

舞蹈天后西薇.姬蘭七月初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推出新製作《六千哩外》,包含了她與威廉.佛塞合作的〈重組Rearray〉與馬茲.艾克為她量身打造的獨舞〈再見Bye〉。由於三月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值姬蘭與佛塞工作排練新舞,於是她將此次演出命名為《六千哩外》,以向日本致意。

舞蹈天后西薇.姬蘭七月初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推出新製作《六千哩外》,包含了她與威廉.佛塞合作的〈重組Rearray〉與馬茲.艾克為她量身打造的獨舞〈再見Bye〉。由於三月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值姬蘭與佛塞工作排練新舞,於是她將此次演出命名為《六千哩外》,以向日本致意。

當代舞蹈巨星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七月初在倫敦的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演出與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合作的〈重組〉,以及另一支由馬茲.艾克(Mats Ek)為她量身打造的獨舞〈再見〉。三月的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是西薇.姬蘭與佛塞兩人的工作期。為了向日本致意,姬蘭將此次演出命名為《六千哩外》,並於首演夜展開募款。兩支新作一推出,票房便迅速爆滿,一票難求。七月演出甫落幕,向隅的舞迷已迫不及待地搶購九月加演的票券。

明滅燈光中  〈重組〉精采動作

戲稱自己身材像支蘆筍的西薇.姬蘭,以一雙長腿與高超的技巧,常為人津津樂道。她勇於突破,不僅芭蕾,也樂於挑戰現代舞。姬蘭曾與林懷民、英國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合作,演出《聖獸》Sacred Monsters。一九六五年出生於巴黎,十九歲時由紐瑞耶夫欽點,成為巴黎歌劇院舞團史上最年輕的首席舞者。一九八八年後她將事業重心轉至倫敦,擔任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客席舞者,並常獲邀與世界各大知名舞團共同演出。

〈重組〉作品名副其實,觀眾的眼睛必須迅速在黑暗與光亮中轉換,明滅間重組的舞蹈動作,彷彿在極短的時間內,緊湊地觀看數十張幻燈片。姬蘭與巴黎歌劇院時期的搭檔尼可拉.赫喜(Nicolas Le Riche)共同演出雙人舞。兩人穿著T恤與長褲,配上大衛.莫若(David Morrow)的現代音樂作品,企圖將古典芭蕾的元素切開、組合、再切開,並重新排列。在黑暗的觀眾席中張開雙眼,看著極簡的舞台,觀眾亦只能屏氣凝神,並不約而同地在舞碼結束時,喘口大氣。

在風格迥異的〈重組〉與〈再見〉之間,安排了由季里安(Jiří Kylián)編舞,奧瑞麗.凱拉(Aurélie Cayla)與小㞍健太(Kenta Kojiri)演出的作品〈廿七分五十二秒27’52”〉,此作品以它本身長度為名,在舞蹈動作中帶有暴力與衝突感。全黑的舞台地板上,舞者數次甩動地上的黑色塑膠布,並用它包覆自己。舞至中途,女舞者凱拉脫去上衣,兩人著同色的長褲,半裸而舞。

〈再見〉與影像互動  俏皮可愛

相較於〈重組〉,以貝多芬第卅二號鋼琴奏鳴曲為配樂的〈再見〉,則顯得輕快許多。燈光設計以圓形、矩形投射在地板上,以燈光的變化來呼應音樂的轉折。舞台也巧妙地運用投影,讓西薇.姬蘭的身體與影像互動,顯得十分可愛。姬蘭身著紫色格紋上衣、芥末色裙子,舞步輕巧,與音樂一氣呵成;無論是跳躍或是旋轉,舉手投足間,看著她的舞姿,宛若小女孩般的俏皮。姬蘭更在舞台上不只一次表演倒立,陶醉其中。舞畢,觀眾便迫不及待地鼓掌、吹口哨,更有人以腳蹬地,大聲叫好。

英國各報舞評亦不吝於給予西薇.姬蘭肯定,除此之外,評論家亦不約而同地提及她的年紀,即便已經四十六歲,可以確定的是:她仍就是舞台上閃亮的舞蹈巨星。在節目手冊的專訪中,姬蘭透露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仍舊擠出時間來照顧身體。她說:「比起年輕時,我現在的確更注意我的身體,因為我不要它讓我失望。每回身體發出警訊,我都會停下來,並且聆聽它。我的身體當然跟廿年前不一樣了,但它並不差。」從此次的精采演出,更可印證此言不虛。

 

相關網站:www.sadlerswells.com/show/Sylvie-Guillem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